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花公子-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可久的脸色有些许变化,他似乎对桃花村三个字很敏感,“花公子,你真的住在桃花村那里?”
  花潇洒一愣,心想这还有假?
  他点点头,“没错,正是住在那里。”
  “那你怎么会没有见过唐寅呢?”
  花潇洒满脸狐疑,“此话怎讲?”
  “唐寅近年来就仙居于桃花村,不过外人很少知晓的。”
  “既然外人很少知晓,那你为何知晓?”
  顾可久想了想说道,“你应该知晓我们这个村子叫做文家庄吧。”
  “对,我一路探听来的。”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祖籍就是文家庄的,在他祖父辈的时候这才迁居到吴中。”
  “有何关系?”
  “前段时间文老爷就住在祖宅里,最近一段他跟唐寅去了浙江那边,临走之前还专门给晚辈叮嘱过,让晚辈记得去寒山书院一事,去年在下曾随文老爷去过一次桃花村,在那里见到了唐寅,唉,花公子,桃花村并不大,你住那里不会真的没有见到过他吧?”
  桃花村确实不大,小小桃花村偏隅山脚、河谷一带,花潇洒记得曾经与刘老伯上山打柴的时候,还专门数了数,不过二十三户人家而已。
  等等?刘老伯不是最近去了浙江吗?跟刘老伯一起前往的,不,不是什么文征明,而是衡山居士。
  越发觉得奇怪的花潇洒忍不住问道:“顾兄弟,你可知晓苏州城的衡山居士为何人?”
  说完后,他眼睛死死地看着顾可久,在花潇洒心里有种预感,这次的答案非同寻常。
  

76、原来真的是唐伯虎

 顾可久是看了花潇洒好一会儿之后,这才点点头,“衡山居士正是文大老爷。”
  “啊……”虽说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花潇洒见着衡山居士是文征明后,他还是不由得吃惊不小。
  顾可久赶紧问道,“怎么了?”
  花潇洒顿了顿,将自己之前的经历全盘说了出来。说完之后,顾可久沉思一番,随即点头道:“这么一看,那刘老伯绝对是唐寅。”
  而眼下的花潇洒绝对有一筐问题要问。
  “可是他为何告诉我姓刘呢?”
  顾可久解释道,唐寅号六如居士,在苏州口音中,六与刘若是不仔细分辨是断然分不清的,况且当时花潇洒一人孤身闯进唐寅院中,人家自然会有防备心理。
  顾可久这么一说,花潇洒顿时恍然大悟,那日自己确实慌慌张张闯入唐寅院中的,那唐寅跟自己不熟悉,为何要给自己说实话,况且自己不是也编谎话去骗他吗。
  “你说唐伯虎竟然只有三十有五,可为何看上去那般苍老?活脱脱一个小老头。”
  顾可久想了想说道:“唐寅的人生其实很坎坷的,他现在蜕变成这样,我觉得主要还是与年轻时候的‘会试泄题案’有关。”
  “会试泄题案?”花潇洒眉头微皱,这案子听上去似乎不小。
  顾可久点点头,“对,那次事件影响很大。”
  “能否说说?”
  顾可久想了想,示意花潇洒坐下来,接着他便一一道来。
  原来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户科给事华昶见此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情牵连道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朝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很快便将家业败光。
  顾可久讲完后,花潇洒不止地点头,现在他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这等事造就了今天的唐寅。
  “那以他的妙笔丹青,不至于如此落魄吧。”
  这话似乎戳到了顾可久的痛楚,之前的他也靠字画谋生过,只见他他怔怔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都说文人相轻,原本唐寅也靠卖字画为生,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画出来的画不仅值不了多少钱,反而成天被人指指点点后,索性之下,他便终止了卖画为生的念头。据我所知,唐寅日常生计主要靠上山打柴为主,文老爷家中较富裕,时不时也接济一下他。”
  经顾可久这么一说,花潇洒顿时明白了唐伯虎为何劝诫自己不要上街卖画,原来竟是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
  不过转念一想到唐寅眼下并不在苏州,花潇洒在心里多多少少还是觉得遗憾,嘿嘿,若是他在,先多问他要几十幅画,万一哪天再穿越回去,富可敌国不敢说,上个福布斯排行榜那是自然没问题的。
  花潇洒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多亏顾兄弟这般点拨,让我知晓了原来唐寅竟有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顾可久点点头,也是感叹道:“是啊,之前众人看到的都是衣着光鲜的他,可又有谁知晓他背后的辛酸呢?”
  花潇洒同意地说道:“所以,人不是天生就注定要成功的,就像你们明朝的太祖朱元璋一样,一个和尚、放牛娃、乞丐,最后能打败看似强大的元朝,这些的成功无不与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你们明朝?”顾可久满脸疑惑地说道。
  花潇洒心头一咯噔,这才知晓自己方才秃噜嘴了,“说快了,说快了。”
  顾可久点点头,“花公子说的这些确实对在下受用很大,今后还得多向兄长取经。”
  花潇洒点头道:“这是自然的,时候不早了,我还得回去,咱们改日再叙。”
  顾可久似乎记起了什么,他赶紧摆手说道:“花兄,且慢。”
  花潇洒一愣,只见这顾可久钻进了一小屋,待他出来时,手上竟多了一大把类似于草根的东西。
  这东西很是眼熟,他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是眼下正感激赠礼之余呢,根本就记不起来。
  “花兄,你可别见外,若是见外,你对我家的大恩大德,我顾可久来世都报不了。”见着花潇洒要摸荷包,顾可久赶紧摆手说道。
  花潇洒一愣,接着哈哈一笑,告辞之后便踏上了归家的路。
  肯定不会让顾可久这样辛辛苦苦下去,自己得想个法子帮他,可是以顾可久的性格,他是断然不会接受的,思考了好一会儿,花潇洒还是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回到家中,天刚暗下来,刚才他特意在城里买了不少熟食,见着小强家里生着火,他合上刚打开的门,朝小强家里走去。
  “小强,来,给你拿点吃的。”花潇洒将熟食一分为二,给了小强一半,突然间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小强,你是不是还没有去私塾读书?”
  小强点点头,眼光中泛现着一丝泪光。
  愿不愿意读书这个白痴问题都不用完了,花潇洒决心让顾可久教小强读书,至于这学费,自然就是他出了。
  见竟然能读书,小强兴奋地原地蹦了好几下。
  “花公子,以后就别这样了,你这样菩萨般的心肠,我们母子都不晓得你怎么报答了。”
  见小强的瞎眼老母这么一说,花潇洒赶紧说道他平时也让小强帮着干了不少活,并未给什么酬劳。
  这时,小强轻轻地拉扯了下他的衣服,接着小声说道:“花大哥,你这也是去爬悬崖来的吗?”
  花潇洒一愣,他不知小强为何这么说。
  

77、王守仁的故事

 小强解释完,花潇洒顿时明白,原来这草根正是上次小强端给他的鸡肉汤所用的药材,这种药材产自悬崖边上,人称还魂草,据说大病之人只要服用此药材,要不了几天,便会元气恢复过来。
  他也记得上次喝了那母鸡汤,吃了那药根之后,不仅觉得头脑清晰了不少,体力大增,就连记忆力也增强了不少。
  见着这名为还魂草的药材竟是如此神奇,花潇洒果断拿出钱来让小强给他买几只母鸡来炖汤。
  而小强见着潇洒哥给自己安排事情干,他顿时喜笑颜开起来,在小强看来,眼下唯有多给这个心善的大哥多干活,才是他最好的报答方式。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小强将一大碗母鸡炖还魂草的汤端了过来,闻着这一大碗香气宜人的母鸡汤,花潇洒拿起碗筷,很快将这一大碗一扫而光。
  吃完后,花潇洒将去顾可久那里读书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小强一一交代起来。
  见着还让自己穿好衣服去读书,小强自然高兴,不过对于花大哥让自己扮作地主家的孩子一事,小强还是不解,不解归不解,他没有说出来。
  果然如同上次一样,吃下去不到一刻钟,花潇洒只觉得体内有股热气轻轻地朝外溢出,同时也有股热气从心脏直冲脑袋慧灵根,那一瞬间他深有体会“醍醐灌顶”四个字的意思。
  趁热打铁之下,花潇洒拿起明日所传授内容看了起来,一大本《大学》竟然不到一个时辰就看完了,而那些平时对于他来说极其拗口的文言文在他眼里竟然也变得如同白话文一样简单。
  合上书,花潇洒再一次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大致地将书中所内容背出来。
  美滋滋地和衣躺在床上,花潇洒心里想到,嘿嘿,这下自己不用再南郭先生鱼目混珠了,咱也是有本事的人。
  初冬夜里的寒风很大,嗖嗖的钻进壁缝直奔身上,寒冷难耐下,他只得将身子的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上厕所的时候,花潇洒更是忍不住骂娘,你妈的,太冷了,小丁丁都他娘的缩成小拇指大小了。
  触景伤情之下,拥有自己的宅子这事再一次被他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这一次,花潇洒决定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厚着脸皮去衙门一趟。
  ……
  苏州的初冬冷,千里之外的北京更冷,这一夜,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将这座前年古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大雪。
  一座普通的北方四合院内,只见一位妇人将厚厚的棉衣给一个身材瘦弱,但是神情却是相当矍铄的中年男子披上,接着妇人小声说道,“王郎,你快进屋呆着,大雪天这般冷,切莫着凉。”
  妇人说完后,那中年男子还是一动不动,似乎一点并没有意识到妇人的存在。
  此人姓王,名守仁,时年而立有三。
  见着自己夫君无动于衷,妇人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妇人姓诸,其父乃江西洪都府(今南昌)一官员,平日里,同阶,同辈者都称她为王诸氏。
  一旁的丫鬟见状赶紧说道:“夫人,王大人是不是冻着了?”
  王诸氏摇摇头,她知道这是王守仁在所谓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成亲十八年以来,几乎每年她的夫君都会格物致知好几次。
  其中最令她深刻的当属第一次。
  望诸氏之父诸养和与王守仁之父王华一样同在朝廷为官,见着新郎又是王状元的儿子,因此在他的授意下这仪式自然要热闹隆重一点。
  那一天,诸大人大人家里忙碌非凡,可是等大家都忙完了,准备行礼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个关键的人——新郎王守仁。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结不成婚还在其次,把人弄丢了怎么跟王守仁父亲王华交代?
  诸养和满头冒汗,着急都快上脸了,立马打发手下的所有人出去寻找,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全家人急得连寻死的心都有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在城郊的一个道观里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动。
  可是失踪一天的王守仁却一点都不激动,他惊讶地看着那些满身大汗的人们,说出了他的疑问:
  “找我干啥?”
  众人差点喷血,寻找了这么久,这位仁兄竟然还不知道找他为何。
  后经一打听,原来这结婚那天王守仁出来闲逛,看见一个道观,便进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劲,就开始学道士打坐,这一打就是一天。直到来人提醒,他才想起昨天还有件事情没有做。
  无论如何,王守仁还是成功地结了婚,讨了老婆成了家,他的逸事也由此传遍了洪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
  王守仁不是一个怪人,那些嘲笑他的人并不知道,这个看似怪异的少年是一个意志坚定,说到做到的人,四书五经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科举做官他也不在乎,十七岁的他就这样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唯一的目标——做圣贤。
  有理想是好的,可是他挑的这个理想可操作性实在不高,毕竟之前除若干疯子精神病自称实现了该理想之外,大家公认的也就那么两三个人,如孔某、孟某等。
  王守仁自己也摸不着头脑,所以他出没于佛寺道院,希望从和尚道士身上寻找成为圣贤的灵感。但除了学会念经打坐之外,连圣贤的影子也没看到。他没有灰心丧气,仍然不断地追寻着圣贤之道中。
  ……
  这么多年来,无论王守仁仕途恢弘还是落难发配,王诸氏始终毫无怨言地站在他身后,甘愿当他那个背后坚强的女人。
  不过这一次,她却错了,今夜的王守仁并未“格物致知”,在他看来,格了这么多年,格累了,还不如在有生之年做点实事。
  原来下午的时候,他的老上司也是伯乐的李东阳找到了他,告诉了他一件事,此事让王守仁吃惊不小。
  眼下的他,正为此事而苦苦琢磨着。
  在王守仁看来,此事的难点在于当事人要么当场被杀死,要么事后处死,一点活的证据也没有,更何况那件事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地方。
  李东阳绝非给自己添乱,他让自己去查巡此事,足以证明此事非同寻常。
  王守仁在心里将李东阳下午所说的那件事又回味了一遍。
  

78、王守仁下江南

 李东阳所说这件事正是那起官镖被劫案,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当时湘西与黔东南局势很不稳定,不仅当地的苗民与庶民经常闹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近年来天灾人祸,当地人更是不堪忍受各种苛捐杂税,在这种背景下,当地落草为寇者也是为数者甚多,而湘西与黔东南一带多山,冷兵器在当地很难发挥优势,不得已之下,才借火器助之。
  在明朝中期,负责火器制造的则为工部所管辖的军器局。按照地域划分,北方的由北京工部军器局制造、调配,南方的则由南京军器局负责。
  明弘治十七年冬,镇江军器分局接到军令,下令在半年时限中,铸造各类火器八百余支,各类刀具一千余具外加其它凌杂军器若干。
  按理来说这一押运任务理应由朝廷派军队护卫,但是当时考虑到押运军器不多不少,且军队出动需要时间长,难以伺候等方面因素,南京城工部尚书便委托扬州镇远镖局负责押运。
  受领押运任务后,杨怀远带领镖局三十余镖师连日赶到镇江,共动用十多余马车这才将那些军器运完。
  为人耿直仗义的杨怀远知晓这是朝廷急需的官镖,因此他令押镖人员星夜兼程,务必在最快时间内将这批官镖运到目的地。
  心切的杨怀远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很少走大道,尽量挑直线走,殊不知这一切被刘让、黄立忠他们给知晓了。
  在黄立忠的鼓动下,天不怕地不怕的刘让决心劫官镖。
  一个简单的计谋让杨怀远全军覆没,杨怀远也因为官镖被劫,就地自刎,就此,名扬江南三省的镇远镖局便荡然无存。
  事后,南京刑部对此案进行了核查,但是由于案子发生在山区,因此线索甚少,时任南京工部尚书的贺文公也因此收到牵连,被贬为庶民。
  本来南京兵部已经定性为无头案,谁料近日有人密报李东阳,说江西的宁王府中出现了一批来路可疑的火器。
  宁王乃世居于江西的一个藩王,按照当时的大明律,宁王可以保有一部分护卫军队,但是绝不允许私造兵器,特别是像火器这样的,那就更不允许制造了。
  李东阳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希望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的王守仁能够亲自去江西一趟,核查一下此事的真实性。
  在李东阳看来,只有王守仁才是最合适人选。
  王守仁很不解,为何李东阳派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