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7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奴隶兵只要忠诚勇敢,那么立功之后,可以获得赏赐,甚至是自由。”

    长孙冲更加悲观,把未来的希望建立在一群胡夷蛮族奴隶身上,想想都悲观。

    “等我们到了新琉求,有机会了,我们可以在那边买一些奴隶小孩,自己一手训练培养,这样他们就会对我们更加忠诚。”长孙无忌对儿子道,“我曾听张超说过,在罗马和波斯人的宫廷里,曾有过一些勇猛的近卫军骑兵,这些近卫军骑兵都是奴隶,很小的时候买过来,然后将他们阉割,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后,他们就成为一支忠心而又勇猛的近卫骑兵。”

    “阉人骑兵?”长孙冲听的大为惊讶。

    “灞上张家的孩子,每个人在小时候,就能获得一百个同龄的伙伴。他们从小一起吃住一起训练一起读书,自小开始培养感情,使得他们成为最亲密无间的伙伴。”

    “张手下现在有五百个这样的伙伴骑士,张珲张琮等张家子弟每人最少也有一百个这样的伙伴骑士。这些伙伴长大后,成为骑士侍从、骑士,然后成为他们的亲卫军官,甚至是将来他们封地的封臣,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人。”

    长孙无忌叹惜,“我们长孙冲当初也应当效仿的,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人,肯定更可靠。尤其是张超给儿子挑选的这些伙伴,并非是如宫廷里那些侍卫一样是勋戚子弟,恰相反,这些伙伴,全都是从育婴堂、孤儿院等地方选出来的,或者是士兵的遗孤。他们一旦被选中,就成为了张家的人。成了他儿子的兄弟。”

    现在长孙家族去了新琉求,条件会更艰苦,能用的人会更少。

    长孙无忌打算以后效仿张超,他们去买一些奴隶小孩子过来,为了保证忠诚可信,打小将他们阉了,然后训练。

    建立一支完全忠诚于长孙家族的阉人军团。

    阉人不会有家族不会有后代,所以不用担心人口很少的长孙家族在海外,被这些雇佣军给篡位权力。

    这是长孙无忌痛定思痛,这段时间苦思后得到的一种发展方法。

    远离了中原,长孙家未来的日子会艰难百倍。

    当年张家得了琉求时,确实也是一个荒岛。但张家不仅是有钱可以开发琉求,最关键的还是他们在前期能够源源不断的移民过去,他们背依中原,完全不用担心被山夷人淹灭。

    可他们不同,就两万人,以后就算买奴隶,那买来的也非华夏同族。

    组建一支奴隶雇佣军,甚至训练一支更精锐的阉人奴隶近卫军,这成了长孙无忌最终想到的办法。

    到了琉求岛,只能是实行奴隶制,建奴隶雇佣军,却征服土著,开拓地盘。用奴隶开拓、种地,用奴隶捕奴贩卖,然后跟在吉布提、信度港等的汉商交易,换取所需。

    从这方面来讲,长孙还要感谢张超让他们去非洲。若是张超把他们放逐到美洲或澳州去,一年都难得能遇到一次商原来的商船。

    没有中原的各种物资,他们自己要从零开始,那将难的多。

    “爹,你说张超真的会让我们就这样离开吗?”长孙冲又问。

    怎么看,这都有点纵虎归山的感觉。

    “张超好名,为了他的名,也为了他的大局稳定,他不可能这个时候对我们动手。要不然,何必这么麻烦的搞什么议会表决等等,直接对我们下手,一了百了。”

    对于儿子的这个担忧,长孙无忌并不怕。

    张超不会这么做的,他也不敢这么做。

    他能这么做,但他没有也不会。

    船长正大叫着起锚,水手们开始绞动绳索吊起铁锚。

    另有水手则开始降下风帆。

    别了,汉口,别了,中原。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

    舰队缓缓启动,岸上无数人观看着这一幕,有寻常百姓,也有几大报社的记者。

    长孙无忌相信那些人里,肯定也有不少张超的耳朵在看着。

    几条军舰也收锚降帆,在后面跟随着离开汉口。

    这些是负责押送他们离开的。

第1424章 人头滚滚

    九月九,重阳节。

    张超携带皇后、太子,以及一众宰辅、封臣们登山望远。

    站在高山顶上,一览众山小。

    山下,丹江口水库如同是在京西北的一颗明珠。这条拦丹江而成的丹江口水库,如今不仅仅是京畿几百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来源,也同样是南阳盆地的灌溉用水。

    襄邓南阳盆地虽是平原,可向来缺少干旱严重,自从修了丹江口水库,引丹水通方山垭口,西运河打通后,整个襄邓平原立即从过去的地虽平但干旱收获少,变成了富饶的沃土。

    “这座丹江口水库造福无数啊!”

    张超坐在山顶的亭中,望着山下的那片水感叹道。

    迁都邓州,然后是建丹江口水库,修汉江大坝,又挖通方城山口,修通西运河,又利用丹江口水库修好后,丹江水位上升,又修通了丹灞道,使得汉京与长安之间,九成以上路段都可通航大船,极少的那段秦岭山口,也都使用陆轨联通。

    “丹灞道秦岭轨道,如今已经是双向八轨,汉京与长安之间,成为坦途。”

    房玄龄也笑着说道,过去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后来延伸到了洛阳。而如今,汉京才是真正的丝路起点。

    不论是通往关中、河西、西域到达河中地区,最终进入西海,联通可萨和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自汉京为起点,经御河、汉江、长江,然后沿海下南洋再向西,经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四通八达,天下纵横。”马周也为这些年朝廷大力修的那些运河、道路而惊叹。

    过去岭南与中原隔绝,后来多走海上。

    而如今,朝廷已经从江西和湖南,依托湘水、赣江等河流,打通了五岭通道,在那群山峻岭之间,生生的开辟出了数条可并行数车的国道。

    这些国道都是以汉京为起点。

    汉广路,就是自汉京到广州,经湖北、江西,越过大瘐岭进入广东,最后到达广州。

    汉钦路,则是自汉京到钦州,经湖北湖南越五岭进入桂州,然后穿过整个广西境到达西南大港钦州。

    这样的国道可不止这两条。

    连通江西、福建、浙江三道的仙霞岭道路工程,更是让原本极为封闭的福建地区,如今也畅通各省。

    而黔滇公路、黔桂、黔蜀、青蜀、青藏等数条重要的国道开通,都让现在中原朝廷对于过去边地的那些地方,交流与控制大大增强。

    朝廷还在修建中的道路也不少,比如北方诸道的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

    而且要想加强控制,也一样得先修路。

    没有路,既无法真正掌控,更富不了。

    都说穷山恶少出刁民,这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的。日子穷了,当然人就得凶悍一些。

    “房公、马相,咱们这几年在修路修河这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不错。当初我们定下的一带一路,如今也是初见成效,道路修到哪,商人通到哪,官府的掌握力也就下到哪。尤其是在大西南地区,过去那根本就是不服王化之地,但如今,我们已经正不断的往那边驻军屯兵,修建驿站邮局,粮仓等也不断的在修建,通过道路,粮草正源源不断的转运储藏。”

    有路,然后有兵站,有驿站,有粮仓。

    朝廷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在那边驻兵,在那边站住脚,也才能吸引商人过去建立市场等,也才能在那边落实改土归流,分田授地,吸引移民。

    往近了说,大西南这片地区虽然名义上早臣服中原多年,但实际上一直没能有什么控制力。不说云南这新置之道,就连剑南道南部和黔中地区,也一样是难以管束,反倒是靠着海运之利,朝廷对广西的统治这些年倒是迅速的增强。

    大西南必须得加强控制,要让这片地区走出野蛮原始,不然,贫困而无法管束的这片地方早晚还是会成为动乱之源。

    而往远处说,朝廷只要先将这片地区控制了,才能以此为跳板,对中南半岛内陆地区进行开拓征服,最终打到海边去。

    也许这会是个一二百年,甚至更久远才能完成的目标,但张超认为这是正确的战略方向,必须为之坚持努力。

    “南诏王前不久刚去世,如今几个儿子争位,朝廷虽然下诏册封其嫡长子继承王位,但他们都不服。现在云南乱的很,大小邦国部落,都卷了进来。程处默请求朝廷出兵干预!”

    枢密使秦琼说起一桩麻烦事。

    云南这些年正逐渐纳入朝廷的掌控,那位老的南诏王得到朝廷的支持后,迅速的是击败了其它五诏,在南诏成为龙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云南这几年的局势还算比较安稳的。

    那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他还支持朝廷在那边修路、通商,办教育等。可谁又能想到,他一死,大好局面立即没了。

    “这倒也是一个机会。”张超道。

    他认为朝廷在云南经营也有些年头了,这次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那边的管控。

    “内阁挑选一些强力官员出任云南的总督、提督和宣抚使等,云南眼下局势是危机,但危机也是机遇。这正是朝廷全面插手云南的机会,把派出有能力比较强硬的一个班子过去,也抽调几个军过去进驻。”

    “内阁觉得韦云起是云南总督合适的人选。”

    韦云起,一员老将。隋朝时,曾经出使突厥,适逢契丹叛乱入侵,韦云起向突厥借兵两万,一路急行军到契丹,大破契丹叛军,剿杀数万之众。

    堪称儒将典犯。

    他还曾经在张超驻守陇右的时候,做为他的副手,两人曾经还是比较默契的。不过如今年岁已高。

    “韦帅只怕七十多了吧?”

    “韦公今年七十二了,但身体却硬朗的很,骑马射箭,丝毫不落当年威风。”

    张超想了想,韦云起年纪虽大,但身体确实很硬朗,让他过去坐镇一下倒也可以。

    “其它人选呢?”

    “内阁推荐程处默任云南提督,由兵部侍郎柳任云南宣抚使。”

    程处默是张超的得意门生,在云南历任云南都护等职,在那边很熟悉,又可靠。至于柳,他是张超第五子张珂妻子王氏的娘舅,同样是河东名门。

    既是亲戚,能力也足,以兵部侍郎出任云南宣抚使,还算有些委屈了。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若是能在云南干出成绩来,那接下来肯定更能得重用。

    何况,如今朝中也算有个潜规则,官员若想入阁拜师,必须得有地方任主官的经历,州刺史、道宣抚使,这是必须的。

    云南属于边州,宣抚使上再加一个总督,也算是特例,不过韦云起年纪这么大,也就是过去当个镇守,云南的政务还是主要由柳来负责的。

    “先调两个军过去,稳打稳扎,我的要求是要控制,真正的控制,而不是说过去陷入南诏王家族内乱争斗中。不管他们怎么打,我们要一步步的控制。每进驻一地,要改土归流,编户齐民,分田授地,调派官员,编立民兵。”

    南诏王室这时内乱,云南的旧有格局也就随之打破。

    张超这个时候调兵过去,可不是要帮哪个争南诏王的位置,他要的是借机推行改土归流,将云南从南诏王手里拿回来。

    “此时改土归流,会不会太急切了一些?”

    房玄龄还是比较谨慎些的,云南内乱,这个时候朝廷派兵过去,应当说是云南人都愿意看到的,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战乱个不停。

    可若此时朝廷要改土归流,只怕那些土人们则不高兴了。他们希望的是维持原状,欢迎朝廷来调和,可不愿意就此丢了手中利益。

    “不愿意的只是那些个酋长首领们,下面的人估计还是很愿意我们帮他们换个天的。”

    在云南的许多地方,其实实行的还是部落奴隶制度,部落里的人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绝大多数的人,其实过的挺一般,只有那些头人们才过的较好。

    中原本身也一样是有奴隶的,张超也不是什么奴隶解放者。但如果云南的那些部落头人们要坚决反对改土归流,不肯老实的成为大华的治下良民,那张超不介意在云南放个大卫星。

    直接来个打倒土豪分田地,把旧有的这些头人们全都打倒,让数量更多的这些土人成为大华的自由良民,给他们分田授地。

    “这样做的话,只怕会赤地千里,人头滚滚啊。”

    “革命也不是请客吃饭,我们要将云南牢牢把握在手里,那些头人们肯定不愿意的,既然如此,该用强的时候就用强。现在杀一批,就能保得云南从此以后都成为朝廷的疆土,这一劳永逸的办法,该用就得用。”

    反正那些头人,也不是大华帝国的基石。那些头人,并不是大华的贵族,他们对于大唐的贵族官员,甚至是对于百姓来说,都是些外人。

    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他们的死活和他们的利益,大家在意的只是帝国的利益,自己的利益,如果灭了他们,对于大家有好处,那大家当然会支持。

第1425章 试练

    “过几天你就要率兵出发,渡海东征了,怎么样,心里有把握没?”

    风清云淡。

    皇帝父子在山顶漫步。

    张超看着长的比自己个头还高几分的太子,心里有几分舍不得让他出京。但他心里也明白,张如今还年轻,十七岁的太子,还需要更多的锻炼。而仅仅是呆在东宫,哪怕身边都是大儒名将环绕教授,也还不是够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

    好在张此前已经有了两年地方领主的经验,也还表现很不错。在琉求,用兵征服了山夷人,大力发展工商,琉求的发展很平稳,表现可圈可点。

    这一次,让张去朝鲜主持东征,既是为这位年轻的太子镀些金,更是要让他能多些历练。

    “统兵在外,你虽是主帅也是太子,但要多听下面将帅的建议。我知道你打小聪明,但做事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说起来,承乾其实比你更聪明些,历练也远胜于你,可有时他还是太急燥了些,你要引以为戒。”

    十万华军去打东海三国,张超不认为会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

    “切记,莫傲慢!”

    现在华军上下,都有一种极端的自信,很瞧不起其它的军队。过去说一汉抵五胡,如今更是一华抵百夷。

    这种傲慢其实不是好事,傲慢会变得自负,然后轻敌。

    华军虽然装备、训练,甚至是作战的理念,都要远超一般的蛮夷,可是打仗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

    强大的罗马军团,也一样会被蛮人伏击大败。

    “要记住一句话,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莫要傲慢轻敌,更要听的进去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都应当仔细的听一听。”

    “还有,你还年轻,不要逞强。好好的坐镇中军指挥就好,不要轻易犯险冲到前线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当元帅的不能把自己当成小兵一样冲锋。”

    秋风吹过衣脚,带来阵阵凉爽。

    “等再过阵时间,这山上也就红叶遍布了。”

    叶黄叶落,一冬寂静之后,来年又会吐出新芽,满山绿色。

    “你有没有想过,对半岛征服之后,要怎么处置?”

    军事上要占领朝鲜南部不难,但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才是最难的。历史上,唐朝也曾攻灭百济、高句丽,设立了都督府,但却一直无法有效管理。

    结果高句丽人叛乱不断,百济人也跟着起兵,还拉上了倭国帮忙。

    而唐军则忙着应付吐蕃,不时的还要抽调兵力去与草原上的胡人开战。

    结果就是朝鲜无兵,最终新罗背叛大臣,向大唐开战。大唐虽然也是屡战屡胜,可终究无法维持,这是个只见流血只见消耗不见收益的地方。

    朝野上下,都对这个地方没了兴趣,最终自己撤退,反倒是成全了新罗,让他捡了便宜最终一统半岛。

    可以说,经历隋唐两世,自征高句丽开始,到唐高宗时最终撤出半岛,历经数十年,耗费无数,最终战略是失败的。

    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将对中原充满威胁的高句丽灭了,这个确实做到了,但后来想趁机把朝鲜夺取,最终却是失败了的。

    为他人做嫁衣裳!

    大华不可能也走这老路。

    “将所有新罗和百济人都贬为奴隶,运往中原。”张说出一个处置方法,这也是当初李世民在攻灭高句丽后,张超提出的一个办法。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辽东的威胁,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彻底的亡国灭种。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不,这不是什么真正的好办法,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

    将原住民屠光也好,或者全都俘虏当成奴隶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