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短篇小说选集(一)-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王对女厨师说:“请你的助手跟我来跳舞吧i”也没有问公主愿意不愿意,国王就拉着她走进了大厅,鼓乐一响,就跳起来了。跳了一会,公主就想回家,国王终于忍不住了,对公主说:“难道你还没有认出我吗?亲爱的,要知道,那连鬓胡子国王,沿街唱歌的穷小伙——你的丈夫,都是我。这些你父亲都知道。他叫我这样做是为了治一治你的傲气!”公主听了又羞愧又高兴,一头扑到国王怀里,象孩子似地哭起来了。网首发

    仆人给公主换上美丽的服装,戴上贵重的首饰。这时,公主的父母亲也来了。于是,一场从未见过的热闹的婚礼开始了。.
恩捷进城
    恩捷是个纯朴的农民,他天天在田里干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他常常听人家说起,离家乡不远的加纳首都阿克拉是个港口大城市,那里有许多希奇古怪的东西。恩捷真想亲眼看一看。有一天,他下了决心,决定到阿克拉去。于是,便穿上作客的衣服,佩上猎刀,带了干粮,出发了。网首发

    恩捷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离阿克拉越来越近了。进城路上,来往的行人,有的骑骡子,有的步行。路边还有一群牛。恩捷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牛,他停下来,好奇地望着,看到一个牧

    童,就走上前去问:“请问,这一大群牛是谁的?”牧童惊讶地望着他,不开口。原来,恩捷说的是自己的家乡话,牧童听不懂,只说了句:“米努。&;quot;意思就是说:我不懂。可恩捷也听不懂

    牧童说的话,还以为这“米努”是人的名字,所以他惊讶地想:这个“米努”有那么多的牛,真富啊

    恩捷进了城,一路上东看看,西瞧瞧,对样样东西都惊叹不已。不多一会,他走到一座大房子门口。房子很高,是用石头砌成的。恩捷在乡下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高大的房子。这时,正

    巧有个女人走过,恩捷就问她:“这房子里面一定是富人住的吧?这是谁的房子?真大!”女人看了他一眼,回答说:“米努。”恩捷听了更惊奇了:又是“米努”!

    恩捷继续在城里走着,不一会,他到了市场上,看见有不少女人在买铁锅和锡壶,这种东西在他的家乡是极少见的。恩捷问站在自己身边的小孩:“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小女孩奇

    怪地看着他,说:“米努。”恩捷惊奇得目瞪口呆:怎么所有这一切都是“米努”的?“米努”这么有钱,真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思捷离开市场,沿着海边走,忽然,惊异得大叫起来:“啊,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了!”原来,不远处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般大货船,船上的人正忙着朝船舱里装椰子和椰子油,走在

    恩捷旁边的一个过路人不知道恩捷在喊些什么,便对他说了声:“米努。”恩捷一听,拉住那个人说:“你不说,我也知道这船是‘米努’的。可船上所有这些货物是给谁的呢?”那人当然

    还是听不懂恩捷的话,只好抱歉地对他笑笑,说:“米努。”

    啊!这一来,恩捷对“米努”羡慕极了:“米努”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到处都是他的东西,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甚至觉得这个阿克拉城应该叫作“米努城”。

    思捷继续在城里走。突然传来一阵阵鼓声,迎面走来一行长长的队伍,原来是送葬的,男人们抬着棺材,女人们哭着。恩捷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送葬场面,悲哀的气氛简直使他也快

    掉下泪来。他问队伍中的一个人:“你们给谁送葬?“米努。”网首发

    “什么?伟大的‘米努’死了?”恩捷自言自语地说,“这简直不可思议!啊,伟大的米努,他的一切财产也救不了他,他还是死了,死了……”

    恩捷继续朝前走,可他的头脑里还在怀念伟大的“米努”!
小镇上的事
    燕山脚下有一个小镇名叫桃花川,镇上住着百来户人家。其中有一家姓田的夫妇,没儿没女,生活全靠老汉田德山在街上摆个修鞋摊。田德山六十多岁,生得粗眉大眼,可说起话来慢声

    细语,让人听了总是那么熨贴、舒心。他的老伴田大妈心慈好善,谁要是有个不顺心的事儿听她一解劝,那心里头的烦愁立刻就会烟消云散。

    这老两口在桃花川住了大半辈子,不管家里、外头,没有和人红过一次脸。左邻右舍哪家有个大事小情,他们都主动帮忙,比自己的事儿还上心。小镇上的人们不论谁提起这老两口来,

    都伸大拇指夸赞他们是好心肠。

    他们的心肠也确实是好,就说七六年他们办的那件好事吧。那天,风刮得好大,田德山刚刚摆开了修鞋摊,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过来,问:“大兄弟,到镇医院

    该咋走哇?”田德山见他气喘吁吁,汗流满面,神情焦急,独轮车上架着一扇门板,门板上面躺着一个孩子在痛苦地呻吟。,他知道这老汉是送急病号去医院的,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二话

    没说,抄起车把说:“跟我来。”推起车子就跑。

    车上的病人这么危急,为啥偏偏由这么一个年老力衰的老人来送呢?原来这老汉姓王,家住北山沟王家庄,他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一个科研部门些研究员。在“**事件”中,他的女

    儿和女婿都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关进牢房。王老汉闻讯后,赶紧把六岁的外孙女争争接回家来。俗话说,姥姥最疼小外孙。更何况是在这种情况下呢!所以王老汉老两口舍不得吃,舍不得花

    ,唯恐小争争受了委屈。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昨天后半夜,小争争忽然捂着肚子疼得满炕打滚,这下子可急坏了老两口。王老汉急忙去借了一辆独轮车,推着外孙女上路了,在天

    蒙蒙亮的时候,才跌跌撞撞地赶到桃花川。网首发

    田德山把车子推到镇医院,医生诊断是急性阑尾炎,必须立刻住院开刀。王老汉一听要开刀,吓得目瞪口呆,在田德山的催促下,才跌跌撞撞来到住院处办理手续,他万万没想到住院马

    上要交七十元押金。王老汉慌了:“我……没有……”“没有?”随着这两个字,窗口上的木挡板“呱哒”一声关上了。王老汉浑身的毫毛都炸起来了,急忙用双手拍打着木挡板:“同志,

    行行好哇,等做完手术我去借。”“拍什么?讨厌!”“同志……”“这是制度,交不齐押金不能住院!”王老汉一听,一下子天旋地转,眼冒金花,看来可怜的外孙女没救了,不由得号啕

    大哭起来。

    王老汉这一哭,惊动了在急诊室照顾着小争争的田德山,急忙拜托一个护士照看小争争,跑到住院处。他向王老汉问明了情由,就敲起窗板来,想帮助王老汉说说情,自己做个保人,无

    论如何先给孩子治病。可是没想到木挡板一拉开,田德山一见那只面孔立刻凉了半截。原来,这小子正是几年前游斗他的那个造反派!田德山瞪了他一眼,张了张嘴没说话,因为他知道求这

    种人同情,就好比跟老虎要眼珠子。那个家伙翻着一双小母狗眼,毒花花地盯着田德山。田德山一跺脚,转身对王老汉说:“老大哥,别着急,我给你取钱去!”说罢,摧开门就跑了出去。

    田德山一溜小跑回到家里,头上冒着热气,就好象刚出笼的馒头,“咚”的一声撞开了门。田大妈正在炕上戴着老花眼镜纳鞋底,见老伴火上了房似地跑了进来,不知道出了啥事。等她

    闹清了王老汉求医受困的事,她比老伴还着急,二话没说从板柜上端起梳头匣子,从里头取出一卷钞票就塞给老伴:“救病如救火,快去。&;quot;田德山接过钱来数了数,灰心丧气地摇了摇头:“

    不够,还差三十八元!”田大妈听他这么一说,也急得在地上直转磨磨儿。

    忽然,田德山猛拍了一下大腿,自言自语地说:“也只有这么办啦!”说着,伸手打开板柜盖子,从里边拉出一件崭新的羊羔皮袄,转身就走。田大妈一把拉住他:“去卖?”“嗯。”

    田大妈听说老伴要卖皮袄,不由一阵心疼,因为这件皮袄凝集着田大妈的一腔心血呀!她怕老伴在外边摆摊修鞋。受冷挨冻,才口挪肚攒地为老伴做了这件皮袄,眼下春暖河开,虽然暂时不

    用,要卖,恐怕也只能折腾个三瓜两枣的钱,实在舍不得。不卖吧,到哪找那三十多元钱去?田德山明白老伴的心情,可是如果不赶快凑齐住院押金.那小姑娘的性命可就难保了。他把自己

    的想法和老伴简单地说了一下,田大妈点点头,说:“你办得对,快去吧!,等一会儿我也到医院去。”

    田德山抱着皮袄三步并做两步跑到街上,站在饭店门口,也顾不上插草标,就高声地喊叫起来:“谁买这件皮袄,里外三新,给钱就卖!”过往行人听他这么一吆喝,都感到奇怪,有的

    说:“这老汉三九天卖冰棍,也太不会挑节令啦,眼看快到夏天了,谁还买皮袄呀!”田德山急忙说:“等钱急用,贱卖!”人们听他这么一说,有几位就围上来,把皮袄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都交口称赞说是真材实料,手工精细。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凑过来看了看,问要多少钱。田德山因为心里着急,又是实心眼子,连忙说:“够三十八元钱就给你。”那个农民一听说这价钱

    实在便宜,看田老汉不象是开玩笑,就掏出钱来买了。网首发

    田德山拿着钱跑到医院里,心想:救人要紧。他办好了住院手续,田大妈也赶到了。老两口和王老汉一起,一直把小争争陪到手术室门口。小争争进了手术室,王老汉吊到嗓子眼的心才

    放下一半,这时候,他也顾不得周围有人,双腿一弯“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老涸纵横地拉着田德山的手,不住口地喊着“恩人”。田德山夫妇急忙把老人扶起来:“你老这是咋咧?谁没有

    个难处的时候?快不要这样,孩子的病好喽,比啥都强……”

    从那以后,田德山老两口不断地到医院来看望小争争。小争争动了手术之后,过了几天能吃东西了,田大妈又换着样儿给做吃的。不知道内情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小孩的爷爷、奶奶。在他

    们的尽心照顾下,小争争很快就出院了。王老汉自然是感激不尽,硬是让小争争认田德山夫妇为爷爷、奶奶。田德山夫妇得了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女也真是喜出望外。小争争呢,虽然有

    亲爷爷、奶奶,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她也象对亲爷爷奶奶一样对待田德山夫妇。从此两家来来往往地赛过了一般亲戚。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粉碎“四人帮”五年多了。这一天,一辆小轿车在田德山门口停下了。车门打开,出来的却是王老汉。田德山高兴地迎上去开着玩笑:“老哥,你可真是小老妈坐飞

    机一一抖起来啦!哈……”还没等王老汉说话,从车上又走出一位身穿西装的老人,激动地抱住田德山,连连说:“恩人!恩人!”一刹时,把田德山夫妇闹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王老

    汉急忙对田德山说:“大兄弟,这是我的亲家翁。”这时,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走过来介绍说:“这位是侨居德国的力学专家张子衡先生。”!

    张子衡摘下眼镜,用手绢擦了擦泪汪汪的眼睛,对田德山夫妇说:“我在国外生活了一辈子,没有见过象你这样品德高尚的人呀!在你们的身上,载看到了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啊!”田德山夫妇见到小争争的爷爷也非常高兴,问起小争争的情况。王老汉告诉他们说,小争争的父母早已平反恢复工作,并且搞了一项科研设计,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小争争现在是四年级学

    生,最近评上了建设精神文明的红花少年。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还告诉他们,张子衡先生这次回国是来讲学,听到田德山夫妇仗义疏财抢救小争争的事迹,非常感动,一定要亲自到燕山脚下来

    看望他们。

    张子衡见到这两位老人,心里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打开随身携带的小皮包,取出五千元人民币,双手捧到田德山的跟前,诚恳地说:“这是从我的一项发明专利里

    提出来的,送给你们表示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们千万收下。”田德山夫妇把头摇得象个拨浪鼓,说什么也不肯收。张子衡急得说不出话来,脸却憋得通红。王老汉急忙对田德山夫妇说:“我

    这亲家有冠心病,如果你们不收下这笔钱,他可要出岔子啦!”网首发

    田德山无奈,只得接过钱来,对张子衡说:“四人帮,已经倒了,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这么多的钱,对我们来讲没有什么用处。如果不收下你这片心意,你也不会答应。”说到这里

    ,转身对老伴看了看:“你说该咋办呢?”田大妈一时也没了主意,说:“你拿主意吧。”“好吧,我收下。”田德山转过身子对站在身边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说:“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动

    乱,要恢复元气,到处都得用钱,这五千元钱就捐献给国家吧!”田大妈乐得直拍巴掌,张子衡又摘下眼镜掏出手绢擦眼泪,王老汉攥住田德山的手说不出话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双手接过

    这五千元钱,代表县政府向田德山夫妇致谢。后来,。县里把这笔款子用在修缮桃花川小学校舍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打野猪
    牛生是一个老实巴结的庄稼汉,他的老婆“三仙姑”却是一个精明能干、从来不肯吃亏的精婆娘。

    今年中伏的第一天,实在热煞人口晚饭后,“三仙姑”摇着一把芭蕉扇,牛生左手抱一个囝,右手牵一个园,一家四口来到池塘边的晒场上乘风凉。晒场上,姑娘们在唱歌,小伙子们拉

    胡琴,小孩们东奔西躲捉迷藏,老人大谈山海经,嘻嘻哈哈,好不热闹。网首发

    突然传来一声闷雷;吹来一阵狂风,飘来一片乌云,暴雨快来了。人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忽然听得西北角上一声大喊:“野猪来了,大家快来打野猪啊!”原来,这个村子紧靠大山

    ,常有野猪虎狼出没,想不到今天这只野猪竟闯到村里来了。

    听到喊声,青壮年们立即撩起各种家伙,追着,赶着,喊着,一齐向那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奔过去。牛生也把小囡往老婆怀里一放,从旁边柴禾堆上揉起一根粗木棍,就要冲上去。但是立

    即被妻子一把拉住,还拧了一把,说:“慌什么!你难道不晓得野猪的厉害?要是个受了枪伤的,那还了得!”

    这时,有人又在喊:“野猪被我们赶下池塘了,大家快把四周围住,别让它跑了,淹死它!”

    “三仙姑”一听这话,赶忙把丈夫推了一把,嘴里说:“快,快去!”说也凑巧,当牛生赶到池塘边,那只被赶到池塘中的野猪正冲着他站着的地方蹿了上来。牛生手疾,用尽全身

    力气,当头一棒,野猪就被打翻在池塘里。只见那畜生挣扎了几下,便半沉半浮地不动弹了。

    几个小伙子喊着叫着正要跳下池塘捞野猪时,“三仙姑”说话了:“先别忙。大家都知道的,关于打野猪,我们这里有规矩:开头枪的,加一条野猪腿;开第二枪的,加一个野猪头;开

    第三枪的,加四只野猪蹄子。今天打死这只野猪,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全靠我家牛生。如果没有他那一棍子,野猪还不是跑了?”大家听得出来,“三仙姑”是要大家给牛生多加一条野猪

    腿。经过一阵嘀咕以后,大家就表示同意了。

    可是当小伙子们再要下池塘的时候,“三仙姑”又嚷开了:“打死这只野猪,可没人开第二枪、第三枪呀,这野猪头和四只猪蹄子也应该归我家牛生喽。”

    这一下,大家可不服气了。有人说:“没别人看见这野猪,你家牛生能打死它?”“三仙姑”马上接口说:“光看见顶个啥用?不打,它会躺下?!”人们听“三仙姑”这么讲,便七嘴

    八舌地责问道:“没有大家把它赶下池塘,你家牛生打得到它吗?”“没有大家把池塘围住,野猪就一定蹿向牛生吗?”又是“三仙姑”的声音:“什么赶啊、围啊的,说得倒有劲儿。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