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医不死-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闾阳山最高处眺望雁栖河,觉得那只是一条飘忽的银线,或是一条游动的长蛇。再望药王庙镇,一片逶迤连绵的蜗居之阵,完全是蝼巢蚁穴一般,便感觉出宇宙之博大与人世之渺小,两者之反差实在不成比例,因而不能不对人世间的仇仇恨恨与恩恩怨怨哑然失笑。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你死我活,统统都是这蝼蚁群中的恶作剧罢了!

正感慨间,忽见山下一个红点儿,由远及近,待看清是个边跑边挥手的人时,韩玉茑蓦地意识到:是程若西来了!

程若西手里挥动的是一张报纸,好像还有一封信。

报纸是《星岛日报》,头版头条赫然刊着通栏大标题:《恶性肿瘤非绝症,仙草神水可回春》,副标题是“大陆神医程氏伯仲治瘤纪实”。署名正是本报记者方可佳。文章分“西医无奈”、“绝望一搏”、“药到病除”、“术精德高”四部分,详述了川岛求治肿瘤绝症的全过程。由于记者方可佳了解程氏兄弟互易身份的实情,所以,没有单独以程少仲为主人公,而是处处强调了“程氏伯仲”四字,既交代清楚了是程家兄弟共同施治,又巧妙点明了程家兄弟的各自姓名。文中还附有照片数帧。

信是川岛写来的。除再次表示感谢之外,他建议请程少仲出山,在香港或美国、英国、日本任何他认可的地方,成立一家专治肿瘤的医院,他愿投资与程少仲合作。可否,望回复。

程少伯看后把信交给程若西,说:“连信带报都送给你二外公。”

程若西说:“那您愿不愿与川岛合作呢?”

“这事要让你二外公拿主意,我听他的。”



鉴定分析灵芝花粉和氡元素的实践,使程少仲意外地发现中医的临床经验与西医的验证手段是个很好的中西医结合点,他的精力便集中在中西医结合的思考上。哥哥与嫂子搬到纯阳观去之后,有何若菡的精心照顾,他更有了专心致志的条件,每日放羊回来,便躲进哥哥留下的书房,仔仔细细,条分缕析,将中西医临床诊断、用药、检验等各方面的相同与不同的手法、手段加以排列比较,又发现中医在人体本身生理病变方面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外界致病因子的辨别问题——中医除了用手切脉之外,只是用肉眼去察舌苔与观察颜色,这种原始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而西医则是借助精密仪器及化学试剂来检测,那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存在与否就一目了然了。那么,以中医的“手”与西医的“眼”(显微镜及相应仪器,也包括化学试剂)相结合,不又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点吗?如果再加上一开始就很明确的中医的药与西医的制剂工艺手段的可结合点,起码,中西医结合这件事的可行性就该是肯定的了。原来,受那次戴安娜误诊悲剧的影响,把临床时医者主体思维的副游移现象看得太重,便对中西医结合产生根本上的怀疑,以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现在看,只要抓住中医临床经验与西医的验证手段,中医的“手”与西医的“眼”和中医的药与西医的制剂工艺手段这三个基本可结合点,同时,再加上西药中用的拿来主义做法,中西医结合的开展就会是卓有成效的。当然,要充分注意思维副游移现象的发生,可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程少仲一时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他依然认为:中西医结合这件事无论从理性方面还是感性方面,在他心里都已渐入佳境。现在,他终于找到了当副部长主持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时,想找都找不到的那种感觉,这无论如何都足以使他高兴。

但是,他不再是主持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副部长了,他现在是右派分子。

他怎么就成了右派分子呢?

就想到了方志武。

进而又想到沈茵。

思绪就发生了副游移……

每当这时,程少仲就会走出书房,到对面上房里,和正在吃力地阅读中文医药书籍的程杏陵交谈一会儿。

程少仲把程杏陵留下来,就是想用中医中药学问突击武装武装他,教会他仅凭中药就能治愈各种各样西医无奈的疑难病症——像本次给川岛治肿瘤这样。只要西医诊断准确无误,就对症投以中药特效药,肯定可以奏效。这正如西药中用一个道理,是中药西用。这样,就可以帮助程杏陵在竞争激烈的伦敦培克街迅速脱颖而出,也可以帮助詹姆斯的圣保罗医院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这想法本来就是很清晰的。但这些年先是在香港太忙、太忙,除了诊断业务,还有地下工作。后来到北京就更忙,除了协和医院的院务,还要兼管全国卫生战线的事儿……现在,程杏陵有机会回来,自己又有余暇来认真思考策划这件事儿——程杏陵和他哥哥杏圃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了,作为中国杏林名家之后,他们仅仅习练西医的十八般武器怎么行呢?他们有条件成为学贯中西的名医,也有英国伦敦培克街这块用武之地。所以,必须让他们在那里大显身手,为中医中药争得应有的国际地位,给华夏杏林界扬扬名……

程少仲的具体计划是:对程杏陵做一次短期突击性培训,然后让他带走尽可能多的中药验方及辨药指导文字(他知道因为有香港的药商,中草药在英国市场是不难买到的),回到英国与詹姆斯商量,先在他办的医院把中药西用开展起来。同时,让杏圃出面,办理父母移民手续。然后,他与何若菡就都去了英国,到时候如因右派身份不让走的话,就让何若菡先走,他自己有办法取道香港再大摇大摆转道伦敦。反正,中国是不呆了。当然,他认为哥哥程少伯也不应该留在中国,儿子被枪毙了,药房也垮了,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哥哥,他们兄弟的人生经历不同,思想方法与人生哲学怎能一致呢?所以,只能各奔前程。

当然,对于此次川岛求医,哥哥出面替他唱了这出戏,他心里是感激的,特别是后来听了智远长老说卦中有劫的事儿以及哥哥的无所畏惧,使他更加感动不已。他不敢想象,若是川岛将带来的炭疽杆菌试管,远远地往程家大院墙上一丢,那将会是什么后果?那些炭疽杆菌一旦冲出试管那薄薄易碎的玻璃,完全可以随空气吸入人的肺里,或者随尘土沾在人的皮肤上、眼角膜里,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发作起来,很快就能置人于死地。他由此进一步领教了川岛此人的阴险与可怕。所幸的是,他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在哥哥与全家人的真诚感召下,他的良心终于发现了、人性终于复苏了,最后竟放下屠刀成了佛!这使他相信了真诚与正义的巨大感召力,也确信医病医魂是可以同时做到的。然而,使他更为感动的是川岛的捐款和他自拟碑文的最后两句话:中华杏林人,是乃仁术真!这说明他终于承认了中国杏林人悬壶济世的仁爱宗旨,并承认了这一宗旨的真实不虚。那么,照中国俗话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这次为川岛施治,不仅治愈了他的病,还赢得了他的心,也等于为中华杏林界又赢得一片天下。他认为这主要是哥哥的功劳,也承认哥哥精研《周易》医道有许多创造与建树,所以,他一见程杏陵就问:“你大伯让你读的几本书都读完了吗?”

“都读过了。”程杏陵站起身迎接父亲,并说:“可我还想多读几遍,这其中学问太大了。”

“是啊。这都是他精研周易医道的感悟和创见,非常精辟,没有相当的医学修养是消化不了的。”

“爸爸,我发现你近几天的情绪比我刚回来时好多了。”程杏陵忽然转换话题说。

“你说得对。”程少仲坦率地承认,“当时对你母亲和川岛一起生活的事实一下子接受不了,因为我对川岛的印象太坏了,所以,听说你把他们领来,就打了你。这件事爸爸太简单、粗暴,现在向你道歉,希望你能谅解。”

程杏陵的脸上顿时漾起春风,道:“爸爸,谢谢您的道歉。说实话,您的那一巴掌对我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您是我最想念的亲人,一路上我的唯一愿望就是早些见到您,可一见面……好了,不说了,我愉快地接受您的道歉,我们拥抱一下吧。”

父子便紧紧拥抱在一起。

“哈哈!二姥快来看哪!”程若西来送川岛寄来的报纸和信,看见程少仲父子紧紧拥抱,觉得新奇,便大嚷大叫起来。



程少伯做梦也没想到会收到毛泽东主席寄来的诗作。那是由毛主席的秘书直接寄到县卫生局,又由国燕杰局长亲自转送到镇上家里,再由程杏英专门送到观里来的。

诗写在两页徽宣信纸上,内容是:

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霹雳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程少伯当时正与智远长老对弈,读了毛主席的诗,很激动,作为国家主席,日理万机,还有精力与他这布衣百姓诗书来往,平易作风,实属难能可贵。他知道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在血防工作中所做贡献的肯定,心里便觉热乎乎的。读过全诗后,觉得诗中不仅文采飞扬,大气磅礴,更有一种坚定的乐观主义情怀与必胜信念,很感染人,便把诗递与智远长老。

智远长老先看了诗,顿时眉宇大开,连呼好诗。后来才发现落款是国家主席毛泽东,不觉有些诧异地问:“你认识毛主席?”

“是毛主席认识我。”程少伯有意把话颠倒过来。

“你怎么总也没提起过?”

“这值得挂在嘴上吗?”

“当然!中国还有谁比毛主席更伟大?”

“那又怎样?”

“说话好使,能办事呀。”

“我不会求他办私事的。”

“公事总可以办吧?”

“什么公事?”

“比如眼前的大跃进,光顾兴修水利,争相放卫星,该种的药,没有种,该采的药,没有采,该收的药,没有收,都烂在地里了,这怎么行啊!”

“嗯,说得是。”

“还有,你师父生前最担心的杏林界后继乏人的问题,应该在国家现有的少数几所正规中医学院外,再办些非正规中医中药专业人才培训班,以便尽快让每个乡镇都有医院,每个村屯都有医生。”

“嗯,应该。”

“那你给毛主席写回信时,把这些话都写上。”

……



当晚,程少伯把灯花挑得亮亮的,然后又洗了把手和脸,点燃一炷香,才坐下来挥毫运笔给毛主席写回信:

润公主席大鉴!

惠赐大作均拜读,血吸虫之倾覆,乃主席英明领导及六亿舜尧团结一心之功也。

主席大作极尽其情其理,令人感佩之至。

惠赐“中西医结合好”题字,最初以为中医、西医道之不同,难相谋合,故曾斗胆篡改为“中西药结合好”与“中西医配合好”。现经业师指点迷津,始知世上万物皆有相斥、相吸、相融之属性,中、西医亦莫能外,其存在形态理当为中医、西医、中西医。乃深为愧悔当初之浅薄与荒唐,谨向主席告罪。并保证有生之年当不遗余力献身于中西医之结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已完成《中药西制论》两卷,正撰写《中医参西论》四卷,不日可竣,即奉上就教。

再者,少伯现居药乡,所见所闻,有鲠在喉,顺便报告主席如下:

其一,当下大跃进兴修水利竞放卫星,虽可造福子孙,但却一再延误药田管理,当种不种,当采不采,当收不收,任药田荒芜,熟视无睹,似为不妥。

其二,昔者,杏林后续人才多由家传与药房纳徒中来,现公私合营,私徒杜绝,国办中医中药学院毕业学生,大城市尚供不应求,致使乡镇杏林传人堪忧。少伯愚见,应由国家在兴办现有高等中医中药教育基地之外,动员地方政府力量,大力兴办多种多样的速成中医中药专业人才培训班,既能保障乡镇医药大业之接续,且能加速人民保健事业之全面发展,尽快改善乡村医药不发达之现状。

以上拙见,不揣冒昧,唐突进言,敬乞教正。

恭祝

圣安!

杏林布衣程少伯谨上

一九五八年七月廿五日

程少伯放下笔,将信从头到尾反复看了两遍,似乎想起什么,复提笔在手,又于信尾加了一段话:

又具:

抗美援朝时,犬子程杏元丧心病狂,以劣药坑骗人民志愿军,实属十恶不赦。其本人虽已伏法数年,然少伯教子无方,失察之责,至今未向主席检讨,每每想起,抱愧不已。今借此机,向主席虔诚请罪,请主席严惩。

程少伯 顿首



程杏陵回国的日子到了。

按照程少仲的意见,他让程杏陵将自己与哥哥程少伯共同整理的中药验方及近期有关著作统统都带回英国去,供杏圃、杏陵及詹姆斯的圣保罗医院做中药西用临床指导依据。然后由杏圃、杏陵二人向英国当局申请办理直系亲属移民,将程少仲及何若菡全都接到英国去。与此同时,再为程若西与国歌办理技术移民,把他们也接出去。这样,就会很快在伦敦形成规模,届时,再酌情考虑是否与川岛和索菲娅合作。而暂时一段时间,让程少伯与韩玉茑夫妇按自己意愿留在国内,并让程杏英陪伴他们。等英国那边局面打开后,再说服程少伯夫妇以探亲或观光名义去英国,并由程杏英陪同。等他们到了英国,再挽留他们定居,就会水到渠成……

程少伯对程少仲的全部计划并不了然,只知他要让杏陵兄弟在伦敦搞中药西用,便积极支持,将手头所能提供的验方及论著,倾囊而赠,把收藏多年的中草药珍品也尽数与他带走,并叮嘱杏陵转告杏圃,若能把父母接过去,最好接过去。

程若西与国歌在程少仲计划让他们也去英国发展之前,便暗中与舅舅杏陵挂好了钩。程若西的理由是:国歌是中医世家传人,到英国帮两位舅舅开发中药西用能挑大梁。程杏陵很喜欢这个活泼、开朗的外甥女,听她这么一说,更连连称是,二人便拉了钩,定了掌,一齐发誓:拉了钩,定了掌,谁也不说谎!

何若菡看见他们拉钩、定掌,笑着说:“咱们都走了,让你外公他们在这儿修行得道吧。”

程杏英将女儿与小哥的地下勾结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却只当是儿戏。她的理由是:别看老太爷上山了,可这程家大院里的事儿,最后还得他一锤定音。他老人家要不同意,你们谁也别异想天开。

不过,话虽如此,程杏英与小哥单独话别时却说:“三哥,真能把若西他们弄过去也好,也让我少操一份心。这孩子不知怎么背着我和她爸联系上的,她要去不了伦敦,早晚也得去香港他爸那里。”

“她爸爸不是去了台湾吗?”

“现在已经离开台湾,定居香港了,也在开诊所。”

没想到,程杏陵临行前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新任命不久的卫生部副部长方志武,在县卫生局长国燕杰的陪同下,来到药王庙镇。他是奉部里李德全部长之命,专程来广宁视察工作的。前几天,李部长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转来的程少伯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及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要求对兴修水利高潮中,忽略药田管理现象,予以检查,若确很严重,须责令地方党组织坚决纠正。同时,要求派人当面征求程少伯先生如何兴办多种多样速成中医中药专业人才培训班的意见。毛泽东主席还委托卫生部捎来他本人给程少伯的口谕。

方志武出京后,一路省而市,市而县,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本来,广宁县委若不忙于召开全民大炼钢铁的会议,主要领导肯定是要陪同方志武一道下来视察的。但因全民大炼钢铁也是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方志武又再三表示不要太张扬,所以,最后才只由卫生局长国燕杰来陪同。

方志武一路听了国燕杰介绍程氏兄弟给川岛治肿瘤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当他听到程少伯最后又赠送秘方给川岛时,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问国燕杰:“把治肿瘤和治梅毒的秘方白白送给日本鬼子,你说这合适吗?”

国燕杰一听方志武的语气,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忙答:“当然,这是很欠考虑的。我事先曾提醒他对祖国医学遗产要保密,可他倚仗是毛主席的朋友,又是人大代表,根本不把我这小局长放在眼里,怎么能听得进我的话?”

“你把这件事儿写个材料给我带回去!”方志武果断地命令说,“我要向党中央汇报!”

“还有一件事儿,我不知当说不当说?”国燕杰紧盯着方志武的眼睛,揣摩着他的心态问。

“是程家的事吗?你只管说。”方志武难得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