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跟随曹操-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曹铄正凝神听那昙柯菲罗说话,没想到这僧人突然动手,一下子失了先手。本来那僧人出来时曹铄正半躺着那里看星星,直到僧人出来后他才借着说话的时候站起身来。虽然手按刀柄,可是实际上曹铄并没有调整好姿态,只是勉强站在这楼顶的瓦面上罢了。现在这昙柯菲罗还没有说完话就突然搞偷袭,搞得他十分被动,连退了三四步,一连踩断了三四块瓦片,这才勉强站住了脚。
昙柯菲罗自恃身份,再者也迷信自己的武功,并不上前追击。他从怀里掏出一件事物来,不过却用右手袖子盖着,具体什么看不清楚,依稀像是个短棍的样子。他也不说话,摆出一幅武学宗师的样子。
住在阁楼里的几个店伙计这才听到了动静,摸摸索索起床,有一个家伙敲起火石准备点油灯。还有一个光着膀子、自觉彪悍的家伙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大声嚷嚷着:“搞什么呢,老子明天还要上工呢!”
这话还没说完,就被楼顶上的断瓦砸中了脑袋。他哎呀一声大叫,再也不敢吭声,抱着头就缩了回去,接着阁楼里一下子静了下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颤巍巍地说道:“不用管我们,你们继续,大侠,我们仰慕你!”
晕,被当成打家劫舍的侠客盗贼了!
曹铄借着后退的时候已经拔出刀来,把刀一横,“秃驴,看刀!”
那昙柯菲罗愣了下,估计这是在中土第一次有人叫他“秃驴”,好像有点不适应这个称谓。正愣神的工夫,曹铄已经舞刀冲了上来。
这路刀法叫做“乱泼风刀法”,是曹铄自创的。过去和典韦、张飞对阵,每次都打不赢,特别郁闷。曹铄每次和他们打完后都要找个没有人的角落,乱砍乱劈出出气,久而久之,居然让他领悟到了一路刀法。后来他和师傅过招较量时,又再次郁闷了,于是使出了这路刀法,没想到居然能和夏侯敦勉强打个平手。夏侯敦也是见猎心喜,多次帮助曹铄将其改进(这同时也是多次把曹铄打成猪头的过程),不过怎么说,最后这路刀法终于完善起来。后来曹铄北上冀州,闲暇空里曾经与赵云比试,被赵云逼出了真正接近武道的一刀。从那时候开始,曹铄才算真正摸到了武学的大门,武功飞进,真正进入到一流高手的行列中来。这路“乱泼风刀法”也换了个模样,逐渐到了大成的境界。
昙柯菲罗非常郁闷,他这个人说好听点是个武痴,看见武功就想收录下来,说难听点就是个有个收藏癖的傻子。平日里在寺庙里与护寺武僧过招,遇到没见过的招法他一定会记下来反复揣度。那些个护寺武僧都是些狂热的信徒出身,虔诚至极,看到这西域高僧就毫无保留地把招式图谱贡献出来。昙柯菲罗再在人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事半功倍,终于武功大成。昙柯菲罗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他能重回恒河两岸,在讲经之余传授武功,抵抗贵霜王朝的侵略,建立一番事业。这次来汉朝也存了学习的念头,至于弘扬佛教,那只是一个用来掩饰目的的身份。什么逆来顺受,只是哄骗一般的百姓罢了,还是称王称霸好,最多到最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了。(这时候的他恐怕想不到:后来得他衣钵的昙柯迦罗,居然真是一个虔诚至极的佛教徒)
曹铄刚使出这路“乱泼风刀法”昙柯菲罗就傻了眼,没见过啊,不行,得记下来。可是这可不是他往常比武的时候,可以喊个暂停,现在可是生死相搏的厮杀场。趁他病要他命,曹铄连续几招逼退昙柯菲罗后,突然跃起,古锭刀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砍向了昙柯菲罗。
昙柯菲罗这时一点都不敢托大,露出了自己的兵器金刚杵。他双手持那金刚杵往上一挡,就听一声脆响,那金刚杵居然被古锭刀从当中被劈作两半!
好个昙柯菲罗!这个时候反而冷静下来,现在他已经来不及向旁边跃起,也来不及后撤。可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深吸一口气,运起千斤坠来,双脚猛地一跺瓦面,身子一下子陷到了瓦片下。
曹铄一刀劈空,接着长刀反削,顺势又是一刀,被那昙柯菲罗用断裂的两截金刚杵死命地夹住。两人正在较劲,突然昙柯菲罗闷哼一声,一个被染的鲜红的长枪头从头胸前露了出来。就听见瓦面下阁楼里又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他嚣张地说道:“哼,居然在我丁大牙睡觉的时候捣乱,小子,你给我把命留下吧!”
原来这丁大牙被砸了头后愤愤不平,心说一定要报这砸头之仇,手提一杆长枪,就在那阁楼里静静等待。今晚的月光现在倒是越发明亮,透过窗户照到地上,倒是十分亮堂。等了没多久,一个人从屋顶穿了个大洞,露出穿着僧衣的两条腿来。就是现在,他举起长枪,朝着那人就扎了过去。正中目标,哈哈哈哈!
曹铄见状连忙喊了声:“抽枪!”
那丁大牙没听清楚,傻乎乎地又问了一声:“什么?”
这时候昙柯菲罗一咬牙,双肘借力往下一砸,顿时砸出一个大窟窿出来。身子一放松,已经落到了阁楼里。就是在这个时候,丁大牙还傻傻的握住枪杆不放。昙柯菲罗冲着丁大牙双手一扬,那两截金刚杵就狠狠地砸进了丁大牙的脑门,直接把他的脑袋砸扁了!看这情势,就算是有十个丁大牙也活不了了。
阁楼里剩下的三个人哆哆嗦嗦地靠在墙角,一点也不敢动弹。昙柯菲罗回手截断枪杆,带着半截长枪从窗户里跳了出去,正好比跳进阁楼的曹铄早了那么一小步。等曹铄跑到窗户那里的时候,他已经和自己仅存的两个手下会合了。
昙柯菲罗冲着窗户边的曹铄喊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的弟子会再来跟你讨教的!”恶狠狠说完这句场面话以后,连忙在两个弟子的搀扶下离开了。院子里只剩下两个重伤的卫士以及四具还有余温的尸体。曹铄看见这场景,顿时大怒,可是这阁楼也得有个十三四米高,你看那昙柯菲罗那诡异弯曲的腿就知道跳下来到后果了。他暗自斟酌,和这僧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以后麻烦大了,以后要多加提防了。不过即使是军中的精锐将士,遇到武林高手也无法自由应付。武林高手还需要武林高手来对付,曹铄暗自又给南华囚仙加了一大任务,搜罗一些江湖高手、培养一批自己的武林高手,这担子可不轻啊。(南华囚仙重重地打了个喷嚏,天还不怎么凉,怎么就感冒了,身体现在越来越差劲了)
不管怎么说,欠债不还钱,后果真严重啊!
第二卷 雏鹰展翅初翱翔 第五十五章 新鲜出炉的丐帮帮主(一)
朝歌虽好,终不是久留之地。曹铄在城里买了四口棺材,在城外找了块风水宝地,将那四名卫士下葬。本来还想投奔李枫的吴彪彻底打消了念头,没想到商人间寻仇也这么惨烈,真是太危险了,还是留在朝歌继续自己这份光荣而安全的守卫职业吧。
安葬阵亡卫士后,曹铄招集众将、谋士在这人迹罕至的坟场开会。这里十分荒凉,又不引人注意,比在城里安全多了。与会的有南华囚仙、李枫两位主要的谋士以及华雄、魏延、赵雨和刚刚完成侦察业务的马铜等武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总结前段时间的得失,并为以后的发展做谋划。
不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军中首领防卫的问题,南华囚仙听说有人行刺后早就从六百军中挑选了无家的五十名死士,传授自己以前的武功招式,以便执行特殊任务。他请曹铄为其命名,曹铄沉吟半天,最后说道:“还是叫锦衣卫吧,希望他们能继承锦衣卫的光荣传统,更创佳绩。”
不过没想到这话刚一说完,李枫就不愿意了,他对曹铄说道:“主公,这我可不同意,锦衣卫这个名号早在我最初跟你的时候就预定下了,怎么可以给别人呢?你看看过去锦衣卫中因伤离开部队的老兵们都在哪里?他们大多数都成了我的手下,这锦衣卫的名字按道理应该由我手下继承才对。再说了,主公您在我刚刚离开军队的时候,曾经给我说过一个很早前听说过的锦衣卫故事,和我们现在做的事一样,这锦衣卫一名还是留给我们吧!”
他的话也有道理,曹铄思前想后,憋了半天,头疼欲裂,也没想出个名字来,最后决定还是盗版吧,反正这锦衣卫也是盗版来的。他清了下喉咙,对南华囚仙说道:“要不就叫千牛卫吧。《庄子。养生主》说: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我希望他们就像这刀一样,锐利可斩千牛。至于编制和待遇方面,由于他们主要负责协助卫队进行要人防卫、对我军叛徒进行刺杀(大家一起点头)以及对敌人武将重臣进行刺杀(南华囚仙、李枫一起点头,魏延、华雄等武将则一起摇头),不可全与军旅相同,就暂时定为每人都可享受屯将待遇,其中三人为一组,组长享受曲长待遇;十人为一小队,其小队队长称为千牛备身,享受牙将待遇;五十人为一中队,中队长为千牛奉裕,享受校检校尉待遇;百人是千牛卫队最大编制,以南华囚仙为千牛将军,享受校尉待遇。”
除了因伤端坐的南华囚仙,大家早就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听着曹铄颁布的命令。虽然曹铄现在也只是个校尉,但是谁也没有对他的命令起异议。这些人都可以算是曹铄的嫡系,如果他们离开了曹铄,大多数根本就没有继续发展的机会,有的还要有性命之忧,所以可以完全相信他们的忠心。
趁此机会,曹铄继续颁布命令:“趁今天人比较全,我要下达几个命令:第一,抽调军中骨干精锐五十人,组建黑衣卫,它的规模日后将随部队规模扩大而扩大。他们将是我的卫队,也是军中基层军官的首选。从现在开始,除了你们,每一个什长以上军官,都要到黑衣卫进行培训,合格后才能就任。战时将军可以火线提拔军官,但是他们只能暂时校检该职位,待战后经过培训方可正式就职。
第二,目前我军人数太少,暂时取消各将军的部曲,以免造成编制混乱。大家有没有意见?”曹铄停留下,看了下大家,见没有人反对,就继续说了下去:“至于各将军及谋士的防卫工作,由中军黑衣卫中派出,经过一段时间后相互间进行轮调。他们将负责大家的安全保卫工作,另外这些军官种子的主要任务是跟着大家多学些知识、长长见识。
第三,从军中抽调五十名机灵的家伙加入到锦衣卫中,由原良(李枫之字)率领,借助王记车行的力量,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情报网来。前几天你向我汇报,王记车行暗地里贪污了我们大批的购茶款,这倒是正常的,毕竟追逐利益是他们这些个商人的本能。如果他们规规矩矩的,我倒要怀疑他们要另起炉灶呢。再说了,赚钱只是我们的次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要定在收集情报上。要通过王记车行的关系网,建立健全我们自己的情报网,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原良你亲自来执行,我才能安心。
第四,赵雨你要以那十名侍婢为基础力量,从军中挑选出曾身为药农或赤脚大夫的士兵来,向他们传授你从华佗和蔡夫人那里学到的医术,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救护队来,将来可以扩编为医匠营。我可不希望我的战士们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补刀队的手下(补刀队,负责解决自己部队中的重伤员,以免影响士气,拖累行军)。
第五,组织统计目前队伍中的伤残人员以及伤愈后无法战斗的重伤员,组建劳军农场骨架班子,暂时由南华囚仙指挥,您不要反对,能者多劳嘛。等我们稳定下来以后,建立荣军农场,一方面生产粮食,让部队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妥善地安置伤员和老弱人员,给他们减轻生活得负担。”
看着众人或激动或感激的泪水,曹铄往下按了按手,等他们平静下来,继续说道:“最后,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命令,自现在起,至更详细的命令颁布为止,军中实行以功授田,斩普通士卒首级一个为一功,授田五亩;协助为半功,授田三亩;归义(起义或投降)为半功,授田三亩。如斩获将领,奖励按对方将领的级别分别升两倍。所授田亩将在我们到达行军目的地之后授予,或以那时的市场价格给予现金补偿。”
众人更是兴奋的跳起来,只有不爱争功的赵雨犹犹豫豫地问道:“将军,我们此次行军的目的地在哪啊?”
曹铄和李枫、南华囚仙对视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再次统一了一下意见。曹铄指着舆图,慢慢说道:“林虑,河内的一个郡县,地处冀州、并州、河内郡的交叉口,有名的三不管之地。”
第二卷 雏鹰展翅初翱翔 第五十六章 新鲜出炉的丐帮帮主(二)
林虑这个地方,很穷,非常穷,特别穷。
它处于河内的最北端,可是张杨却一直没有往那里委派过官吏;它的西北方和东北方面临的都是袁绍的势力,可是袁绍却一直懒得派兵占据那里。如果您知道后世那个用了十多年才修建了红旗渠的林县,那么您就可以想见林虑这个地方的情况了,因为林县的古称正是林虑。
那里缺水,极度地缺水。
没有水的日子里,人们只剩下两种选择:一是外出讨饭,二就是等老天爷开恩。要饭可能还能讨一点活路,坐等老天爷下雨的通常全村子都饿死了。所以河内郡连那里详细户籍资料都没有。前几年的大村子,现在也许就是一个废墟。
不过今年的雨水倒是很好,可是林虑那里的百姓还是有人抛下土地,外出要饭。站在朝歌城门口,随处可见饿得皮包骨头的灾民,隔不上几步就有一个饿昏乃至饿死的灾民。他们都是些自耕农,不是因为没有地,而是因为没有水!
除了天上落的雨水,剩下所有的水井都被几个大户给占了。这些个大户,家里有井,平时不慌。遇到荒年把包裹一卷,逃到邻近的郡县继续过自己的享乐日子;等到下了雨,地里有了收成,又带着几百个蛮横的家丁气势汹汹地回来收租子。
也许你要说收个税还要几百人是不是太夸张一点,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地主回林虑来收租子,人带少了根本没用。因为各个小村子之间也不太平,平日里为了抢水,时常要进行械斗。村村都有自己的护井队,大的有百八十人,小的也有六七十人。这些护井队员们都是村里的大小伙子,几乎天天械斗,战斗力不亚于正规的官兵。至于那些没有护井队的村子,如果不依附于某个大村子。那么最可能的结局就是水被抢光,姑娘外嫁,小伙子打一辈子光棍,老头老太全被饿死。无论荒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抛下土地,出来要饭。
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正适合曹铄他们安心地休整发展。反正李枫用卖茶叶地钱已经偷偷买进了大量的粮食;而当地这些护井队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可是,如果护井队被征调了,他们的家属该怎么办?军队根本不可能连他们家眷的伙食也供应,如果一时心软供养他们的话,没过两个月军队里地粮食就会被全吃出来。可是不供养家眷,那些个护井队根本不可能死心塌地地听从曹铄的命令。这是一个死局,却被曹铄用一个过去没有人想过的方法解决了,那就是修渠!一方面可以在修渠的过程中训练整顿这些护井队,另一方面。可以以工代赈,养活这些护井队的家属。
当然不是修后来那样覆盖全县的大渠,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既没有火药,也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技术人员,修一条东汉末年版的“红旗渠”是一个天大地笑话,可是如果把灌溉面积缩小一大半,只灌溉林虑县治所在,还是很有可能的。大致的修渠方案就是以浊漳河为源,在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虑。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超难。几乎没有一个人主动支持。大家都觉得这一想法是天方夜谭,提出这一想法地南华囚仙是个傻子,而相信并批准这计划的曹铄是个呆子。
南华囚仙经过精确计算,为了引水入林虑,需建主渠一条,长约三十五公里,渠底宽四米,渠墙高两米左右。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十公里,渠底宽三米,渠墙高一米,可灌溉面积多达三十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也是十公里,渠底宽一米七,渠墙高一米左右。可灌溉面积约为十二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五公里,渠底宽一米。渠墙高半米,可灌溉面积约五万亩。这样一来,所要修建的水渠要长达六十公里,放在古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大工程了。
(由于是在公元一九六年左右挖渠。比历史上早了一千七百五十多年。水土流失比后来要轻。而且植被覆盖也远好于后世。所以各项指标比后世那条至少要缩水一半以上。这样一对比。再想想现在。大家可知红旗渠地难度了。怪不得这天河般地红旗渠被当地百姓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