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短篇小说选集(一)-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云开不得口,只得随着老人,回到小院。当他们走过一口水井时,黄玉老人停在井前说:“石云,老夫想喝口井水,你能给弄到吗?”

    石云想取水是用柳灌斗,一想到柳灌斗,他就脸红发烧。他问道:“师父,是用柳……?”

    黄玉老人“哈哈”一笑说:“不用柳灌斗,老夫要你用气!你试试吧。”

    石云走近井口,向下一望,井深约二丈有余。明月直照井下水面,宛如一面平镜。石云心想:井这么深,如何能弄出水来呢?只得摇了摇头,说:“这个俺石云不能。”

    老人家笑道:“看老夫的如何?”

    只见黄玉老人走到井边,弓身俯背,双手过顶,嘴对井口。沉默了片刻,那井水奇迹般地泛起一层涟漪,接着他微微后退,井口竞出现了一根指头粗的水柱,晶莹透澈的水柱在明亮的月光中犹如攀援而上的银蛇,扶摇直上,真是妙不可言。

    突然间,老人家向外吐了一口水,急步向前,吐气入井,那如柱的水一贯到底。在老人家的气压之下,那眼井又变成了一块巨石想堵而又堵不住的泉眼,井水顶着井沿向外涌泻。

    看到这一吸一呼得神奇气功法,石云惊得目瞪口呆。

    黄玉老人谈笑自如地说:“大丈夫,既不能以气相激,也不能以气自毁,肚量要大才行,必须练得能吐气压大海,吸气戏长江,方为男儿气魄,老夫我每日还在练啊。好,我们再到西厢房看看。”

    黄玉老人带了石云推开西厢房房门,房内早燃起四根蜡烛,照得满屋通明。石云正要抬脚进去,只听老人说了声:“慢!”然后一拽门坎处外露的两根棕绳,随着“哐哐”两声,屋里两块地板朝南北墙立了起来,地下立即出现一丈多宽、四五丈深的一条深沟。在深沟中间,挺立着一支锋利无比的枪尖,对面墙根只有一寸左右见方的落脚点。

    老人说:“石云,试一试吧。”

    石云觉得此事不难,只见他后退一步,纵身一跃,犹如离弦之箭,直取西墙。不料脚落到落脚点上,身体却失去了重心,就在他要摔下深沟的危急关头,黄玉老人早已飞身来到他的跟前,单手将他托起,背贴西墙,稳如泰山。尔后,老人伸出双手,托起石云。转身右脚一蹬西墙落脚点,如蜻蜒点水一样左脚尖在尖枪的利刃土点了一下,又回到了厢房门口。

    此刻的石云早已羞得无地自容。

    老人说:“石云,累了吗?”石云强打精神,轻嘘了一口气,说:“师父,不累!”

    “好!随我来!”老人扭身又推开了东厢房房门。

    东厢房里,也燃起了四根蜡烛。在地中央,放着一对约百斤重的又光又滑的大石球。

    老人指着光滑的石球说:“石云,你能把它抓起采吗?”

    石云不假思索,拉开弓步,用双手在两个石球下方一插一向上一托,两手真的将那对石球托成了水平。

    老人说:“错了!我是叫你抓起来!”

    石云放下石球,再用手去抓那又光又滑的石球,抓了半顿饭的工夫,累得汗如雨下,一个球也抓不起来。

    老人“哈哈”大笑说:“石云,看老夫的。”

    只见黄玉老人双手下垂,十指叉开,猛地往下一用力,轻轻地把那对既回又滑的百斤巨球牢牢抓在手里。然后他站直,伸臂,平端,把两个石球对

    在一起,再伸直了十个指头,又卷曲十个指头卡住石球。

    这时石云对黄玉老人敬佩得五体投地,他觉得老人家不仅武功精深,

    技艺绝伦,而且深明大义,心宽如海。论功底,论人格,别说我一个石云,就是俺百个、千个石云捆在一块,也不是他的对手。石云决心要真心拜他为师。

    他们重新回到正屋,老人盘膝而坐,笑吟吟地说:“石云,老夫献丑了。”

    石云急忙跪倒在地,说:“师父身怀绝技,如不嫌弃,请收石云为徒。”

    黄玉老人沉思了片刻说道:“石云,武功好学,可为人不易,比如西蒲房那深沟之中的尖刃,好比河中的垫脚石。用它比人,既可比做英雄者的垫脚石,也可比做脆弱者的劲敌。这就看你做哪种人了?那东墙的落角点,就是我们危难之中的可依之地。用它喻人,我们能依则依,不能依则当速去。切不可学东厢房的滑石蛋啊。”

    “徒弟俺知道了。”

    突然,从西屋传来了咄咄逼人的问话:“知道了,那我问你,为什么远离故乡又饥又渴时还口吐狂言?为什么败在别人之手,还要仔细打量人家?为什么与老人比武之前,你面带傲气,而在比武之后才跪倒拜师?”

    石云听了这追问,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黄玉老人说:“怎么?还有什么难言之处?”

    石云这才把他外出寻找红痣老人雪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说:“原来是为了这个,告诉你,老夫这里倒有一个带红痣的人,哈哈哈,黄金,快出来,不要难为他了。”

    随着老人的喊声,从西间屋走出一个姑娘,但见她:柳眉弯如下弦月,杏眼微挑似明星;青丝柔如三月柳,端庄小口樱桃红;蓝裙绿袄素兼雅,步履娇健体轻盈。

    石云一见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玉老人说:“她就是你要找的红瘩老人,老夫的‘儿子’黄金儿。黄金儿,你跟他说说吧。”

    黄金走到石云跟前,深施一礼,叫了声“石云哥哥。”接着便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黄金与石云本是一母同胞兄妹,女婴生下时窒息了,父母疑是死婴,便弃于道旁。后被雷电惊醒,啼哭不止,刚好黄玉云游路经那里,便把她抱回家中抚养成人,教习武功。二十年后,经老人多方打听,得知黄金就是山东兖州“石云刀班”班头石云的同胞妹妹,便打发黄金回家认亲。黄金到那便听说石云要自立为单刀王,非常生气。于是就乔扮老人,想通过兄妹比武,一则认亲,二则规劝哥哥不可骄傲。谁知石云三次不见,她一气之下,写下一首打油诗,挑明了“天外有天,不可狂妄”。谁知石云骄横不羁,第四次找他,又遭到他徒弟的无礼相待。黄金一气之下,就用点穴功把他们点翻在地,借以教育石云。哪里会想到石云不但不醒悟,反而千里寻“红痣”雪耻。

    石云疑惑地问:“那你的红痣是怎么回事?”

    黄金羞涩地一笑:“那也是我忙中出错,将一粒红胭脂遗落在眉间。当时我真生气,不打算认你这个哥哥,回家后,告诉了黄老师父,还把他逗乐了哪。”

    这时石云才如梦初醒,细嚼黄玉老人和妹妹黄金的话意,愧悔地跪拜在地,失声痛哭……
金童玉女巧相恋
    修鞋师傅刘玉三,和木工师傅杨金五同住一栋小楼,刘师傅住楼上,杨师傅住楼下。两位师傅的脾气都很倔,曾因生活小事发生过几次口角,从此两人就成了蛐蛐儿打架——死对头。

    近来刘师傅店子里搞承包责任制,他有时要拿一部份待修的皮鞋回家来钉掌修补,到了深夜还在“噼噼啪啪”干活,这可影响了楼下杨师傅的休息。杨师傅有失眠症,最怕干扰,因而楼

    板一响,他的火气就上涌,吼了几声,见楼上不予理睬,他就用一根木棒“叮叮咚咚”地向上撞击楼板,进行还击。刘师傅哪肯相让,还故意加重捶击。于是每到夜晚,这两位师傅便展开了

    一阵“炮击”。

    两位师傅的“炮击”不打紧,可把他们儿女的终身大事耽误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师傅有个女儿叫刘小玉,和杨师傅的儿子杨小金是初中同学,后来两个人一起考入邮电学校,又在一个班。毕业后小玉分配在市邮电局,小金分配在区邮电局,都任电信营业员,搞译

    电工作。两个人性格相投,爱好一致,爱情的种子便在这对年轻人的心中开始萌芽了。他俩一恋爱,可把刘杨两师傅气得五脏冒火,七窍生烟:刘师傅禁止女儿和小金来往,要不就脱离父女

    关系;杨师傅勒令儿子和小玉一刀两断,否则要撵子出门,不准认祖归宗。两家都采取了周密的措施,不许他俩有任何联系。这样一来,小玉和小金只得暗暗叫苦,邻居们惋惜地说:“这金

    童玉女本是天生的一对,父辈的矛盾把他俩害苦了。”

    杨小金实在憋不住了,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写好一张纸条揉成团,趁小玉下楼时从窗户里扔给了她。谁料两人的举动被两位师傅发现了,这下可糟啦!刘师傅把女儿狠狠训斥了一顿,逼

    着她交出了条子。杨师傅给了儿子几个耳光,还要他承认错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两个年轻人十分苦恼,可又无可奈何。

    这天晚上,“炮击”又开始了。刘师傅因白天工作劳累,加上上了点年纪,心里又窝着气,所以“炮击”开始不久,就支持不住了,丢下小铁锤,躺在床上直喘气。这时楼下还在“乒乒

    乓乓”攻得欢。刘师傅气冲冲地挣扎

    起来准备继续“还击”,小玉忙劝道:“爸爸,看你累成这个样子,就休息休息吧,不要再和楼下过不去了!”刘师傅说:“你就会向着杨家说话,我看你还没有死心啊!快!那双要掌

    底的鞋,你给我钉,要锤得重一些!”“爸爸,我……”“不行,你不钉鞋,也要用铁锤给我在地板上敲打!”小玉不肯干,刘师傅气得推了女儿一掌,说:“你不是我的女儿,快滚!”说着

    就要从床上挣扎起来去拿小铁锤。小玉怕弄坏父亲的身体,便违心地拿起了小铁锤,举起来准备朝地板上砸去。这时楼下的响声忽然变了节奏,小玉一听,转忧为喜,脸上露出了笑颜。于是

    ,她就提起小锤“叮叮咚咚”敲了起来。

    这时,楼下已不是老杨在“还击”,也由小杨代替了。原来刚才杨师傅用木棒向楼板撞击时,灰尘掉进了他的眼里,于是便让子接替他继续撞击。小金不肯接木捧,父亲发了火,举起棒

    子就朝儿子打去。小金急忙闪开,顺手把木棒接过来准备朝楼上撞击,忽然他脑筋一转,便顺从地向楼上撞击起来。

    杨师傅看见儿子撞击得很使劲,心里十分高兴,刘师傅见女儿还击得有力,也高兴满怀。从这天起,刘小玉下班回家以后,高高兴兴主动替父亲钉鞋,杨小金也主动替父亲向楼上还击。

    可是,两老头怎么也不曾料到儿女们却越敲感情越深,越敲那爱情的花朵开得越旺盛。

    有—天,小金和小玉约了个时间,两人见了面,经过如此这般地商量以后,打算向各自的父亲公开自己的秘密了。

    一天晚上,杨小金对父亲说:“爸爸,我要好好感谢你啊!”杨师傅问:“感谢什么?”小金说:“你支持了我和小玉谈恋爱!”杨师傅脸一沉:“我是坚决反对的,没支持过你们!”

    小金哈哈一笑:“爸爸风格高,做了好事还不承认嘀!”杨师傅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糟头脑,质问儿子说的是啥意思。于是小金便向父亲讲述了他和小玉是怎样借“炮击”的机会,用发“电报”的方式来联系的,说明尽管父亲看管得严,他和小玉还是照常通话。杨师傅说:“这是不可能的球,你别骗我了!”小金说:“不信就试给你看看!”杨师傅半信半疑地说:“好吧;我现

    在从身上拿出一样东西来,你立即撞楼板,要是上面的小玉知道我拿的是什么,那我就主动与老刘和好,同意你和小玉的关系;要是上面说的不对呢?”“要是小玉说得不对,那么你叫我咋

    办就咋办,完全听你的!”“好,一言为定,立即开始!”杨师傅话音一落,便从身上拿出一个工会会员证来,叫儿子撞击楼板。小金立即用木棒有节奏地给小玉发起“电报”来了。不一会

    ,楼上的小玉在窗口用清脆的嗓子说道:“杨伯伯,你手里拿的是工会会员证!”杨师傅一惊:“哟,是真的喃!”又一想:“嗯,不对,也许是懵着的。我再试一试!”想到这里,他拿出

    一包“大前门”香烟,悄悄对儿子说:“你叫她说我现在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金看了看盒里香烟的数量,便拿起木棒向楼上撞击。不一会小玉便从窗口说道:“杨伯伯,你拿的是‘大前门’

    香烟,里面还有九支,你数数看对不对!”杨师傅一数说:“哎呀神了,是九支喃!你们真行啊,我服你们了!”楼上的刘小玉这时也在做父亲的工作,刘师傅说:“我修鞋钉掌是为了工作

    ,不是故意要吵楼下,他杨金五撞楼板,是故意干的,有意和我过不去,我才不理他喃!”小玉说:“要是杨伯伯主动来与你和好呢?”“哼,他要来呀,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刘师傅话

    音刚落,就响起了敲门声,小玉开门一看,正是杨师傅和杨小金上门来了。还没等刘师傅回过神来,杨师傅就主动上前向他赔不是,检查自己的缺点。刘师傅见对方态度诚恳,十分和蔼,心

    里有所触动,考虑到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他的态度也转变了。就这样,刘杨两家言归于好,并且结上了亲缘。从此在邻居中就传出了金童玉女巧相恋的故事。
洞房疑案
    江西省星子县城,有个老人名叫杨翁,晚年得子,视若珍宝,取名小宝。杨翁望子得孙,为小宝领了个童养媳,名叫杏花。小宝和杏花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好得胜过兄妹。

    杨小宝为人勤快孝顺,十六岁就拜师学习理发,出师后,自己在城里开了一个理发店。他不但理发手艺好,而且还学会了一种松关节、掐穴位,提拿按摩的法儿。顾客剃完头,躺在椅子

    上,经他在穴位上一摆弄,那舒服劲儿就没法说了。所以他这理发店的生意就特别好。杨翁见儿子如此能干勤快,心中暗自欢喜,决定在八月中秋,给小两口拜堂成亲。

    成亲的那天晚上,家里大摆筵席,宾客盈门,好不热闹。那洞房里布置得花团锦簇,新娘子一身珠光宝气,华丽动人。杨小蛊想到自己白手起家,挣下这么多的财富,不由心花怒放。

    到了夜深客散之后,杨小宝满心欢喜,进入洞房。从小一起长大的两小口,如今成为正式夫妻,他们没有初婚的羞怯,两人恩恩爱爱,嬉笑逗闹之声,不时传出洞房,把个杨老头儿,欢

    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想:哈哈,明年咱可得抱个胖孙啦!

    第二天日上三竿,杨翁不见儿媳们起床,他想新婚之夜,晚些起床,也是人之常情,就没介意。可是快到中午了,还不见房中动静,杨翁不免觉得这对年轻人也太贪睡了,于是就走近新

    房,一连喊了几声,不见人应,心中好生奇怪,用手一推房门,房门却是虚掩着的。他进去一看,只见床上只有新娘一个,连喊几声,不见应声。走近一看,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原来新娘已

    经死在床上。真是祸从天降,可怜杨翁吓得六神无主。在邻里的帮助下,一面派人寻找儿子;一面向县衙报案。

    星子县郑县令,接到呈状,感到人命关天,不敢怠慢,连忙派差役查看现场。只见新娘裸露着身子死在床上,身上并无一点伤痕;房中也不少财物,墙壁完好,窗户无损。郑县令觉得事

    有蹊跷,百思不得其解。就传来杨翁问道:“媳妇是你家带大的童养媳,在完婚前和你儿子的感情可好?”杨翁说:“他俩从小青梅竹马,情同兄妹,没有什么说的;就是结婚那天晚上,也

    听见嘻笑之声,传于室外。”郑县令沉思片刻说:“这事必定与你儿子有关,我现派人帮你寻找。眼下,天气炎热,尸体不能久放,你先入棺埋葬,派人到新娘家报丧!”杨翁没有办法,只

    好这样做了。

    三天以后,新娘的父亲赶来,他见女儿已被入土埋葬.大为气恼。便大吵大闹,一口咬定是杨翁父子合谋,虐待害死了他的女儿,一定要开棺验尸。在一阵大哭大闹之后,揪着杨翁又告

    到了县衙,要求开棺验尸。郑县令虽然解释已经验了尸,不必开棺再验,谁知死者的父亲反说县官包庇,扬言要向府台上诉。郑县令怕把事情闹大,就同意要求,开棺验尸。

    当天郑县令带了衙役忤作和死者父亲,来到坟前,挖出棺材,打开棺材一再。,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