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实在想不明白,不过张斌交待的事情他是不会打折扣的,他立马热情的上前拉着孙可望往外走去,那样子,要多热情有多热情,谁又知道,他心里其实是在想,总督大人为什么不宰了这家伙呢!

    张斌其实也动了杀心,不过,孙可望这会儿并没有表现出他的丧心病狂,而且这些人都是张献忠挑选出来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平时肯定关系不错,如果自己不由分说把人给砍了,肯定会在李定国他们心里留下阴影,如果他们因此心生芥蒂,不能全心全意跟着自己干,那可就得不尝失了。

    李定国他们也不明白张斌是什么意思,不过孙可望这一下就被提拔为副千户,而且成年以后就可以当上千户,他们还是很羡慕的,在他们眼里,千户同样是个了不得的大官。

    他们如果知道,张斌是想把他们培养成参将、总兵甚至是军中统帅,估计能激动的集体打摆子!

    张斌看着孙可望和张差远去的背影,这才对李定国等人道:“你们还小,就先跟在本官身边好好学文习武吧,等你们长大了,再给你们安排好差事。”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人倒没什么,他们本来就小,这会儿他们三人中最大的李定国才十三岁多一点呢。

    王尚礼、白文选、冯双礼等人却直想翻白眼,什么还小啊,我们都比孙可望大好不。

    不过,总督大人都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反驳,他们只能安慰自己,跟着总督大人混,不说千户,百户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

    张斌并没有跟他们多做解释,反而指着孙传庭介绍道:“这位就是即将上任的三边总督孙传庭孙大人,你们老家好像都是延绥镇那边的吧,孙大人可就要去那边当父母官了,你们有什么要他帮忙的吗?”

    孙传庭这个莫名其妙啊,张斌这架势,貌似是想让自己好好跟这小家伙拉拉关系,他完全不明白张斌这是什么意思,几个小家伙而已,自己犯得着跟他们拉关系吗?

    他不想跟人拉关系,这几个小家伙可想跟他拉关系,张斌的话刚落音,刘文秀立马满怀希冀的问道:“孙大人,您是三边总督,那延绥巡抚是归你管吧?”

    孙传庭无奈的点头道:“按从属关系来说,是的,三边但有巡抚,都归总督管。”

    刘文秀闻言,立马激动的道:“孙大人,你可得帮我们把那姓洪的给宰了,那家伙太坏了,专门骗我们,说什么放下武器投降,朝廷既往不咎,我们那好多乡亲信了他的鬼话,放下武器投降了,结果,全被他拉去砍了!”

    艾能奇、冯双礼等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那家伙实在太坏了,孙大人,你一定要帮我们杀了他啊!”

    孙传庭闻言,顿时满脸黑线,为了你们这些反贼去杀一个巡抚,这不胡闹吗!

    没想到,张斌却是点头应承道:“嗯嗯,这种坏人不能放过,不过巡抚都是皇上委派的,孙大人只能撤他职,不能杀他,要不让孙大人去把他撤职查办,押送到京城问罪好不好?”

    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立马鼓掌道:“好啊,好啊。”

    孙传庭目瞪口呆的看着张斌,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直到张斌命人安排好李定国等人的住宿,带着大家打道回府了,他才忍不住凑上去问道:“双全,你这也太儿戏了吧,我们真要为了几个小反贼去干掉一个巡抚吗?”

    张斌摇头洒笑道:“你还不知道吧,他们说的那个姓洪的就是延绥巡抚洪承畴,洪承畴仗着温体仁的支持,想夺你三边总督的位子呢,我已经帮你把他弄掉了,这会儿他已经被革职查办,押回京城受审了,你等于白得了这份恩情,何乐而不为呢?”

    孙传庭闻言骇然道:“原来是这样,那姓洪的竟然是温体仁一伙的,果然不是好东西,不过,双全,你为什么让我跟这几个小家伙拉好关系呢,有必要吗?”

    张斌也没多做解释,只是郑重的点头道:“很有必要,你以后就明白了。”

    别说孙传庭不明白,就连李定国他们都不明白,总督大人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好。

    总督大人竟然把他们收做亲随,让他们住进了总督府衙门,他们很快就发现,给总督大人总亲随比给张献忠做亲随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比如,他们住的地方,八个人直接就是一个大院,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里面什么家私都有,宽敞明亮,舒适无比,哪像跟这张献忠的时候,几个人挤一个破帐篷,跟狗窝一样。

    还有他们的伙食,那也是好到不行了,他们原以为,粮食管够只是米饭和面食管够,在总督府,完全不是这样,只要他们吃的下,鱼和肉都管够,而且,只要他们饿了,随时可以去吃,总督府的膳堂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吃的,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平时他们也不用做什么事,就是每天抽出两个人,轮流为总督大人收拾书房,并且在书房外面值守,其他人则准时去陆军讲武堂学习。

    陆军讲武堂能学到的东西可多了,学文习武和研习兵法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实战演练,排兵布阵等等,只要他们想学,什么都学的到,总督大人有空的时候甚至还亲自给他们讲解兵法和实战战例,他们的军事素养简直突飞猛进。

    渐渐的,他们忘却了曾经在农民军中的过往,忘却了八大王张献忠,他们的眼里,只有张斌,他们的心中,只有大明。

    张斌手下的八员虎将就这样慢慢成长起来,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放出夺目的光彩!

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体恤民情() 
东番中前卫北部,离大员城大约二十余里,文溪河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正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这次从大名府过来的西北灾民大部分都安置于此。

    张斌特意给这里取名为安定,希望饱受天灾折磨的老百姓能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本安置在此的老百姓的确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甚至比他们没有遭灾以前的生活还要好。

    这里原本就地广人稀,土地又松软,随便整饬一下就是上好的良田;

    东番九卫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驻地建设,很多适宜耕种的地方都组织人修建了砖瓦房,只等人搬过来就可以居住;

    还有南海卫那边今年也是大丰收,第一季的稻米早就填满了仓库,光用作军粮根本就吃不完,这些饥民一搬过来,每人每月都能领上一石白花花的稻米;

    还有卫所配备的耕牛和牛车,还有东盛堂捐助的布匹等生活物资,还有附近各千户所时不时送来的猪肉、鹿肉、水产等等,可以说,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灾民们都感觉自己真的如同置身天堂一般。

    但是,一万多灾民才安置下来不久便有人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吐的稀里哗啦,拉的肝肠寸断,而且犯病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就跟遭了瘟疫一样。

    张斌闻讯,吓了一大跳,要是瘟疫就麻烦了,他连忙让人接了大员城中最好的大夫前去整治。

    结果,大夫去了没半天就回来了,而且还找到总督府来了。

    张斌听闻大夫来了,连忙让人将他请进来。

    不一会儿,那大夫便愁眉苦脸的走进来,拱手道:“总督大人,这下怕是麻烦大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颤声道:“难道真是瘟疫?”

    那大夫连忙摇头道:“不不,不是瘟疫,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染病者十居其七八。安定染病者并未过半数,而且未出现死亡者,故并非瘟疫。”

    张斌闻言,松了口气,不是瘟疫就好,他追问道:“那又是什么病?”

    那大夫解释道:“老夫细细问过了,原先安定之人并未有犯病者,犯病者皆为新近迁入安定的灾民,此病乃因道理来远,不习水土,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而后上吐下泻。”

    搞了半天原来是水土不服啊,张斌也不知道这病是不是很严重,他连忙请教道:“这病严重吗,好治吗?”

    那大夫尴尬的道:“此病与两方水土,两方天气和两方饮食都有关联,迁入安定的灾民三者都不习,病情相当严重,小人也只能稍做缓解,不能根治啊!”

    这下的确麻烦了,不能根治,难道天天让人吃了吐,吐了吃,吃完拉,拉完吃,那不要人命吗。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能缓解多少,不会出人命吧?”

    那大夫羞愧的道:“胸热之症,小人能缓解一二,吐应该不会吐了,腹中胀痛无法确认因何所致,小人只能下点清热退火之药,这腹泻怕是止不住啊。此病倒不会闹出人命,只是犯病者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农活怕是没法干了。”

    张斌点了点头,安慰道:“老先生辛苦了,能缓解一二就好,不知老先生可有能治此病的名医推荐,只要能说出名字,本官怎么也要请过来。”

    这不请过来不行啊,这一批就有十多万呢,如果有一半拉的四肢无力,活都没法干,岂不是要白养着七八万人,而且后面肯定还要从西北迁徙灾民过来,如果一迁过来就有一半病秧子,恐怕自己粮食再多都养活不了。

    那大夫闻言想了想,随即叹息道:“大人真是爱民如子啊,倘若文林郎到此,肯定能药到病除,可惜文林郎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也不知他后人学得了几分本领。”

    张斌这个晕啊,别说官衔啊,说官衔谁听的懂,他不由追问道:“不知老先生说是哪位文林郎?”

    那大夫尊崇道:“小人说的是楚王府奉祠正、太医院判、药圣李时珍。”

    原来是李时珍啊,这位大拿来了那肯定没问题,可惜去世了,请他的后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张斌试着问道:“老先生还知道其他名医吗?”

    那大夫惭愧道:“请恕小人孤陋寡闻,当世名医,小人就听说过这么一位。”

    这事情可拖不得,眼看着从大沽港那边送过来的灾民越来越都,如果不赶紧找到根治水土不服的良方那可就真麻烦了。

    张斌连忙问道:“老先生可知文林郎仙乡何处?”

    那大夫点头道:“小人知道,文林郎乃是湖广蕲州人。”

    蕲州又是个什么地方,张斌压根就没听说过啊,他连忙追问道:“蕲州属于湖广哪个府?”

    那大夫不假思索道:“蕲州属于湖广黄州府。”

    原来是黄州府,正好紧邻着江西,从建宁府过去都不到一千里,张斌点头道:“那好,本官即刻派人去请文林郎的后人,多谢老先生了。”

    那大夫又赞颂了一番张斌爱民如子,这才恭谨的退了出去。

    张斌想了想,写了份移关公文,照会黄州府,福广总督治下出现大量平民上吐下泻,请调文林郎李时珍后人前来协助治疗,就这么简单,他相信一个知府还不敢得罪他这个两省总督,应该会乖乖配合,派人过来。

    公文写好之后,他立马招来张差,拿着公文叮嘱道:“你带一队亲卫先坐快船赶到建宁府,然后快马加鞭赶往湖广黄州府,去请文林郎李时珍的后人过来为灾民整治水土不服之症,越快越好。”

    张差道了声遵命,接过公文,疾步往外走去。

    张斌又想了想,干脆让人招来了李定国等八名亲随,又让谢正刚招来两队亲卫,打马直接赶往安定,去看看灾民的病情。

    这要是瘟疫他肯定不敢去,水土不服的话倒是没什么,正好还可以顺带看看灾民的生活情况。

    六月的东番已经有点闷热了,打马狂奔的话倒是凉快异常,安定离大员城也就二十来里,一行人不到两刻钟就赶到了安定外围的屯田区。

    张斌随便选了个离大路不远的百户所,直接打马跑了过去。

    东番并没有府州县乡村这些行政单位,一个卫所就相当于一个府,一个千户所就相当于一个县,再分下来十个百户大概管着一个乡的面积,一般一个百户辖区内所有屯卫都会聚居在一起,并不会再分开设村庄。

    当然,一个百户手下也不止一百户屯卫,现在东番九卫下属屯卫已经有三十多万,平均每个卫所都有六千多户,东番中前卫迁入一万五千多人之后更是达到了上万户,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面都达到了两千多户,也就是说,一个百户下面有两百多将近三百户。

    所以,张斌抵达的百户所是一个相当大的村子,足有将近三百户,上千人,这里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十户一排,十户一排,就跟九宫八卦阵一样。

    一行人还没有进入村子,这里的百户便带着人迎上来了,这里的人都知道,一般能带着几十骑到处跑的,不是从东番中前卫驻地出来的千户大人或者指挥使大人,就是从大员城里出来的军方将领,只是没人想到,来的竟然是总督大人。

    这百户原本就是福建的屯卫,自然是认识张斌的,他一见张斌,连忙拱手作揖道:“参加总督大人。”

    张斌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翻身下了马,把缰绳往旁边亲卫手里一扔,这才问道:“这里迁来了多少西北灾民,他们的病情怎么样?”

    那百户连忙拱手道:“这里共迁来了西北灾民一百户,五百余人,犯病的大概有两百多人,上午的时候千户大人派人送来了一些药,他们吃了之后已经不怎么吐了,就是肚子还闹腾的厉害。”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嗯,带我去病的比较重的灾民家里看看。”

    那百户连忙弓着腰做出请的手势,带着他就往村子里走去。

    张斌身后,谢正刚直接挥手让一队亲卫留下来看守马匹,他自己则带这另一队亲卫跟在张斌身后进了村子,李定国等人也不用招呼,直接跟在谢正刚身后也一起进了村子。

    走不多远,那百户便带着张斌一行人来到一个崭新的院落里面。

    这院落真的很新,连外面的木阑珊都是新砍的树枝扎的,上面还能看到崭新的豁口呢,房子也是崭新的砖瓦房,墙上面一点污迹都看不到,应该是刚建好不久,又或者刚有人搬进来住。

    张斌跟着那百户进了院子,顿时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外面小院里并没有人,不过里面却闪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一见那百户便紧张的搓手道:“百户大人,您来了啊,是不是千户大人又发下来什么好药了?”

    那百户直想翻白眼,他尴尬的道:“这个,暂时还没有,是总督大人来看你们了,老赵他们都在吧?”

    说罢,他往旁边一闪,直接让出后面的张斌。

    总督大人是什么官,那少妇还不明白,不过百户大人都要叫大人的那肯定是很大的官了,她都有点不敢开口了。

    张斌正想着怎么开口呢,刘文秀、艾能奇突然凑上来惊喜道:“赵婶,你住这里啊?”

    那妇人抬头一看,跟着惊喜道:“哎呀,文秀,是你们啊?”

    认识就好,张斌终于找到话题了,他微笑着问刘文秀道:“你们认识啊?”

    刘文秀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总督大人,赵婶经常给我们补衣服呢。”

    原来是这样,其实,农民军并不是只要打仗的,各种匠户也会被农民军裹挟,跟着他们一起跑,这其中最吃香的就是铁匠和裁缝匠了,因为铁匠可以打造兵器,裁缝匠可以做衣服,甚至可以做软甲、锁子甲一类的轻型盔甲。

    这妇人应该就是裁缝匠了,而且还是张献忠手下的裁缝匠,貌似跟李定国他们还很熟。

    有了熟人,气氛立马就融洽了,众人寒暄了几句,那妇人便将他们请进屋里。

    这些屋子都是按统一制式建出来的,正门进去是吃饭的厅堂,后面是做饭的厨房,两边则是两大两小四个房间。

    这时候,屋里两个病人并没有躺在各自的房间里,反而齐聚在厅堂,靠坐在小靠背椅子上面,无精打采的。

    李定国等人见状,立马走到其中一个老头跟前,担忧道:“赵伯,你怎么样了,没事吧?”

    那老头一见这帮小家伙,立马眉开眼笑道:“定国,是你们啊,我没事,就是有点拉肚子。”

    看他样子,的确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没什么精神,好像整个人都没力气了一样。

    张斌上前微笑道:“老人家,在这里过的怎么样,除了拉肚子,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吧?”

    那老头有气无力的道:“这里好啊,有吃的有穿的,住的又好,一家还有几十亩地,简直比我们没遭灾之前还过的好啊就是我老汉无福消受啊,一来这就病了,现在田里就我那两个小子在忙活,我这心里急啊。”

    张斌连忙安慰道:“老人家,不要急,卫所那边已经想办法请医生去了,估计过几天就能请来了,到时候只要喝几计药就没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