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婆媳-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婆婆自己也要塑造阳光心态。一些婆婆之所以不受儿媳欢迎,让儿媳对其有偏见或误会,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源于其自身的“心理失常”或“心理设限”。一旦自己的心态不好,也会像丢斧头的人那样,时时刻刻看对方像偷斧头的人。所以,即使是别人对自己存有偏见,自己也要想得开,做到豁达,这样才有利于消除偏见。试想,有一个积极心态的人,以一颗诚恳而热情的心来与儿媳积极沟通和交流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或问题,我想没有哪个儿媳是排斥的,关键的是我们能不能够做得到。通过使自己变得积极而主动,从而拥有阳光心态,是解除儿媳对自己偏见的绝好妙招。
婆媳之间无法沟通(1)
1 儿媳给我脸色看
孙婆婆的儿子很孝顺,即使结了婚后依旧常常帮助妈妈做饭,跟妈妈亲热地拉家常,给妈妈不时带些喜欢吃的零食回家,跟自己的儿媳开玩笑说,是给妈妈买的,谁也不准吃。孙婆婆刚开始跟儿媳相处倒也还行,能融洽相处,但半年过后,婆媳俩便有了“碰撞”。
有一次,儿媳从超市买回一把空心菜,孙婆婆问多少钱,儿媳说好像是三块钱吧,孙婆婆一听吓了一大跳,要知道,下午在菜市场这样的空心菜一块钱一把,还比这新鲜,并且三块钱也太贵了。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孙婆婆不禁唠叨起来:“这空心菜也太贵了,以后别去超市买了,菜市场下午的时候菜都便宜。”儿媳一听就不高兴了,一声不吭上班去了。等儿子儿媳下班回家,孙婆婆已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摆好碗筷,叫他们吃饭。谁知儿媳不但不领情,反而指着盘子里的菜虎着脸说:“这菜怎么吃?”望着刚做好的菜,孙婆婆觉得奇怪:“菜还没尝,你咋就说不能吃?”原来儿媳是说婆婆没把菜梗去掉,而孙婆婆则觉得菜这么贵,把菜梗择掉怪可惜的,菜梗也不是不能吃。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婆媳俩便从此心存芥蒂。往后不愉快的事便时常发生,儿媳常常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给孙婆婆脸色看,还常指桑骂槐。有一天儿媳跟儿子上班去了,孙婆婆在家觉得无聊,就把家里的沙发套,以及卧室里儿子跟儿媳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儿媳下班后,在阳台上看到自己的内衣被婆婆洗了挂在晾衣架上,不但没对孙婆婆道声谢,还大发雷霆,说孙婆婆侵犯自己的隐私,以后不准孙婆婆去他们的卧室。孙婆婆一时间委屈得不行,但为了小两口的感情,孙婆婆还是忍了。
又一次,有一位老乡带着孙子来孙婆婆家拜访,孙婆婆自然是热情接待。老乡的孙子看到客厅的屏风架子上摆着一个娃娃头,吵着要玩,孙婆婆就将娃娃头拿给老乡的孙子玩了,毕竟是小孩,正玩着,不小心摔到地上打碎了。晚上儿子跟儿媳下班后,孙婆婆就如实相告,结果儿媳听了,惊呼一声,怒气冲冲地朝孙婆婆喊:“我的娃娃头!是我的好朋友送我的20岁的生日礼物,都跟了我快10年了!你说你会干什么,就知道添乱!真是老糊涂了!”儿子一听这话,生气地说:“不就是个玩具吗,我以后买给你,怎么能跟妈妈这样说话!”儿媳却抬头看着儿子说:“是她做得不对,我还不能说了?你就知道维护你妈,你们这是合伙欺负我!”儿子说:“我这怎么就欺负你了,不过是个玩具,你这样对妈说话,你还是个好媳妇吗!”儿媳也毫不示弱,跟儿子吵起来,最后小两口越吵越凶,孙婆婆劝也劝不住。儿子最后气得不得了,自己媳妇又打不得,随手拿起个茶杯就摔了,儿媳看他摔,也不甘示弱,拿起个暖瓶就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孙婆婆被他们打架的气势吓得心惊肉跳,她一下跪在了地上,说:“别摔了,妈求求你们了,都是妈不好。”
解 语 婆 婆
同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时间久了必然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何况女人原本就是感情非常细腻的动物,敏感、感性、情绪化是女人的性格特点。尤其是丈夫对婆婆如此关心胜过自己的时候,对于儿媳来讲,就会认为婆婆跟丈夫的感情太好,势必会剥夺一部分两人的私密空间。而丈夫过于关爱婆婆,让儿媳就会出现嫉妒心理,就会潜意识里嗔怪婆婆,等到婆婆有了无心之失,她或许就会认为是婆婆故意而为。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儿媳就会将婆婆的错误无限夸大,越想越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将情绪发泄到婆婆的头上,导致矛盾发生得越来越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小矛盾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儿媳较量不过婆婆,因为丈夫把更多的爱给了婆婆,心里不平衡的原因所致。
婆媳之间无法沟通(2)
而对于婆婆来讲,首先要多照顾儿媳的感受,刚入门的儿媳是因为儿子才进入这个家庭的,儿媳的全部感情在儿子身上,她对丈夫的情感动向很敏感,儿媳理所当然地希望丈夫能将所有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但对于孙婆婆的儿子来说,由于跟孙婆婆的感情十分好,没有让儿媳对丈夫的心理预期达到她自己想要的程度,从而使她出现了心理落差,因此就对婆婆产生了埋怨。所以,此刻婆婆应该多教育儿子照顾儿媳,作为婆婆同时也应该主动去亲近儿媳,让儿媳迅速亲近这个家庭,快速地进入这个家庭,适应这个家庭的环境,而不是让她产生疏离之感。
其次,儿子成家后,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小团体、小家庭。所以,婆婆应尽量放手让儿媳这个小家庭的新主人去管理这个家庭,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信任。就如买菜这个事情,儿媳觉得这是婆婆对自己的不信任,或者是由于儿媳早就具有的对婆婆不满心理导致认为这是婆婆对自己的挑剔,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所以,婆婆此时应该对儿媳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儿媳,感觉儿媳情绪不对,应该立即跟儿媳沟通,以消除儿媳对自己的误会。
再次,因为婆媳之间这种情感很微妙很敏感,所以奉劝各位婆婆,在与儿媳的日常相处中,还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婆媳毕竟不是母女,婆媳关系也远不如母女关系那样坚如磐石,经得住考验和敲打。如果将母女关系比作辽阔田野里的庄稼,婆媳关系不过是大棚温室里的花草,稍不留意,就会萎缩、凋零。所以,婆婆要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不要让儿媳产生误会,这样相互之间就会比较好相处一些。千万不要等到婆媳之间的小“裂痕”变成“窟窿”了再去修补,到那时往往就已经来不及了,再怎么努力来联络感情,都常常不会起到太好的作用了。
最后,儿子跟儿媳的卧室没经允许,不要轻易进去,尽管你觉得儿子是你生的,从小养大的,没有什么忌讳,但对于儿媳来讲却并非如此。卧室是小两口的私人空间,婆婆的随便进入会让儿媳有被刺探隐私之嫌,尽管你是为他们做好事,但这个情却让儿媳很难领,所以,儿子跟儿媳的卧室还是少进为妙。另外,儿媳的私人物品尽量不要去动,尽管儿媳是喊“婆婆”为“妈妈”,但毕竟儿媳不比女儿,她跟婆婆之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如果动她的私人物品,儿媳会心理有排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对儿媳的尊重。只有尊重儿媳了,儿媳才有可能来尊重你。
2 儿媳的脾气让人摸不透
蒋婆婆从城里回来后,人变得很憔悴,动不动就唉声叹气。为此跟她一个村的老姐妹孙婆婆很是担心,问蒋婆婆是怎么回事。蒋婆婆被孙婆婆一问,眼泪就哗哗落下来,把心里的委屈向孙婆婆一个劲地倒出来:
“你说我那儿媳,我哪点对不起她?当年儿子非要娶她,儿子在城里有工作,她在农村种地,我一点也没嫌弃她。结婚的时候,我跟他爸商量着给了她一万块钱的彩礼,当时村里王大有家才给了儿媳八千!办酒席也是村里数得着办得好的,谁不夸我家酒席办得好啊!
“结婚后,儿子上班去了,为了让儿媳跟儿子生活在一块儿,我跟他爸厚着脸皮去找城里的老亲戚,多少年不来往的老亲戚啊,人家都认不出我来了,我们使劲求人家,就差点给人家跪下了,人家好歹同意给儿媳在城里安排了个工作,儿媳也算成了城里人。
婆媳之间无法沟通(3)
“这不,年前儿媳快生孩子了,让我去伺候几天。去了后,儿媳在城里两年人也会打扮了,洋气了,人也傲气了。原先在家还能跟我聊两句,现在去了连个‘妈’都叫得勉强。伺候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儿子在她面前就像个长工,上班回来,支使得儿子团团转,一会说:‘给我洗个苹果去’,一会说:‘我渴了’,一会又说:“脖子疼你给我捏捏”,晚上洗脚水都是儿子端。做饭、家务更是不用说了。虽然是肚子大了,我看儿子早就习惯这么伺候她了。后来听说她原来是提了小组长,工资比儿子的都高了,那你说她也不想想,这工作是谁给她找的,没有我跟他爸,她还不是在家种地!
“对儿子这样指挥来指挥去,对我就不用说了,跟个女皇帝一样,整天难见她一张笑脸,动不动就跟我说,做饭洗干净手,菜要洗干净,衣服收进来不知道叠叠……我哪像个妈呀,就是一老妈子。私下里我找儿子谈,儿子说啥:‘怀孕的女人脾气就这样,别让我跟她计较。’你说说,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哪个生孩子的女人像她那样?
“儿媳生孩子的时候,剖腹产生的,生了个女儿。我去医院看她,她看到我就给了我个下马威,说生个女儿她乐意,谁也不准说三道四!你看她厉害的,我哪敢嫌弃啊,生啥不都一样,我还能活几天,还能等着孙子养老不成,她又何苦这样。
“接她出了院,我就精心伺候她坐月子,给儿媳准备的乌鸡熬得鸡汤,她嫌汤不咸,成心不让她吃。可是人家医生不让吃得太咸了呀。给做的排骨她嫌炖得不烂,鸡蛋煮老了,反正是那个难伺候,没一顿做到她心眼去的,我也生气了,我说:‘你到底想吃什么样的饭,都做不到你心眼里去!’结果她就坐在床上哇哇大哭,说我嫌弃她生了个女儿,不明说,在饭菜里使坏心眼,足足哭了半天。我连忙劝,怎么劝也止不住。怕她在月子里哭坏了身子,就给上班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回来后也暗暗抱怨我不该在月子里惹她。我这倒里外不是人了!唉,连儿子都这样了,你说我这妈当得委屈不委屈?
“第二天,亲家母就去了,原先关系还算不错,邻村的都认识,她则去就说我的不是,说在月子里这样虐待她闺女,以后我不得好死。我当时就说不出话来,你说亲家母说的这是什么话,不分青红皂白就这样一顿,你说谁能受得了?气得我卷起包袱就回来了。”
解 语 婆 婆
从蒋婆婆的叙述来说,蒋婆婆因为为儿媳付出太多,特别是为儿媳找工作调去城市,而导致希望儿媳能够更多地回报自己,但儿媳却没有达到婆婆的期望值,导致婆婆心理失衡。尤其是蒋婆婆看到儿媳在家什么也不做,总是调遣丈夫和婆婆伺候,这就让蒋婆婆甚为不满。因此,在婆婆跟儿媳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降低期望值,人对某事物的期望值决定着人的情绪感受,期望值越高,心理冲突就越大。心理学上用“情绪指数”来衡量人的情绪,其公式为: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这一公式告诉我们,在期望实现值不变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越高,情绪期望值就越低,人就会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绪;反之,内心期望值低,情绪指数就高,人就能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因此,对儿媳期望值不要太高,这样可以少一些失望,多一些欣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婆媳之间无法沟通(4)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有些时候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是因为大家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要想维护家庭和谐,不能只强调自己的道理,也许蒋婆婆该看看是否儿媳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在家需要休息?因此,在婆媳相处的过程中,不妨多采取换位思考的战术来调整婆媳关系。像蒋婆婆一样,很多婆婆都抱怨自己的儿媳不近人情,不会关心、体贴婆婆,而从不站在儿媳的角度来公正、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最后让自己对儿媳一直抱有成见或敌视。其实,儿媳也是正常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特别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跟儿子一样去面对生活和交际、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等,有很多苦衷难以排解的时候,也会偶尔发点小脾气教训人。因此,作为婆婆,都要站在儿媳的角度来细加衡量,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儿媳、理解儿媳,多想想如果我是儿媳,我会怎样想、怎样做?如果婆婆能站在儿媳的角度多为儿媳考虑,就会对儿媳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就能抛弃自己固有的偏见,与儿媳更好地相处。
另外,即使真的是儿媳无理,作为婆婆一定要有“得理也让人”的心态来对待对方,千万不要“得理不饶人”。得理也让人,这是迅速有效地去改变另一个人的想法与行为的唯一手段。因为毕竟婆婆是弱势,尤其是像蒋婆婆这样的情况,更是不好“得罪”儿媳,毕竟将来老了要靠儿子养,而儿子的家是儿媳当的。所以,当儿媳出现什么问题,即使要批评儿媳,也应该考虑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有个单位的负责人有一次经过工厂他管辖的区域,当时正是午休时间,他看见几个人正在抽烟,然而在他们头顶上挂有一块“严禁吸烟”的大招牌,这位负责人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走上前去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好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吸烟的人们立即意识到自己违犯了一项规定,于是便把烟头掐灭。同时对这位负责人更是产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
负责人没有简单地斥责他们,而是使用了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使别人乐于接受他的批评。这样的人,谁不乐于和他共事呢?负责人的这种方式,不像有些人在批评他人时,无情地剥掉他人的面子,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这样很容易抹杀掉与他人之间原有的也许是深厚的感情。其结果往往是,失去了朋友,得不偿失。所以说“得理也让人”,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处世方式。
在家庭中婆婆是长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这种经验是从生活中多次失败而获得的,所以对儿媳在生活中出现的失误,要采取主动的、友好的、温和的方式去帮助她。有的儿媳为了不失面子,对于没有道理的事也要说出道理来,适时,婆婆就应当选用“得理也让人”的方式去处理,儿媳自然会意识到婆婆的心意,她会从内心更加敬重和亲近婆婆,感激婆婆的帮教之情。
此外,作为婆婆,如果尽心去做了,儿媳实在不能接受自己,甚至出现不孝的事情发生,那么跟不孝的儿媳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1)学会以静制动、以退为守、以柔克刚。不孝的儿媳,一般都较恶,她们能左右丈夫,而婆婆往往处于劣势,这时年龄大了,行动也不方便,很多婆婆还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因此,不要与儿媳对着干,没有儿子(丈夫)的支持或儿子不能左右儿媳,如若对着干,婆婆就会吃亏。婆婆虽然内心不满,也要有宽容之态,不要计较儿媳行为之无礼。
(2)对于不孝的儿媳,婆婆不必到处诉苦。到处诉苦,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儿媳的强烈不满,并伺机报复。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婆就是到处诉苦,旁观者也难断谁是谁非,相反,一些好事者还会看你家的笑话,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如果受到儿子和儿媳的合伙虐待,婆婆可要求法律保护,拿起法律武器来惩罚那些不孝的儿子和儿媳,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儿媳让婆婆难做人(1)
1 让我在亲朋面前没面子
孙婆婆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儿子终于成家了,长大成人了,自己当老板了,娶了个儿媳,这让我很高兴。想想当年他爸爸去世得早,多亏了孩子的几个姨帮忙才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儿子要接我去北京住段时间,带我好好游游北京城。儿子有这心,做妈的也真高兴,但儿子开着公司,这么忙,哪能让他专门陪我,不如我跟他几个姨一起去,他忙他的,我们玩我们的,也不耽误他挣钱,他也放心。儿子的楼是两层的,我们也能住得开。
于是,我和几个姐姐准备动身。大姐带了她的大孙子,二姐跟二姐夫,三姐的女儿也跟着,一大家子9个人一起来了北京。
儿子家真是好啊,房子也大,真干净,还摆着鲜花,墙上挂着外国画。亲戚们参观了各个房间,都夸漂亮,儿子笑眯眯地说都是儿媳的眼光。看得出来,小两口也挺甜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