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这里吃早餐的人很多,住在这附近的商人们,还有开店的店东掌柜们,也有驻军的家眷,休假的军官士兵,甚至也有一些打着赤脚,穿着土布的俚人。
在这里经营早点摊的,也多是一些在这里修城的工匠的妻子,或者是驻军的家眷等。早餐最多的还是卖米粉,然后也有包子馒头花卷烧麦馍馍面条。
反正南北风味,关内关东,各地的都有。
每个摊子前,都摆着些简单的桌凳,有的还会搭个简单的棚子。等到上午,这片地方的早点摊收了后,又成了卖菜的菜场,各种蔬菜鱼肉在这摆摊。等到傍晚,这里又成了卖吃食的。
甚至要一直营业到天黑后很久,形成了一条夜市美食街。
子城每天天黑会关闭城门,天亮才开。但对于东西两城,却是不禁夜行的。
两城各条路上会有岗亭,里面有士兵站岗。也会有巡逻队巡夜,只要不打架斗殴闹事,就能享受这里独特的夜生活。
“吃什么?”
承乾站在那里,看着满街的热闹和叫卖,有些茫然。
他还没在这么热闹的地方吃过早点呢。
“去那边店里吃吗?”这些早点摊旁边点,那些酒楼饭店里有的也卖早餐,环境较好,没那么吵闹,不过卖的东西较贵。
“还是在外面吃吧,比较热闹。”承乾笑道。
“想吃哪里口味的?关中的还是汉京的,又或这里钦州本地的?”
“本地的吧。”
“海鲜粥和螺丝粉都不错,也有牛巴粉,云吞也挺有特色。”
两人找了个卖米粉的摊子,在一张空桌坐下。
摊主看到李超,还有他身后的那几名侍卫,也并没有什么惊讶。人人都知道,越王比较喜欢来这边吃早点,有时也来这里吃宵夜,人很好,每次吃完不但会付钱,甚至还额外的要打赏一点。
“今天吃点什么?”那是一个妇人,约摸三四十岁,系着围布裙,头上扎着布巾,很朴素。她的官话说的一般,夹杂着岭南的一些方言味道。
“店家,来两碗螺丝粉,加两块牛巴,嗯,再来两叠泡菜。”
妇人带着笑容应下,手脚麻利的去烫粉。,一个大约**岁的姑娘,麻利的将两个黑色的大陶碗摆好,妇人粉烫好,装入陶碗。小姑娘默契的拿起勺子从一个大桶里舀了一勺子汤,加到碗里。
妇人又从另一个盆里往碗里各夹了两片牛巴。
“米粉来了,慢用。”
妇人把粉端上来,很大的陶碗,里面粉也很多,量很足。白色的米粉浸在底汤里,上面盖着两块牛肉干。还撒了些葱花,十分好看。
“这么大碗。”承乾看着这个跟个小盆似的陶碗道。
“来这吃东西的多是些大肚汉,军汉、工匠民夫,这么一碗,他们还不够吃呢。不过别看这份量足,但却很便宜。一碗才六个铜板。”
“加了牛肉才六个铜板一碗?”承乾惊讶。
“对,加了两片牛肉干,还附送一碟泡菜呢。”
广西的牛肉并不贵,这地方产水牛。不管是俚獠人还是早先迁来的汉民,都有养牛习惯。这里牛多,只不过耕具和技术比较落后,但这地方天时条件较好,哪怕广西山多地少,但也比中原人多地少要好些。
承乾拿起筷子学着李超的样子,把米粉抄了几遍,然后夹起一筷子。
“嗯,味道不错。”
钦州米粉和关中的面食口味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承乾却没有觉得吃不惯。
“你们也坐下吃啊。”
承乾见自己的侍卫们站桩一样立在边上,连忙招呼。
一名东宫的官吏看着太子坐在这么一个简陋的摊子上吃东西,眼睛直抽抽,这干不干净,安不安全。
他想说,可越王李超也大口吃着,又无法开口。
李超很享受在这样的早点摊子上吃东西,他也不喜欢摆排场。事实上,李超的这些亲民举动,倒是让他获得了许多好评。
“放心吧,这里挺干净的。你看他们的碗筷,都是用开水煮过烫过。桌椅也勤擦,这些米粉和菜都很卫生。”
钦州城聚集着大量的工人、商人以及军人等,因此李超很注重卫生防疫,这里修了许多厕所,严禁随地大小便,抓到就重罚。甚至连牛马进入这片城区,都必须得自备粪兜,要不然就得购买,如果牛马把粪便拉到城区,那也一样要处罚。
城里还修了不少的澡堂浴室,和厕所一样都是公共免费的。
饭前便后勤洗手,更是经常宣传。
衙门里专门有派人检查,对于防疫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正因此,才有如今这干净的局面,无数人聚集在这里,也从没有发生过什么疫病传染病。
米粉偏辣,牛巴则很有嚼劲,泡菜则有酸,几种味道在嘴里迸发,承乾觉得特别的开胃。本来还觉得这一大碗肯定吃不完,结果米粉吃干了,他还学李超的样子端起碗把汤也喝了。
看着空空的大陶碗,他简直不敢相信。
“能吃是好事,平时多锻炼锻炼,能吃能睡身体健康嘛。”李超笑道。
承乾坐在那里,看着热闹的早市,“老师,这些人要交税吗?”
“当然,在这里经营早点摊,也不是随便就能来占位卖的。每个摊位,都按月收钱,还要交一笔治安管理卫生费。除摊位钱和这卫生费外,每月还要交税,因为是小本经营,所以是按月包税。相当于店面的营业税,不过税额较少。总的来说,虽然要交税交费,但他们依然还是能赚钱的,而且还能赚不少呢,要不这早市也不会这么热闹了。”
承乾惊叹,“这里跟汉京一样的热闹,可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真是令人称奇!”
“你刚来,还有更多惊奇之外你没发现呢。”李超笑道。
第1123章 致命一击
吃完早餐,李超掏出钱包,从牛皮制成的钱夹子里取出一张一百文的宝钞放到桌上。两人两碗米粉,才十二文钱,李超却直接给了一百文。
妇人双手在围裙中擦拭几下,接过钱看了几眼。
宝钞其实已经在岭南流通,钦州港更是流通很广。因为宝钞携带方便,商人们都爱用宝钞。尤其是李记钱庄的宝钞,甚至比朝廷的金券还好用些,这种花花绿绿的纸钞,拥有极高的防伪技术,看一眼就能知真伪,一般人想仿也仿不了。
小姑娘抱着一个竹筒过来,里面装着的是铜钱。
李超笑着道,“不用找了,你家的米粉确实味道不错,多的算是给你的打赏了。”
妇人早听闻越王和蔼近人,大方豪爽。可毕竟是头一次接待越王,闻言推辞了几下,最终屈身行礼谢过。
承乾见妇人欣喜的把宝钞收入怀中,有些惊讶的道,“她们怎么愿意接受纸钞呢?”
“货币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只要有信用就能流通。而只要有信用能流通,那么不管是金钱还是铜币,又或者是纸钞,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李超对承乾解释道,大唐为何能流通宝钞,就是在于信用。李记发行的宝钞,百姓拿着能购到物,也能随时兑换成铜钱,也可以拿着向朝廷纳税。既然能够畅通无阻的流通使用,那么百姓当然愿意用宝钞,毕竟宝钞携带方便,哪怕是找零也方便。
岭南的百姓也一样。
钦州早点摊的商贩们,他们卖早点,客人们吃完后有用铜钱付账的,也有用钞付的。甚至付钞的比例还更多,商贩们收了钞,不管是用来向官府交摊位费卫生费还是税费,甚至是去购买大粮和牛肉,都能用。
良好的信用体系,使得如今纸钞就是钱。
在这种情况下,钦州李记钱庄分行,每天都吸纳大量的金银铜钱,这些原来的金属货币不断的流入,然后被兑换成纸钞换出去。
李记收进来的这些金银铜贵金属,会进行熔销分解,然后送去李记的铸币厂,铸成金银铜钱,仅是这项,李记转手就赚了一大笔。而另一方面,纸钞在岭南流通开来,也大大提升了岭南商贸的兴旺。
纸钞流通,代表的就是充足的货币量,大大方便商业交易,尤其是纸钞轻便易携,更是方便了交易。
“天下人都拿着纸当钱交易,想想都让人惊叹。”承乾道。
李超笑着起身,与承乾一起沿着街道散步。“可别小看这纸张,纸能成为钱,那是有着充足的信用体系支撑着,这个信用,是有着充足的金属货币的存储准备。”
“老师,我在京时曾听说,纸钞的流通,让商业兴盛许多,甚至连朝廷的税收也大大增加。此外,据说使用纸钞后,也大大减少了假钱的流通。”
“纸钱大量流通,金属钱币大量储藏在钱庄和朝廷的银行和府库之中,减少了流通。一般人已经更接受纸钞而不是钱币,因此假币制造风险依然大,但收益却减少了,所以造假钱的人就少了。”
以前用铜钱的时候,造假铜钱还是比较多的,铜铅锡比例改变一点,就能获得许多利润。毕竟铜钱成色差点,可一般也不那么容易就看出来。
但纸钞就不行了,纸钞虽然本身一钱不值是张纸,可印刷的技术却非常先进,极能仿照。或者说,现在除了李记拥有雕刻钱版以及印刷技术,其它人根本没有这种技术。
另一方面,现在想铸假钱也难了,现在的金银铜币,比以前的孔方钱铸造技术更高,中间无孔,两面有浮雕,周边有齿纹,极难仿铸。一般人依铸不出,这可不是以前的孔方钱,基本上没什么技术限制。
“不过依然还是有不法之徒用假钞假钱的,不过他们用的假钱假钱假的惊人,有的就是拿张纸自己写写画画,就敢充当钱钞。这些蠢货,多数一出手就被抓,不过却也有些人居然还真收了这样的假钱,也是让人惊叹。”
朝廷对于假钞假钱打击十分严厉,制造贩售的,一经发现,都是重刑,起码二十年以上的劳改。哪怕是使用假钞假钱,都要重罚。
对于这个问题,朝廷是绝不姑息轻饶的,李记钱庄甚至有一支专门的打假队伍,四处追查这些人,一旦发现,立即通报朝廷。
“太子,我考考你,你觉得纸钞在岭南流通,除了方便之外,还有何深意吗?”
“深意?”承乾意外。
“老师,这还有另外的深意吗?”
李超笑着摇摇头,当然有深意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来说,货币是其经济体系里极重要的一环。往小了说,哪怕是岭南只流通朝廷的金属钱币,那也等于他们被征收了一笔很重的铸币税。
就如朝廷如今铸的铜钱,实际上并不纯铜,含铜才九成。金银币也是如此,九成的纯度,意味着铸币的利润很高,钱币发行在岭南,那就相当于征收了一笔铸币税。
而如今流通的是李记和朝廷发行的纸钞,那就更不得了了。
岭南的商人、百姓手里都握着纸钞,金银铜大量流入李记和朝廷手里,这实际等于整个岭南的经济都被朝廷绑架了。
朝廷有无数的手段,可以搞垮岭南的经济。
“有这么厉害?”
“当然,民生、经济,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感觉好复杂啊。”
“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你学习了解这个体系,那么你就会觉得一切很清楚明白了。”
刚回到中城,冯盎就来拜见。
如今冯盎这个高州刺史,一直滞留在钦州。
冯盎和他的叔父和他的三个儿子,这些原本冯家在各州担任刺史的重要人物,除了一个冯智戴入京,还有一个冯暄也被送去京城,其余的都在这了。
李超任命了冯盎为高州刺史,可却根本没放他回去的意思。以让冯盎协助自己的名义,一直让他们留下。
冯盎也几度请求返回高州任事,但李超就是不肯。
太子承乾代天子巡抚岭南,又带来了一万兵马,现在这一万府兵已经开始进驻钦罗等几州之外。
连高州,都被李超驻扎了三个军府三千人。
这简直就是一把利剑,一下子扎在了冯家的心窝子上。
冯盎再也忍不住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到时冯家就要彻底失去对高州的控制了。
实际上,李超也确实没打算让冯盎再当高州刺史。
李超的策略很简单,先把高、春等几州原来就由冯家控制的相邻几个州合并为一个,然后把其余几州降为县,并省撤了几个。
然后第二步,李超一直扣留冯盎在身边,并不让他回去。
等到如今,李超在高州设立三个军府,派驻三千朝廷府兵驻守。下一步,李超就要任命高州的几个县令。
之前高州的县并撤之后,县令都是检校职,也就是暂时代理。现在李超要任命正式县令,但却不是原来冯家的人,而将是承乾带来的官员。
高州刺史还是冯盎,但冯盎留在钦州回不去,下面的各县县令又将换成朝廷派来的官员。又有三千府兵驻扎高州紧要之处,一步一步,夺冯冼两家在高州的控制。
下一步,李超还将调来府兵们的家眷移民,招抚俚獠入籍等,一步步分化削夺冯冼的影响力。
坐在前厅等候召见的冯盎很痛苦。
最近他愁的是吃不香睡不好,头发都白了许多。眼看着李超一步一步的把冯家逼到了绝境,他却无力反击。
他本来以为,李超的胃口不会那么大。他想着李超夺了钦合罗诸州后,会满足。可明显,李超的胃口远不止这些。
裁并两广州县,李超的杀招一记接着一记。
今天一早他才得知,李超要在高州设置三个军府,派驻三千府兵长驻高州,甚至还要迁他们的家眷前来。
前厅里,冯盎坐了许久,可除了刚进来时,有人送上一杯茶,后面再没人过来了。一杯茶喝完,也没有人续。
想想他被人称为南越王,可如今却是这处境,不由悲从心头起。
又足足枯坐了半个时辰,才终于有一个人出来。
“太子殿下召见高刺史,请随我来。”
冯盎起身,跟着那个人前行。
太子在庭院里召见冯盎。
冯盎行礼拜见,刚准备开口,结果旁边的李超却先说话了。
“耿国公,刚刚我与太子殿下谈及耿国公的功劳,都对耿国公赞叹不已。耿国公劳苦功高,在岭南也是威望着著。尤其是这段时间,钦州港的建设,耿国公更是出力极多。钦州刺史原来由我兼任,但我呢并不适合长期兼任此职,因此我刚才向殿下推荐由耿国公来接任钦州刺史一职,刚才殿下已经同意了。”
冯盎愣在当场。
他接任钦州刺史?那高州呢?
“臣谢殿下厚爱,臣向太子举荐高州刺史接任人选,臣之叔父接任。”
李超笑了笑,“耿国公,高州刺史人选已经商定了,将由泷州刺史陈龙树接任。”
陈龙树接任高州刺史,冯盎如遭雷击。陈龙树,冯家死仇啊,当年陈龙树的父亲可是被他亲手所斩杀。
“殿下!”冯盎抬头望向太子承乾。
可是太子却道,“耿国公,此事已经议定,不能更改了。”
第1124章 新杀招
冯盎沉默着退下,眼里是压抑的怒火。
李超端着茶杯悠闲的喝着茶,冯盎的不满他全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心里压着火。可李超却故意视而不见,此一时,彼一时也。
早几年,冯盎归降之时,大唐还只打下了中原半壁江山,四方平定,北方又有突厥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冯盎等以岭南归附,朝廷求之不得。哪怕他们的归附是有条件的,要保持岭南豪酋世袭割据的羁糜局面,朝廷也都痛快的答应了。
“老师,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了一些,万一冯氏反了,只怕岭南局面又要变数啊。”
喝了口茶,李超告诉承乾,“我们并不怕冯家反,冯家眼下要是敢反,那就是自取灭亡。他们一反,对于朝廷来说,其实还是好事。”
“怎么还会是好事?”
“因为他们一反,我们就师出有名,可以将岭南最大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了。”
承乾听出李超话里的杀意,惊讶的不行。他没想到,老师刚还和冯盎笑眯眯的说话,暗里却已经预埋杀机了。
“就不能用怀柔手段吗?”
“如果冯家肯正面现实,朝廷当然也还会给他们妥善安排的。只可惜,冯盎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样突然把他们手里的权力夺走的。而朝廷,也不可能放过眼下的大好机会,花上一二百年时间来慢慢怀柔解决岭南的问题。”
“长痛不如短痛,岭南的变革,就如同新生儿产前的阵痛,这是必须需要经历的。”
李超确实是给冯家留了点退路的,调冯盎任钦州刺史,这是一个态度。如果冯盎肯接受,那么虽然以后冯家不可能再世袭高州等地,当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