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5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土皇帝,但他们在岭南的那些土地、财产还是他们的,冯盎和冯家人也一样还能当官,只不过别想再当土皇帝了。
但李超也早确定,冯盎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堂堂南越王,岂愿拱手让出手里的权力?世间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步,冯盎也不能。
李超在做出调任冯盎的同时,就已经布下了一张大网,张网以待,就等着冯盎自投陷阱了。
“冯盎果真会反吗?”
“一切都有可能。”
承乾沉吟,问,“那老师已经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李超笑道,“当然,不打无准备之战,永远不要挑起一场战自己无法结束的战斗。这场战斗,是我们挑起来的,因此我早已经有了应对计划。我已经给冯家留了选择的余地,选择权尽在他手,我们后发致人,但却早有准备。”
冯盎阴沉着脸回到住处。
李超已经完全不给他冯家活路了。
将他调任钦州刺史,把冯家的仇敌陈龙树调任高州刺史,高州各县县令都换上了朝廷的人,又驻军三千,李超这是要彻底的削夺冯家对高州的控制。
钦州刺史,不过是个拙劣的谎言。他这个钦州刺史,肯定就和现在一样,整天被困在钦州牙城里,哪都去不了。
说是刺史,其实就是李超的囚犯。
思虑良久,冯盎认为自己不能再退让了。再退,身后就是万丈悬崖,岭南就再无冯家的立足之地。
绝不能坐以待毙!
他招来儿子,“找个可靠的人悄悄出城,去找你舅父!”
冯盎的妻子是岭南俚獠第一大族冼家人,冼氏也是冯盎祖母冼太夫人的孙侄女,事实上冯盎的母亲也一样是冯家女子。自冯盎祖父起,冯家三代家主都与岭南最大的俚獠首领冼家联姻。
这也是岭南那些汉族豪强立足岭南的方式,与地方上强大的俚獠大族联姻,强强联手,获得地方上的控制权。
“父亲,我们要反吗?”
冯盎冷声道,“看局势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破局,不然岭南就无冯家立足之地了。”
局势到了此时,冯盎也还没有想着要真正反了。冯冼联手,可以称雄岭南,但与朝廷一比,却又差的远。冯盎更希望搞些动作,能够迫朝廷做些让步。他现在也没别的奢望了,只想能够保持高州的控制权就好,罗崖诸州放弃都勉强能接受。
当天,几名冯家人乔装打扮悄然出城。
马上有人报告了李超。
“盯着他们,但不要打草惊蛇。”李超只是淡定的回了一句。
继续看着手里的公文,李超头也没抬问承乾,“殿下以为,冯盎派人去哪?”
“应当是去通知高州冯氏族人。”
“不,冯盎肯定是派人去找冼家了。冯盎这人,我算是看透他了,有野心,却又缺乏那种胆气。让他真的反,他是不敢的,此人瞻前顾后,喜欢算计。他肯定是派人去找冼家,冼家实力并不弱于冯家,而且他们是俚人,冯家更是岭南诸地百越的首领,声望很高。若由冯家出面联合俚獠各溪垌,还真有可能拉起些人来,造些声势。”
“冼家反,冯家不反?”
“冼家也只会是虚张声势,不过是想迫我让步而已。不过,冼家真敢举旗,那我却是求之不得。殿下,好戏要开场了,我们坐等就好。”
太子见李超那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倒也不怀疑。一直以来,老师李超在他心中,那真正是智多近妖的人物,他说不足虑那肯定不用担忧。
“老师,你这看什么呢?”
李超把手里的文卷递给承乾,“是一项最新的政令,我将签署这条政令,以后岭南各地,将开设官营的农具店,售卖各种新式钢铁农具。并且,各县都将成立农技所,请来中原的农技员,为岭南百姓指导中原最先进的耕种及水利技术,助他们提高产量。”
岭南的气候最适合种水稻,而且普遍能够两熟,甚至有些地方三熟也是可以的。这里气候适合,雨水充沛。
可因为偏处岭南,一直以来这里都算是相对封闭落后,农耕技术远不如中原。
不说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大唐比不了,就是以前南北朝时的中原农业技术,这里都还没有普及。
新式的曲辕犁没有,新式水车等也没,许多农具更别说大量运用铁器了。在大唐,李记钢铁厂不但为朝廷提供军械用的钢铁,同时也为大唐的新式农具提供钢铁。
那可是能够打造军械的上好钢铁,用来打造犁耙锄铲等,新农具加新技术,加好钢铁的犁铲等,使得如今中原的亩产量大大提升,配合优先优育以及施肥、套种轮播,以及两熟,还有水利技术等,粮食产量平均翻了翻。
如今中原人拿着好钢打造的犁头,用曲辕犁耕地,一头牛就能轻松的深耕。而在岭南,这里人还用的晋时的犁具,犁头也只包了一点点铁皮,耕地得用双牛抬杠。耕的慢,也耕的浅。
岭南的豪强、俚帅们倒也想要用新式的犁具,但岭南缺铁。普通的铁料都被各家当宝,拿来打造铁甲武器还不够,哪里能大量用来打造农具。
朝廷对于盐铁专营,李记的铁矿厂挖了铁矿石冶炼成铁,再炼成钢,然后这钢由朝廷全部收购。
李记的农具厂再向朝廷订购钢铁,加工生产成铁制的农具,然后出售。
朝廷对于钢铁控制还是很严格的,李家的钢铁厂并不能截留钢铁,都得交给朝廷。同是李家的农具厂,一样还得绕个弯向朝廷订购铁料。
同时,这个农具厂还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得取得经营牌照还不容易,因为这算是朝廷重点监管的行业,只因农具厂拥有生产铠甲武器的条件。
这几年,李记钢铁厂和李家农具厂都发展很快。铁和钢的产量年年新高,而借着钢铁产量的提高,李记农具厂也得以迅速的发展。
如今中原各道州县,遍布着李记农具厂的店铺,大量的新农具出售,好钢好铁,价格却比过去便宜的多。
李记卖农具的赚的钱,却是一点不少。
岭南是一个大市场,一个空白的待开发市场。李记现在完全可以把铁制农具大量往这边倾销,也算是为日益扩大的钢铁行业,寻找一个产能消化渠道。
仅仅靠给朝廷的军工坊提供钢铁,李记的钢铁厂产能难以提高。钢铁农具,这才是未来一个主要的销售渠道。
李家在岭南倾销铁制农具,也是利人利已。李记农具行卖出了农具赚了钱,钢铁厂能提高产能销量,保持这个重要的产业的发展。
同时,岭南的农业生产水平也能因此提高,粮食产能大增。
甚至那些岭南的豪强俚酋甚至是岭南的百姓,也会受利极多,对朝廷大加感激的。
“现在有这么多农具吗?”承乾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超笑道,“殿下请放心,农具厂的产能还是很大的,而且完全可以在岭南设立分厂。只要朝廷能够批给铁料,产量不是问题。”、
“那朝廷有这这么多铁料吗?”
“有,仅仅是李记钢铁厂如今一年的产量就非常惊人了。”
承乾听了,高兴的道,“既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当然得全面推广。我亲自向陛下上奏此事,请求拔给铁料。”
第1125章 势利的蛮子
第一家农具店在钦州率先开业。
开业当天,太子承乾、越王李超都亲自出席开业式,并为农具店剪彩揭牌,钦州地方官员都前来恭贺。
这一超规格的开业仪式,也是引得无数人前来观看。
这家店坐落在钦州的西城,因为钦州三城规划的地方本就足够大,因此这家店直接圈了一大片地,将几家店面连成一成,采用前店后仓模式。店面也修的比较大气,远远的就能看到占了一大片地方的李记农具店钦州分店。
这家店也普通的店铺有着极大区别的是,就是这店面大,一进去,里面是一排排的货架,架着一架架的农具。
南方最常用的农具犁、耙、耖,以及还有两头翘起如小船,专门用来拔秧和插秧的工具。此外用于灌水提水的水车,用来扬谷的风车,此外,镰刀、锄头、铲、镐、锹等一应工具应有尽有。
燃放鞭炮、焰火,剪彩揭牌,农具店就算是正式开业了。
众商人地主们争相踊入店中,一跨进店门,就被那摆成一个方阵似的曲辕犁阵给吓到了。一架架曲辕犁,比起岭南人用的犁,小了许多,短了许多。
更让他们震惊的,还是那些犁具上的犁铲。
闪着青色幽芒的犁铲,不是传统犁具是那小小的一个犁角,而是一大块犁铲。
“天啊,难道那是铁制的?”
“这么一大块都是铁制的?那这犁得多贵?”
一个汉人豪族走过去弯下腰,伸手摸着犁头。片刻后,他的脸上充满惊骇之色“这真的是铁的,而且是上等的铁料,是钢料!”
这人的话,引起其它人的惊呼。
“不可能,这么大块,用铁就不得了了,还用钢?”
可当其它人低头仔细打探摸拭后,终于也确认出,这犁果然就是钢铁犁具。
一位穿着灰衣的年轻伙计笑着迎了上来。
“诸位客官,这是大唐中原地区最新式最先进的曲辕犁,这犁以一牛拉犁超过过去的犁具两牛拉犁,而且深浅随意,十分方便,一头牛拉犁深耕,也轻松自如。”说到这里,伙计笑着又道,“而且你们知道这犁是谁发明的吗?”
“我听说是越王发明的?”一人道。
“没错,说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当年越王也还是长安灞上耕读,他亲手研制出了此犁然后献于朝廷,还因此得到了一个爵位赏赐。”
伙计说到后面,干脆提来了一把刀。
一把横刀,这不是原来的夹钢宿铁刀,而是采用李记钢铁厂的钢材直接打造的唐刀,用的是特制钢,比起原来夹钢法打造的刀,这种新式钢刀更锋利也更坚韧,堪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刀。
伙计拿着刀在犁头上一下一下的砍着。
铛铛铛的响着,声音清脆,但犁头并没损坏。
“刀都砍不坏,更不怕石头了。”
一群人都点头。
过去的犁头虽是铁的,但只是一个中空的小犁头,套在犁铲上,比较薄,也比较脆,如果犁田时,遇到石头,可能就碎裂。
犁头断一次,还得拿回去重新修补,可是极大的损失。
而现在这犁头,居然如此结实。
“这犁多少钱?”一人已经双眼放光了。
伙计报出了一个价格。
众人皆惊。
不过他们惊的不是价格太高,而是太低了。这价,比过去的犁头怎么还便宜?
伙计笑着称这是朝廷和李记给岭南百姓的福利。
众人纷纷称叹。
不过李记也不做无本的声音,虽然他们在岭南卖农具,确实会有一些官府的补贴,但那点补贴又不多,更多的还是官府对他们有减免税收的优惠。
不过就算不免税他们也不亏的,过去的犁具多是手工生产,小作坊式。而如今李记的这些犁具,都是大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不论是材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大大降低。
一把曲辕犁,最贵重的也正是这个钢铁犁头,其余的都是木制。李记采用的是零配件标准化生产,因此每个配件都是批量生产,最后运输发到店里组装。
其次,曲辕犁是店里的物价商品,放在最前面,也是用来吸引客户的。其它的各种农具价格,还是没有这么便宜的。
这种物价商品吸引客人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高明的营销方式了。
果然,等确认价格无误后,那些人纷纷开始要求下单,而且不是买一架两架,都是几十甚至上百架的买。
有一个俚酋更是一开口就要三百架。
有一个汉人豪首更是直接要订一千架。
那人已经不是自己用了,他是看到这犁的优势和价廉,准备自己买回去售卖。
“大家不要挤,我们这里有充足的现货,大家都能买到,今天每人限买一架,但可以下订单订购,早订早供货。”
水车、翻车、筒车、井车,石碾、石磨,甚至是水碾、水磨,马车等等大批的工具,都受到了抢订。
实在是因为那些样品摆在那里太精美了,而且十分好用,偏偏价格却低的让人不敢相信。
岭南的汉豪和俚酋都跟捡到宝一样,拼命的下订单,甚至直接先把货款给货了,不是付订金而是把全款付了,现款结账,直接挥着大把的宝钞先付了钱。
承乾和李超坐在农具店的二楼喝茶。
“看来农具店深受欢迎。”
“那是自然,工具代表的是生产力,岭南这个地方,虽不如中原平原辽阔,但胜在气候好,一年两熟三熟都可以,而且雨水充沛,种植水稻条件优越。配合如今朝廷培育优化的占城稻,加上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兼之这些优良的农具,岭南的粮食亩产可不是翻倍,那是起码比他们过去翻上四五倍都可能,好的水田,一年两熟收四五石,甚至是五六石都不是问题。想想看,如今广州、交州等港口,中原的商人们可是长期大量收购粮食,一船船运往中原的。”
“粮食是一宗稳定的生意,粮食产量大增,这些人当然也就赚的更多。”
无利不起早。
“不出十年,岭南三广地区,将成为朝廷新的粮仓,这里会成为大米的产区,每年能为中原提供无数粮食供应。有这三广粮区,那么朝廷几百年内都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事实上朝廷如今新增的产粮区,可不仅仅是一个广东广西广南,还有海南岛、琉求两座大岛,这也是能开发为粮区的。还有辽南,还有河套、辽西,这些地方可都是能产粮的地方。
一个河套,就能比的上关中平原了。
大唐人口众多,但也才五千余万人口,其疆域现在已经不比后世的明清时少了。可晚明时据说人口高峰有两亿,清时更高达四亿。
哪怕这些数据不是那么准确,但明清之时人口数量确实远超汉唐。地盘没变大,人口却翻了许多倍,用什么养活这些人口的?
湖广开发、岭南开发,这些都可以算的上是重中之重。再加上就是耕种技术的提升,两熟、轮种,精耕细作,都大大提升了粮食亩产量。
粮食产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保障,也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如果朝廷能有三年存粮,就不惧灾害。如果百姓也有了三年存粮,那天下安稳。
如果朝廷和百姓都有了九年存粮,那就真的进入了太平盛世。
朝廷低价售卖新式农具,朝廷免费派人指导岭南人先进的农耕技术!
李超的这些新政令,在岭南刮起了一股旋风。
连许多山里的俚獠蛮子们,都惊闻了。
“朝廷比起过去冯宁几家好多了,他们只想让我们入籍纳税服役当兵。可看看人家大唐朝廷,自他们来了后,我们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山里的东西拿到山下,就能卖到很多钱。而我们也能用上汉人的许多精美商品了。”
“对啊,甚至咱们的地都涨了好几倍了,随便拿出点地卖给那些汉人,就大赚一笔。”
“可不是,汉人的那宝钞也好用。”
“我更喜欢他们的铜钱,金银币也精美。”
说着说着,这寨子里的一群人话题就不由的跑偏了。
“还是跟着大唐好,日子更好过!”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
垌主坐在火堆边上,皱眉沉思着。
良久,他才开口,“可冼家派人过来,想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出兵,冼家过去对我们多有帮助,我们欠他们人情。”
“垌主,一码归一码啊。冼家这个时候起兵,这不是拉我们去送死吗?那冯家都归附了朝廷,冯盎还做着钦州刺史呢,怎么没见他反啊。之前宁家冯家起兵,冼家来联络我们,要我们出兵,我们已经出兵响应过了。”
“对,那人情我们都已经还过了。”
“不能跟着冼家起兵,咱们打不过大唐的。”
“现在的日子多好啊,还瞎折腾什么?”
火边上,围成一群的垌中各家族长们都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虽生活在山里,可不表示他们就不懂形势利害。
谁都知道,如今岭南的天,那是大唐的天,冯冼两家,已经过时了。
第1125章 三十如狼
平阳来了钦州之后,似乎比李超还忙。
最近她忙着四处买地,不亦乐乎。每天回来,都笑着跟李超讲又谈下了哪块地。李超看着她的那股子热情劲,也只能笑呵呵。
“我给咱儿子多置点产业。”平阳说道。
李超一边脱衣服一边道,“十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