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他娘的败兴!”刘濞把鞭子摔在地上,气咻咻跨上战马,领着幕僚,驰下土丘,返回大营,独自吃饭去了。

    吴军将士看刘濞走了,鸣金收兵,把弟兄们的尸体拖回来,集中运到一个地方掩埋,然后回到营帐,稍事休整。

    趁着吴军进攻的间隙,睢阳城内的军民把一桶桶做好的饭菜以及一筐筐白馒头、黄窝窝头送到城墙,军民们因为打退吴军的进攻,兴高采烈,一个个吃得饱饱的。等大家吃饱,张羽、轩丘豹两位将军才端起饭碗,就着馒头、窝窝头,吃了个碗底朝天。

    还是那个小战士,跑到张羽的眼前,夸耀说:“张将军,今天我干掉两个吴军。”

    张羽看着小战士,用一只大手摸着他的头,夸奖说:“两个,不错,好好干。告诉弟兄们,吃罢饭在城头稍微休息一下,不要远走,防止吴军进攻。”

    将士们坐在寒冷的城头,有的抱来几根干柴燃着,烤火取暖,有的斜倚在城墙,轮流睡觉。

    与此同时,南、西、北三个方向也分别挫败吴楚联军二至三轮的进攻,有效地打击刘濞和刘戊的进攻野心。

    等吃罢晌午饭,吴楚联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动几轮进攻,都被勇敢的梁国军民打退。等太阳落山的时候,吴楚联军不得不收兵归营,第一天的战斗就这样收场。

    张羽疲惫地坐在城墙石墩上,屏息养神,一双眼睛凝视着远方渐渐暗淡下来的天空,暗暗思忖:第一天的战斗这么惨烈,以后说不定会更加惨烈,对梁国军民来说,严峻的考验到来了。

    为扫除进攻荥阳道路上的障碍,吴楚联军势在必得睢阳城,而睢阳城的梁王刘武血气方刚,像一座雄伟的山峰一样,横亘在吴楚联军前进的道路,睢阳城天天在打仗,天天在死人。

    按照刘濞对吴楚联军实力的估计,拿下睢阳城应该绰绰有余,势如破竹,而现实却不然,二十多万吴楚联军钝兵城下,进展不像当初预想得那么顺利。他望着久攻不下的睢阳城,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小小的睢阳城都打不下,还谈什么攻长安,坐朝廷?”他命令增加一倍攻城兵力,多次亲临一线,督兵猛攻:“拿不下睢阳城,誓不为人!”

    攻守双方顿时紧张起来,只见吴楚联军扛着盾牌,架着云梯,勇敢地逾越布满鹿砦的壕沟,登上梯子,向城墙爬去。梁国军民纷纷通过射箭、扔石、滚木、浇油等方式,把吴楚联军从长梯上打下去。一轮攻击失败,新一轮攻击紧跟着补上,睢阳城一日数战,尸体堆积如山。

    居中调度的梁王刘武,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带着韩安国、枚乘、庄忌以及邹阳等一批幕僚,登上城墙,深入军民,鼓劲打气。

    冷风飕飕,无情地掠过冰凉的、光秃秃的城头,梁国军民看梁王刘武都上城墙了,所到之处,嘘寒问暖,守城的将士一个个血脉贲张,激动万分:“请大王放心,我等誓与睢阳城共存亡,人在城在,人亡城陷。”

    “好样的。”刘武不住嘴赞叹,然后凭城远望,只见吴楚联军的大营星罗棋布,密密麻麻,不计其数,一眼望不到边儿,不由拢起两道浓黑的眉毛,心里暗暗长叹:现在吴楚联军把睢阳城围得铁桶似的,纵然孤插上双翅,也难以逃脱,只有死拼硬守这条路可走,按照使臣离开睢阳的时间来推算,应该赶到周亚夫的大营,周亚夫获得睢阳城危急的消息,按理说应派出大军前来救援,朝廷大军赶紧来吧

    周亚夫在哪里?他在干什么呢?

第270章 避敌锋芒() 
原来周亚夫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采取避敌锋芒的策略,进驻昌邑。此时他领着邓先、赵涉,来到灌何的营寨视察。灌何看周太尉来了,迎上前去,行了军礼,热情地说:“太尉来了。”

    周亚夫笑着问:“弟兄们在干什么?”

    “正好灌夫有一场舞剑表演,敬请太尉批评指正。”

    周亚夫听说灌夫表演舞剑,兴趣盎然,在灌何的引导下,挤进一堆人群中,正好立在郝虎、马小龙和陈乾的前边,抱着双臂,眯着一双虎目,小声说:“都说灌夫武艺高强,本太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一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表演开始,只见灌夫首先来一个金鸡独立,摆开演练的架势,然后由慢到快,时而敛声屏气,时而闪展腾挪,刚柔兼济,直至动如雷霆,一发不可收拾,把一柄剑舞得寒光闪闪,剑气萧萧,赢得全营战士一片喝彩:“少将军剑法高明!”

    周亚夫是内行,当然能看出门道,觉得灌夫虽然年轻,但剑技精湛,忍不住鼓掌叫好。刚要上前细问,倏忽从远处跑来一个侍从,双手抱拳说:“禀报太尉,梁国使臣已到中军大营,说十万火急要见太尉。”

    “唉。”周亚夫长叹一声,遗憾地对灌夫说:“小伙子,剑法不错,若不是本太尉有紧急要务,非与你切磋切磋不可。”说罢,走出人群,翻上马背,带着幕僚,返回大营。

    梁国使臣看周亚夫升帐,噗咚一声跪下来,拿出梁王求援的书信,用哀求的声音说:“周太尉,吴楚联军在棘壁斩首梁军两万余级,挟胜利之威,把睢阳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睢阳军民每天必战,每战伤亡很大,眼看着支撑不下去,望太尉速派援兵,解救睢阳。”

    周亚夫展开梁王求援的书信,只见梁王刘武在书信中语气凄恻,用词哀婉,不由心生怜悯,唏嘘不已。但同情归同情,同情不能替代既定的用兵方略,他沉下一张黝黑的脸,冷冷地说:“睢阳城城高兵多,梁王爱民如子,爱兵如子,守个十天半月应不成问题。本太尉受皇上委托,率大军拱卫京师,难以分兵,恕难从命。”说罢,把使臣送出大营。

    刚送出使臣不久,第二拨使臣到来,说辞与第一拨使臣说辞大略相同,哀求周亚夫出兵救援睢阳,周亚夫不为所动,把使臣打发回去。

    送走使臣后,周亚夫心里打起鼓来,对邓先说:“梁王不断派使臣来搬救兵,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守住睢阳?倘若睢阳失守,皇上怪罪下来,本太尉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邓先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说:“梁王不断派使臣来搬取救兵,恰恰说明吴楚联军气势如虹,太尉如果此时去救梁国,不但救不了梁国,反而会把自己陷于被动,被吴楚联军吃掉。太尉难道没有听说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吗?何不让韩颓当将军率领三千骑兵,绕道淮泗口,焚毁吴楚联军的粮草和辎重,不出十日,吴楚必乱。”

    正说着,梁国的使臣又来了,还是那几句话,被周亚夫毫不客气打发回去一天内,梁国竟然派来五拨使臣,可周亚夫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句派不出救兵的话。

    送走梁国使臣,周亚夫派人去叫韩颓当。一会儿,高大英俊的韩颓当橐橐橐走进大帐,双手抱拳,拱一拱说:“太尉叫我。”

    周亚夫走近韩颓当,拍着他的肩膀头,和颜悦色对他说:“韩将军腹有良谋,胸有妙策,胆大心细,敢于担当,曾建议袭击敌人的粮道,本太尉觉得很有见地,今欲派遣将军率领三千骑兵,偷袭淮泗口,焚毁吴楚联军的粮草和辎重,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在荥阳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我曾提出断敌粮道的计策,周太尉让我带队偷袭淮泗口,正合我意,我愿意带队前去,把吴楚联军的粮秣烧个一干二净。”韩颓当一听说要他带队去偷袭淮泗口,精神头马上来了,喜上眉梢,不断地挥着手势。

    周亚夫叮咛道:“此次军事行动事关我军生死存亡,将军要轻装疾进,注意隐蔽,不要轻易暴露我军的意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战速决,起到一招制敌于死命的作用。”

    “诺。”韩颓当脸色严肃,拍着胸脯说:“烧不掉吴楚联军的粮秣,我提头来见太尉。”

    周亚夫把韩颓当送到大帐门口,紧握他的双手,上下晃了晃,有力地说:“祝将军马到成功!”

    韩颓当心中热乎乎的,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激动地说:“请太尉等候我们胜利的好消息吧!”然后甩开两条长腿,大步流星,返回自己的营寨,点好三千骑兵,直奔淮泗口而去。

    不说韩颓当奉命偷袭淮泗口,且说梁国的使臣返回睢阳城,把周亚夫的原话一字不落地学给梁王听,梁王一听火了,把茶杯摔在地上,厉声骂道:“周亚夫,你个匹夫!朝廷让你平叛,你躲到昌邑,保存实力,见死不救,心怀叵测,算什么**玩意。”

    使臣看梁王脾气发作,彼此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韩安国朝他们一使眼色,他们知趣退出。梁王转向韩安国,愤怒地说:“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果真应了韩将军当初的分析。”

    韩安国神态淡然,慢条斯理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周亚夫之所以不派救兵,是因为他畏惧吴楚联军的强大,不敢硬碰硬一决雌雄。依臣推断,他想让吴楚联军与梁军在睢阳城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然后趁吴、楚、梁疲敝,坐收渔翁之利。”

    “想得美。”梁王双手掐腰,疾步走至窗前,哐啷一声,推开窗扇,一阵寒风卷进屋内,吹过他的脸庞,脸上顿时感到一片凉意。此时此刻,他恨透周亚夫,恨不能亲刃周亚夫,方解心头之恨,但周亚夫远在昌邑,不在他的身边。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周亚夫在他的身边,他也不能,也不敢随随便便斩杀朝廷大臣,因为这超过他的权限范围。想到这些糟心的事,他开始变得理智,逐渐冷静下来,放缓口气,征询韩安国的意见:“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韩安国不愧多读几年书,精通谋略,能够把复杂问题化成简单问题:“臣以为应把此事上奏皇上和皇太后,皇上尽管内心不想让大王坐大,但毕竟一母同胞,不会眼睁睁看着睢阳城被吴楚叛军攻破,把大王拱手送给叛军。皇太后一旦得知实情,必然给皇上施压;而皇上呢,只有给周亚夫颁诏施压。在强大压力下,周亚夫再拒不出兵,鬼都不相信,除非他丧心病狂,神经错乱。”

    梁王用欣赏的目光看一眼韩安国,说话的口气变得更加亲切:“孤本来想麻烦将军缮写几道奏折,给皇太后和皇上送去,考虑到将军事务繁忙,只好劳驾枚乘、庄忌和邹阳,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谢大王。”韩安国见梁王脾气恢复常态,心中释然。

    当枚乘、庄忌和邹阳写好梁王向皇太后和皇上求救的书信,梁王再次把几个使臣召来,反复叮嘱:“你们从一条隐蔽的安全的通道走出睢阳城,迅速赶到京城,向皇太后和皇上请来诏书,偕同朝廷使者直接到周亚夫的大营,搬来救兵,以解睢阳之围,救斯城军民于水火。”

    几个使臣接过书信,信誓旦旦说:“我们搬不到救兵,也无颜面返回睢阳。”说罢,随着保护他们出城的将士们出发了,梁王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长舒一口气。

第271章 救兵无望() 
在未央宫宣室殿,皇上与几个大臣正在商议军国大事,因为梁国军民正与吴楚联军激烈交战,来自梁国的信息事关战局变化,故而被放到优先位置加以处理。

    当梁国几拨使臣把梁王刘武的求援信送给谒者,谒者转给春陀,春陀迈着小碎步,送到皇上的案牍。皇上马上展开,阅读梁王的来信,只见信上写道:

    伏维陛下,臣弟率领梁军,在棘壁与吴楚联军浴血奋战,战斗惨烈,实为罕见。尽管梁国军民英勇奋战,但由于敌方实力强大,我方被斩一万七千余首级,而敌方损耗也在两万以上,有效阻遏敌方西进势头。臣弟被迫退入睢阳,发动全城军民,与敌方继续展开鏖战。如今睢阳城,可谓一座孤城,一座战斗之城,每天必战,每战死伤都在千人之上,形势危急,濒临陷落。而周亚夫屯兵昌邑,保存实力,畏敌怯战,见死不救,其用心险恶,可见一斑。倘若睢阳陷落,臣弟当殒命死节,为国尽忠,兄弟再难相见,此事固然微不足道,但西进长安大门洞开,吴楚联军必乘胜利之威,进取荥阳,逼近潼关,如此京都危矣。臣弟不胜感慨,叩颡至血,日夜渴盼援兵,望陛下察之。

    这封信叙述棘壁战斗经过和结果,描述睢阳城保卫战的惨烈,状告周亚夫屯兵昌邑,见死不救,指出睢阳城陷落的后果,最后恳请皇上早派援兵,以解睢阳城之围,全封信说到战斗时辞气慷慨,说到周亚夫时满腹愤怒,说到兄弟情时如泣如诉。

    皇上看了梁王的求援信,叫一声“春陀”,春陀答一声近前,皇上把信给他说:“让大臣们传阅。”

    “诺。”春陀拿着信,走下丹墀,来至丞相陶青的眼前,递给陶青。陶青仔细看了,转给下一位,依次传阅。

    等几个大臣传阅完毕,皇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们,焦急地问:“诸位有何感想?”

    陶青手执笏板,走至皇上的眼前说:“从书信中,臣看到睢阳保卫战打得相当惨烈,梁王的处境异常艰难,陛下必须速派大兵相救。”

    继陶青之后,袁盎、张欧、陈嘉等人发表类似的意见。在出兵之前,周亚夫曾给皇上建议,叛军势力强大,需要暂时避其锋芒,甚至需要牺牲梁国局部,才能赢得全局胜利,皇上是同意的。但眼下睢阳岌岌可危,大家一致同意发救兵,皇上念及兄弟之情,不得不改变初衷,把中书令叫来,起草诏书:

    皇帝诏曰:睢阳城危在旦夕,濒临陷落。兹派使臣至昌邑大营宣诏,望周太尉接到诏书,即率大军,前往救援,不得以保存实力为借口,畏葸不前,贻误战机。

    刚要派出使者,住在长乐宫的窦太后派人来了,说有要紧事急着见皇上,皇上赶紧走出殿门,登上车辇,急速来到长乐宫,咚咚咚走到太后的住处。一进门,他看见窦太后正拿着一封书信,低声啜泣。

    “母后,皇儿来了。”皇上走上前,坐在窦太后的身侧,拿着手帕,替太后揩泪。

    窦太后把信甩给皇上,哭着说:“哀家一瞎老婆子,什么都看不见,可听说武儿来信,心里一缩,让下边的人给哀家念了。哀家听了信中的内容,不由悲从中来,泪流不止。”

    “兄弟不仅给朕写求救信,也给母后写求救信。”皇上想着,展开书信,只见书信上写道:

    母后仁慈,儿臣刘武泣拜。七国叛乱,梁国首当其冲,儿臣首战棘壁,出师不利,伤亡很大,只好转战睢阳。睢阳城每天必战,每战死伤都在千人之上,形势危在旦夕,而周亚夫畏敌怯战,见死不救,欲借吴楚叛军之手,达到除掉儿臣之险恶用心。倘若睢阳陷落,儿臣将战死沙场,再也不能在慈母前尽孝。儿臣万般无奈,只有给母后去信,剖白苦衷。儿臣将站在睢阳城头,日夜思念母后,翘首以待援兵。

    给太后来信的内容与给自己的来信内容大致相同,皇上看了之后,心里虽然着急,暗暗埋怨刘武给太后写信,不仅给太后添忧,也给自己决策增添许多压力,但当着太后的面,他不便于说什么,只好好言劝慰太后:“母后,兄弟不仅给你老人家写了求救信,也给皇儿写了求救信。皇儿正要派使者到昌邑颁诏,令周亚夫率领大军,星夜救援睢阳。”

    “要快,救兵如救火,不然就迟了。”窦太后心急如焚,连声催促。

    “诺。”皇上不敢和太后拌半句嘴,唯恐太后生气,不吃饭,不睡觉,他受不了。

    等皇上派出使者,窦太后才长松一口气,感慨万千地说:“先帝在世时,多次说周亚夫是个统兵之才。”

    看太后谈起周亚夫,皇上顺着她的口气说:“先帝临终前曾叮咛皇儿,说周亚夫紧急时可委以重任。这次遇到七国叛乱,皇儿遵照先帝遗诏,毫不犹豫让他担任太尉,统帅平叛大军。”

    “但在这次平叛中,周亚夫却畏敌如虎,对睢阳城见死不救,表现平平啊。”窦太后摇着头,不满地说。

    “周亚夫事先给皇儿说过,说吴楚联军气焰嚣张,需要暂时避其锋芒。”“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睢阳城陷落啊。”

    皇上连声称是,小心陪着太后,直到太后收住眼泪,才返回未央宫,继续与大臣商讨破敌、运粮以及补充兵员等问题。

    朝廷使者偕同梁国使臣,乘坐驿站传车,火速赶往昌邑。到了昌邑大营,使者见到周亚夫。周亚夫听说使者要宣诏,不得不跪下来。

    使者朗声念道:“皇帝诏曰:睢阳城危在旦夕,濒临陷落。兹派使臣至昌邑大营宣诏,望周太尉接到诏书”

    “臣接旨。”周亚夫耐着性子听完诏书,接过诏书,把使者迎进大帐,热情让座。

    使者温和地说:“周太尉,何时发兵?梁国的使臣还等着朝廷救兵呢。”

    周亚夫缄默不语,此时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