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千多斤胶凝汽油燃起的冲天大火,根本就不可能将其完全与空气隔绝开来;其次是胶凝汽油会四处飞溅并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如果人用手去拍打只会是越拍火越大,如果被胶凝汽油粘到身上后在地上滚动灭火则更会弄得全身是火,而且着火者的奋力挣扎很容易把燃烧的胶凝汽油甩到旁人身上形成二次杀伤效应,因此凝固汽油弹引起的火势很容易蔓延开来;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凝固汽油弹的造价非常地便宜,甚至低于普通的炸弹,生产工艺也非常简单,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中国这样的穷国也可以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这一点十分重要。。。。。。
此外,因为胶凝汽油可以附着在人体上持续燃烧,所以它其实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武器,受害者将承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巨大痛苦,即使侥幸不死,伤愈后也大多重度伤残而沦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废人;同时胶凝汽油中还有许多化学助燃剂,它们及其燃烧产物往往带有剧毒,再加上大面积烧伤本就难以处理,因此凝固汽油弹造成的伤者救治难度非常大。如果考虑人道主义因素,这无疑是凝固汽油弹不能忽视的重大缺点,但如果无视人道主义的话,这却反而是凝固汽油弹的一大优势。。。。。。
不过,凝固汽油弹再怎么厉害,毕竟不是原子弹那样的战略武器,区区6吨炸弹本身所能造成的直接杀伤固然不少,但对于东京这个人口超过700万(注2)的超级大都市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此时秋高物燥的天气、日式建筑易燃的特性、缺乏整体规划的城市布局和防火器材的不足才是造成空前火灾的关键原因,而东京人对于遭到空袭毫无心理准备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与历史上二战后期美国对东京的战略轰炸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美帝使用凝固汽油弹轰炸东京之前已经对包括东京在内的众多城市进行过猛烈的空袭,日本人的心理准备较为充足,也多少有了一些应对的办法,虽然终究无法抵挡美帝拿炸弹随便乱扔的雄厚财力,但多少还是减小了一些损失,而现在的日本人却是第一次遭到敌人的空袭,别说快速得当的应对了,光是他们心理的恐慌就足以令中国空军的这次轰炸事半功倍。。。。。。
注1:理论上日军105mm以上口径的重型高射炮是能够得着的,但实际战斗中由于角度的原因,不可能刚刚那么巧,一般来说炮击飞行高度为10000米的飞机、高射炮必须有14000米的射高才能较为方便地攻击,历史上日本人拿b29几乎束手无策正是为此。
注2:当时的上海加上租界也不到400万人口,而这已经是上海与东京最接近的一项数据了,可见所谓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第一大都市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除了“十里洋场”外表的光鲜,当时的上海没有任何一项经济数据能与东京相比,除非采用印度那种“1亿人民10亿猪”的奇葩算法。。。。。。(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夜间轰炸
ps: 感谢书友“hahaxiaozi”、“凫螇”和“蓝铭柱”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虽然空袭期间日本的消防人员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责任感与勇气,但缺乏先进防火器材的他们光靠血肉之躯终究无法阻止火势的蔓延,当日本政府依靠古老的防火方法——隔离带控制住火势的时候,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已经足以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就连胡卫东也没想到,区区6吨燃烧弹竟然烧毁了上万幢房屋,而即便因为空袭是在白天、日本平民的伤亡相对较小,但加上军警和消防人员,伤亡总数依然超过了一千人,而且其中死难或者自此终生残废的占了一大半。
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出击的6架轰炸机却全都平安返航无一损失,这绝对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中国传统的文化(那时的中国可不像现在,传统文化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即使是胡卫东这样的封疆大吏,行事也得注意。)却令完成这次重要任务的英雄们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敢肆意自夸。毕竟这次实际上是以日本平民作为攻击目标的远程空袭,即使胡卫东也不敢公然表态说“烧得好、烧得妙、烧得鬼子呱呱叫。”,而只能将此定位为对日军当初南京大屠杀、人体生化实验等反人道行径的报复,这才多少平息了一点文化界汹汹的非议之声,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翻着白眼说“狗咬了人,难道人也要咬狗?”
好在减小到了这种程度的反对声音已经不足以妨碍胡卫东继续采取类似的办法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倒是美英两国利用他们操纵的国际舆论大玩双重标准,给胡卫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英国倒也罢了,美国的实力有多么强大,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哪个人比身为工业专家同时又是穿越者的胡卫东更加清楚了。
可以这么说,历史上二战前后的美国工业产能若是完全释放出来,甚至要超过苏德英法日五国之和,即使这个时空苏联变得远比历史同期更加强大。但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依然相当于苏德英三国之和。同时美国还控制了全世界超过八成(注1)的石油生产(成品油、尤其是高辛烷值燃油的比例更高。)和超过一半的钢铁生产(同样算上拉美后花园),并且还是世界上(从美国建国直到现在一直如此,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的确实是得天独厚,只要政府不太混蛋。本来就该成为世界第一。)唯一一个只要它愿意、不管什么资源都可以通过国内开采满足供应、并且其中大部分门类都有多余的产量出口的国家。想到可能要与这样的国家为敌。谁又能不心生畏惧呢?
但是即使如此。胡卫东也依然认为中国毋须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以不利的条件和日本媾和,因为美国来年就要举行总统大选了,罗斯福威望虽高。但因为是违反传统地第三次参加总统竞选,所以难度其实并不小,尤其这个时空的德国到现在还没进攻波兰,欧战仍未爆发,使得历史上促成罗斯福胜选的最大因素战争威胁不复存在,因此纵然如今的美国经济因为中国的大量订货而提前出现了复苏的势头,罗斯福要想如愿第二次连任也绝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可能一直无条件向日本输血而给竞选对手以攻击的目标,而这就是中国的机会,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在美国1940年大选之前逼迫日方让步,因此胡卫东硬着头皮顶住了国内外巨大的舆论压力,把每一架新形成战斗力的轰…1都派上了轰炸日本本土的征途。。。。。。
一开始因为飞行员们普遍路径不熟的关系,胡卫东选择让他们在白天高空轰炸,当他们执行几次任务弄熟了之后,则开始改成夜晚出击,利用夜幕的掩护对工业区乃至日本皇宫等重点目标进行低空轰炸,命中精度大为增加,而日军由于雷达不能侦测到轰…1的缘故,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高射炮根本没法瞄准不说,就连飞机升空拦截也只是送死(由于第一次空袭后发现燃油储备绰绰有余,因此后来的空袭任务中轰…1都携带了足够的航炮炮弹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轰…1上面装备的机载雷达可以侦测到鬼子的全金属飞机,这完全就是亮眼人打瞎子嘛!
实在没办法的鬼子甚至将那些封存的老式飞机又重新请了出来,通过飞机上的灯光来确定目标,但是这些老式飞机的性能太差,近距离格斗中又基本都是一对一单挑,结果完全被轰…1虐杀,日机被击落超过30架,却连一架轰…1都没打得下来,虽然老式飞机不值钱,但飞行员却不一样啊!不愿飞行员白白送死的日军大本营只得终止这样的作战,而改以紧急疏散等令他们深深感到耻辱的被动方法来应对敌人防不胜防的夜间空袭,尽管这些手段的效果实际上更加明显。。。。。。
为防日本通过颠倒昼夜的办法来减小中国空军夜间轰炸的心理威慑力和袭扰效果,胡卫东时不时地还会派出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大城市来一次白天的高空轰炸,反正鬼子一样是束手无策。。。。。。
注1:美国本身的原油产量就要占到全世界的七成,当时的第二大石油产区拉美还是美国的后花园,要不是这个时空印尼和欧洲(李四光等中国地质学家帮助德国发现了众多的中小油田,并利用双驴头抽油机和注水增压技术加快采油速度、提高出油率,因此德国的原油年产量到1941年时已经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而苏联则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的革新,加之双驴头抽油机的推广普及,使得其原有的石油产量暴增了150%以上,而美国却因为本身管理水平较高、改进潜力反而较小,同时境内高产自喷油井比例较高,因此双驴头抽油机和注水增压技术的影响也不像德国和苏联那么明显。)的石油产量比历史上大得多,美国必将如历史上一样控制全球几近九成的石油生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勒 索
结果鬼子痛定思痛之下,不但提前设计制造出了威力和射高匪夷所思的150mm超重型高射炮(注1),而且对海军本来已经即将定型的新式舰载战斗机和陆军现役的九九式战斗机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主要是利用美国人提供的二级增压技术和仿制自美国“双黄蜂”气冷发动机的日式山寨货大幅提高了这两款飞机的高空高速性能,使得这两款飞机性能上不再有明显的短板,这两款新型的战斗机后来分别于1940年和1941年定型生产,因此根据日本古代的纪年方法而被命名为“零”式与“一”式。。。。。。
在实战中,日本人也先后发现了轰…1的一些弱点,例如它的俯冲能力很差,由于机体太过轻盈,导致俯冲速度令人难以满意,因此虽然其相当出色的结构强度令其可以进行俯冲轰炸,但超低空俯冲时如果发动机不加力就会因为速度慢而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而如果加力的话则会严重影响轰炸的精度并增大攻击完成后改出拉起的难度。
意识到这一点后,原本担心中国人用这种超级轰炸机来对付己方舰艇的日本海军稍稍松了口气,而日本飞机此后被轰…1盯上后也有了一个逃脱的办法,那就是俯冲加速脱离,虽然这种办法严重受限于当时飞机所处的高度与周边地形,而且实战中也未必就有逃脱的时间(毕竟俯冲加速也有一个过程),同时能够进行高速俯冲的机型也只限于侦察机、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但总比之前完全是“打不过、逃不掉”的绝望要好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些缺点的确存在,但由于轰…1的定位本来就是一款轰炸机,而且还是载弹量很大的水平轰炸机,所以就算鬼子发现了这些问题,影响其实也十分有限。。。。。。
虽然由于轰…1的数量有限,同时日本军民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减少伤亡和损失的办法,因此针对日本本土的远程轰炸并没能像历史上二战后期美国的战略轰炸那样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伤筋动骨(举例来说,像关东大地震这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日本全国几年gdp之和的,才能让一个工业国伤筋动骨。不是空军的战果太小。实在是工业社会的组织动员与恢复重建能力太强。)的打击,加起来不过一两万的人员伤亡对于人口7000万的日本来说就更是九牛一毛。但对轰…1的无可奈何以及凝固汽油弹的恐怖杀伤效果却令日本人无不闻之色变,而这正是胡卫东所期望看到的。。。。。。
在日共的暗中煽风点火(注2)下,日本民间的恐慌急速放大。很多市民因为害怕中国空军的轰炸而躲到了乡下。以致于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本工厂都因为员工不足而难以正常开工。即使是军工部门也好不了多少,这一方面大大削弱了日本的军工产能,另一方面则使得美国输血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这直接导致罗斯福遭到国会共和党议员的激烈批评,也令他意识到大选在即,一切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否则若是他没能连任,难道还能指望他的竞选对手继续执行自己的方略吗?
不过罗斯福并没有因此停止对日本的经济和技术援助,而是选择了在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勒索日本来平息国内的不满,此时日本政府欠下的美债已经高达15亿美元以上,以日本目前极为有限的出口创汇能力和资源需要大量进口的先天不足,就算花上十年时间也很难还得清,何况日本还在与中国交战,仅仅只是维持现有的军队规模就消耗了大量的军费,因此这笔债务只会越来越多,而美国政府也正是利用债务的绞索,向日本当局索要一战时日本从德国人手里抢到的众多太平洋岛屿来进行充抵。。。。。。
美国人最想要的是靠近日本本土的马尔库斯岛、塞班岛和罗塔岛,以便进一步增强对于日本的控制,并建立起防御苏联、甚至也包括未来红色中国的外围防线,但罗斯福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先选择了对距离日本本土较远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群岛下手。日本当局自然不肯同意,但在美国经济封锁与催还欠债的双重威胁下,还是不得不拿名义上还只是日本“托管地”的马绍尔群岛作为抵押从美国继续贷款和购进各项物资与技术设备,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时的美国虽然孤立主义思想盛行,但防卫圈的扩大可以增强美国人的安全感,因此美国上下对此普遍还是支持的,罗斯福执意向日本输血的做法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但另一方面,日本举国上下却对此极为愤怒,因为日本纵然深陷困境,却依然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和世界第三的海军强国,“如果再继续退让的话,美国人的大炮就可以直接打到东京湾了!”,失去外围岛链的保护对于岛国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平民都很明白,一时间“天诛国贼”之声盈满朝野,而且日本人并不仅仅是喊喊口号而已,在短短几天之内便有多位日本内阁重臣遭到刺杀,尽管因为防备得力而没有死人,却已经足以令日本高层人人自危。。。。。。
注1:由于这种高射炮机动不便,而且生产难度较大导致产量一直上不去,因此在陆地防空中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倒是后来作为高平两用炮上舰后在舰队防空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注2:制造恐慌可以加快战争的结束并减少平民的伤亡,日共还是很愿意做的,这与引导中国的飞机轰炸民居有很大不同,事实上日共反对的也只是轰炸平民,中国飞机轰炸日本皇宫等重要目标时,这些有理想的“带路党”还是出了大力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 讨价还价(上)
ps: 感谢书友“书友n2d98e08a3kmmhig”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其实最为纠结的是日本海军,一方面与其瓜葛甚多的企业界急需美国的经济援助,但另一方面美国侵吞日本外围海岛的行径首先损害到的就是日本海军自身的颜面和利益。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日本海军原先死也不肯放弃台湾的态度开始松动,毕竟台湾再怎么重要,也比不上日本本土的安全,但这个决心并不易下,除非中国能够给予其足够大的压力或者拿出足以令其心动的交换条件来。。。。。。
与海军相比,一向以死硬顽固而著称的日本陆军却意外地抢先转变了态度支持与中国议和,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实在是被解放军打怕了,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胡卫东适时地抛出了“朝鲜换台湾”的新方案,这对因为失去全部陆上土地而逐渐沦为“海岸守备队”、地位也随之完全被海军所压倒的日本陆军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
虽然这样做会令朝鲜同志们多少有些不满,但在胡卫东眼里,中国的利益显然比外国的利益更加重要,何况他也不准备拿整个朝鲜半岛跟日本交换,毕竟即使只为了保护东北工业区,中日之间也必须有一个缓冲带,而哪怕是他心底里的谈判底线——“以北纬39度线为南北朝鲜分界线”,相对于朝鲜同志在中国抗战期间所作的有限贡献。也足以对得起他们了。再说,就冲着抗战期间那些朝鲜二鬼子在中国土地上不亚于日军的恶行,曾任八路军重炮旅旅长的新任朝共一把手武亭就不好意多提过高的要求,何况不管怎么说,能有哪怕仅仅是四分之一个朝鲜作为光复故国的根据地,也总比完全白手起家强得多。
而且胡卫东还向他承诺,除了东野的三个朝鲜族师将会返回朝鲜作为新朝鲜的骨干部队之外,中原野战军还会以淘汰下来的日式装备帮朝鲜再武装和训练9个轻装步兵师、一个配备有装甲团的摩托化重装步兵师、两个重炮旅、一支海岸警备队和一个空军师,虽然其中并没有兵力甚至超过一个军的整编师,但总兵力依然有近30万人。对于朝共来说已经相当地喜出望外。此外。胡卫东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虽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有所保留,但还是帮助朝鲜建立了能够生产轻武器和养护维修包括飞机坦克在内的各种重装备的基本军工体系及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