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印度糟糕的卫生状况和恶劣气候也令胡卫东担心不已,现在是冬天加旱季,部队当中病倒的人数还不算多,一旦到了雨季,印度糟糕的卫生状况不知道得害多少人得病,而一旦到了夏天,印度动辄接近50c的恐怖高温更会让40c就被认为是极高气温的中国人难以忍受。所以在胡卫东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里,就明确写到不管打得怎么样,都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收兵回国。。。。。。
注1:苏联解体在客观上其实保护了俄罗斯人,中亚民族实在太能生了,而各项社会福利却与俄罗斯人没有区别,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全都免费,使得他们可以放心地多生,更重要的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很难同化。结果,苏联建国时俄罗斯人占了绝大部分,到苏联解体时全国人口里面俄罗斯人已经不到一半了,即便解体丢掉那么多土地之后俄罗斯境内的异族也还有几千万,要是再晚十年的话,只怕连俄罗斯联邦的一些核心土地都保不住。当然,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这两个同源民族也一起丢掉,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但是乱相一起,想要控制住实在太难,“加倍”就是指这个。。。。。。(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四章 总理出马
此外,印度半岛与中国之间地理上天然就被隔绝开来,北边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仅有乃堆拉山口一处可以通行,而且说是山口,海拔却超过4500米,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消的,虽然修了一条公路,开车的司机都得精挑细选,运量自然也极其有限,最多支持三万余人的作战所需。
而东边的曼尼普尔山脉虽然平均海拔只有1000多米,但却基本没有开发,除了一条公路连接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之外便无路可通,而中**队在国内乃至朝鲜战场上山地行军的优势面对山上密布的热带雨林也很难发挥出来,这里的危险远比温带的丛林大得多,搞不好死于蛇虫与热带病的人数会比战死的多得多,历史上远征军在野人山中的遭遇就是明证,因此曼尼普尔山脉对于交通的阻隔并不比喜马拉雅山脉差多少,而如果考虑到中南半岛与中国本土之间的交通同样很不通畅(比如云南跟缅甸之间就只有一条公路相连),情况就更糟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无论是要向印度调兵还是运送补给都很不方便,这次的进攻是可以采取“以战养战”的办法从印度本地获得补给,但就地获得的给养只是一次性的,解放军的消耗纵然比其它列强都小,但毕竟也有好几十万人,绝不是两条公路就能长期支持的。。。。。。
因此,本来胡卫东就迟早会下令撤军。也正因为这样,谈判中可以退让的空间就相当大,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议却始终看不到达成的希望,因此赤色党高层的不少人都认为胡卫东过于强硬的态度影响了和谈,而由于胡卫东此前得罪的人不少,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趁机落井下石,使得这种呼声更为高涨。
然而,与很多人的想法不同,伟人一直不认为胡卫东指挥下获得的一次次大捷妨碍了和谈。何况这些胜利还给国内各阶层以极大的鼓舞、而中南半岛的人民对中国的归属感也明显增强(中南野战军中超过半数的士兵是从中南半岛征召的)。远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他甚至还在一次会议中为胡卫东撑腰道,“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主动权在英国政府手里。由英国的那个什么首相、丘吉尔去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不过。伟人威望虽高,但也不能频繁地乾纲独断而破坏党内民主,在没有办法之下,为了保护胡卫东,他主动将责任揽了下来,表示是自己用人不当,不应该让缺乏谈判经验的胡卫东在指挥之余兼管和谈工作,这样一来胡卫东就仅仅被免去谈判代表团团长一职,军权和党内地位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他的威望甚至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伟人对他的特别看重而有所提高。
免去胡卫东的兼职之后,伟人随即提出由党内公认的头号外交家周公亲自负责对英和谈工作,大家自然都没有什么异议,周公不但能力过硬,而且资格老、威望高,由他出面也更能体现中国政府和谈的诚意。而由于胡卫东对于列强的了解,虽然他现在已经去职,但周公还是会经常通过电报询问他的意见以供参考。
而胡卫东也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向总理献计献策,两人一致认为,想要在谈判中不致太过吃亏,关键在于苏联的态度,只要苏联重新开始支持中国,那么美国就不敢逼得太狠了,而胡卫东还想出了一些点子,在总理的策划下,巧妙地“祸水吸引”,令美国政府重新把防范的重点转移到了苏联身上。。。。。。
与太祖一样,总理也是阳谋的大师,苏联人明知道这是毒饵,依然忍不住自己的贪念而乖乖地将其一口吞了下去。这第一个诱饵,是中国同意卖给苏联一万枚1吨航空云爆弹(顺便还赚了1亿多美元的纯利润,必须承认,1941年的苏联远比1937年刚刚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有钱多了。。。。。。),这虽然比苏联期望的直接转让技术差了一点,但苏联人自信以他们远远强于中国的工业与科技实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其仿制出来,所以对此还是相当满意的。殊不知除非能够知道这种云爆弹所用燃料空气炸药的化学成分,否则根本是仿制不出来的,而以二战时期苏联的科技实力,想要分析出那种物质的分子式,就算花个十年工夫也很难做到,这也是胡卫东当初宁可增大工业化生产的攻关难度,也坚持要一步到位上马历史上2016年以后中国才研制成功的第三代云爆弹的根本原因,为的就是让列强没法仿制。。。。。。
但苏联却不知道这些,在测试过云爆弹的威力后对其赞不绝口,虽然发现它只在攻坚时有奇效,但现代战争中最难的不就是攻坚吗?更何况在野战之中,苏联的钢铁洪流可不是摆在那里只为了好看的。。。。。。
中国出售云爆弹给苏联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其它列强的激烈反应,小胡子更是直接电令驻华大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中国引进这项技术,如果中国人不同意,至少也得说服他们出售成品。由于德国在华的3万多专家和技工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至关重要,中方也不敢怠慢,很快就同意向德国出售10000枚各式云爆炮弹,总价5亿美元。
为了防止苏联在境内将其截下,德国政府采取了一半走陆路经苏联借道回国、一半交给在华的远东舰队,等其日后回国时从海路上顺带运回国内,必要时他们也可以在海战中使用,因为这些炮弹本来就是舰炮的口径,而且穿甲爆破弹的设计可以令其穿进相对封闭的军舰内部爆炸,虽然不能有效破坏敌方舰体,却因为云爆弹的特性而能大量杀伤敌人军舰上的人员并引起大面积的火灾,某些时候可以收到奇效。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弹型是由获释回国的李思平研制成功的,在试射中验证了效果之后,连世界第一的弹药学宗师胡卫东也对他的创意赞不绝口。。。。。。(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 彀
ps: 感谢书友“洛花”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虽然这批云爆弹的单价比给苏联的高得多,但中国政府还秘密地向德国提供了第一代云爆弹的设计思路和不少技术细节,并告诉他们中国自用的这种云爆弹难以仿制的事实及其原因,因此德国人还算满意,觉得中国心底里还是更偏向他们这边的。
而不知道这一秘密交易的苏联人虽然有些不快,但因为目前苏德两国还处于蜜月期,他们不好跳出来公开表示不满,加之德国人购买的价格比他们高很多,因此勉强也能接受。但这时的斯大林却不知道,德国后来制造出的第一代云爆弹会给苏联军民造成多么惨重的伤亡。。。。。。
与苏德两国相比,日本出不起那个价钱只得遗憾地暂时放弃,而美英两国的元首则都如坐针毡,但目前它们分别是中国的敌国与潜在敌国,自己也知道中国人不可能向他们出售这一战场上的利器,而这个时候周公却在谈判中表示,只要和议达成,那么中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向它们出售云爆弹。
这下即使是最顽固的丘吉尔,也不禁生出了在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的念头,毕竟对于现在被战火笼罩的英伦三岛来说,即使只是为了消除德国获得云爆弹后对本土军民抵抗意志产生的负面影响,英国也完全有必要获得这一威力惊人的可怕武器。。。。。。
而美国政府一方面是期望以此平衡苏联获得云爆弹后军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了有云爆弹这样的利器之后。美国教训不听话的小国与弱国就方便多了,尤其是军队伤亡的减小可以大大降低国内的反战情绪。因此美国政府也期望可以尽快从中国获得云爆弹,不管是技术还是成品,为此美国政府作为调停一方变得比以往中立了许多,以促使中英两国之间尽早实现和平。。。。。。
中国赤色党向苏联抛出的第二个诱饵,甚至要比云爆弹更加令苏联人难以拒绝,那就是让中国扶植起来的印度赤色党并入苏联控制的印共,这样一来印度若能解放,控制印度的就不再是中国而是苏联了。以印度广阔的土地和4亿的人口,一旦能落入苏联之手。甚至称霸世界都有可能。这下即使是斯大林也失去了理智,完全忽视了这么做可能造成的后果,而几乎是立刻同意了下来,一副生怕中国赤色党反悔的样子。。。。。。
如果苏联真的成功让印度赤化并将其牢牢控制。那对中国来说无疑不是什么好事。但胡卫东之所以向总理提出这个计策。就是看准了苏式路线不可能在印度获得成功,印度的工业化程度虽然比旧中国稍高,但终究只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地区。尽管现在印共加上印度赤色党已经有差不多3万党员(由于扩充太快,投机分子占了一大半。),并建立起了超过15万人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印度仆从军,战斗力在胡卫东眼中根本不值一提,而且严重缺乏合格的中高级军官。),但如果硬是按照十月革命的胜利经验来的话,与获得美国大力支持的英印军队死拼,结果是必然会失败的。恰恰苏联人又始终认为他们的路线是最好的,指导他国革命(建设也是)的时候无不强求人家照着做(历史上的例子太多了),因此未来的印共哪怕想要走印度特色的路线都不可能,再加上印度持续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就算按照中国的革命路线来,也依然会相当头痛,下面却还是由教条主义的印共来干,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既然肯定失败,那么对于中国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威胁,反倒可以乘机撇清中国的责任,免得英国人要求中国解除印度赤色党武装的时候不好处理,现在既然归苏联管了,英国人就只能去找苏联政府交涉了。。。。。。
而且胡卫东还怀疑,为了打通本国与印度之间的联系,苏联搞不好要比历史上提前几十年对阿富汗用兵了,那可是传说中的“大国坟场”啊!而且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富汗是英国的附庸国,苏联这下非跟英国结下大仇不可,就算现在英国自身难保,但人家背后有美国支持,何况美国政府同样不想看到苏联强大起来,到时候狗咬狗一定很有意思。。。。。。
只是这么简单就把印度赤色党给卖了,未免有些对不起这个自己培养起来的小弟,为此中国政府特许其中的不少年轻人来华学习,算是给个出路。而且等到苏式路线被证明行不通之后,若是国际形势许可,也不是不可以再将他们放回印度的。。。。。。
苏联拿到这两样“好处”之后,已经足以引起美国的高度重视,哪怕苏联政府没有任何公开表态,罗瘸子与邱胖子也不可避免地将防范的重心移到了苏联身上,而在谈判中也第一次作出了大幅度的退让,英国政府同意承认中印边境的中方新方案,对于中南半岛他们也只要求拿回马来亚一地,但对于尼泊尔、锡金和不丹,英国人仍然不肯放弃。
虽然对方较前有所让步,但对于英方提出的条件,中国政府仍然很不满意的,为了让英方进一步退让,同时也是对外表明中国并非因为美国的压力才同意和谈、而纯粹只是因为爱好和平,胡卫东命令前线部队发起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势,顺便消耗掉大量弹药,以免回国时还得再拉回去,多少减轻一点运力的负担。。。。。。
在一个星期之内,印度的多个大中城市如卡拉奇、孟买和海德拉巴等等纷纷被中**队攻占,英印军队和冒充成志愿军的美国佬阵亡和被俘人数超过了10万,只要中国政府愿意,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占领印度全境,一时间世界震惊。而更令各国政府意外的是,不等美英政府作出反应,总理却立即代表中国政府对世界郑重承诺,为了世界和平,中**队会在一个星期内主动撤回之前的战线以示和谈的诚意。。。。。。(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六章 奇袭法罗群岛
ps: 感谢书友“飞雪12”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这下就连罗斯福也不禁赞叹中国人的智慧,但英方代表们却像吃了苍蝇一样郁闷不已,而这个时候国内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在胡德号沉没后,英国皇家海军意识到主力舰方面较之德国海军已经没有绝对的优势,为了确保最重要的南方航线(即美国—英国本土的航线)安全,他们决定暂时不管德**舰在北方航线上的肆虐,而是依托坚固的海岸要塞,全力扼守英吉利海峡,封堵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南下之路。
不过,对于北方航线,英国人也不是完全放弃,只是不再选择用主力舰正面对抗罢了,英国海军虽然迄今为止损失巨大,但毕竟家底丰厚,尤其是轻型舰艇方面更是拥有世界第一(一度被美国海军超过,但跟美国政府换到了50艘驱逐舰之后,这一进一出,英国海军的轻型舰艇数量便又再次超越了美国海军。)的庞大数量,还有超过70艘潜艇,其中绝大部分都部署在本土(主要是因为殖民地较历史上少了太多),这些舰艇在北大西洋上打起了游击,让德国海军一时间焦头烂额。
德国海军出动主力舰的话,英国海军的轻型舰艇就避而不战,由于雷达的普遍应用扩大了侦察范围,除非速度差得太多,否则一心避战的情况下敌舰是不可能追上的。而二战期间的英**舰虽然普遍偏慢。但轻型军舰毕竟是轻型军舰,就算不比德国的主力舰快(那些新式军舰还是有速度优势的,但是老式轻巡和驱逐舰就要稍慢一点了。),也最多就慢1到2节。
如果碰上的是同级军舰,英国的轻型军舰则会坚决发起攻击,二战期间英国轻型军舰的官兵素质是最高的,和德国同级军舰交战时动辄剃对方的光头、打出0:x这样的出色战果,即使这个时空的德国海军因为欧战爆发较晚而加强了训练、情况比历史上好一些,也依然远不能与英国人相比,何况英国海军还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一旦打起来的话。结果自然可以想象。
此外英国的潜艇也一直在北大西洋上游弋,伺机偷袭德国的主力舰和现在渐渐多起来的德国运输船。在正常情况下,用潜艇攻击军舰是效费比很低的做法,但由于德国现在总共就有两艘战列舰。其中俾斯麦号还在丹麦海峡之战中受伤而尚在维修之中。再加上沙恩姐妹这两艘战巡。暂时可用的主力舰也就3艘,而英国本土的潜艇总数却超过50艘,就算全部牺牲掉。只要能够击沉、甚至是重创一艘德国主力舰,都可以让英国皇家海军重新确立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而德国海军由于轻型军舰数量不足,主力舰又是以远洋破交为目的设计的,因此出航时很少像英国人那样带足辅助舰艇,这就给了潜艇偷袭更多的机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德国海军却利用恶劣的天气,在暴风雨中突然袭击了英军控制下的丹麦属地法罗群岛。英国现在的雷达虽然性能不错,但在恶劣天气下却还是比不上机理更加先进的中德两国,直到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距离海岸线不到20公里的时候才发现,而当英国人确定目标是德**舰的时候,“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上8门381mm口径的巨炮已经发出了怒吼,岛上的英国守军顿时乱成了一团,而没过多久,几艘德国驱逐舰(因为登陆战人数不多,所以用驱逐舰暂作登陆舰来使用,以避免拖慢舰队航速。)就将不下3000人的步兵团送上了法罗群岛的主岛。。。。。。
虽然早在丹麦被迫成为德国的仆从国之后英国政府就立即派兵接管了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群岛,但由于英国陆军在这几年里损失太大,短时间内无力派出太多的兵力,而法罗群岛需要驻守的岛屿却多达17个,分摊下来驻军最多的主岛也只能屯有一个加强营,同时因为时间短暂,岛上的海岸要塞也没来得及建好,海岸炮虽已运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