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重铜花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氏的身契,又备了不少东西送她过去。
上一次,李华也是接了李显的信没回来给李芾上香磕头。之后张宪薇再也没有在燕城见过他,除了逢年过节,李华和江氏往燕城送些礼物,像是江氏亲手做的鞋一类的。
他们在江氏的家乡未必就过得比在燕城好,不过虽然日子穷一些,可是人只要知足,就比什么都强。
张宪薇本来不想勉强那对母子再跑回来,可是她想让他们见一见李单,再给李芾和薛氏上香磕头。本来去渑城的时候没叫他们已经不好了,如果今年还不回来,这就是李华和江氏失礼。
她不能再让事情都按照李显想的去做了,不能明明看到他做错了,还由着他去不动声色的陷害别人。
张宪薇突然找到了她曾经做错的地方了,她不应该对李显盲从。
很多事,明明她认为他做的不好,不应该这么做,可是她总是轻轻的放过了。像李华和江氏的事,像他们不知道渑城,不知道李芾和薛氏的事,她明明觉得这样不好,可是她也没有做什么。
既然觉得不好,还是应该做点什么的。
张宪薇翻了个身,心里想着以前和现在,慢慢睡着了。
第 22 章
李华要回来的事,张宪薇本来谁也没说,只是让良缘收拾出一个院子。
“家里没有空院子了。”良缘为难道。
李家并不算大。当年家中二老还在的时候,李家也不过两个院子,每个院子都是一间正屋,两侧各有一处厢房。正院归二老带着李显和张宪薇一家住,西边的院子是李显的两个弟弟住。后来老二娶妻分了出去,老三跟着成亲也出去了。李显才带着张宪薇搬到弟弟们的院子去。
后来二老接连去世了,李显守完了孝就想把房子修一下,格局也改了。
二老的旧院子没敢动,仍旧空着,现在里面摆着二老留下来的旧东西,那些箱子都还在原处,钥匙在张宪薇这里。
西边的旧院子给推了,改在东边新起了一座新院子,就是现在张宪薇住的地方,陈设还跟以前的房子一样,正房是一个大通间,两边隔出小屋来,一间放着箱子柜子,张宪薇也在这边做做针线,看看账本之类的,还有一间是让丫头们起卧用的,现在只有良缘用。
两侧是厢房,以前是给妾住的,现在一处给了贞儿,一处是李南住着。
在张宪薇住的东边正院的后头,原来有一处假山石景,还有石凳石桌一类的东西,后来都推了。起了两间屋子,本来想当成库房用,正好就在她的院子后面,结果盖起来时李显说想给朱锦儿,后来就垒了一道矮墙圈起来,勉强算她的院子。
西边的院子不算小,旁边原来还有一片竹林。盛夏时在那里放一张小榻,是纳凉的好去处。以前李显常跟弟弟们在那片竹林下喝酒的,听说以前他们兄弟都是住在那个院子里的。
推倒后隔成了两个院子,李克没成亲前自己住一座,另一座让李华住。后来李华出去了,李克成了亲照旧还住在自己的院子里,李显又修了一遍,将李克的院子重新扩了一圈,将门前的半条小径也给圈进去了,后来还栽了两株桃树,只不过都没活。
李单没去曹家前,住的就是李华以前住的院子。虽然他现在去曹家了,可是李南一天也要去一回。现在总不能再让李华夫妻两个住进去,何况过年时李单必定还是要回来的。
这下张宪薇也为难了,她从来没考虑过家里的房子会不够住,自从二老去世,两个小叔又搬出去后,家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李显、她和朱锦儿,空荡荡的就像永远也住不满。
现在家里的人可比以前多多了,也热闹了,她的心也不那么空了,可房子要不够住了。
良缘还在等她的话,她在心中转了一圈,一时冲动道:“让赵氏收拾屋子,就让她二叔一家要回来看看,住上几个月。”
“这,合适吗?”良缘倒吸一口冷气,李单的院子就那么空着不动,非让李华去跟李克挤?她试探的说,“要么,我去把单儿的院子给收拾一下?还是让他们住在那里吧。”
“不好。”张宪薇开口时冲动了,可仔细一想,还只能这么安排。她说:“老二已经娶妻了,他们两口要是跟单儿住在一个院子里,那不成乱套了吗?”
“这……”良缘结巴了。猛一听,这样安排好像是故意欺负李克,可是家里也没有别的地方。就像张宪薇说的,李单的院子是空的,可他一是要守孝,二是还没有娶妻,房里没有女眷,让李华带着妻子搬过去住,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家里剩下的院子,老太太以前住的院子肯定是不能动的。朱锦儿那边住过去就成笑话了,而张宪薇这边不是不行,可儿子都成亲了,还住在娘的院子里倒不如跟兄弟一起住着方便。
“这事宜早不宜迟,越往后事情越多,还是让赵氏早点准备起来吧。”张宪薇拍了板,让良缘去跟赵氏说了。
不说赵氏听了以后是个什么心思,也不提李克听了以后又是什么想法。张宪薇想着已经许久不回张家了,趁着还不到忙起来的时候,倒不如带着贞儿和李南回去看一看,散散心。
叫人备好了车,再带着给家里人准备好的过年的东西,她带着贞儿和李南去张家了。
张家住在城南,家里是四代同堂。张宪薇的爷爷还在世呢,进了门先去看望他老人家,就见他正领着家里的小孙子和外孙子写大字,看见她领着两个孩子进来,招手叫李南过去,再对着她摆手:“行了,这个小的给我留下,你去找你大伯母说话吧。你娘也在她那里。”
贞儿在这个太姥爷跟前从来不敢放肆。不是别的,张宪薇的爷爷从来不喜欢女孩子,他自己的女儿出嫁时只得了四箱嫁妆。梁氏开始生了张宪薇,一直都不敢出现在这个老爷子的面前,后来儿子出生后才好点了。
张宪薇本来也不入这个老爷子的眼,小时候被梁氏拘在屋里不敢出去。十岁左右第一次跟着梁氏去张家正房磕头时,被大房里的男孩欺负。那个男孩正是她的二表弟张宪明。张宪明是长房嫡子,对张宪薇这个大表姐一向没看在眼里,也根本没见过。梁氏他倒是有印象,可惜梁氏本人从不出头逞强,别人没说话她先软了三分,所以连个小辈也没把她看在眼里。
张宪明让梁氏带着张宪薇出去,梁氏就带着她出去了。等到进正房磕头的人都出来了,大伯母高氏出来了才发现梁氏没带着张宪薇进去,问是怎么回事,梁氏没说,只说来晚了。可张宪薇在家里就看够了梁氏这副软骨头样,指着高氏身边的张宪明就把刚才的话说了。
高氏把张宪明打了一顿,张宪薇才明白刚才这小子狐假虎威。
外面闹得这么凶,里面的张家老太爷就问是怎么了?
高氏就领着梁氏、张宪薇和张宪明进去,跪下一五一十的跟老太爷说了。张宪薇就是从这一次觉得高氏是个心底磊落的人。
老太爷也不偏向,让人打了张宪明十下手板子。张宪薇自请要亲手来打他,一顿手板子下去,张宪明以后见了张宪薇不自觉就矮了三分。整个张家,同辈里没有一个人敢动他一下,更别提那些表妹们了,结果这个大表姐头一回见面就把他的左手打肿了,不肯打右手是说不想误了他写字。
老太爷夸张宪薇知道替弟弟着想。
要说张宪明日后有没有想过报仇,那当然是有的。可惜的是张宪薇第二天就跑到高氏那里去了,不到半天就得了高氏的喜欢,中午还留她一起吃饭。在自家的饭桌上看到这个厉害的大表姐让张宪明这顿饭都吃得有点食不知味。
后来,张宪薇因为梁氏太软弱的关系,她就加倍的厉害。高氏慢慢的磨她的性子,也只勉强教会了她什么叫三从四德,可是梁氏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张宪薇到出嫁也没学会往自己身上添上一点软和气。
不过也因为高氏做得好,她认为只要像大伯母这样管家,这样重规矩,家里就不会乱,就不会落到梁氏的地步。
张宪薇牵着贞儿去高氏的院子,又想起以前的事了。重活一回,她对以前自己肯定的事已经不那么坚定了。明明她想跟大伯母一样,把家里管得好好的,为什么大伯母能过得这么好,她就过得这么糟?
看着贞儿,她又该怎么教贞儿?她吃过的苦不想让贞儿尝,可她也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跟着门口的小丫头进了屋,刚进去就听见里屋那边传来一阵欢笑声。梁氏是个闷葫芦,笑也是用手帕掩着嘴,轻轻抿一下嘴角这种笑法,让她这么笑还不如让她哭呢。
张宪薇出嫁时家里的小的都还没成亲没嫁人,所以不少后面嫁进张家的媳妇她都没长久相处过,连带着不少下人也都看着眼生,有时猛一回来守大门的都变成生人了。今天给她领路的这个小丫头就是生人,堂屋里站着给她掀帘子的也是个眼生的丫头。
进去一瞧,幸好今天这屋里没有生人。
高氏身边坐着梁氏,一见她进来就招手:“快进来,刚才就听外面人说你来了,是去看你爷爷了?”再看见贞儿,张开双手道,“贞儿过来。”贞儿往她那边跑,她又道,“那个小的呢?让你爷爷留下了?”
旁边坐的正是张宪明,见张宪薇带着贞儿进来,他立刻站起来拱着手笑道:“大姐姐。”又叫贞儿,“到舅舅这里来。”
张宪薇这才看见他身边已经站起来的一对小夫妻,年纪跟李克和赵氏差不多大。正是张宪明的儿子张伟凤和儿媳妇方氏。
两人一起行礼,道:“大姑姑。”
“快起来。”张宪薇坐下后,他们才坐下来。贞儿被张宪明抱在怀里,他拿着手上的扇子逗她读上头的诗。
她招手叫贞儿,“见过大表哥和大表嫂。”
贞儿就再从榻上下来,走到张伟凤和方氏面前行礼,叫:“大表哥,大表嫂。”
张伟凤笑着摸摸她的头,方氏没有女儿,贞儿虽然叫她大表嫂,可是年纪却比她的儿子还小,所以每回见着贞儿都会搂到怀里亲热一番。
“贞儿好长时间没来了,大表嫂一直想着贞儿呢。”方氏长得宽额方脸,两颊有肉。贞儿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悄悄的跟张宪薇说这个大表嫂像画上的观音,她小孩子家家的声音也不算小,方氏听到了,从此对贞儿就存了几份真情,觉得小孩子的话里没有假,眼睛又清澈,一定是真心想才这么说。
贞儿小声说:“我在家里守孝呢。”
方氏拉着她的手皱眉道,“我说贞儿怎么看着瘦了。”
“贞儿过来,”高氏又把她叫回去,搂着说,“今天就在这里好好的吃一顿,给你补补。”
张宪薇连忙说,“她这是长个子了。再说刚过了夏天,她没什么胃口。”
“那也该补补,现在也是补的时候。”高氏吩咐方氏,“让厨房今天送一份炖肘子进来,告诉他们炖的烂一点,别让孩子嚼不动。”
方氏和张伟凤趁机下去了,屋里就只剩下了他们几个。张宪明对着贞儿做鬼脸,逗她笑,扭头对张宪薇说:“大姐姐,我听说了你不想过继那个小的?”
张宪薇叹气,“你管这个干什么?那是李家的家事。”
“这话说的就外道了。”张宪明摇着扇子,高氏说他,“都入秋了,你怎么还晃着那个?小心扇得你头痛。”
张宪明无奈放下扇子,对张宪薇道:“大姐姐,要是别人,这闲事我也懒得去管。只是你就没想想贞儿日后怎么办?你家那个老大可不是个靠得住的。”
张宪薇呵呵笑,“行了,说到底他也叫你一声舅舅。再说,李家的孩子有几斤几两重,我比你清楚。”
“你心里有底就行。”张宪明手痒又想去拿扇子,收回手做势摸了一下胡子,正色道:“我怎么听说李家有个孩子去曹家了?”
张宪薇道,“是南儿的哥哥,叫李单。那孩子是个有才的。”
“跟谁比算有才?”张宪明嘴上挺不客气,“要是跟你家那个老大比,是个人都比他有才。”
高氏骂他:“嘴上积点德!好歹那孩子也要管你叫舅舅。”
张宪明赶紧给张宪薇捧了杯茶,假作赔罪。“姐姐,我可不是说瞎话。你们家那个老大最近可是挺出名的,他不是接了你们家的那个升旺记吗?之前往曹家二奶奶的铺子里卖粮,竟是敢接下那种价,他就不怕这街上的唾沫星子淹死他?”
张宪薇听明白了,李克接下的价格太低,其他家的价格也被拖低了。
张宪明翘着腿晃晃悠悠的笑,“这会儿该收账了吧?我这个大姐夫最近这账收得怎么样了啊?”
第 23 章
从张家坐着车出来,张宪薇就一直想着张宪明的话。难道最近李家出的事都是外边人故意下的绊子?
回到李家就该差不多吃晚饭了。她让贞儿和李南去洗手换衣服,然后叫来良缘问她最近李显都是什么时候出的门,什么时候回来的,跟着出门的都是谁,去了什么地方。
良缘道:“太太有段日子没问这个了,我先去打听打听。”
也是,她都有好几年没问过这个了。
张宪薇让良缘快去,这边贞儿和李南洗过手也换了衣服了,跑过来围着她争着问下回什么时候去张家。李南是还想跟着张家老太爷写大字,贞儿就是想跟她外甥女一起玩。天天在家就他们两个太寂寞了。
她答应他们以后一定常带他们去,将这两个小的安抚住,眼看着天就要黑了,李显又是还没回来。她叫来人问李克回来没?
那个丫头也是她屋里的,跟良缘学的一模一样,笑得狡猾的说:“克大少爷这几天都没出门,一直在家呢。”
张宪薇让人摆晚饭,她领着两个孩子先吃。吃到一半,良缘回来了,见屋里人多就先过来侍候。可她心里一直念着这个事,放下筷子使个眼色,跟良缘进里屋了。
隔着一道帘子,良缘压低声音把最近李显在外面的事跟她学了一遍。
早上,李显总是天不亮就出去,先去两个店铺里坐一会儿,跟大掌柜聊聊,然后再把帐本拿过来看。午时前离开,先让人去福缘楼订桌席,再去请人。有时千请万告没把人请来,下午就去兴隆记挑一些合适的礼物,如果自家店里没有,就到别的店里去买。然后再给人送去。
跟着李显出去的一般就是良缘的丈夫柳二,要么就是柳二的大哥柳大,总是他们两个。
“这是我大嫂跟我说的,听说最近老爷帐上支的银子挺多的。”良缘越说越担心了,“太太,你说……是不是家里的生意出什么事了?”
张宪薇的心里也没底,她以为就是自己家帐上几百两银子的事,李克私自掏腰包补上,顶多是他自己吃了个亏,再有就是在李显那里也记上一笔,现在瞧瞧,倒像是连累了李家都跟着没脸了。
“老大以前也挺能干的啊,怎么这次就成这样了?”张宪薇喃喃道。她明明记得李显当时把外面的店铺都交给李克后,他接过来也没出什么大事,每年交回来的银子也比往年多。
良缘听到她的话,倒了杯茶给她,道:“克大少爷不过一个小孩子,以前虽然也跟着老爷看账本,可是让他一个人管铺子还是第一回,可能一时不趁手?”
张宪薇摇摇头,事情跟以前越来越不一样了。从李单没回书院,留在了燕城,还去了曹家开始,家里的事就慢慢的变得都不一样了。
然后,她又打算把李华夫妻叫回来,虽然只是过个年,但想必有人不会相信他们只是回来过这个年,想必也不会觉得她把人叫回来,单单只为了过一个年。
李家这一潭死水还是慢慢荡起了涟漪。
张宪薇的心慢慢静下来,局是她开的,不能一见着李家跟着不好了就要喊停。何况李家好不好,与她有什么相干?凭她的嫁妆,凭张家在燕城的声望,就是李家真的变成一穷二白了,她与贞儿也过不上苦日子。
她回到外面陪着孩子继续吃饭,吃完了还让人拿书来,让贞儿和李南分别念一段,再各自评讲对方念的。读书要是像游戏一样好玩,不愁孩子们不喜欢。
李单临走前已经教他们念完了《声律启蒙》,他给李南留的功课是《论语》,不求两个小的现在就明白意思,只要先背上几篇,日后跟着先生读书时也能省不少劲。张宪薇就让两个小的每天背上一小段论语。
屋里的其他人都安静站着,都看着李南背着手摇头晃脑的站在那里背书,贞儿捧着书专盯着挑他背错的地方,两个小的互相较着劲。
李显刚好就在这时回来了,可能他在外面就听到了屋里的背书声,所以进来时就放轻了脚步,还不让丫头们出声,免得打扰了李南。张宪薇瞧见了,给良缘使了个眼色让她去侍候他换衣服,她还坐在榻上听孩子们背书。
一会儿良缘出来去外面端晚饭,她就知道李显今天还是跑了一天没吃晚饭就回来了。说起来就算他真请人吃饭了,席上的菜再好,他一是不能喝酒,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