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短篇小说选集(一)-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七十六公里.翻越三千米的狗钴洞岭,就到了泸沽湖畔的左所区纳西族聚居区。当我站在狗钻洞岭之顶时,北望,泸沽湖全貌尽收眼底、宁静的湖面恰似一面明镜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上,湖面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岛,岛上树木成林.雄伟的狮子由似一只雄狮护卫着这颗高原明珠。纳西族杨依诺同志告诉找.湖中鱼肥肉美,每年收获可观.因而纳西族人把此湖视为神湖,流传着很多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泸洁湖还是一块大坝,纳西族人就在这肥沃的坝子里生活.耕作,建起了密集的树落。后来发生灾难,整个坝子被水淹没了,唯独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双手抱住了喂猪的木槽才幸存下来,她就成了今天的纳西人的祖先。现在每到早晨或傍晚,纳西族人民都会坐上用一棵大树挖成的独术舟,漂往湖心捕鱼撒网。他们对妇女、泸沽湖及独木舟有着特殊的感情。

    纳西旗人主要集居在云南省的西北部,他们有许多别称,如“纳西”、“纳恒”、“马里马沙”等。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人又自称“摩梭”。摩梭人还处在从对偶婚同一夫一妻制方面进化阶段,群婚对偶现象,也就是目前通常说的“阿注”婚姻。网首发

    “阿注”竹是摩梭语译音,意为朋友或男女伴侣。杨依诺告诉我:解放初期,阿注婚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男女之间不**小,随时随地只需双方同意便可进行性生活的阿注婚姻形式;另一种是偶居一段时间的形式,不需任何手续,只需双方同意就开始过同居生活的“阿注同居”形式;还有一种邀请媒人求亲,举行隆重婚礼的“正式结婚”。

    摩梭的儿童,年满十三岁就要举行传统的成人礼仪式。十三岁以下的儿童,从小男不穿裤,女不穿裙,只穿一件麻布衣杉。到了成人礼那天,男的由舅舅,女的由母亲为其“穿裤子”、“穿裙子”,从这姒后他们都成了成人的一员,不但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女的在十四、五岁,男的在十五、六岁,即可进成人的社交活动圈子,开始结交阿注。

    摩梭人结交阿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通过日常生活、劳动、节日的庙会结交阿注的。摩梭人每年有二十多次庙会,最隆重的是七月十五在狮子由山下举行祭“干休”女神的活动。“干体”女神,传说是摩梭人的第一个祖先,现在她还“保佑”着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祭神的这一天,湖畔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盛装,围着湖畔进行“转海”活动,围着狮子山进行“转山”活动。这活动正是青年男女结交阿注的大好良机,他们只要在交谈中情投意合,都可结交阿注,其传统方式是男的从女方的身上夺去任何一件东西,女的笑咪咪地不去索回,是表示同意,如不同意,则会要求退还被夺去的东西,此外他们之间也有用询问的口气直接探问的,也有用对歌方式唱问的。一但结成阿注,他们就会双双到僻静的地方去幽会,晚上可以一起在野外,田栅或家里过性生活。以后,他们可以长期地在一起,也可以短期地相处,有的甚至只生活一个晚上。

    摩梭人结交阿注一般都是过偶居生活,次日天亮或天亮以前离去,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在这期间男女双方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其他阿注交往,互不干涉,也互不嫉妒,在他们的心目中,“你是你,我是我,我要你就和你在一起,这样一来,有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结交的阿注可能多至几十人甚至于上百人;但有些相貌不美、体弱多病的女子则会一辈子也没有一、二个阿注。女子的阿注越多,在族里越光彩,人们都会菱慕她,说她有本事。解放前,男子中一些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结交女阿注也很多,多至上百个,面无钱无势的人一辈子只能找几个女阿注。他们解除阿注关系起非常简单的,没有任何仪式,只要女方闭门不接,而男方也从此不登女方之门,就算终结了男

    女之间的阿注关系,双方都可重新找阿注,这些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是很孟常的事,随时可以发生,也是族规许可的。他们结交阿注所生小孩则全部归女方抚养,男方则没有责任,

    三月九日多云有时阴

    崩龙族与景颇族都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东西,他们与傣族一样信仰小乘佛教。每寨有一庙,和尚由寨内各户轮流供养。出于虔诚,他们始终以吃素为主.从不杀小牲口,所以解放前他们不养猪和鸡,以至于今天的婚宴也只有三个素菜。

    崩龙族的姑娘个个胖。由于个子矮,身子胖,看上去很象日本的相扑队员。她们上身穿黑色的对襟长袖衣,下着花筒裙,颈上戴有重达几斤、十几斤的几十个项圈,尤其是用钢笔那么粗的银质管弯曲成的圆圈式耳坠穿在耳垂上,下面还要吊上几个彩绣球,看上去有一种粗犷美。但毕竟太重,有时还有把耳朵穿断的可能。而她们则认为这是一种美的装饰,所以始终保留着。

    崩龙族男子除了穿耳坠,还有纹身的习惯,一到夏天,他们的脚部,臂部或胸部到处都会露出虎鹿花鸟等图案,至今仍然如此。

    地处冬瓜村的崩龙族的族规很严,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抽鸦片和偷、抢、赌等陋习,如有违背就得受到重罚。崩龙族男女青年虽然能自由恋爱,但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即一年中只有在秋收后至开春的泼水节期间才可以谈情说爱或者举行婚礼,过了这三个月,则必须集中全力劳动。

    三月二十一日雨

    下午五点,我来到槟榔江边一块大坝上,见傈僳族男子们正在为晚上举行跳火海作准备工作。他们堆起了近一车的木材,燃烧起了熊熊烈火,就各自回家吃饭去了,晚上,来自远近的男女老幼,不顾雨后道路

    泥泞,象湖水般地拥到了槟榔江畔的大坝上、火堆旁。此时木材已燃烧尽了,只剩下了直径两公尺的通红的圆锥体火堆。人们围着火堆丽观。这时,一些寨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先在神台上举行祭神仪式,然后引着四个“相同”(相同是傈僳旗语译音,意为表演者)来到火堆边。他们有的赤足在火堆上跳来跳去,有的用通红的铁链在赤身上舞动,有的还身着单衣在火堆上滚,也有的用通红的木炭在脸上擦洗。使人感到神秘的是,这“跳火诲”,“拉火链”、“滚火堆”、“洗火脸”,都烧不坏皮肤和衣服。网首发

    边境是神秘的!人们在狂欢,在狂跳,我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然而这一切确确实实是真的!

    好奇心的趋使我询问了傈僳老人,他们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神的保佑,所以才烧不着人。其实并不是这样,我试了一下,也多少明白了一点其中的奥秘:一是跳火海者足板老茧厚,二是足板先贴在冰冷的地上,当你跳向火海,又迅速退回来时,自然是烫不着、烧不坏的,但洗火脸和拉火链,我没有去试,还不得其详,

    三月二十二日雨

    我一早起来在寨子里转了一圈,见各家各户都在‘嚓嚓嚓’地磨砍柴刀,我拈着一根头发放在一把刀的刀刃上用咀轻轻一吹,头发就断了,真是锋利无比。

    早饭后.有几十个男子来到槟榔江边的一块大荒草坝上,他们拿来两根十五米长,碗口粗的木往,用山藤固定着三十六把砍柴刀:最下面的那把刀刃向下,刀背朝上,其余三十五把刀刃全部朝上,扎成一具临时刀梯,用四根粗藤从四个方向分开,把刀梯固定在坝子的中问,周围还划了警界线,警界线以内女子是不准进入的,据说女子进入会带来不吉祥。此时坝场上人流如织(还有来自缅甸的傣族)。虽是细雨霏霏,但人们早已把那寒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老人们祭神完毕之后,就有四个“相同”在鼓乐声中蹦蹦跳跳地做着各种动作,来到刀梯下转了几圈,并向在场的人挥手致意,

    紧接着有一个“相同”赤着脚板开始上刀梯了.这时全场肃静,人们屏住气,凝神注视着这位勇敢者的一举一动。这位勇敢者象平时上梯子一样轻松。四肢有节奏的自然动作,两脚轻轻地落在刀梯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直到梯顶,回身再次挥手向人们致意,并把刀梯顶上的彩旗一面一面地丢给下面欢呼的人群。接下去还有第二位,第三位,当勇敢者下到地而时,看到他们的脚板完好无损,真使我惊叹不已!昨晚的下火海,今天的上刀梯全都是在雨中进行的,人们的衣服湿透了也在所不惜,真的应了“上刀山,下火海”的俗语。我深深地敬佩傈僳族人民,他们无疑是世界

    卜最聪明最勇敢的民族之一。

    十一月七日阴

    亻革家举行婚礼和丧礼都不隆重,唯独新媳妇生头胎要热热闹闹地吃“祝米酒”,一旦新媳妇生了头胎,男家就要立即向媳妇娘家报喜。然后亲家双方就开始积极筹备办庆祝酒席,喜宴一般是在小孩满月以后的二十天内举行,一个寨子里无论哪家生了头胎,全寨每家每户都要前去贺喜,娘家寨内每家每户还要各送一斤大米以及衣服和鞋帽等物,少妇的舅舅则必须送三、四个柜子.到了那天,挑大米的,抬柜子的,提衣物的,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贺喜队伍(队伍中上了年纪的老妇另外要带上一只鸡和一罐米酒),来到了男方家。这种吃“祝米酒”的宴席是空前的,一般都要办几十桌,整个寨子都沉浸在欢乐的热潮中,

    由于一个察子的新媳妇生头胎是接连不断,所以寨子里也是一年四季喜庆不断,如再加上其他一xie节日和喜日,那就更是喜庆频繁,欢乐不已。

    亻革家,可称得上是一个欢乐的民族,

    亻革家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正月仞一到十五,这个阶段的跳芦笙舞和冬至祭祖先。亻革家跳芦笙舞的形式与苗族差不多,只是有一种独特的。“踩青”形式.“踩清”就是在跳芦笙舞时后生们可以轻轻地踩自己喜爱姑娘的脚面,这种表达爱情的方式是很有趣的,并且已在此基础上形成丁亻革家专有的踩青舞。

    在亻革家人的家里作客,主人对客人非常热情。如果是贵客,主人就会杀狗款待。我这次到亻革家廖启安同志家中,他没有大狗,便趁我不在时杀了一只刚买来准备喂养的小狗,其诚心待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亻革家最爱吃狗肉,用狗肉招待最尊敬的客人是他们的传统。在傅家的酒席上,只劝饭,不敬酒,当你饭还没吃完时,主人就拿着一个大勺等在你后面了。凡是主人添在你碗里的饭,你必须吃掉,不然主人就会误解你是担心他家粮食不够。不让主人盛饭是可以的,到亻革家作客,一定要随时用自己的手捂住碗,要不然你就得没完没了地

    吃下去,即使你吃得再饱,主人也不会停止给你加饭。网首发

    俗话说:“人乡问俗,入境问禁”。诸如亻革家劝饭.苗家劝酒,客家敬茶等等,则乃俗中的几例。

    以前重安江一带住的亻革家、苗家、汉家之间常械斗.近代三族之间已能和睦相处,再没有械斗事件发生了,而且互相攀亲,成了亲家,今天我在路上就亲眼看到了动人的一幕:一群汉族人手里拿着酒瓶和酒杯在送两位苗胞,还一边送、一边喝酒、一边唱“送行歌”。“送行歌”的内容有欢送、高兴、祝福和希望等意思,感情真挚。我一打听,原来是两位苗家的姑娘嫁给了汉族,今天是这两位茁胞走亲家看女儿后会家去的。
智擒“大老鼠”
    东街派出所,最近调来一位所长老茅,他还有个外号叫“老猫”。咋叫这外号呢?因为他捉拿那些偷盗诈骗罪犯,简直比猫逮老鼠还神呐。

    这天是老茅走马上任第三天,他正在翻看着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诈骗案子,看着看着,猛地“嘿嘿”一声冷笑:“好一个狡猾的老鼠!”他的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就被轻轻推开了,进

    来的是个四十上下,又矮又胖,头发稀稀拉拉的男子。他一见老茅,就喘着气,擦着汗,结结巴巴地说:“师傅……同志……不,首长,我……有错误呀!”老茅听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就

    不动声色地指了指桌前那把折椅说:“别急,有话慢慢说嘛。”首发

    那人掏出自己的工作证,双手举到老茅面前,说:“首长,我是红光副食品店的营业员,叫丁山。一向工作积极,连着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月月都拿全勤奖……”

    老茅见来人光急于表白自己,就打断他的话,说:“丁山同志,你有什么事,请直说吧!”

    于是,丁山喘着粗气,拐弯抹角地诉说起来。

    原来,丁山早就想买一辆凤凰车子,这回和店里几个竞争者争了个脸红脖子粗,总算搞到一张车子票。他从银行里取了钱款,又到百货商场左挑右选,才推出一辆崭新的凤凰车。丁山看

    着这部漆得亮光照人的新车,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他骑上新车,一气猛蹬,兜起风来,一会儿,来到了北街车子市。

    丁山下了车,来到市场口一看,呵,半新旧的,快散了架的,簇簇新的车子应有尽有。丁山心里忽然动了一个念头:我把车子推过去,看看能卖多少。主意打定,他就进了市场,找个地

    方刚把车子支好,顿时呼啦一下,来了好几个人,围着他的新车子,打量着、议论着。丁山点着一支烟,晃悠着脑袋,得意极了。

    这时有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瘦子问他:“老兄,卖吗?”“卖?i”丁山逢场作戏地说,“怎么不卖呀!”“多少钱?”

    丁山见这瘦子真要买,一时倒不知怎么说好,他想:看行情这新车多卖个百儿八十元不成问题,不过他不存心卖,就信口说:“三百五。”其他人一听,伸伸舌头走了。不料那瘦子猛一

    甩手说:“一言为定,就三百五。”

    这下丁山可为难了,卖不卖呢?卖吧,盼车子不是一天了;不卖吧,白得二百来元,机会也难得呀!哎……反正我买车子谁也没看见,回店我就说票丢了,信不信由他们,这钱…

    瘦子见丁山不吭声,就不耐烦地说:“老兄,不卖就算。”说着转身要走。丁山一把拉住他:“卖,卖给你!”瘦子拍了拍丁山的肩头,说:“老兄真是爽快人,走,推上车,咱哥儿俩

    取钱去。”“哪儿?”“不远,抽不了一支烟就到了。”瘦子边说边掏出一包“参花”过滤嘴,很灵巧地抽出一支递给丁山,“老兄,点上嘛!”

    两人亲亲热热,象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并肩来到一座大楼前,瘦子说:“到了,老兄,先把车存上吧,咱们进去取钱。”说着,他从丁山手里接过车子,推到存车处,对看车的老太

    太说:“挂牌。”

    瘦子从老太太手里接过车牌,又叮嘱了一句:“这可是辆新车呀!”老太太乐呵呵地说:“放心吧,丢不了。”

    瘦子把车牌放进上衣口袋;拉着丁山走进大楼。刚进门厅,他忽然掏出车牌递给丁山:“这个还是该你拿着呀!”他指着一条长椅说,“老兄先在这儿歇会儿,我去找我们那口子要钱。

    不怕老兄笑话,兄弟在家是个二把手,没权。”说完,他顺着楼道往里走,丁山就坐下来等他.

    一支烟抽完了,没见瘦子出来;又点上一支抽完了,还不见瘦子出来。丁山嘀咕开了:“不买就算了,准是要不出钱来。”他掂了掂手里的车牌,走出大楼,来到看车的老太太跟前,抬

    眼一看,不见了他那辆新车。丁山感到情况不妙,忙问:“哎,那辆新车呢?”老太太说:“刚才存车的那个人取走了。”丁山把车牌一举说:“车牌在我这儿,你怎么让他推……推走了?”老太太接过牌子一看,说:“同志,这不是这儿的车牌。”

    “什么?”丁山一听,全明白了,瘦子把车牌放进口袋,再掏出来就不是那个了。他脑袋“嗡”一声,茬点儿晕了过去。就这样,一辆新车的车把还没握热就丢了。

    老茅送走了丁山,心里暗暗盘算:瘦子,四十上下,尖嘴,小眼儿,胡子不多……哎,看来又是这只“老鼠”干的。联系到前几件案子,老茅暗暗骂了一句:好一个猖狂的大老鼠,这回

    该你倒霉了!

    三天后是集市日,集市上各种卖叫声此起彼伏,笑语喧哗,人群挤来拥去,可真热闹呀!

    在百货公司的门口,有一个复员军人打扮的人,正蹲在地上擦自行车。他擦好了车子,拍拍手,站起来,悠然地看着欢乐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