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滇缅大会战内幕全解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晓得。”亚历山大确实搞不清楚。
  “那么,请老天保佑你们的人吧!”
  史迪威的揶揄,使英国绅士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大英帝国什么时候乞求过别人?亚历山大用手里的马鞭在空中生气地划了一个弧,说:
  “让英军主力毁灭在仁安羌,我认为不但违背英国的愿望,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要知道,英军一直在担负着中路华军侧翼掩护任务,为此,他们已经做出很大牺牲。危急关头,他们有权要求帮助。”
  史迪威的本意不是要英军覆灭,只不过想敲打敲打亚历山大。缅战以来,英军表现太差。史迪威本来有些很好的计划,结果都让英军断送了。看见几句话把亚历山大挖苦得浑身难受,史迪威这才话锋一转,把杜聿明推出来,说:“既然如此,听听中国朋友的高见吧!”
  杜聿明缺乏西方人的幽默感,但刚才听着史迪威对亚历山大热嘲冷讽,倒也开心。由于英军的败退,已严重威胁到正在组织的平满纳会战,杜聿明对此大为恼火,他拿定主意,不能出兵仁安羌。委员长早有预言:“我军决战地区在曼德勒。如英军退守仁安羌油田,则我前出部队,不得超越东敦吉。”况且,亚历山大也说不清仁安羌到底有多少日军。想想看,包包子一斤馅也得两斤皮呢,7;000英军被围,日军该有多少?要解英军之围,又得派多少救兵?要是个无底洞,派去的救兵有去无回,在委员长那里如何交代?杜聿明想,你7;000英军,有战车、大炮,要是杀不出条血路,也就没人能把你们背出来了。
  史迪威现在是要让杜聿明出救兵。杜聿明瞥了他一眼,心里说,你鼻子大,打了败仗,委员长也奈何不了你。我不行,得听委员长的,不能轻进。于是,他欠了欠身子,对亚历山大说:“盟军在仁安羌遇围,本军休戚与共,深为忧虑,自当竭力相助。”
  听到这句,亚历山大眉头顿然舒展,脸色由阴转晴。史迪威也赞许地点点头。
  “但是,”杜聿明却急转直下,说:“目前缅甸战场全面交火,平满纳会战正在铺开,中国军队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实在腾不出手来。”
  译员翻译这段话时,其中“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这句,半天也译不出来。不过,亚历山大对此不感兴趣。只听到那个“但是”,他脸色便马上阴沉起来。
  “就算我们能抽出一支部队,”杜聿明补充道,“就目前缅甸的交通状况,也不可能在三两天内赶到仁安羌。诸位知道,3月下旬,我们为解同古之围,新22师从曼德勒开到南阳火车站,150公里地,走了10天,以致误事。因此,对仁安羌的盟军,我们恐怕鞭长莫及。我们只能在中路和东路加紧进攻,减轻西路压力,以利于他们突围。”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曼德勒——空城、废城、死城(5)
杜聿明这句话,等于给亚历山大打个耳光。缅甸的铁路一直操纵在英国人手里,他们过去对中国军队的调运常常给“红灯”。
  会议成了僵局。
  孙立人却坐不住了。杜聿明讲这个手指头,那个手指头,但没提他新38师这个手指头。前天,新38师的112团和113团已经开至西线的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离仁安羌不远了。
  他与杜聿明位置不同,想法也不同。他想,要是英军第1师在仁安羌被歼,那么,日军下一个目标就是纳特曼克和乔克柏当。今日英军的下场,就是明天新38师的结局。与其坐看被敌人各个击破,不如趁早合兵一处,也许能打垮日军,稳住西线。而且他吃过洋面包,和史迪威都是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虽然谈不上很深的私谊。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战术风格以及处事原则,总有不少共通之处。孙立人曾赴欧洲考察,在英法军方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由于这些缘故,孙立人对亚历山大,特别是史迪威的请求,不能像坐在旁边的杜聿明那样断然拒绝。
  杜聿明感觉到孙立人跃跃欲试,急忙拉扯他的衣角,示意他不可轻动。
  孙立人主意已决,对杜聿明的暗示佯装不知。他挺身而起,说:“新38师可以出兵仁安羌。”
  绝望中突然冒出支救兵,亚历山大大喜过望,连忙说:“Thank  you!(谢谢)”
  “我有两个条件。”孙立人用英语对亚历山大说,“第一,4个小时内,给乔克柏当调去80辆汽车,以输送部队。第二,48小时内,仁安羌英军要坚守现有阵地。”
  “Yes!”亚历山大满口答应。
  散会的时候,亚历山大对孙立人又拍肩膀,又拥抱,还特别委派英军军团长斯利姆中将随孙立人指挥所一起协调中英军行动。把孙立人和斯利姆拉到一块,亚历山大说:“预祝你们的合作取得成功。”
  杜聿明早已拂袖而去。
  亚历山大这回说话算数。不出4个小时,80辆“福特”牌红头汽车开到乔克柏当。第113团官兵立即登车出发。孙立人指挥所也离开曼德勒,随队前行。
  自从到了缅甸,新38师这柄战刀还没开荤,官兵们斗志旺盛摩拳擦掌。113团先捞着打仗的机会,士气更高。他们昼夜兼程,衔枚疾走,17日傍晚,赶到仁安羌外围宾河地区。当夜,部队发起攻击,激战至次日中午,肃清宾河北岸日军。
  被围在南岸的英军,已困守两日,既无粮食,又无饮水,饥渴难熬,濒临崩溃。师长斯考特,一位早晨爱睡懒觉的少将,自从3月9日,把同古城的防务交给戴安澜后,他率兵转到西路守备,接着便稀里糊涂地一路败退下来,又稀里糊涂地在仁安羌陷入日军包围圈。听到宾河北岸打响,知援兵已到,恨不得中国军队立时打到南岸,将他救出。斯考特的告急电报一个接一个打到孙立人指挥所,恳求中国军队赶快渡河。还说:“否则,他的部队就要竖白旗了。”斯利姆军团长也从旁催促。英国绅士们就差没下跪了。孙立人见情况紧急,连夜调整兵力,决定明晨总攻。
  次日凌晨4时,东方欲晓。借着霞光,往南望去,一片荒野之上,矗立着一排排高大的井架,那就是仁安羌油田。
  黎明时分发生在油田的战斗惊心动魄,残酷无情。
  中国官兵涉过冰凉的宾河后,立刻投入一个炽热的战场。仁安羌真是名副其实的油河。遍地都是油管、油罐、油桶,随便一枪,就能引燃一团大火。成排的油罐在猛烈爆炸,火龙随着油流四处窜动。高大的井架在火光中现出可怕的姿态,有的被烈焰烧化,轰然倒塌。整个油田变成一座大火场。敌我双方在火和烟中混战。
  渡河时,中国官兵浸湿衣服,在火战中占了便宜。冲入敌阵后,积极抢占制高点和上风口,又得了更大的主动。在高处,中国兵打开油罐,乌黑的石油往低处流,流到哪,哪里就是一片火海。有的将油桶,滚向敌阵,滚到哪,哪里就爆起一团火球。日军烟熏火燎,像进了火葬场。
  包围圈内的英军乘机向外突,日军陷于两面夹攻,狼奔豕突,抱头鼠窜,很快被逐出仁安羌。
  被围困了4天的英军7;000官兵、30多辆战车和1;000多匹军马终于脱离险境。同时得救的还有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500余人。
  斯考特惊魂未定,不敢停留。当天,他指挥英军渡过宾河,继续北撤。
  仁安羌突围的战报,飞向重庆,飞向华盛顿,飞向伦敦。全世界为之一震。英伦三岛更是一片欢腾。英国人把仁安羌突围比作第二个敦刻尔克大撤退,举国庆贺,大肆渲染。英国是个体面的民族,什么事情都说得很动听,很鼓舞人心。
  而仁安羌之战到底怎么回事,只有孙立人最清楚。当英军从油田退走后,孙立人曾审问了被俘的一名日军少佐参谋。其结果,让孙立人哭笑不得。原来包围仁安羌的日军,仅仅是作间大佐率领的214联队两个大队,不足1;000人。
  作间部队本是支机动搜索部队,奉命占领仁安羌油田。15日午夜,他们推进至仁安羌以东5公里处,意外地发现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正好退到这里。作间大佐野心勃勃,他不顾兵力悬殊,大胆对英军进行包围。他利用英军的恐惧心理,虚张声势,四处出击,又利用仁安羌四周的沟沟壑壑,对英军坦克实施“地障包围”。胆怯的英国大驴子,果然让凶猛的日本小老虎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动弹。
  孙立人走运了。
  他一下成了缅甸这场失败战争中惟一的英雄。蒋介石给他颁发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给他授予“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将一枚金光闪闪的“帝国司令”勋章赠给他。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面对一大串叮当作响的勋章,孙立人心想,我当了英雄,英国人脸上才好看点。缅甸战场,盟军太缺少鼓舞人心的事情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和英国人一起打仗,没有不败的道理(1)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进入曼德勒地区。不久,曼德勒会战破产,英军决心退往印度。
  在曼德勒城下,中英军就要分道扬镳了。撤退前一天晚上,孙立人与副师长齐学启、参谋长何均衡研究退兵之计。孙立人想到,目前英军装甲第7旅尚在伊洛瓦底江右岸,撤退之前,如果和英军联合行动,伏击日军,打击敌人气焰。这样我们可以从容撤退,敌军不敢穷追。
  想法固然很好,但英国人干不干?
  参谋长何均衡说:“我看英国人没这个勇气。装甲第7旅之所以没开走,是因为通向印度道路堵塞。一旦道路畅通,他们就要和我们‘拜拜’了。”
  孙立人说:“我看未必。不管怎么说,装甲第7旅总是我们救出来的。再说,打一仗对他们撤退也有好处。”
  齐副师长却摇头:“英国人靠不住。”
  果然,夜间接到英军通报:装甲第7旅开始撤退。
  孙立人不死心,天明后,驱车追赶,好不容易追上亚历山大。这位英军统帅于撤退途中,依然风度翩翩,从容镇定,黑皮鞋,白手套。听完孙立人的陈述后,他不慌不忙地说:“敝军油料不足,战车能不能开回印度尚成问题,实在无法与贵军配合作战。”
  说完,他钻进汽车,一挥手,只给孙立人留下一句:“Goodbye。 (再见)”
  孙立人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5月2日起,新38师为中国远征军殿后,向北徐徐撤退。5月9日,退至卡萨,知日军已抢先占领密*,掐断中国军队退路。杜聿明主持军事会议,研究出路。
  败军之际召开这种会议,气氛不会轻松。加上危急关头将领们各有各的打算,实难合拍。孙立人与杜聿明过去没有什么渊源关系,新38师本属张轸第66军序列,现在临时拨归第5军指挥。况且因为出兵仁安羌,两人憋着一股劲。杜聿明认为兵败至此,与孙立人不听指挥,擅自出兵仁安羌,拉长了远征军防线有很大干系。孙立人则心有怨言,杜聿明作为握有实权的副帅,胸无全局,忽略东线防备。致日军占领腊戍,断我后路,陷全军于绝地。
  在军事会议上,杜聿明和多数将领提出各部穿越高黎贡山,分路回国的方案,并且要求新38师在卡萨以南地区继续阻击敌兵,为全军断后。
  这一计划,与孙立人的想法格格不入。第一,他对绕过密*,经高黎贡山回国不赞成。他认为,目前杜聿明手中尚掌握有4个师,应集中兵力,乘敌人立足未稳,实行强攻,夺回密*、八莫,打开归国通路。第二,他对继续让新38师断后不满意。他知道,密*以西以北全是热带丛林,纵横千里,渺无人烟,给养困难,前面成万大军如蝗群席卷而过,他的部队跟着别人后面走,恐怕连野菜树皮也没得吃。孙立人认为杜聿明偏心眼,危急关头,为救他的第5军,不惜拿新38师垫底。
  孙立人不愿绕道撤退,杜聿明甚为恼怒,旁边的新22师师长廖耀湘更是火冒三丈。廖耀湘心里想,你新38师算老几,不就是在仁安羌拣了个便宜?老子新22师在斯瓦河打纵深防御战,与日本人头顶头,脸对脸,打了半个月,挡住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哪点比你们差。廖耀湘是个急性子,认死理不认活人。他正眼也不瞧孙立人,对杜聿明说:“罢了,这种时候,只有自己靠得住,靠别人不行。我们各奔前程。”
  孙立人与杜聿明已成僵局,经廖耀湘一激,崩了。而且,来卡萨开会之前,孙立人接到史迪威和罗卓英的电报,命令新38师随他们退往印度。于是,孙立人站了起来,毫不妥协地说:。 最好的txt下载网

和英国人一起打仗,没有不败的道理(2)
“副座,以目前本师位置,离中缅边界尚有千里之遥,且道路艰难。而去印度只有300余里。古语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既然都是撤退,何不选条近道。我决定本师先撤往印度,再假道回国。”
  说完,孙立人拿起军帽,走人。
  从杜聿明指挥部回来,孙立人立即部署部队改道向印度撤退。其时112团在温藻被日军包围。孙师长决定先解112团之围,打开通向印度的道路。
  5月10日,孙立人率师主力向温藻急进。12日,在温藻火车站与日军接火。围攻112团的日军荒木部队,已苦战三日,精疲力竭,抵挡不住孙师的猛攻,向南溃逃。孙立人乘隙迅速撤出温藻,脱离战场,向西撤退。
  通向印度的道路上到处都是被遗弃的战车和火炮,看车号正是英军装甲第7旅的装备。有的坦克被炸毁摆在隘路,当作路障。想起撤离曼德勒时,亚历山大给他那个“Goodbye”,孙立人心中极为愤慨:和英国人一起打仗,没有不败的道理!
  有的中国兵气愤地在英军坦克上写下三个大字:王八蛋!
  行走数日,开始进入缅印边境那加山脉热带丛林。这里既无道路,亦无向导。只能用指北针判别方向,偶见当地土人西去的痕迹,如扔下的纸屑、瓜皮、果壳,部队便循踪而往。
  在莽莽苍苍的丛林中,新38师官兵跋山涉水,忍饥挨冻,日行群山之巅,夜卧草莽之中。日军围追堵截,缅奸为虎作伥,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经20余日艰难奋进,5月上旬,全师官兵终于到达印度边境重镇英法尔。此时,清点人数,全师尚有7;000余人。
  新38师基本还是囫囵个。
  要是没有穿越缅北野人山惨绝人寰的景象作比较,新38师走过的也许可以叫作地狱之路。但是,一和第5军部队的惨痛经历相比,新38师可算最幸运的了。
  刚刚从一场劫难中挣脱出来,站到印度的土地上,新38师官兵的感觉是从地狱进入天堂。这里的山比缅甸的美,水比缅甸的甜,空气比缅甸的清爽,甚至太阳也比缅甸的明亮。
  但是,这里毕竟是国外,是印度,是英国的领地,不是中国,不是自己的家乡。
  孙立人命令部队就地宿营,构筑工事,擦枪抹油,整顿军容,剪发洗身,缝衣补裤,休整待命。同时,派出联络官,与英军接洽交涉。
  英军驻印东方警备军团军团长艾尔文中将,是一个既傲慢又神经质的家伙。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中国联络官的陈述,时而看看指甲,时而梳梳鬓发,派头十足,神气活现。
  听说是一支中国军队从缅甸退到印度,要求接济,艾尔文脸上露出蔑视而厌恶的神情,就像一个富豪遇上了乞丐。
  从缅甸败回的军队是什么样子,他见过。前些天,驻缅英军溃败入印,那不叫军队,是祸水。士兵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指甲老长老长的。衣冠不整,枪械不齐。沿途抢劫掳掠,像饿狼一般,扰得四邻不安,鸡犬不宁。
  英国皇家军队尚且如此,中国军队就更不用提啦。
  这位英国将领慢条斯理地说:“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地,决不能容许外籍军队进入。不过,你们是盟军,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是,只能是收容。”
  说到这,艾尔文直起腰来,以一个施主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使者惊诧的神情,指手画脚地重复道:“收容,懂吗?”

和英国人一起打仗,没有不败的道理(3)
中国人懂,你这忘恩负义、没心没肝的英国佬!
  中午,联络官回来报告交涉经过,平时温文尔雅的孙立人此刻也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厉声问:
  “没说我们是中国远征军?”
  “说了。”联络官答。
  “没说我们是从缅甸打过来的?”
  “说了。”
  “没说我们是新38师?”
  “说了。”
  “没说仁安羌之战?”
  “说了。”
  该说的都说了。可是英国人一句也没听进去。他们的信条是: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
  “全师集合,准备战斗!”
  “的的的哒……”中国军队的军号,在这块无情的土地上威严地震响。刚刚结束了同日军殊死搏斗的中国官兵,又拿起武器,准备对付英军的无礼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