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可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扯就是一大堆,为了防止掌控朝堂的“大好形势”因为某个人出事而崩盘,他给手下干将每人配了一颗毒丸,如果谁干的丑事被抖出来了,被崇祯逮住了,最好自己去死,不要劳他来费神。

    如果老老实实“畏罪自杀”,其家人还能得到照顾;如果要死不死,还想牵连其他人,逼的他温大人动手,那就不光是收拾一个人了,连带家人都给你收拾完!

    唐世济深知温体仁的阴毒,再加上对诏狱里面那些酷刑的恐惧,他入狱当晚就选择了自杀,倒省了温体仁不少手脚。

    唐世济陷害毕自严一案貌似就此尘埃落定了,但是,很快,朝堂之上又掀起一股波澜,因为户部尚书毕自严托病请辞了!

    毕自严请辞,崇祯自是不肯,但人一旦铁了心你皇上也拿他没辙,毕自严这次是铁了心要辞呈,一次不准他就来第二次,二次不准他就来第三次,连续上书五次之后,崇祯终于没辙了,只能准了。

    这一下,朝堂又空出两个重要职位,一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个是户部尚书,这两个职位温体仁自然想收入囊中,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本就是“他”的,户部也是他唯一没有拿下的重要衙门了,如果能一口气将这两个职位拿下来,那他基本上就“一统朝堂”了!

    不过,这次他怕是没那么容易得逞了,因为崇祯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比如户部尚书的人选,毕自严走的时候向他推荐的户部左侍郎曹珖他就比叫满意。

    这个曹珖也算是个有名的大忠臣,昔日光宗因服“红丸”突然毙命,他就愤慨异常,极力上书要求彻查,可惜当然浙党势大,内阁首辅方从哲很快就把这事给压下去了。

    后面魏忠贤只手遮天,曹珖羞与奸妄为伍,上书请辞,却被当时阉党中的浙党公报私仇,污蔑他利用利用“红丸案”诋毁朝廷,结果,他被罢官削籍,贬为平民。

    崇祯元年,他被重新启用,担任户部右侍郎,他极力配合毕自严,将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得到毕自严的看重,在崇祯三年晋升为户部左侍郎。

    毕自严原本就是把他在当接班人培养,走的时候自然是极力向崇祯推荐,崇祯正好因唐世济一案对空降官员失去了信心,想在原衙门顺位提升以求稳,于是曹珖便成了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祯同样有了心目中的人选,这个人选就是黄承昊!

    黄承昊这个张斌的“编外党羽”在这几年表现着实亮眼,吏部尚书王永光、吏部尚书闵洪学、兵部尚书闵梦得等这些赫赫有名的阉党余孽都是被他拉下马的,这次他更是挖出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这个奸妄小人,崇祯对这个“刚正不阿”的“大忠臣”越发满意了,再说,按顺位提升的原则,他这个左副都御史也是最适合提拔为左都御史的人选。

    当然,从职位上来说,最适合的应该是右都御史张斌,但是崇祯已经在脑海里把张斌给屏蔽了,因为张斌这个人太厉害了,崇祯就不想给他任何实权,像都察院这么重要的衙门,崇祯自然不可能交给他。

    崇祯这是有合适的人选了,但是,按规定,三品以上之九卿,包括阁臣均应经过廷推,由朝臣公推两到三人,再由皇帝在其中选取任用,这个流程是必须走的。

    那么,崇祯怎么玩呢?

    他想提拔曹珖和黄承昊总得有朝臣推举啊,没人推举,他想选都选不到啊。

    曹珖还好说一点,是毕自严临走时推荐的,这个也能算是合理的推举,黄承昊这个就有点麻烦了,如果没人推举他那就尴尬了。

    当然,这点小事对一个皇帝来说还不算什么,朝臣中他总有几个信的过的人,让这些人提一下名推举一下他还是能办到的。

    于是乎,这天早朝崇祯刚宣布明天廷推,徐光启便接到传召,令他去御书房面圣。

    徐光启这个莫名其妙啊,皇上找他干嘛呢?

    他应召赶到御书房,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便关切道:“子先,这段时间忙不忙,身体还好吧?”

    徐光启受宠若惊道:“多谢皇上,微臣还好,这段时间也不是很忙。”

    崇祯点了点头,顺势道:“嗯,既然不忙,帮朕个忙可好?”

    这话说的,有什么事,你下旨就行了,甚至传道口谕就成,什么帮忙不帮忙的,徐光启连忙拱手道:“皇上请吩咐,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崇祯不由洒笑道:“什么死不死的,没那么严重,朕就是想让你在明天廷推的时候推举黄承昊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啊!”,徐光启闻言不由一愣,竟然是这事,张斌可是找他密谈过了,这段时间尽量韬光养晦,最好不要出头,以免崇祯起疑心,没想到皇上却偏偏让他出头!

    不过,这事是崇祯交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你不出头人家反而会起疑心。

    他连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这第二天的廷推就有意思了,奏对过后,崇祯竟然亲自上场,朗声道:“近日户部尚书毕自严因年老体衰,病痛缠身,不得不告老返乡,朕着实不舍,却又怕他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只能允了。这户部乃是朝廷最重要的衙门之一,不能无人统管,所以,今天召议廷推,大家有什么合适的人选都可以提出来,毕老尚书临行前就推举户部左侍郎曹珖接替其出任尚书之位,大家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这话说的,怎么觉着有点矛盾了,温体仁闻言,眉头不由一皱,皇上这意思,好像有点偏向曹珖啊,这个毕自严,着实可恶,临到走了还不消停。

    这时候吏部尚书王应熊更是明显身躯一震,因为温体仁让他出面推举新近归附他们的魏照乘啊,皇上都这么说了,要不要再推举魏照乘呢,万一皇上感觉是在拂他面子又怎么办呢?

    他这在犹豫,其他朝臣也在犹豫,皇上可没在廷推的时候提出过人选,这次貌似是毕自严临行前提的,但话是皇上说出来的啊,谁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要皇上有意让曹珖接任户部尚书之位,自己去傻乎乎的推举其他人,这不摆明了跟皇上对着干嘛!

    崇祯这一出唱出来,过了将近一盏茶时间,竟然还没一个人敢出来推举户部尚书人选。

    王应熊犹豫了半天,终于抬头隐隐看向温体仁,他的意思是想问温体仁,这魏照乘还要不要推举了。

    温体仁这个窝火啊,这个户部尚书之位怎么就这么难拿下来呢,以前是因为有毕自严,这毕自严走了竟然还提出来个曹珖,真是操蛋啊!

    王应熊看过来的时候,他也正隐隐看着王应熊呢,吗的,他就不信这个邪了,再怎么滴也得试试啊,万一皇上不是这个意思呢,他直接将头低下来,貌似是累了倦了,但那动作却是个点头的动作。

    王应熊见状,立马从班列走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微臣推举工部左侍郎魏照乘,魏大人廉洁奉公,勤勉干练,才能出众,定能将户部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就是屁话,魏照乘就是个庸才,而且还是个犟驴,他要不是投靠温体仁,连当工部左侍郎的资格都没有,熟悉他的人无不露出鄙夷之色,温体仁手下的党羽却纷纷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臣附议。”

    很快,御道上便趴了数十人,貌似大家都认为魏照乘很适合当户部尚书的样子。

    不过,这次他们这招玩不转了,崇祯压根就不为所动,反而朗声道:“还有其他人选吗?”

    这就有点打脸了,王应熊只感觉脸上一阵糙热,羞愧不已。

    连温体仁手下的干将,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王应熊都吃了鳖,谁还敢站出来多嘴啊,大家自然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崇祯见状,满意的点头道:“嗯,那就由曹珖接任户部尚书之位吧。”

    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我是皇上,我说了算,就这么简单!

    王应熊等一干朝臣灰头土脸的退了回去,紧接着,崇祯又朗声道:“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因栽赃陷害朝廷重臣已经畏罪自杀了,都察院也不可长期无人统管,大家有什么合适的人选,都提一提吧。”

    这下皇上总算没提出什么人选了,他的话刚落音,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谢升便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微臣推举礼部右侍郎张四知,张大人公正廉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正是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上佳人选。”

    这又是屁话,张四知公正廉明个屁,他曾因贪腐多次被人弹劾,要不是齐党护着他,他早被撤职查办了。

    弹劾过他的御史脸上不由都露出愠怒之色,如果让这么个贪官污吏来统领都察院,那还得了!

    但是,齐党官员和其他阉党余孽却纷纷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臣附议”

    这家伙,又是数十人,徐光启都有点望而却步了,但是,皇上交待的事情他又不敢不做,他只能硬着头皮,慢慢走出班列,跪在谢升旁边朗声道:“微臣推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黄承昊,黄大人公正廉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曾多次检举阉党余孽,功勋卓著,正是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上佳人选。”

    这话简直了,他竟然就把谢升的话稍稍改了一点点,复述了一遍。

    这是什么意思?

    他身旁的谢升不由偷偷朝他翻了个白眼,不带你这么恶心人的啊!

    徐光启也没辙啊,这是皇上让他出来推举的,他正好不知道怎么夸黄承昊呢,谢升的话刚好给了他“灵感”,所以,他就躲了个懒,直接将谢升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个时候,整个朝堂有陷入了一片沉寂,一边是联合浙党把持朝政的齐党,声势浩大,足有数十人;一边是不问朝政的徐光启,就孤零零一个人趴那里,皇上会怎么选择,貌似已经不用猜了。

    崇祯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道:“嗯,那就由黄承昊接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位吧。”

    “啊!”,整个朝堂之上传出一声整齐的惊呼,皇上竟然会选黄承昊!

    温体仁、王应熊、谢升、谢陛等当朝大佬均露出满脸懵逼之色,这到底怎么回事?

    崇祯压根就没解释,直接就让礼官宣布退朝,拍拍屁股,走人!

    至此,都察院易主,温体仁莫名其妙的丢掉了这个重要衙门的掌控权,黄承昊则出人意料的当上了都察院左都御史。

第七卷 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 
四月份,辽东的天气开始回暖,一到白天,便是艳阳高挂,气温虽然还很低,但已然没有那种冰天雪地的感觉,四处的冰雪也在太阳的“烘烤”下慢慢融化,整个辽东大地开始慢慢复苏了。

    这个时候,窝在家里猫了一个冬天的辽东平民也慢慢走出屋子,开始清理积雪,打扫庭院,准备一年的活计,辽河西岸顿时变得热闹无比。

    正是这个时候,休整了一个冬天的明军也准备行动了。

    这天早上卯时,太阳才刚刚从东方升起,袁崇焕已然穿着整齐的戎装,出现在大辽河堡东门的城门楼上,在他身后,是辽东的一众文臣武将,密密麻麻的,足有四五十人。

    袁崇焕当先而立,眺望着辽河东岸,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注视良久,他终于回过头来,豪情满怀道:“皇上有旨,今年我们要发动反攻,收复整个辽东!”

    这牛皮吹的,能靠谱点吗?

    在场的文臣武将有很多都面露忧色,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袁崇焕却是兴致勃勃的分析道:“去年辽河大捷,建奴骑兵已经被我们打残,总共才剩下三万左右,而蒙元骑兵更是差点被我们歼灭,剩下不到两万人马,也就是说,建奴赖以耀武扬威的铁骑已经不足为惧了,关宁铁骑完全可以战而胜之!至于什么蒙八旗和汉八旗的步卒,那压根就是一些乌合之众,根本没办法和我们辽东军比。所以,我们只要稳打稳扎,一个个城池打下去,建奴根本就抵挡不住。大家还记得吗,天启元年,建奴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从抚顺一路打到广宁,我们,难道就不能用一年时间,从大辽河堡一直打到抚顺吗,广宁可在我们身后五百余里!”

    这样说起来,貌似有那么一点道理,抚顺到广宁,按这个时候的路径算起来足有一千五百余里,人家不到半年就能挺进一千五百余里,我们难道一年都挺进不了一千里吗?

    在场的文臣武将有很多又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人有时候就有这样的妄想症,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不但能做到,还能做的更好!

    袁崇焕注意到众人表情的变化,继续鼓舞道:“诸位,建功立业,就在今朝,建奴初逢大败,正是最薄弱之时,我们如果一鼓作气,定能收复辽东,重振大明河山!”

    重振大明河山!

    重振大明河山!

    这正是在场很多忠臣良将的梦想,众人听了,无不热血沸腾,只要能重振大明河山,抛头颅洒热血又如何,战!战!战!

    袁崇焕见士气高涨,当即下令道:“祖大寿,命你集结五万广宁铁骑,在大辽河堡以南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祖大寿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袁崇焕继续下令道:“何可纲,命你集结四万辽东军步卒,在大辽河堡以北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何可纲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袁崇焕又下令道:“洪承畴,命你征调五万平民青壮,修筑辽河浮桥,准备运送粮草辎重,并负责辽河一线防御。”

    洪承畴连忙拱手道:“属下遵命。”

    这已经是袁崇焕能调动的所有力量了,辽东军总共才十三万余人,山海关和关宁锦防线他都只留了一万余人驻守,三台子河和辽河一线十余个堡垒,他总共才留下不到两万人,九万人马,已经是他能调动的极限了,他这是要孤注一掷,跟皇太极一决生死!

    应该说,他的想法是好的,他想一鼓作气收复整个辽东,这个并没有错,但是,他却有点过于膨胀了,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后金的潜力。

    要知道,当初萨尔浒大战的时候,建州女真部其实总共还不到五十万人,但是,他们却能组织十多万大军,把将近二十万明军打的屁滚尿流!

    现在光是后金八旗人口就不下百万,再加上蒙元诸部和投诚的辽东平民,皇太极若是穷兵黩武,组织五十万大军都不是问题,九万明军,压根就不够看!

    袁崇焕就是有这毛病,一旦打了胜仗就有点头脑发热,历史上就是如此,他仗着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之功,日渐骄横,不但与大将满桂不合,还枉杀了平辽总兵毛文龙,搞了将近两年,不但没有收复一寸失地,还把皇太极给“引”到京城来了,以致崇祯气的直接把他活剐了!

    这个时候,他虽然因为张斌的暗中帮助,没有杀毛文龙,而且还逃过了千刀万剐之祸,但是,取得辽河大捷之后,他又有点忘乎所以了,一年收复辽东,他还真敢想!

    去年的辽河大战,若不是张斌不顾一切全力支援,他能不能干的过皇太极都是个问题,今年,因为洪承畴巡抚辽东,张斌根本就不敢有任何动作,甚至,张斌不敢派人联络袁崇焕,因为张斌相当清楚,洪承畴就是温体仁培养起来的亲信,如果自己与袁崇焕“暗通来往”被洪承畴知道了,那简直就是给温体仁输送弹药,直接往崇祯枪口上撞,一旦洪承畴把他和袁崇焕“暗中勾结”的事上奏崇祯,不但他完了,袁崇焕都要跟着倒霉!

    袁崇焕这会儿是狂妄到以为不用张斌的支援也能干翻皇太极,却不曾想,洪承畴正在暗中盘算,怎么拖他后腿呢!

    洪承畴这个人可不简单,虽说他率军打仗不如孙传庭和卢象升,甚至连袁崇焕都比不上,但是,他却不是那种酒囊饭袋,要说才华,阉党余孽没一个能比上他,甚至温体仁都不行,不过,他的才华并不在打仗上,而在谋略上,而且,这个谋略,并不是战场上的谋略,而是当官的谋略。

    崇祯任命过那么多五省总督,最后不是战死了就是被崇祯给砍了,唯有洪承畴直至断送大明九边主力之前一直都深受崇祯的器重,甚至,投降螨清之后顺治和康熙同样器重他,会当官,这才是他最大的才华!

    温体仁派他来当辽东巡抚的意图他相当清楚,就是让他想尽办法把袁崇焕拉下马,如果能在不牵连到他自己的情况下把袁崇焕拉下马自然最好,实在不行,就跟袁崇焕“同归于尽”!

    他有这么蠢吗?当然没有,他唯一的想法就一个,那就是将袁崇焕拉下马,自己取而代之!

    他的“才华”之出众,他的谋略之深沉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不说别的,就说最后的结局,温体仁完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