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跟随曹操-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们也觉得没有了希望。
更让公孙康担忧的是,随着气转晴曹军也开始了对襄平的工事。那种弩虽然没有再进行威力巨大的火油蛋攻击,却频繁发射石弹。这石弹虽然体积不大是精准异常,专门负责狙杀城中守军军官几日已经连杀了七十一名中高级军官,就连武力超卓的卑衍也在巡城时被一枚石弹砸去了脑袋。
公孙康彻底没了坚守下的信心,于是命令柳甫前去曹营请降。柳甫战战兢兢地坐着吊篮从城上被吊下来着又吊下来两个从人。他们三人来到了曹营后,柳甫纳头就拜曹铄说道:“将军,公孙将军请您后退二十里就会带领我们投降。”
曹铄微微一。后退二十里。怎么着。到了现在这个境地了。公孙康还想先让我们解围他再逃跑。他也太小看我们地智商了吧!曹铄叹了口气。又要杀人了。唉。他冷笑着问那柳甫:“你在公孙康那里担任什么官?”
柳甫连忙答道:“回禀军。微臣本事低微。目前担任簿曹从事一职。”
“簿曹从事?辽东郡什么时候有这样地大官了?这不是幽州州牧府才有权力册封地官职吗?”曹冷笑着看着柳甫。声音很低。有一种金石地味道:“原来是辽东侯、平州牧地属官啊?失礼失礼。来人啊。给我斩下他地狗头。让公孙康清醒清醒。还想蒙骗我退兵?哼!!!”
从人回报。公孙康大惊。这次他派出了别驾从事阳仪。阳仪是公孙度地心腹。当年公孙度想自立为侯、建立平州府时曾多次征询他地意见。如今也是襄平城中地重臣。
听到细作对阳仪地介绍后。曹铄大笑。对郭嘉说道:“这公孙康着实可恶。意图让我来帮他剪除障碍。他也太小瞧我了吧!”
郭嘉听罢也是一笑。“子烈。你不也是故意拖延。让城中越来越多地人知道公孙康守不下去了。正在商谈投降事宜吗?这样瓦解了城中决死之心。来日攻城一定事半功倍。你们这两只小狐狸啊!”
曹铄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命令卫士将这阳仪轰出,并通告公孙康立即派出年少有决断的人来,要不然,大军立即开始攻城。
公孙康无奈,再次派遣自己的亲卫部曲统领卫演来到曹营。卫演虽然地位不显,但是却是公孙康的心腹,也表现了公孙康的诚意。
曹铄升帐聚将,命大将立于两边,传卫演觐见。
卫演连头也不敢抬,低着头膝行而进,老老实实地跪在帐中,向曹哀求道:“请丞相暂息雷霆之怒,明天我家主公就送来长子公
质,然后我们全都自缚来降。”
曹铄再次大笑,对那卫演说道:“军事要诀大致有五项: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便死。如今我们占据优势,干嘛还要接受你们的投降呢?来人啊,将此人赶出大营,赶往襄平城下!”
襄平城头,许多人都知道公孙康已经派出了亲卫统领卫演前去求降,大家正在翘首期待中,突然看到那个卫演抱头逃回了城下,很多人哀声叹气,然而更多人心中一动:看来曹军势要对公孙康赶尽杀绝,与其困守等死,还不如擒了这公孙康换一条生路呢!
公孙康当日巡城时看见大家的目光,心中顿时一惊,早知道就不派人前去商谈投降事宜,现在搞得全城皆知,军民再也没有死守下去的决心了。与其等到众叛亲离,还不如现在果断地突围呢。
公孙康悄悄找来自己的二弟公孙恭,两人商议妥当,选下一千尚对自己忠心的心腹死士,于夜半时分突围。等到夜里三更的时候,公孙康宣称自己亲去劫营,命人悄悄开了南门,率军避开首山,往东南逃去。
此时正是夜深的时候,一路上毫无动静。公孙康见左右无人,心中大喜。走了不到十五里路,眼前突然一亮,就见曹的亲卫营正在前方列队,士兵们将火把点燃,衣甲铮亮。
公孙康大惊,也不敢交战,即勒马而回,可是哪里还来得及。就听曹军中号角齐鸣,左边杀出马超的神威营,右边杀出徐晃的奔雷营,后面更有张颌的归义营堵住公孙康的去路。
公孙康、公孙恭两人大惊,眼见着周:已经被围成了铁桶一般,绝对没有可能再逃出去。公孙恭哀声说道:“大哥,咱们降了吧,要不必死无!”
公孙康摇了摇头,“咱们公孙的人怎么可能就这样降了,我要让曹看看咱们姓公孙的骨气!”
看看骨气,你倒是挺有骨的,人家直接就会砍了你!公孙恭撇了撇嘴,“大哥,都什么时候了,别置气了,还是现实一点吧。就算是你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两个孩儿想想。晃儿、渊儿他们还小,啊,他们两个……”
公孙恭还没说完,公孙康已经手起一剑将他刺落马下,大声说道:“这就是妄图投降的代价,来啊,跟我冲啊!”
这次公孙康鼓起了有的勇气,拎着长剑就往后闯,他心里很明白,曹军既然已经布下了埋伏,那么肯定不会让他闯出去,但是,只要自己还是能够多拖延一点时间的。
公孙康的这一千手下都是他老爹公孙度收留的孤儿,从小就被灌注忠于公孙家的理念。眼看着公孙家的当代家主公孙康亲自冲杀在前,这些忠心的死士自然也不敢示弱,连忙冲了上来,将公孙康保护在核心。
公孙康一边指挥厮杀,一边暗自思量:时间拖延的越久,自己的两个孩儿就越有时间安全突围。早在出城之时,公孙康就吩咐心腹侍女将他二人带走,只要他们三人渡过梁水,找到杨祚那就安全了。
公孙康对杨祚有救和提拔之恩,杨祚肯定会为自己保护住两个孩儿。有两万多大军在手的杨祚有两条选择,进,可以与曹军在高山密林中周旋;退,可以依托马水布下防线,割据三韩之地。
公孙康边想边笑,可是曹铄这里却不耐烦了,曹铄大声下令:“强弩兵,进攻!”
听到他的命令后,一千名强弩兵立即扳动了扳机,这可是三联射的强弩,三千枝弩箭就将公孙康的一千手下从马上生生砸了下来。
死士也是人,当他们看到确实是毫无生路的时候,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崩溃,更何况,他们的首领公孙康早在第一波箭雨中就被干掉了。
曹吩咐打扫战场,突袭襄平城。他还没率部抵达城下,张颌已经亲自率兵化装成溃兵冲了进去,拿下了襄平城。城中居民早就焚香拜迎,迎接王师。少顷,埋伏在梁水河边的古尔丹前来报告,自己发现了三个身影,命令弩兵齐射,将他们射杀在梁水河中。
曹铄点了点头,并不在意,命令抓紧清点仓库内财物军械,全军进城。同时在城中设立粥铺,进行舍粥。
襄平就此回到大汉军政委员会的统治之下,然而杨祚还率领两万多大军在马水附近游荡;而且得知公孙康覆灭后,高句丽起兵西进,占据玄~郡。一直在公孙康震慑下老老实实的三韩也在蠢蠢欲动,谋求立国。曹大军的下一步又会是哪里呢?!
第五卷 北方风云 第七十三章 高句丽往事
铄清点襄平城内物资,得金十万余锭、钱十七库,其军械若干库,总算是发了一笔大财。另外襄平城内有四万户居民,三十多万人,这些都是汉人,是大汉保持在辽东郡统治的重要基础。
曹铄命令统计户籍,登记姓名,发现了三位贤者:管宁、原、王烈。这三个人过去因为黄巾动乱,因此避祸辽东,受到了公孙度的热情招待和多年资助。
曹铄与他们谈起中原的变化来,说并州已经被建设成为世外桃源,根本就没有那一个外族敢于侵犯;说冀州百姓开始重建家园,曹操已经下令免除两年的赋税;说青州、徐州已经被曹军攻下,夏侯渊、张辽正在那里进行赋税改革,免除口赋、算赋……
这中原的种种变化让管宁他们瞠目结舌,也让他们有一种立即回家的冲动。不过三个人避世已久,害怕回去之后还要接受这样那样的应酬,以及应付自己并不乐意的征辟。
曹微微一笑,他们还以为这是过去黄巾之乱的时候吗,那时候逮住一个儒生就要他来做官。现在曹正在考虑逐渐实行科举制,目前强迫官员将子女送往并州晋阳学院进行教育就是为了以后的安排。
别忘了,并州晋学院可不是只收官吏子弟,他面向的是整个大汉。正要你通过入学考试,就有了在晋阳学院学习的资质,就可以跟随郑玄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而当寒门学子和豪门学子穿着同样的衣服,学着同样的课程,一起经过四年的时光后,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阶层。曹有信心,在有生之年看到科举制的实现。
曹代表晋阳学院邀请宁他们前去讲学,管宁三人一致接受了邀请着运粮船离开辽东,前去并州。
曹还在襄城里发现了一个人,他叫做高拔奇,是目前高句丽王高延优的哥哥。当年高句丽国王国川王一命呜呼,没有后嗣,当时的往后伙同高延优窃取王位,并命人将高拔奇关入监牢。高拔奇听到消息,成功逃亡辽东,请求公孙度帮助复国。可是公孙度病死位的公孙康对他不屑一顾,更因为要对付袁熙没有再搭理他。
曹铄却如获至宝,这高奇是刚刚逃亡辽东,他在高句丽的根基尚未被新王清除,如果使用得当,将会让高句丽产生内乱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下令召见高拔奇对他说道:“我听说你是已故高句丽国王的弟弟,本来是有预先继承权的,怎么会让你哥哥夺得了王位呢?”
高拔奇不公孙康重视。在围城期间也没有分到多少粮食。处于饥寒交迫地境地。
现在曹铄不但给他吃地。问他高句丽情况而且言语之间还透露着对他地同情。这是多么好地机会啊!
高拔奇拜倒在地连叩首:“丞相大人。丞相大人您帮助我复国。高句丽愿意永远效忠于大汉忠于您!”
“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曹连忙让了一下。对他说道:“你把你们内部地情况说一下吧。大汉会帮助——真心效忠大汉地人!”
“大人。”高拔奇终于找对组织了。他哭着说道:“大人。请您为我做主啊。我是已故国川王地长弟。按道理是该我继承王位地。可是……”
时间回到一年以前。国川王没有后嗣。重病不起。大家都觉得高拔奇是国川王两个弟弟中年长地那一个。而且高拔奇倾慕汉学。跟辽东太守公孙度有旧。有利于高句丽这个小王国地未来。所以好多人都对高拔奇暗暗宣誓效忠。
高拔奇得到大多数朝臣的宣誓效忠后,感觉王位已经稳稳地落入自己手中,也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被人挑毛病。
有一天夜里,国川王突然死了。王后于氏也不对外宣布,而是突然悄悄跑到高拔奇的宅子里,向他问道:“如果国川王有一天去世了,您继承王位了,会如何处置我呢?”
高拔奇也没有多想,就对她说道:“嫂子,大王的继承人问题是朝臣们才有资格谈论的,你一个女人掺和什么?再说了,你晚上跑出来,有违礼法,还是快些回去吧。”
王后于氏没有听他的话,而是继续追问,于是高拔奇就说:当然是让您继续生活在宫殿中,作为王太后享受荣华富贵了!
王后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等到一出高拔奇的视线,她就狠狠地吐了一口吐沫,转身往国川王的二弟高延优那里去了。
高延优这边门可罗雀,听说王后前来后,高延优立即起身,把她迎了进来,
宴与她一起吃喝。高句丽男女之间也没有汉人那么两个人你一杯我一杯,喝的火热。
很快,王后的脸就变得红扑扑的,她娇声说道:“延优啊,你看看我是不是老了?”
高延优也是一个风流浪子,没有高拔奇这么多讲究,他就往王后于氏这边凑了凑,仔细盯着她看,恨不得把头扑进那于氏故意挤出的乳沟里。
看着高延优的急色样子,于氏心里有了底,她一边让高延优给她从肉盘里割肉吃,一边装作不经意地说道:“你知道吗?你哥哥国川王死了,我是刚刚从高拔奇那边过来,他没听我说起丧事就责备我有违礼法,把我给轰了出来!”
高延优浑身一颤,刀子一下就划破了自己的手指。于氏惊讶地叫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疼不疼啊?”一边说,于氏一边从身上拽出内衣的丝带来,贴高延优的手指包扎。
高延优看着眼这香艳一幕,哪里还忍得住?猛地扑了上来,两个人郎情妾意,豺狼配虎豹,昏天暗地大战一番。于氏娇喘着说道:“你这个死鬼,怎么这么急色呢?等到你继承王位了,还不知道要找多少个妃子呢?!”
高延优一边在于氏身上刺,一边对她发誓:如果他能够继承王位,将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王后于氏!
于氏皱了皱头,“死鬼,你少来糊弄我,你娶了我,朝臣议论起来怎么办?”
高延优连忙对天发誓,出浑身解数好好服侍了于氏一晚上,两个人也在床榻上谈论好了政变事宜。夜深之后,高延优抱着王后进了王宫,在他哥哥的床榻上,又跟王后于氏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晚上。
等到二天,王后召集群臣,说道:“昨夜大王病重,宣二弟高延优进宫,并立他为嗣。
本来国川想今天来宣布这件事情,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今早起来的时候,他就已经驾崩了!”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将高拔奇给劈傻了,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王后已经命令忠于她的卫士将议事堂团团包围。
看着雪亮的刀枪,群臣战栗,宣誓效忠高延优,高拔奇有心反抗,却看到了弟弟高延优的冷笑。高拔奇也是个有决断的人,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让这高延优有机会下手,自己只有等到逃出王宫后再想办法;要不然自己就不可能活着走出去。
于是高拔奇当机立断,立即跪下叩首,拥护高延优继位。高延优没了借口,为了安抚人心,也不敢当堂杀了高拔奇,反而对他多加安抚,宣布自己百年之后由他来继承王位。同时,高延优还拨给他四名卫士,名为保护,实为软禁。
高拔奇连连叩首拜谢,等到糊弄住高延优出了王宫之后,他才想办法收买了这四名卫士,逃向了襄平。
曹铄听完了高拔奇的坎坷经历后,对他大加安抚,并说出了高拔奇最想听到的话:“大汉是不会容许这样有违人伦的事情发生了,那国川王的王后于氏也太恬不知耻了,大汉是不会让这样无耻的女人来为难你这个慕大汉文化的继承者的,大汉的军队将用刀剑为你夺回应有的王位!”
高拔奇大喜,他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只知道连连叩首。磕几个头算什么,只要拿回了王位,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到那时候,别说是于氏这种破鞋,自己只要表露一点想要美女的意思,就会有几十个、几百个美女哭着喊着冲上来想要自己宠幸……
曹看出了高拔奇的贪婪与野心,但是这么点野心对曹铄来说,并不值得一提。因为曹已经决定将高句丽灭国,将在高句丽的基础上建立安东都护府,由中原人担任安东都护府的都督,统一管理东部、北部地区的野蛮部族。对这些野蛮部族进行分化瓦解,让他们互相征战,永世不得安宁。
曹铄对高拔奇好言安抚,然后将他劝下,自己又找来郭嘉商议。郭嘉听了曹的设想以后,点头称是,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高拔奇毕竟是已经离开高句丽一年了,他的那些个亲信肯定也被这继位的高延优给清扫一空,这个高延优最多也只是为汉军提供一些向导而已。
曹铄点头称是,不过曹铄有信心依靠汉军强悍的战斗力一举击破高句丽的主力部队,让他们陷入不断的恐慌中。只有这样,未来的安东都护府才会有绝对的威望!曹军出征高句丽,已经被提上了议程……!
第五卷 北方风云 第七十三章 高句丽往事
铄清点襄平城内物资,得金十万余锭、钱十七库,军械若干库,总算是发了一笔大财。另外襄平城内有四万户居民,三十多万人,这些都是汉人,是大汉保持在辽东郡统治的重要基础。
曹命令统计户籍,登记姓名,发现了三位贤者:管宁、原、王烈。这三个人过去因为黄巾动乱,因此避祸辽东,受到了公孙度的热情招待和多年资助。
曹铄与他们谈起中原的变化来,说并州已经被建设成为世外桃源,根本就没有那一个外族敢于侵犯;说冀州百姓开始重建家园,曹操已经下令免除两年的赋税;说青州、徐州已经被曹军攻下,夏侯渊、张辽正在那里进行赋税改革,免除口赋、算赋……
这中原的种种变化让管宁他们瞠目结舌,也让他们有一种立即回家的冲动。不过三个人避世已久,害怕回去之后还要接受这样那样的应酬,以及应付自己并不乐意的征辟。
曹铄微微一笑,他们还以为这是过去黄巾之乱的时候吗,那时候逮住一个儒生就要他来做官。现在曹正在考虑逐渐实行科举制,目前强迫官员将子女送往并州晋阳学院进行教育就是为了以后的安排。
别忘了,并州晋学院可不是只收官吏子弟,他面向的是整个大汉。正要你通过入学考试,就有了在晋阳学院学习的资质,就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