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如今的科举不够完善,那么多的科目中,也就明经和进士科份量重,其它的如秀才科等录取人太少。就算考中明经和进士,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官,总之想出仕,归根到底,还得靠家世、背景。
既没家世,又没有一个好的靠山,考上了科举两三年内也难得授官。
很多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他们多数还是选择先给人入幕做幕僚。做幕僚不是为赚钱,而是期待能够得到幕主赏识,将来得到推荐的机会。
李超以宰相职出任地方担任一道宣抚使、观察使和大都督,这是使相。按朝廷的制度,他是可以开府建衙,自己征辟幕僚团队的。其中一些幕僚,甚至是能有品级的。
这也是唐时与后来宋明时官员的巨大区别,唐时的高级官员,都能开府,自辟属吏。在隋时,甚至连刺史都能自辟属吏,到现在,刺史手里这个权力已经被朝廷收走,地方品官,都由朝廷吏部任命。
不过吏员,还多是地方上征辟。
就算到了明清之时,中央高度集权的时代,一个县令去上任,也是要自己带着一大群人的。数个师爷还有牢头车夫门子等等,光是师爷就要按刑名钱粮等分成好几个,由这些实际庶政经验丰富的师爷们,帮助那些靠科举入仕的官员们实际理政。
而不管什么朝代,在古代,官员们上任,除了自己带去的幕僚外,也离不开本地胥吏们的支持。
流水的官员,却是铁打的胥吏。
很多地方上的胥吏,其实大多是世袭。世代把持着地方上的这些胥吏职位,这些职位看似低贱,甚至朝廷规定州县胥吏的儿子都不能考科举,但这些人可不能小瞧。
李超可是从后世来的人,后世随便一个乡镇里的吃公家饭的,那都是很威风了。更别提,这个时候衙门里的胥吏,其实放后世,那都是能相当于县局长一级的人物了。一个县的局长,这能是小人物?
在地方上,这些人是大人物。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哪怕胥吏也都是一方豪强了。
李超不介意这些人收点钱,但只要脚别歪到一边去就行。
这次刘晔带着商州的官吏们把粮缴了,本地官吏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次这笔钱让他们留下,也算是弥补下他们之前缴粮的损失了。
吃饭的时候,李承乾问李超,“这些本地的官吏,好多其实就跟地方豪强们勾结一起的,甚至是联络有亲的。他们收受贿赂,为什么不但不追究,反而把钱赏赐给他们?”(未完待续。)
第62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感谢名字太长难念万赏!)
李超很满意李承乾的提问,他提问,说明他有观察和思考这些事情。小小的孩子开始思考起这些问题来,无疑就是成长了。李承乾是太子,年纪渐渐长大,以后也要开始接触这些,学习处理这些。
“太子,对于你来说,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的。将来你管理天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管人,你负责管人就行,管事自有他人。你选出管事的人,然后让他们为你管事。”
当皇帝管天下,这和当老板管公司其实差别不大。
尤其是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已经不太需要老板各种冲锋在前了,老板也无法样样俱到,老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管好人事。
管好人,用好人,其它的也就顺了。
而人事管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记得一点,永远要团结大多数。”
商州的地方官吏,和商州的大户豪强们,其实正如太子所说的一样,关系错综复杂,甚至是利益纠缠很深的。
李超和太子做为上面来的人,首先明确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冲着自己的目标去的,而不是说来查人的。
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团结多数人,然后对付那小撮对目标阻碍最大的人。
各个击破,每次团结多数人,解决少数人,这就是所谓的大势,这就是因势利导,能让阻碍更小,事半功倍。
如果一来,就跟所有人都杠上,这还怎么做事。
为了主要的目标,可以暂时忽略一些次要的矛盾,这也就是搞政治的核心,妥协。总是在各种各样的妥协下,一次次的调和,向着目标前进,不断是曲折的也好,艰难的也罢,只要目标没错就行。
“如果我们这次把所有商州的地方官吏和豪强都做为对手,那我们的对手就会很强,如果我们只把少部份人作为我们的对手,那我们的对手就会很弱。你想不想赢,想赢的轻松还是困难,关键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对于我来说,这次的主要目标不是来管商州地方官吏和豪强们有没有贪污**,有没有官商勾结,这些都不是重点,也不是这次的目标。这次的目标是防灾,当前目标是和买粮食。因此,为了能够尽快达到我们的当前目标,我们可以暂时的忽略其它。”
这番话,听的李承乾大开眼界。
以前,在他的世界里,按李纲他们这些老师的话,那世界就应当是黑白分明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可现在李超教导他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套。
世界除了黑白,还有灰色。不仅有对与错,还有不同的角度身份就有不同的利益得失。
其实李超说的这些,已经不是什么儒家大道圣人哲学,而已经是属于帝王术了。只有帝王才不会一味的去讲对错,而是考虑得失。
这天下有遵守规则的人,有不受规则束缚的人,还有制订规则的人,皇帝,就是那制订游戏规则,并享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和延续。
李承乾问崔琰。
“崔将军,他们送了你多少钱?”
崔琰笑笑,“多谢殿下的赏赐,臣算是发了一笔横财,得到十金。”
随着铸币技术从李超手里流传开来,现在新铜币外,金银币也流通的更广泛起来。朝廷和李家都在大量铸币金银币。
虽说金银币并不是官方的货币,可因为金银币外观精美,仿制困难,而且边上有齿纹,两面有浮雕,很难刮削,使得金银币可以直接以币值计算,而不用麻烦的鉴定成份和称量重量,又以价值高携带方便,成为商人们经常的交易用,还被大户收藏。
送礼用金银币,那是如今正流行的。
一枚金币面额一两,实际含金九成,但却是当一两使用,信用很坚挺。在各地的钱庄、金银铺等,随时都能按一比八兑换铜钱。一枚金币,能换十贯铜钱。
崔琰得到了十金,就是十枚金币,价值八十贯钱。
这笔钱财,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
“五郎倒确实是发了笔横财,八十贯呢,要是以后每个州都能收这么一笔,五郎你到各地跑上一趟,就发大财了。”李超笑着说道,“这商州的大户们还真是出手大方啊,这次送礼一次送了数百份,虽说礼有轻有重,可加起来还真不少。”
崔琰并不把八十贯钱放在眼里,他好歹也是堂堂实封开国伯,尤其是跟着李超这个妹夫,合伙开酒楼、开商行、开肥厂,这两年,赚钱分红可不少。
算起来,崔琰现在都是身家相当丰厚的了,区区百八十贯,他真是不屑一顾。
上洛城中,今日一家大户纳妾,许多本地大户都前去送礼道贺。
一处偏厅,一众商州豪强们聚在一起。
“衙门的公文和罚单想必你们也都收到了。”
一连串的叹气之声响起。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次真的是损失大了。
各家凑的那笔财礼最终扔进了水里,泡都没起一个,而且还给他们招来了双倍的罚金。现在衙门又来了最后通牒。
“李相国,好手段啊。”
今日的纳妾的那位,一位七十多岁的本地大户张宣,头发花白了,走路还要拄着拐,可今天却纳一位十六的少女为妾。
其实老头一把年纪了,再年轻的美妾他也无福享用了,今天不过是弄个由头大家聚一起而已。
“咱们总不能就这样的认了吧?又纳粮又罚金,这真是把我们当成软弱可欺了!”一个中年人不满的道。
老头子垂着头,似昏昏欲睡,但却在考虑着,自己之前是不是想错了。
这个李超,手段比他想象中的厉害多了。简单一招,轻松的就化解了他们的出招。而且还了一记更凶狠的,上次是七天通牒,这次是双倍罚金加三天最后通牒。
三天后,如果他们还不纳粮,李超真的会下狠手吗?老头子心里突然没有了半点底气,他突然泄了气,充满无力之感。(未完待续。)
第625章 杀鸡!(圣诞快乐,十连更送上!)
三天。
三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李超的最后通牒时间也过了。
这三天里,商州该纳粮的也都纳的差不多了,最后也就剩下了上次送礼被送罚单的那十几家子。
这十几家,是商州本地势力最大的豪强宗氏。
这几天,这十几家陆续向衙门送来了些粮食,都不满千。这个数量与李超掌握到的完全不对,他们连三分之一都没交足,更别说对于李超开出的罚单更是毫无表示。
三天时间已过。
商州衙门张灯结彩,太子李承乾和使相李超,在这里宴请商州的大户商贾们,这次向朝廷和买粮食超过百石的,基本上都接到了请柬。
太子和使相宴课,商州地方上的这些人还是感觉挺有面子的。
一群商州大户富商,在衙前互相打着招呼。
“杜馆主!”
“张老爷子好!”
“老子,不比张馆主年轻啊。这次张馆主攀上高枝了,光宗耀祖了,为先人挣到五品追赠,了不得啊。”
新丰会馆馆主杜立站在那里,听着本地大户张家的家主张老爷子说话,态度谦卑。在商州上洛,张家可是城中第一大户。
张氏家族人丁兴旺,在城外不远,就是张氏的祖宅,那整个村子都是张氏族人聚居之地,房屋挨个房屋,周边的田地也都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个张家自己的码头。
张氏村子的村墙也比一般村子高大的多,当地人都称之为张坞。就是一座城堡,堡中张氏家族男丁就老少好几百,加上家眷和仆人,家起来足有三四千多人,算是远近闻名了。
就算是商州刺史上任,都要去张坞见见这位张老爷子。
新丰会馆更得时常去拜见送礼,得罪不起张家。
“听说杜馆主跟李相合伙开饼厂啊,了不得啊。”
“只是承蒙李相看的起。”杜立笑着答道。
“嗯,以后杜馆主发达了,可莫忘记我们这些商州的小门小户啊。”说着,张老爷子带着族中子弟进衙。
杜立看着张老头子一行的身影,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杜馆主,这姓张的也够牛的,居然敢跟李相硬顶,到今天,也不过是拿出了八百石粮食而已,对李相的罚单更是置之不理,今日居然还敢前来吃宴席!”
杜立哼了一声。
“这张老头也是老迈昏庸了,还真当他上洛张家有多了不得了。不过是坐井观天罢了,夜郎自大不自量力。今天这宴,注定会有热闹好看的。”
“热闹?”新丰会馆的几个粮商惊讶道。
杜立道,“他们也不想想,李相国是什么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通牒,真当李相是泥捏的?李相那可是出将入相之人,杀伐果断,狠起来,岂是一个上洛城里的小豪族可对抗的?想想彭国公父子,那是何等势力,说灭就灭了,连根拔起,父子人头现在都还挂长安城头呢。再往远点,那庐江王父子,父子俱是郡王,那可是当今陛下的堂兄,结果呢?”
说到这里,杜立脸上露出几分玩味笑容,“有些人啊,就是作死。咱们今天倒是能看出好戏了!”
“李相会如何处置张家等?”
“我估摸着肯定不会轻饶!”杜立说道,他虽在商州经营,但也是常往返长安的,又常去杜家,对于朝中的情况,比一般人知道的更多一些。他比别人更清楚,相国李超,绝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别看李超表面这么年轻,又时常带着微笑,可他狠辣的手段多着。
衙门内。
张老爷子今天很得意。
这商州衙门,倒跟自己家中一样,走哪里,都有人跟他问好打招呼,甚至衙中不少胥吏,那都是他族中子弟和姻亲子弟。
“老爷子身材越发健朗了啊!”
“刚纳了第十一房娇妾,老爷子你可得悠着点啊。”有人打笑。
一群商州大户家长们,自动的聚扰到张老头身边,旁若无人的大声说笑着。
“相国,这些家伙够嚣张的。”程处默对李超道。
李超站在阁楼上,看着远处庭院里这群商州土豪肆无忌惮的样子,脸上依然微微笑着。
“他们来了就好,今天搭了这么大一个戏台呢,他们这些主角若是不来,这戏可就不精彩了。”
“真要动他们?”
“剑不出鞘,有人总会以为我们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而已。”
李超转头对牛见虎道,“人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只要相国一声令下,张坞片刻拿下。”
李超点点头。
他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张家等十来家商州豪强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一再挑战他的忍耐度,李超也就让他们作死。
今天,就是要杀鸡的时候。
商州刺史刘晔过来。
“相国,人都到的差不多了,是否开始宴席?”
“开始吧。”
刘晔点头,转身先下去了。
人陆续到齐,商州有头有脸的都到齐了,衙门后院够大,今天又恰好是个阴天,直接把桌子都摆在了后院之中,数百人倒也都容的下。
不过几百人坐在那里,还是非常喧闹的。
衙中胥吏们引导着众人落座。
张老头等那十多户的家主,被引着坐到了最前面一桌,这桌就在太子和李超他们的那上首一桌的下面。
张老头等假意推辞了几下,便满面红光的拄着拐过去坐了。
刺史刘晔先在上面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便是请太子和李超出席。
李超带着李承乾出现。
“在宴会开始之前呢,让我先宣布一个事情。”李超笑着站在那里说道,“上洛张氏,倚仗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多行不义。劣迹斑斑,本相随太子到商州这段时间,不断接到百姓、商户的状告,这段时间,也派人彻查此事,不料一查之下,令本相万分震惊,想不到上洛张氏,一个小小的州中豪族,居然有如此多的恶行劣迹。。。。。。”
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李相国这是要动张家了?
数百双眼睛都转向了台下首席上的张老头,本来还很得意坐了首席的张老头怔住了。脸上的兴奋之色,转变成了震惊愤怒的胀紫色。
从一侧出来一队护卫。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把张老头直接从首席上拎了起来。
牛见虎一刀把张老头的幞头打落,一脚踢在他腿弯,老头站立不稳,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现在请刘使君升堂审案,秉公处理此案,本相与太子殿下旁听,诸位在此一起做个见证!”
事情转变的太快,商州一众人都没料到,一场酒宴,居然成了一堂公审。
“升堂!”
“威!”
“武!”
随着衙役们的水火棍敲击在地上声音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开始!(未完待续。)
第626章 斩!(感谢旧伤万赏!)
变化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张宣只觉得膝盖很痛,地面很硬,他想反抗挣扎,可北衙禁军卫士,那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哪一个不是人高马大,岂是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能挣扎的动的。
威武之声后,商州刺史刘晔现场升堂,直接审理。
今天的一切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刘晔惊堂木一拍,然后一条条罪状念出来,一项项证据列出。
“传证人!”
证人一个个到堂,证据一件件摆上。
“张宣,人证物证皆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铁证如山。
这些证据都是真的,罪状也是真的。
什么强买强卖乡人土地,什么放高利贷等等,罪名都是实的。只不过这些也不是一天两天才发生的,而是积年累月下来的。张家做为上洛城数百年的地方豪强,好事坏事都干过,既有品德端正的,也有恶劣低下的。
本来如张氏这样的家族都是一地乡望,他们的土地须要乡人佃种,也注重家族名声。但就算数百年的大家族,肯定也会良莠不齐,肯定也会干过一些放高利贷啊,兼并田地等事情。
李超有心收集,又特意找了个名声不好的张宣,这自然是一搜一大把,一找一个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