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有人走的路III-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会深受其扰。但即便是阿耳忒弥斯也不能免于嫉妒,她扬言:“我会选她(阿弗洛狄忒)最喜欢的一个男人,一箭把他射死。”
  《希波吕托斯》呈现了嫉妒的标准模式——三角关系,三个角分别是两位女神和一个凡人男子。它暗示着,尽管嫉妒感通常聚焦于日常生活,但其中也蕴涵着深远的神话含义。我们总以为嫉妒是一种可以用理智和意志控制的情绪,于是努力去控制它,但却罕有成效。心灵是一个竞技场,其中进行的种种搏斗,远远超出了理性可以控制的范围。嫉妒之所以令人无法抗拒,是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象,它的出现标志着心灵深处的斗争。
  嫉妒
  既然古典悲剧和神话都认为诸神有嫉妒之心,我们就可以认定,嫉妒在天道和神意的运行中必然有其作用。嫉妒并不仅仅是情感不稳定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如果连诸神都会嫉妒,那我们的嫉妒就是一种原型体验,不能完全用人际关系、性格和家庭背景加以解释。嫉妒让我们产生的紧张感,并不仅仅是个人处境的影响,而是更高层面上的冲突。
  嫉妒的目的是什么?希波吕托斯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故事中的凡人男子,习惯性地、有意识地漠视一位女神,而她的神职关系到人类生命中一个极重要的层面——爱、性、美和肉体。她可以容忍人们信仰阿耳忒弥斯式的贞洁,以及情感上的自给自足;但她也告诉人们,渴望别人的爱,同样是正当的、重要的欲望。阿弗洛狄忒之所以嫉恨交加,最终将年轻的希波吕托斯置于死地,是因为他漠视了她存在的必要性。他全心全意追求道德上的贞洁,排斥异性,拒绝心灵对多神境界的要求,这样就对她构成了冒渎。 。。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2)
从神话的角度来看,我们心中的痛苦、偏执、猜疑和妒火,都是某一位神祇遭到漠视的表现。或许我们就像希波吕托斯,全心全意奉行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原则,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心灵其他方面的需求。希波吕托斯之所以排斥和憎恨异性,是因为他不肯敞开心胸,接纳另一个世界——一个与他所喜爱和欣赏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最终,他那孤傲的一神主义害死了他。他太贞洁,太单纯,以至于意识不到心灵的种种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
  嫉妒心蠢蠢欲动时,即使个性复杂、心思细腻的人,也会流露出清高、道德至上的一面。嫉妒心要我们满足心灵新的需求,而为了抵挡这种需求,我们就拿道德主义做盾牌。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嫉妒是两种同样合理的心灵需求彼此冲突的表现——在希波吕托斯身上,这两种需求分别是对阿耳忒弥斯和阿弗洛狄忒的信仰,对贞洁的追求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要克服嫉妒心,最好的办法是敞开心胸,让这两位神祇得以共存,让她们自己找到彼此妥协的方法。这就是心灵多神论的宗旨,也是关怀心灵的基本方法之一。
  希波吕托斯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脱缰之马”。他的骏马——精神力量的代表,脱离了缰绳和藩篱的控制。它们很美丽,但也很危险。有时,我们会在某些人身上看见这种希波吕托斯式的骏马精神,他们狂热地投身于某种信仰或事业之中,其动机和献身的对象十分崇高,而他们的投入程度也堪称楷模。然而,这种单一的追求,有时也流露出阴暗的一面——无视不同价值观,甚至带有虐待狂的倾向。
  然而,嫉妒心同样可以让我们受益,成为滋养心灵的“毒药”。希波吕托斯的故事,正是心灵得到治疗的过程。自我封闭、冥顽不化的希波吕托斯,被践踏得支离破碎,原本潜藏在心中的精神失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烟消云散。结局似乎充满悲剧意味,然而,悲剧正是心灵自我调整的形式之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悲剧性的经历或许是痛苦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具有毁灭性的,然而,它也能建立新的秩序。克服嫉妒的唯一方法就是去体验它。嫉妒之所以会让人痛苦,部分原因在于,它让我们的心灵进入了未曾探索过的领域,迫使我们在前所未知、充满挑战的种种可能性面前,放弃旧有的、熟悉的信念。
  我曾遇到一位年轻人,他在各方面都很像希波吕托斯(他骑的不是马,而是自行车)。他在一家快餐店工作,爱上了一位女同事。他为她神魂颠倒,但总觉得她对他并不满意。每次谈起她,一开始他总是充满柔情,但说不上几句,就开始抱怨她的冷漠和自私。(嫉妒心重的人往往自以为通情达理,与自私绝对无缘,所以才会觉得别人自私。)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情绪失控,朝女友大发雷霆,差点动手揍她。
  自认清高的人有时会情绪失控,甚至诉诸暴力,原因是这种人意识不到自己内心中潜藏的暴力倾向。他的心里充满了嫉妒和妄想,但我又决不能为此而指责他的心灵。他似乎也无法接受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觉。“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他翻来覆去地说。
  其实,他自责只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无辜的。他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嫉妒心,但他的行为却变得越来越有威胁性。我们往往会把如此严重的情绪失控当做纯粹的情感问题,却忽视了其中的内涵——隐藏在情感之下的观念、记忆和幻想。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了他的嫉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3)
把嫉妒的问题个人化,只谈论“我”如何缺乏安全感,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把嫉妒视为自我的一种缺陷,等于忽略了它的复杂性,故意避免触碰心灵深处嫉妒潜藏着的地方。如果我们正视嫉妒的问题,或许就会在我们过往的经历中发现嫉妒的根源,以及这一次发作的原因。这些东西都很隐晦,所以人们通常只能注意到表面上的情感。我打算深入探索,看看“我嫉妒”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为了关怀心灵,我们必须谱写自己的悲剧脚本,才能了解我们究竟身处哪一个神话之中。
  “我觉得她在跟别人交往。”对女友大发脾气后的第二天,那位年轻人告诉我。
  “你为什么这样想?”
  “我打电话给她,她却不在家。她原本告诉我她会在家的。”
  “所以你就想看看,她的话是不是真的?”
  “对,我实在忍不住。”他眼里泛起了泪花。
  “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我是说,在你的嫉妒心发作时,你不愿意承认的那一面。”
  “我觉得我这个人不值得信任。在感情上,我通常并不是很忠实。”
  “如果她发现了这一点,会怎样呢?”
  “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你不愿意让她自由?”
  “我头脑里当然希望她自由。我不喜欢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关系。但是,在我心里,我就是没办法给她一丁点儿自由。”
  “所以,是你的嫉妒心让你变得不那么宽容。”
  “是啊。我真是没法相信,这跟我的价值观完全相反。”
  “或许你可以从嫉妒中学到一点东西,比如,对人不那么开放同样有正面意义。可能你本来就不应该那么宽容。”
  “对人不开放,能有什么正面意义?”
  “在我看来,你心中有一个活泼积极的孩子,要求彻底的开放和自由。这样,你就忽视了心灵对秩序和约束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一旦长期受到压抑,就会逐渐脱离你的控制。你反复说,你并不喜欢苛求别人。或许,你个性中苛求的一面原本处于压抑状态,现在终于失控了。”
  “我相信自由。”他骄傲地说,“要维持感情关系,就必须给对方足够的自由。”
  “或许你应该重新评价你的信念了。你的愤怒和猜疑说明,你需要反省和自我调整。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嫉妒心已经限制了你的生活。”
  “我好像变成了一个警察,而她则是罪犯,我觉得惩罚她是天经地义,这根本不像是我。”
  我们的嫉妒心会扮演各种各样的奇怪角色——伦理主义者,侦探,偏执狂,极端保守派,等等。从构词法上来看,“偏执狂”(paranoia)意味着“超出正轨”(para)的“知识”(noia),也就是超出了自我的正轨,陷入疯狂之中。但我更愿意把这个词理解为“处于自我之外”的知识。我们扮演上述那些角色时,一方面假装自己无所不知,一方面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总以为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就在附近,而我们正在追寻它的踪迹;其实,我们对实际发生的细节毫无头绪。如果那位年轻人不是那么沉迷于“无辜小孩”的角色,或许他就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他的无辜感操控着他,让他在某些方面出现选择性失明。他其实已经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但由于无辜感的存在,他的认识并不能转化为行动。
  偏执狂的认知,会让心中的受虐倾向得到满足。很多时候,有受虐倾向的人都会把自己想象成无辜的小孩。这或许是为了“辟邪”。“辟邪”就是通过具有魔力的仪式,防御和祛除邪恶的过程。一旦扮演了无辜小孩的角色,那位年轻人就用不着进入感情关系的复杂世界,他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女友,而对自己的过错视而不见。如果他把女友当成一个复杂的成年人,那他就得面对她的复杂个性,还得考虑被她拒绝的可能性。而“作为无辜小孩”,他就可以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当做借口和保护伞。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4)
最后,他的愤怒几乎转化成了暴力,这说明他的选择性失明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无辜感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既看不清女友,也看不清自己,更认识不到感情关系的复杂性。他要求她的关心和照顾,如果得不到,他就觉得自己被耍了,于是勃然大怒。
  如果他任由嫉妒心扮演侦探的角色,而不是把它孤立起来,那么他对自己和爱情的认识都会加深不少。如果他让伦理主义者的角色在心灵中扎根,或许就能建立起足够灵活的道德标准,让宽容和苛求共存。偏执狂的角色一方面为他提供了深入认识自己的可能,另一方面又回避他的理性和主观意识。它是扭曲的、虚幻的,但同时又是智慧的源泉。只有让嫉妒充分发展,才能脱离暴力和胡乱猜忌的范畴。
  几个月下来,在嫉妒这种原始情感的驱动下,他逐渐记起了许多过往的经历。我引导他回忆从前的目的,并不是寻找引发嫉妒的线索,以解决他的嫉妒问题;正好相反,他原本潜藏在深处的嫉妒心,因为这些回忆而渐渐丰满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嫉妒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而不那么让人嫌恶。
  嫉妒具有强迫性的特征,即使受到压抑,也能影响他的生活。嫉妒的感觉和意象进入内心世界时,会触发某种入门仪式,嫉妒的人将找到新的思考方法,并对爱的复杂需求产生新的理解。嫉妒还可以暴露道德主义顽固僵化的一面,让我们看清它的本质,用新的、更具灵活性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心灵的信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浴火重生。由此看来,嫉妒对心灵的多神境界其实有所助益。
  那位年轻人就像是希波吕托斯,不愿长大,不愿成为复杂社会的一员。在欧里庇得斯笔下,年轻的希波吕托斯终日与马儿和同样年轻的伙伴们为伍,将女性视为一种威胁,一种污染——一种由性别划分的“另类”。而那位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则是少年形象的写照——思想贞洁纯净,行为却残忍无情。种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他身上共存:既纯洁又野蛮,既清高又因对女性的憎恨而丑陋不堪。他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是如此一尘不染,以至于他看不见自己投下的病态阴影。他对贞洁的追求胜过了对心灵的重视,结果给心灵造成了诸多困扰。
  赫拉:嫉妒女神
  在希腊神话中,会嫉妒的神祇并不只有阿弗洛狄忒和阿耳忒弥斯。诸神全都不能免于嫉妒,但嫉妒心最重的,还要数宙斯的妻子赫拉(Hera)。她的丈夫总有层出不穷的婚外情,所以她也有吃不完的醋。神话把宙斯描述为一位伟大的神祇,同时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爱人。如果能用诗人的眼光看待希腊神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身为宇宙的主宰,宙斯的“博爱”是合情合理的事。
  然而,做他的妻子又是什么滋味呢?以人类的标准来看,这就像是嫁给一位才情绝伦的艺术家,或是一位个人魅力十足、广受爱戴的领袖人物。以宙斯之伟大,他的爱欲怎能不让妻子时时刻刻感觉到威胁呢?
  在希腊神话中,赫拉作为众神之王的妻子,是以嫉妒闻名的。她并不是一位母仪天下、抚慰众生的天后,也不是美貌绝伦的绝世佳人,而是一个遭受背叛、心怀愤懑、脾气乖戾的妻子。宙斯的*是他统御世界的基调,赫拉的暴怒则是她表达嫉妒的方式。她的妒火同丈夫的权力一样,支撑着世间的生命和文化。在神话中,嫉妒心与权力就是这样密切交织在一起。 。 想看书来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5)
宙斯一方面是“父神”,负责解决天地间最基本的纠纷,另一方面又对辖下的芸芸众生都心存情欲。他的欲望指向外面的世界,而赫拉的愤怒则是为了保护家庭和婚姻。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家庭和外界,“我们”和“别人”之间矛盾的写照。他向外,她向内。情爱是创造世界的原动力,而嫉妒则是维护家庭稳定的根本。如果我们没有嫉妒心,太多太多的事情就会发生,生活会变成一团乱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就会流于浮浅,永远无法深入下去。嫉妒所要求的约束与反思,是我们的心灵不可或缺的。
  在多神论体系中,许多彼此矛盾的事物都有同等的正当性。在赫拉所代表的教义中,占有欲是一种至高的美德。按照她的看法,当爱情一方发现另一方不忠时,不仅应该表示愤慨,而且必须这么做。上文提到的那位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占有欲违反了他的价值观,不承认它的正当性,所以它只能以冲动的、强制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之所以渴望女友的忠诚,是因为心中容不下深层次的结合。他假装追求亲密的关系,但当亲密的感觉真正降临在他心里的时候,他却觉得无比陌生,因此,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崇尚个人自由和选择权的现代社会,占有欲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但它又的确是一种真实的欲望。嫉妒的意义在于促使两个人真正结合。但这种结合对双方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彼此忠诚,彼此依赖,在婚姻关系中找到满足感,在分离时承受痛苦——这些都是赫拉所代表的特质。
  同时,尽管赫拉的占有欲很强,但她的爱人却代表了情爱的自由。占有与自由乃是对立统一的两极,而我们则需要在这两极之间找到平衡。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原本就是孤独的,但我们也必须依赖别人才能生存。当我们向往着新的经历、新的感情关系、新的人生旅程时,嫉妒心会让我们念起旧有的恩情,让我们感受到分手和离异带来的无穷痛苦。
  妻子的原型
  在压迫女性、歧视一切女性特质的文化中,“妻子”这个称谓不可能得到它应有的尊重。如果这个“魂”的形象在男人心中缺乏地位,妻子就会沦为丈夫的附庸,只能全盘担起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这样一来,男人固然摆脱了家庭生活的束缚,但也因此损失了很多东西,因为照顾家庭的过程,可以为心灵提供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男人通常更喜欢从事冒险性的事业,例如经商。当然,女性如果采取同样的态度,把全副心思放在事业上,也会丧失心灵中“魂”的成分。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蔑视妻子的形象,并为自己摆脱这种卑下的地位而感到庆幸。在这种时候,赫拉的形象提醒我们,妻子同样值得尊敬,“妻子”是心灵非常重要的一面。
  从赫拉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一个人同另一个人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时,他的个性才能凸显出来。这种观念似乎违背了现代社会对独立和分离的重视。在我们这个时代,依靠跟别人的关系寻找自己的身份,是不可理喻的。然而,这就是赫拉的奥秘。她代表了依赖性的高贵和神圣。在古代,她的地位崇高,广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然而今天,许多人都抱怨,每次建立感情关系时,他们总是过于依赖对方。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赫拉式的感性。如果他们学会理解和欣赏爱情与婚姻带来的紧密结合,或许就不会再抱怨。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6)
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都需要敏感与技巧,才能唤起“妻子”这一身份的真正感觉。通常,我们总是把这一原型身份简化成一种社会角色。女方担任妻子的角色,而男方则按照角色的定位来对待她。然而,原型和角色之间有着重大区别。我们可以把赫拉的精神引入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