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上角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制作的比较大,那么操纵起来就比较难,沉重的木筏更是难以推进。而浅显的筏上面经常会浸水,这样很多物品在运输途中就不得不考虑到防水的问题。
  原始人类的这种窘境让人感到尴尬,为此他们必须不断寻找更好的办法。于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如同展开了一场竞赛一样,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渡河工具。
  但人们直到新石器时代才想出比筏更合适的水上工具,这并不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过于懒惰,乏于思考,而是因为工具的限制——人们早就注意到,一段中空腐朽的树木比一根圆滚滚的树木更适合在水上航行,当人们坐在中空的树干在水上航行的时候,他们会注意到这个中空树干能够承载更多的东西。此时,当人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火、石斧之后,人们就会主动掏空一些树木而不必等待蚂蚁的帮忙,这就是独木舟。
  在荷兰发现的公元前6315年的独木舟、在德国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杜墨西独木舟、在中国发现的上古时期的独木舟,这些都表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独木舟远比一根实木能承载更多的东西。并且掏空的木质越多、内部空间越大,所承载的人或物也就越多。这个发现让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兴奋不已。
  与此同时,人们还注意到,如果独木舟的两端是尖的,那么航行起来就比两端是平的独木舟要快很多,这也许是人类第一次注意到流线型与水的阻力的关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纸莎草时代
两头尖尖的纸莎草筏,状如半个蛋壳的圆形船,是这个时代的人们独特的发明。埃及人制造了纸莎草船,并为两个手臂找到了提供动力的支点。
  当独木舟又成为新的流行时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巴黎”——埃及却开始了一场革命,他们放弃了使用坚硬的树木而就地取材,使用遍布尼罗河三角洲的一种植物作为建造船舶的新材料,这就是纸莎草。
  纸莎草,又称纸草、埃及莎草、埃及纸草。属于莎草科、莎草属。这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它对环境要求不高,不论是潮湿的森林或干燥的沙漠,只要全年平均气温在20~30℃、土壤的pH值在~就可以生长。纸莎草在埃及南部随处可见,其株干为三棱形,呈葱绿色。古埃及人很熟悉纸莎草,他们最早是用它来制作纸张。这远比中国的造纸术要早得多,当然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张,但这在古埃及、以至整个地中海地区都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造纸术传来之前纸莎草纸张就是这里最主要的书写载体。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一门学科就叫做“纸草卷学”,因为西方殖民者在19世纪首次发现了数十万卷的古埃及纸草文卷,这导致了人们对古埃及的重新认识。
  后来,在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埃及前王朝巴达利亚时代,当埃及人在寻找制作筏的材料的时候,他们尝试用这种纸莎草制作筏——他们把纸莎草捆扎成一束束的,然后再把一捆捆的纸莎草捆扎在一起,制成两头尖尖的纸莎草筏。当然,埃及人清楚还必须用黏土把纸莎草裹覆起来,以防止纸莎草吸足水后下沉。这样当纸莎草筏被黏土固定、裹覆后就变得很坚固,而且能提供很高的浮力。
  此外,古埃及人还从苏美尔人那里学会了怎样解决航行的动力问题——苏美尔人发明了帆,于是,当用一块布固定在木杆上的时候,风会把纸莎草筏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人们要是在顺风的时候航行就不必花费很大体力划桨。大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奥贝德文化时期,奥贝德人制造了一种圆形船,中间有桅座,四周有用于固定的桅支索等附属物。这种船如同半个蛋壳,只是一角略微有点尖,桅置于船中,实际上更像是浮篮形的柳条舟或皮舟。尽管这只是一个简陋的小帆船,但苏美尔人移居两河流域之前就已经利用它把棕榈树由波斯湾的某岛运到两河流域,是当时该地区使用的主要水上运输工具。无独有偶,公元前2000年前后,威尔士和爱尔兰地区也流行一种已经出现船骨架的、包皮的柳条舟,这也是一种原始渡水工具。
  古埃及人的第三个革命是为桨找到了一个固定的支点——这很重要,因为当用两只手臂划桨的时候实际上只能有一只手臂在提供动力,另一只手臂必须用来做支点,而当为桨找到一个固定的支点后,两只手臂就都能提供动力。
   。。

金合欢树——骄傲的埃及木板船
锯之于造船,其作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当锯流传到了埃及,便有了船首和船尾高高翘起的精美的埃及木板船。
  但是,埃及人发现,即使将纸莎草筏演变为纸莎草船——加上了帆和桨,船体也变得更大,这种纸莎草船也许在宽阔、平缓的尼罗河下游行驶已经颇为骄傲,但在风高浪急的尼罗河入海口处却像一根稻草一样弱不禁风。
  这时候,人类另一个伟大的基础发明流传到埃及,这就是锯,尽管在今天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具,但对原始社会的人来说,这个发明他们已经等待了百万年。锯的出现已经很难考证,但它的重要性对船舶制造来说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制造船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最好的材料仍然是木材,要想制造出精确拼接的船就必须要把木材加工成要求的尺寸,但如果使用石斧、铁斧的话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样的精确度。而锯却能把木材按照图纸制作成各种规格。
  公元前3500—前3000年,在埃及第一王朝时期,埃及人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风帆,这种帆船也许还没有那么庞大,但对埃及的内河航运来说已经相当重要,基本能满足埃及当时的航运需求。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来看,这种船已经能够从尼罗河上游运载大量的石块。从这方面来说,法老们没有了这种船他们就可能永远也没有一个地下王宫,相反,如果没有法老们对生命不息的强烈愿望,埃及的造船业可能也不会领先于世界千年。
  埃及的木板船大多就地取材于埃及常见的金合欢树,这是一种材质轻而又较小的树木。埃及人建造的木板船船底是由木板拼接而成,船壳用皮绳捆扎拼接,在木板缝隙之间用胶合剂等堵住水的渗透。当然,这些技术很多都是得益于纸莎草船的制造经验。埃及的船船首和船尾高高翘起,仿佛象征着一种骄傲,船内已经有了固定的桨手座位,桅杆为了增加坚固和稳定性也由一根树木改为由两根木杆组成,底部稍微分开,顶部合拢。并且,这时的埃及新月船已经不止一根桅杆,已经分为前桅、后桅,而且这些桅杆都可以竖起和放倒,用于调整风帆的绳索也已经相当讲究。公元前2868年—前2613年,在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埃及用于内河航运的船只就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这种桅杆可以起落的木板船,并拥有众多奴隶桨手。
  1954年,在埃及吉萨的齐阿普斯法老金字塔内发现了当时最古老的墓葬船残骸,它是该法老的随葬品之一。在法老墓东边发现有3艘,但只剩下一些腐烂的木板和几段绳缆,而在南边发现的2艘保存较为完好,其中有一艘船长米、宽米、深米,船的部件共有407件,包括船壳板、横梁、桨、操纵桨、门及多种织物制的绳缆,还有一些散架的木构件和工具箱。后来,人们将这艘船复原,可以看出,这艘船船体细长,两端翘起,平龙骨,船长已经达到4米、宽米、排水量40吨。
  埃及齐阿普斯法老时代约为公元前2613—前2498年,可见埃及当时的木板船建造技术已经相当娴熟。
  到了公元前1200年,也就是在埃及第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时期,埃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攻击,这时埃及已经拥有了专门用于作战的舰船,也就是说拉美西斯帝国已经拥有可以在内河上进行作战的舰队。拉美西斯的内河舰队在佩罗锡克河口与北方入侵者展开了激战。这场战斗后来被绘制在靠近西底比斯的胜利神庙里。这时候的桨手已经被安排在船舷内侧,可以免受对方的攻击,而弓箭手或者船长则可以在高高的乌鸦座上射击敌人或者指挥战斗。处于船尾的位置上已经出现了舵手,他的位置较高,这样可以有开阔的视野,能够灵活地把握船的航向。
  

东西方的交汇之点
“希腊是东方看到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同时也是西方看到的第一个东方国家。”而克里特岛,正好位于东方与西方、海洋与陆地的十字交叉点,在这里,欧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
  亨利·米勒在其小说《马洛西的大石堡》中这样写道:“希腊有很多让人惊奇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可能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发生。即使上帝几乎在打盹,希腊也依然在上帝的护佑之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依旧在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希腊也不例外,但上帝的神力却依然起作用。不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希腊是一片圣地。”的确,在地中海这个海洋世界中总是会有奇迹发生。
  希腊是一个多半岛、多岛屿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半岛是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大的岛屿为克里特岛,岛屿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海拔2917米的奥林匹斯山是全国最高峰。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的交通枢纽上,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希腊是东方看到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同时也是西方看到的第一个东方国家。克里特岛正好位于东方与西方、海洋与陆地的十字交叉点上,这也正是克里特文明诞生的缘由之一。克里特是欧洲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克里特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奴隶制帝国。克里特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600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这时候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都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而克里特文明明显地带有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的痕迹——实际上,正是由于克里特岛位于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交往的交通枢纽上才导致克里特文明得到了这两大文明的交汇影响。因此,克里特文明带有很浓厚的模仿色彩,但这种模仿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克里特岛紧邻爱琴海,爱琴海是地中海东北角上的一个湾。当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交往的时候,爱琴海就成了必经之路。当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人们都已经掌握帆船技术的时候,埃及与两河之间的贸易就变得频繁起来,这为克里特岛的繁荣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霸主
诺萨斯王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海洋帝国。他们拥有一支能横扫地中海的职业海军舰队。在历史上,这支强大的舰队被称作“海上之王”。
  克里特文明最辉煌的一刻当属诺萨斯王国时期,诺萨斯王国从公元前16世纪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海洋帝国。
  在诺萨斯王国时期,东西方的贸易已经相当繁盛,克里特岛良好的地理位置使诺萨斯人受益匪浅。他们从这种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而这笔利润又可以使诺萨斯人建立一支海洋舰队。爱琴海周边王国林立,诺萨斯人不得不建造一支职业海军舰队才能保持他们的海洋霸主地位。为此,他们对船舶进行了改进。他们使用柏树建造战舰,也和埃及一样是桨帆兼用,船头也是高高翘起,但在船尾则增加了专门用于战舰对抗时使用的冲角。
  诺萨斯人已经把船按照用途进行了重新设计,重型船主要用来运输货物,而轻型船则主要用来海上作战。这使得当时的诺萨斯舰队成为东地中海最为强大的舰队。诺萨斯人的这支职业海军舰队几乎常年在地中海上征战,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埃及、小亚细亚周围的海域、甚至远到西地中海到处都能见到这支诺萨斯舰队的影子。诺萨斯舰队终年征战的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诺萨斯海洋帝国的霸主地位,垄断东西方贸易。
  修希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把这支强大的海洋舰队称之为“海上之王”。
  

锡拉岛上的一段橄榄枝
诺萨斯王国的舰队在海洋上没有遇到过对手,却触怒了众神。火山和巨浪湮没了诺萨斯王国辉煌的文明。
  诺萨斯王国使克里特文明达到了最辉煌的一刻。但也许诺萨斯人的扩张激怒了众神,现代人们从锡拉岛上发现的一段橄榄枝证实:公元前1450年,锡拉岛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喷发,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数千米高空。烟柱中卷起数千吨火山灰随后在地球高空大气层中飘散开来,格陵兰岛、甚至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北美洲都受到了这次喷发的影响。这场猛烈的火山喷发引发了大海啸,这对克里特岛来说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灭顶之灾——因为克里特岛与锡拉岛相距仅仅60英里,而仅直接喷出的火山灰渣就覆盖了面积达平方千米的克里特岛。高达12米的巨浪几乎在瞬间抵达,席卷了这里的一切,克里特岛的港口和渔村毁于一旦。此后,由于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遮蔽了阳光,从而导致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异,农作物大面积歉收。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贸易也大受影响。繁荣的克里特文明随之迅速凋零。
  正值鼎盛的诺萨斯仅仅维持了100年的霸主地位就横遭劫难,诺萨斯舰队没有在地中海上遇到强劲的对手,但却仍然难逃厄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腓尼基人
航海,贸易,殖民和字母,这四大特征让后世之人记住了腓尼基人。正是他们,成为了欧洲最早的殖民主义者,垄断了地中海的海洋贸易。
  克里特岛的覆灭无疑是一场大灾难,但对腓尼基人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腓尼基人与克里特人几乎同时发展成为地中海海上强国,但腓尼基人主要居住在地中海东岸,这使他们可以幸免于难。在克里特文明突然消失后,腓尼基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接过了诺萨斯人的海洋贸易垄断权。从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克里特文明消失到罗马帝国崛起这800年间,海洋一直是腓尼基人的天下。
  至今,腓尼基人一直给人留下了四大特征:航海、贸易、殖民和创造字母。这显然与他们的航海贸易有着直接关联——他们代替了克里特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他们因此拥有庞大的贸易船队和维护海上贸易的舰队。而且这些海洋民族对土地的依赖很小,可以说有贸易的地方就有腓尼基人。而他们的舰队又能征服每一个他们想征服的地方,他们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殖民主义者,他们依靠征服地中海沿岸的港口来获得新的立足点。当他们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后,他们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繁琐的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都不是良好的语言工具,腓尼基人必须要创造出一种高效、更容易交流的字母语言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这一切都得到缓慢解决后,腓尼基人还必须不断改进他们的船,因为他们需要不间断的远航,并且战争频繁。因此,他们的船需要更加适应在地中海航行和作战。他们的运输商船船体很宽,船底呈圆形,被称之为“圆形船”;但战舰则船体细长,被称之为“长形船”,与以往的地中海战船不同,腓尼基人的战舰更加庞大,更加适合远洋航海作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两船相撞的艺术
装上了撞角的战舰直接成为摧毁敌船的武器,一种新的海战战术诞生,而腓尼基人扬威地中海的三层桨战舰,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海战主角。
  在腓尼基人对战舰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对诺萨斯人的战舰撞角作了重大的改造。
  撞角是指在战舰的首部下方装上了专门用于战舰冲撞的冲角,这使得战舰本身不再仅仅是一个士兵的载体,而是直接成为摧毁敌船的武器。腓尼基人的战舰庞大,这就需要更多的桨手提供动力。因此,腓尼基人的战舰多数都是拥有50支桨,其中两名舵手。当然,桨手增加也并不意味着是绝对的好事,因为桨手的增加也等于加大船的控制复杂程度。桨手之间必须经过长时间协调一致的训练才能达到行动一体。尤其是在作战的时刻,桨手的混乱往往会造成战舰行动失灵。
  腓尼基人的“长形战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阻力,而增加的桨手又增加了战舰的动力。这使得战舰在展开撞角战的时候能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就能够对敌舰造成摧毁性的撞击。但腓尼基人仍然不满足,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人又对战舰作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他们设计出了双层桨战舰,这就在没有增加战舰长度的基础上得到了增加一倍动力的效果。并且,双层甲板也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的士兵。同时,腓尼基人也把撞角改换成了更适合冲撞的锥形。在桅杆上,腓尼基人还建了一个望台,以便能更好地发现敌人和指挥战舰作战。
  此后,腓尼基人更进一步,他们后来又建造了三层桨战舰。这时,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能够把船建造得更加坚实。由此,腓尼基人的三层桨战舰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如同战列舰横行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