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女性档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西:写在前面的话(1)
当她们纷纷回来时,我也迎面向她们跑去,多年的断裂一下子被忽略
她们原本以为与当今社会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四散在各地的这群女八路军,安静地过着她们的晚年,原本以为有些人她们再也不用想起,有些事再也不用回忆,有些疑惑再也不用解开。她们以为如火的青春故事再也无人问津,直到带进坟墓。
突然间,我出现了。
当我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她们面前时,当我一而再地与她们通话时,当我向她们讲述各自的情形,讲述我一个月里三次叩访大青山的感受时,疏离了多年,失散了多年,沉默了多年,被遗忘了多年,被边缘了多年的她们又回来了。她们又回到群情激昂的抗战时期,回到她们浴血奋战过的大青山,回到信仰开始和坚持信仰的岁月,回到参加革命前后的点点滴滴,她们感慨万分。
她们久未联系,我漫不经心被卷入的这场惊心动魄的“大青山突围战”,是她们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我高举着大青山去寻找她们,她们一下就把自己留在了山下或者半山腰或者山顶。在曾经奔跑过的地方,她们首先找到自己,然后相互寻找,她们像一群失去亲人多年的孩子终于又回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们这一代人都习惯于或者从未放弃对所认同的组织的追逐。
当她们纷纷回来时,我正迎面向她们跑去。我们相互发现,相互跑进对方的内心,多年的断裂一下子被忽略。我们从两个时代出发,在大青山集中,并以这场惨烈的大突围为背景,我们的谈话深入到每一个细部每一种情绪每一个结局,我们在陌生中相互熟悉相互呼应相互有了命运的认同感。由此,从未真正关注过抗战的我,在2006年的秋冬突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女作家韦君宜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不管家里把我们当做外人/我们也是家里的人/就是死了也愿意──葬在家里的地/就是变做杜鹃/也住在家里的屋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唯一的家
我所见过的女八路军们,从投身抗战时起,就以组织为家,人人怀有一颗共产主义的心,尽管后来命运崎岖坎坷。
这些参与了抗战的女性,远比我在中学教科书里读到的被神化了的女英雄们生动、真实、亲切和精彩,我从她们身上汲取的,不仅是抗战的那段经历。
而早些年我干什么去了?我的意思是说,这些真正的民族精英们,应该更早一些被更多的当代青年人所知晓,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物质的丰富,缺少的是精神养分。对于这样的寻找,注定不是我一个人的工程。九个月里,我去过大连、上海、沈阳、南京、济南、河南、四川、贵州、淄博和临沂,更多的时间在北京市内打捞。令我欣慰的是,每去一处寻访,每一场精彩生动的讲述,都会有一名年轻而优秀的摄像师加入进来并一同聆听。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1岁,其中许多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这28名年轻的志愿者,在每次采访结束后,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种因震撼而产生的热烈、真诚与惊叹。我知道他们比以往多了一些什么。
二十几位女八路,年龄最小的82岁,最大的95岁,她们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矗立在我人生的中年时期,也许我穷尽一生都无力超越。
也许你不会停下来看我写的这群女八路的故事,可是一旦看她们一眼,你顿然就会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
于是,我给自己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我想找到当年参与大青山战斗的日本兵!当年的他们如果活了下来,也应该90岁左右,那段岁月在他们的生命里又留下怎样的印迹?我想弄清66年前的那场战斗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想还原事情的真相。男日本兵和女八路军,都奔向大青山时,大青山的意义就超越了大青山本身,对于战争的解读就不仅仅是那一代人的事情,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事情。
我既不懂军事,又远离那个年代,靠什么来获取答案呢?我决定靠两条腿去找,我决定靠信心去发现,只要找到一个健在者,我就已经迈开了接近事实真相的第一步。
张西:写在前面的话(2)
我既不是史学家,又没有受命于哪个部门,我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高难度的事?它对于我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纯粹为了写一本有关大青山突围的书,把搜寻来的几十个版本的书拼凑拼凑,起一个刺激的书名,不仅在市场上有卖点,一不留神还能在抗战胜利多少周年时获个什么奖,至少挣足两年的生活费没问题。当下不是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是这么干的吗?只是,我总觉得有蒙骗历史和剽窃他人果实的嫌疑。抗战爆发70年,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能淹没一座城市,该出名的早出名了,我这时来凑什么热闹呢?而为了拜访女八路军们,我已经提前花去了数年的工资,谁知是不是血本无还?如果仅仅为了好玩,谁又愿意一味地沉浸在往事的悲伤里?
诸多原因都不是,究竟为了什么?
也许是想通过这件事寻找被社会遗忘的一种高贵。它的存在曾经让我们这个民族凝聚过,沸腾过,真诚过,血气方刚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痛苦过也幸福过,让漫无方向的人民有了支撑,有了目标,有了激情,有了自尊和自豪。我当然不是说,现在这个社会没有高贵,而是觉得物质至上的今天,我们在精神上却越来越困惑。
悲哀之情和向往之情于我交替产生。我为我所处的时代缺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悲哀。于是,我踏上寻找之路,尤如踏上西天取经之途。问题是,找到真经之后又怎样呢?
我想,像我一样困惑却又抛开困惑而不顾,一心要到西天取经的大有人在。比如,四川的一名军人以个人博物馆的方式向后人展示抗战历史;一位作家数年都在做抢救民间艺术的行动;某个日本老鬼子,连续24年到中国谢罪;一位导演10年才拍完日军对华妇女性暴力纪录片……
良知沉睡到一定时候就要苏醒;混乱到一定程度就要秩序。这个时代的根本问题,还不在于贫富悬殊,而是缺少精神信仰的人越来越多,拥有高贵灵魂的人越来越少。这比什么都可怕!
我只想通过做这件事,让自己远离内心的浮躁;让我对所有形式的战争保持警惕;让我尽可能地关注他人的生命;让自己热爱生活,建立信仰,从而充实地活着。
我所仰视的,就是我的目标。
我开始了寻找。每寻找到一位健在者,就增加了一分力量。我的内心开始强大,我不后悔所做的选择。我给自己出的这个难题也许最终也未能解开,但是我敢说,我对中国的抗战历史开始有了认知,而这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最基本的良知底线。一个连自己的民族历史都够不到的文字工作者,怎么配写书呢?
在这个吃快餐和网络化的年代,也许你不愿意停下来看我写的这群女八路军的故事,毕竟她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太久远,教科书里又把她们神化而不是人性化,那种面目令我们厌倦;毕竟我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太大,我们要拼命地挣钱,买车买房养家糊口渴望名利;毕竟我们生活在今天,过去的事情知道了又有什么用?然而一切都不是理由,短短七十年的历史,她们又能远到哪里去?
重要的是,一旦看她们一眼,顿然觉得你比她们少了点什么。我告诉你,那就是我们怎样伪装都达不到的一种真诚!那就是我们用钱都买不来的一种高贵!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一种血性!
总有一天,我要把这本书送给那些参与大青山作战且健在的日本老兵。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为了避免新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残杀,我要让参加大青山战斗的八路军和日本兵,我要让更多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看到这群女八路军不寻常的经历。
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聆听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爱我一生中的这段岁月
在我看来,这群女八路军既真实又精彩。她们每个人的姓名是真实的,经历是真实的,对那个年代所产生过的影响是真实的。在我看来,她们每个人,无论牺牲的、被俘过的、幸存的;无论高级指挥员的夫人、中层干部还是普通战士;无论卫生员、演员还是政治宣传员,她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她们以学生之身份,以豆蔻之年华,以生命为代价参与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重要的是,那场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至今并未结束,或者说那场战争从未结束。
。。
张西:写在前面的话(3)
以二十几位女八路军的经历串起来的故事,每个细节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当远走的历史真相越来越模糊,当这代人与那代人的断裂越来越大时,我寻找到的这群幸存的女八路们显得多么稀有和珍贵。
寻访刚开始的时候,没想过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聆听惊心动魄的故事,每天都热血沸腾,每天都有新的感受和启发,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被结结实实地充满,每天都在期待无法预知的明天。我爱这个时期,我爱我一生中的这段岁月。
在我不长也不短的40年人生旅程里,这一段风景绝妙。犹如到过想都不敢想的珠穆朗玛峰。有了这次精神之旅做铺垫,突然觉得以后的行程都将是如履平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面对面地阅读了60位经历不凡的老人的一生,这是何等幸运,何等幸福,何等令人知足。
作为一名知识女性,人到中年才开始关注中国的抗战以及抗战中的女性,虽然晚了些,但是却坚持着走完了这段艰苦的寻访历程,坚持着补完抗战历史这堂课。这均因被这些耄耋之年仍坚持自己信念的老人们的精神所打动。
算是一种自省和告慰先烈的方式吧!
山东名士辛铸九为蔡公时收尸
正值国内新旧军阀混战,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危机四伏。1928年5月1日,蒋介石、冯玉祥各路大军分途进入济南。日本政府迅速调驻天津、青岛及在本土的第六师团等军队到济南。蒋介石被日军的公然挑衅吓倒,按照日军的指令撤出济南城区,严令取缔一切反日活动。张宗昌投靠了日本,日军侵略气焰嚣张。
5月3日,一个日本武官信步走出日本驻济南的领事馆,他走到一名正在值勤的国民党士兵面前问:“为什么不向我敬礼?”士兵明明刚刚给武官敬过礼,他用狐疑的眼神看着武官回答:“我敬礼啦。”日本武官猛然发火道:“我们是来保护侨民安全的,功劳大大的,你作为军人蔑视我的存在,我看你就是个刁民,你说是不是,回答!”士兵忍住没有吭声。两天前,士兵们就接到了“忍辱负重,不与日军相争”的严格命令。然而日本武官却没完没了,他那毫无由头的愤怒似乎一定要得以发泄,他动手殴打士兵。士兵忍住怒火只能躲闪不语。这时,不知何处传来一声枪响,日本武官顿时声嘶力竭地高喊“中国士兵向日本国开枪了”!!
这显然是一场有预谋的滋事。早有准备的全副武装的日军立即倾巢出动。正行走在济南街道上的居民,还未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事,顿时遭到血肉横飞、尸体遍地的悲惨噩运。混乱之际,日军顺利地将一千余国民党士兵缴械。士兵们的呐喊被淹没在不战而败的冤屈里。仅用了半天,日军便成功地占领了济南城的重要部门:邮政局和电报局。当夜,日军强行缴获了国民党驻济交涉署人员的枪械,并将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兼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17人杀害。日军在济南的暴行,史称“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
军队失去了武器,大批士兵成了战俘,无力再保护这座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城市。悲怆的济南市民们,大都逃难去了。躲在家里的,也都不敢上街,昔日繁华热闹的泉城被一片恐怖代替。
天渐渐黑透了,从大明湖畔的一栋楼房里,走出一名身材高大、身穿长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一名10岁的小女孩拉住他的手说:“爷爷,害怕!”中年人弯下腰亲了亲小女孩的脸,说:“淑荷,不怕。爷爷出去办点事就回来。”一名30岁左右的男人把女儿淑荷揽到身边,关切地问:“一定要去吗?这真的很危险啊。”中年男人神色凝重地叹了口气叮嘱道:“葭舟,别担心我,照顾好你母亲和孩子们!”
借着黑夜的掩护,中年男人躲开日本军队的层层控制,悄然来到白天17人遇害现场。他很快找到了朋友蔡公时的遗体。只见死者的耳朵和舌头都已经被割掉,面容虽已模糊,却仍是怒目圆睁。他能想象出,他所敬重的好友蔡公时面对日本兵的残暴,如何痛斥他们的侵略行径,如何激怒了日本兵,从而遭此下场。他在蔡公时遗体前默立一会儿,拳头暗暗地握紧,他决定掩埋这位到死都不屈服于日本人的铮铮铁汉。
为蔡公时收尸的人,是济南名士辛铸九。时年48岁的辛铸九是清末举人,祖籍山东章丘县。1915年,他任益都师范校长,1919年被选为山东省议会议员。1923年他任峰县县长,曾妥善处理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后任清平县县长。回济南后,任山东省商会会长。他的儿子辛葭舟,1924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在江苏淮安工作了两年。日本人大举攻进济南这年,葭舟刚调回济南,在山东建设厅财政室任科员和视察员。
辛铸九处理完蔡公时的后事之后,颇有感慨地告诫儿子:“咱家在济南府地位不低,财产不少,所以别管他什么国民党、共产党,咱什么党都不参加。但有一点,咱得支持抗战,不管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的队伍打日本,咱都支持,不然,老百姓没法过日子。”
张宗昌倒台之后,韩复榘当了山东国民政府主席,山东却还是被日本人牢牢掌控着。韩复榘很看重辛家父子的才华和影响,辛铸九除了继续当山东省的商会会长,整天忙于捐助活动。而辛葭舟,被调到山东官钱局维县、滕县分局任局长。尽管韩复榘重用辛家父子,辛老爷子却与政府始终若即若离,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刘家揣着钱赎人却买回两颗人头(1)
蒙阴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大县,刘姓是蒙阴县的大姓,有“无刘不成庄”之称。垛庄的刘家原是鲁南一带远近闻名的大户,堂号“燕翼堂”,在济南、青岛等地都有分号;在乡下有160顷的地产,四个村庄的佃户都是刘家的,老百姓相传走一天也走不出刘家。刘家的宅院“八卦宅”名声在外,由160间屋组成,里面可驻一个步兵团。
垛庄是进出南北蒙山唯一的交通要道,也是费县和沂南的交界点,更是通往大青山的重要驿站,历来被各路兵家看重。此时,这儿各类野花盛开着,山楂树和板栗树也都泛了青,通往济南城的道路上还未见到日本人明晃晃的刺刀。看上去,济南城的血雨腥风,还未波及到静谧的乡下。
然而,远离济南城的刘家大地主庄园内已经率先发生了动荡。
在济南名士辛铸九掩埋蔡公时后不久,也就是韩复榘统治伊始,刘姓大地主家里出了两位中国革命的先驱,1929年3月和7月,由于叛徒出卖,他们在济南城相继被捕。
两年之中,刘氏家族无数次揣着钱到济南赎人。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不甘。五十几口人在静默而焦虑的压抑中捱过了1931年的春节。刘家向韩复榘政府里的人使了重钱,春节一过,刘家二叔集众望于一身,再次去了济南府,盼着能把家中的顶梁柱赎回来。
提起刘家兄弟,方圆百里无人不知。刘家老大和老二,都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老三早逝;老四19岁就在上海大学读书。然而现在,声名显赫的刘家一下子乱了阵脚。为了保出关在牢狱里的亲人,刘氏家族最有主见的二叔,卖掉了一个村庄的土地。可是这次,他们能否把家族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保出来?
刘家五十多口人中,男孩有14个,女孩有15个。这些在学堂里念书、穿着天蓝色上衣、黑裙子、黑鞋、白袜子的###岁的女学生们,此刻缄默着守在各自母亲的身旁,神情黯然。尤其是8岁的刘曾蔼,惊恐地躲在母亲怀里,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
刘曾蕴、刘哲、刘稚云、刘钊这群年龄相仿的女孩们每天都跟曾蔼一起在学堂读书,看到家人哭哭啼啼的样子,她们始终弄不明白在家中很少露面的四叔和五哥为什么会坐牢。两年来,这是刘家上下都想问又故意绕开的敏感问题,阴云笼照着这群养尊处优的大地主家庭里的女孩们。
二叔终于在族人的盼望中归来。然而,他卖掉土地,买回来的却是两颗人头。两位亲人的遗体被装进棺材里,两匹骆驼一步一步把他们从济南拉回垛庄。刘家老少都穿着孝衣,搭起灵堂,举行了葬礼。
据《中共山东地方史》(上卷)第113页记载,“在中原大战中,叛冯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