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虚拟帝国之父-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僧人一时无语。
  …………
  “智空大师,这些农人太过贪心了,砍柴不仅要用来自己生火,还要拿去卖,卖一捆不够,还要更多,一人如此,人人如此,你之前有曾**,说砍伐树林过多,便不得养育一方水土,迟早会消耗完一地福报,化为荒漠,我等僧人行走四方,也的确见了不少山林消失后,当地荒芜一片,连草也长不起来。可劝导这些农人,何其难也,只有少许受过我等恩惠之辈,愿意收敛**,只取平日所需,不再多伐树木,伐后也会补种一棵或数棵,”几位僧人站在凌辰面前,说着苦恼。
  这是凌辰巡查到洛阳外一处寺庙,当地僧人向他倾诉苦恼之事,正是他之前的一些讲述,论及人与天地之关系的事情,这也是求证天地与人之间因果由来的事情。
  凌辰正在寻找如果推广煤炭的契机,现在这些人的苦恼,正好给他提供了契机。
  “农人砍伐树木,是为生火,不可指责,也无法禁止,他们想要出售给他人,也是因为他人也要柴火做饭,这是滋生他们砍伐树木贪欲的根源,若是生火不再依赖柴火,有了新的生火材料,那自然他们便没有砍伐树木的贪欲,贪欲会转向新的生活材料,而那些愿意听从你等教诲的,也是基于恩惠之心,回报之心,才会压抑**,这便是解决他们砍伐树木的两条道,一是转移他们的贪欲所在,二是让他们自己压抑贪欲所在,贪欲无法毁灭,也不能毁灭,唯有放大,压抑和转移而已”
  “大师见识高远,我等实在不及,不知这新生火材料何处去寻,”
  “向可寻处去寻,向众人寻,向已心寻,唯独不要向佛寻,佛只清净你的心灵,坚实你的意愿,破除你的迷惘,却不会满足你的贪欲,好奇,也不会给你福报,一切宣称能超人升天,度人苦难,让人升官发财,诸事顺利者,皆是虚妄,皆非真佛,为了扩大信众,就伪做佛意,说拜佛便可以满足人心种种私欲者,诸如长生,富贵,荣华,来世大福报者,皆是伪传”
  “那请问大师,这长生,富贵,荣华,来世大福报,又该如何求得?”陪着凌辰前来巡查的僧人,那位曾经向他通报太子有灭佛之意的无尘和尚,此时大着胆子问。
  “无尘师傅,你怎可有此贪念,岂非枉作修行之人?”有一位本地僧人开口斥责。
  “非也,无尘所言也无什么过错,修行之人,也只是清净念头,却不能将念头扫空,最后只能留下那些自身执念,定下心思,不为俗世干扰,而身体力行,若是自身执念,不伤害天理人道,那便是正道修行了。无尘,你想长生,富贵,荣华,来世的福报,可知向谁去求?”
  “按照大师的意思,自然是向自己内心去求”
  “你悟性很高,自然知道该如何做了”
  “可大师请恕小僧贪心,富贵,荣华,小僧已经求得,可长生,福报,却不知该如何去求,拜佛,佛不回应,问自己,也想不透该如何做,只能求大师开解道路”无尘和尚说着,跪下磕头。
  “你且起来,长生福报,恐怕是所有修行人之所欲,踏入佛门修行者,能忍耐凡人之**,却有凡人不敢奢望之**,此皆人性,但想要成功,唯有集体努力,精进修行,一世世向前,直到下一世,世世积累,看破万物佛性所在,看透万事由来,自然就能从已身求得长生,求得福报”
  “原来如此,长生福报,比富贵荣华难上亿万倍,也好过亿万倍,想要求得自然一世难成,一人难成,非要亿万佛子同心尽力,世世积累,方能有所成,”无尘的悟性果然极高,他很快就明白了凌辰真实意义所在。
  这点并非凌辰在忽悠他了,而是唯一可行之路,也是现实世界人类唯一可行之路,除此之外,一切拜神的宗教,都做不到。而其中唯一要点,就是要修行者坚信死亡并非终结,而是自己这个当世意愿落地归根,来世会重新生长,这样有着希望,才能世世积累,才不会一世不成,就恐惧失望,堕落腐朽,不再奋斗向前。
  古人不会想象他们打下的文明基础,让他们的后人,不再为食物和衣服发愁,不再为头疼脑热恐惧,他们那一世的修行,固然充满苦难绝望,但却给后人创造了无尽福报。后人也要如此,给后后人积累下福报,如此世世传递,方有真正长生,安享福报的一代后人出现。
  许多堕落之人,无非也是享乐当前,不为后代考虑,不想明天罢了,许多向前之人,也是为了后代万世之想。皆是看不到,后世之人,就是本世意念所化生,两者皆为一体。
  凌辰自己会这样说,因为他自己就是本源意识定位者,这个时代的他,和千年后的他,皆是一人而已。他已经相信,其他人也是一样,死后不过是回归各自本源意识,再在合适的时候,映照到现世中的**灵魂,重新生成意识而已。


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上佛国(上)

  寻找替代柴火的东西,很快就从定期的各地僧会中传播开来。
  一次僧会中,一个僧人拿出了一块硬如生铁,浑身漆黑的石块,口里说着,“此物名石炭,点燃能发火,持久且猛烈,此物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烧火取暖,冶炼铁器,前汉就有不少的地方使用,西域也有人使用,屈茨北二百里,有山,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中原一带尚未普及开来,无非是来往不便,石炭沉重,长途运输太消耗人马畜力,除非就近就有石炭山可供采掘,才方便推给农人使用,”
  一些僧人好奇地拿过传看,正如凌辰所料,很多东西这个时代也有,但是知晓的人,能使用的人,受限于交通和通讯条件,只是一小部分才能用上,真正大规模利用煤炭,还要到宋代时期。
  可煤炭这种基础工业原料,在封建时代只能当成炼铁和取暖的燃料,没人能进一步发现它内在的价值,固然比西方文明早利用了数百年,可这多出的时间,却没有更进一步,发掘它作为工业动力的源泉,蒸汽的力量,并没有凸显出来,无非是因为这个东西,不再是简单的看到现象就能模仿利用,而必须清楚本质,建立在深厚的研究土壤上,才能成功。
  “此物从何而来?”
  “就在洛阳城外附近一处炼铁工坊中发现,不过燃烧之有巨大味道,需要修好通烟道,才能避开”
  …………
  关于煤炭的事情,凌辰很快就知晓了,他在各地的大寺庙里,宣讲此事,让那些专门负责研究农工之事的僧人,开始考虑如何将此物推给众多农人市民使用。
  “一则要改造他们生活取暖的土灶,二则还要成立专门的商行,来贩卖这些石炭,但农人手中多无钱,有免费的树木可砍伐,不会买这些石炭,市民如果买石炭比木材便宜,那就会买石炭,但又造成一部分砍柴人的生计没有着落,让他们背井离乡去挖石炭,却是困难太大”
  指望一群还有慈悲心的僧人,去做这些必需放下对一些人的怜悯,来客观地全盘考虑经济发展的事情,凌辰也觉得有些头大,不过他很快就从这个坑里爬了出来,因为他很清楚他来这里的目的。
  他来这里,并非是要给这里的人解决什么温饱问题,而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更高权限,既然如此,那使用更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必要的,推广佛教,更新教义,是为了打下改革社会的思想基础,具体手段上,他当然不用继续使用本地这些土著那样落后的经济方式。本地土著执行起来太慢,那就用他带进来的人。
  “凌七,你组织我带入的那一万人,调出三千,成立一个周济天下的商会,就叫四海商会,至于犯忌的事情不用担心,皇帝已经明悟,今世修行,方有来世有福报,不会灭佛,更不会阻挠此事,唯一要顾虑的就是那些封建地主的利益,需要缓缓图之,但只要暂时不涉及到土地和粮食,他们还不会马上察觉,这个阶层消息不通,反应迟钝,各自分裂……”
  对现代物流知识非常熟悉的凌七做起这件事情来,自然非常容易,而且还有各地寺庙作为支撑点,直接就能利用他们的寺庙作为仓库,以及集市还有市场信息的来源地,之前只是为了避免皇帝忌讳,防止引发大的动荡,才没有进行天下范围的联动,现在凌辰的指令中,已经抛开了这种限制,干起来自然没什么困难,和普通商旅比起来,他们有佛门的深厚背景,又有大量信徒做为市场来源,又不畏惧官府的欺压,可以说从事商业活动的先天条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已经积累得再足够不过。
  …………
  汉帝下了诏令,允许各地僧人经商,种地,开矿,做官,可以凭借度碟来往各地,正常缴纳各项赋税,显然汉帝本人已经上了凌辰的船,他想要来世继续做皇帝,今世做了三十多年,他还不满意。
  古代皇帝寿命最高的有八十多,他今年60有余,还能当二十年。
  这条诏令,可以说是全面引发了新佛门与统治阶层的巨大冲突。儒教已经成为当今汉时地主豪强用来晋身官员的一个途径,现在佛门不仅仅在宣讲教义,争夺信徒,居然也要插手世俗权力,他们肯定无法忍受。
  皇帝压着怎么办,那就把皇帝废掉,有汉以来,这种事情不是没发生过,王浩当皇帝之前,发生的王莽篡汉就是一个例子,从王莽的政策来看,他并非是单纯的野心家,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政治家,可惜他没有深厚根基,遭到封建地主阶层的猛烈反扑,最终失败。
  时光流逝,皇帝这条诏令发下,已经有了两年功夫,凌辰的四海商会也成立了两年有余,僧人渗透到当地农工商生产运输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并非是劝人烧香拜佛,而是在宣读凌辰进一步发展的教义时,身体力行,通过辅助农工商的方式,来进行现世修行。
  凌辰进一步发展的教义,正是他对无尘和尚宣讲的内容,不过更加通俗一些。
  “首先,人人皆有来世,唯有今世多多努力,积累财富,来世才能享受到更多财富,今世懒惰,后世子孙贫穷,自己来世也没有福报。
  其次,真正的佛只在每个人心中,佛只清扫个人心中多余的杂念,让人坚定意念,努力修行,就是要在现世努力进取。拜佛就是拜自己,求福报,求财运,就是求自己。自己不去理清念头,不去努力获不得财富,那就是佛不回应自己,怪佛不慈悲,吝啬,不灵,就是怪自己懒惰,懦弱,不努力。
  再者,修行的本意,是在现世追寻万物之佛性,万事之由来,一点点积累改进,最终才能在某个来世,参悟明白一切,最后得成正果,安享长生极乐大道。单靠嘴炮功夫,宅在寺庙里忽悠信众,万千年也不能成正果,只会将来世福报耗损干净”
  这是他综合这几十年的成果,重新凝练出来,即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来世期望,又能解决现世修行和人类发展的问题,两者结合,就能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双向平衡,这种教义,可以通行古今未来,远超一切宗教神佛,更胜过纯粹的科学一头。



第一百八十八章 地上佛国(中)

  “听说皇上有放下皇位,亲身修行之想,”洛阳城,太子府中,当今大汉太子正和门客,还有一些心腹大臣们商议着事情。
  “恭喜太子,苦苦忍耐两年之久,一旦皇上让位,就可联络各地对佛门不满之人,一起攻灭,他们这些年来,开矿修路,僧队通行天下,不知道挤掉了多少豪强名族的生计,各地怨声载道,可皇帝却充耳不闻,甚至大行打压,早就是人心不平”一位门客,正向太子进谏道。
  “在父皇正式禅让之前,这些话少在人前讲,一定要说太子平日里也深读佛经,深明佛理,”那太子拿起一卷写在布帛上的佛经。
  这自然不再是以往那些佛门中的旧经典,这里面全面阐述了凌辰的三大思想,里面集中阐明了何为真正的修行,现世与来世的关联,何为真正的佛。
  “不过,你们想要驳倒对方,现在可要难上加难,”太子展开布帛,说道,“这智空果然是个智慧深远之人,不屑于用些泥塑偶像来愚弄凡夫俗子,你看看,按他所说,想要修成佛,得要现世努力修行,什么是现世的修行,这修行可比以往那些白马寺的和尚们难百倍,吃斋念佛是不行的,每日烧香拜佛也没用,只有清理自己的杂念,努力做好当下事,追寻万物之佛性,万事之由来,才能在今世修行有所成就,才能为来世积累福报”
  “那它和儒教修身齐家平天下,又有何根本不同?”一个门客不屑一顾。
  “儒教所宣称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可没有来世现世的说法,做得再好也只是留下万世清名,死后还是一场空啊,这佛门就抓住这一点,声称只要累世真修行,就能世世积累,在某个来世得成正果,”另一深研佛经的门客说道。
  “哼,这正是我不满其之处,靠来世现世这样的鬼神论法,来蛊惑世人,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又言,子不语怪力乱神,用常人见不到之事,来宣扬他的教义,岂是治国之正途,和那些巫汉神婆又有什么两样”太子正色道。
  …………
  尽管暗流涌动,但王浩给现任皇帝打下的赫赫威名,屠戮千万,灭族无数的武功,还能震慑着国内各个势力不敢冒头,毕竟现在还能忍忍过去,从根子上来说,佛门兴盛直接影响了众多阶层的统治利益,但还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还想忍到皇帝老去,太子登基的那一天。
  因此乡野民间,虽然多的是各种议论,也少不了各种儒生登场,各家各派,纷纷或是支持,或是反对,但均没有形成武力冲突的局面。
  而奉行着凌辰新教义的佛门,正脚踏实地地一点点进步着,格物致知,实事求是,这都是古人就有的思想,与佛门教义结合,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将原本就有的石炭推广,寻找新矿,改进原有的炼铁技术,生产大量廉价的铁制农具,供给农夫,整顿交通,将燃烧石炭用来取代原本的木炭柴草,统合剩余的劳动力,组织他们行商,修正道路,种种实事,以往的官府往往发个公文,靠乡老平日劝说而已,哪有现在佛门的深入每个信众之间,真正将每个村子,每户人家都组织了起来。
  “这还是我大汉的天下么?再有数十年功夫,怕不是换了个名号,”一名刘姓宗室,在乡间看到了这一幕幕情景,不惜写了万字血书,呈递了上去。
  但呈上去后,也是毫无回应,朝堂上看得分明,都在等着老皇帝让位,太子登基之日,就是清理佛门之时。
  又是一年过去了,汉帝非但没有让位,反而因为修习了佛法,清心寡欲,不再宠幸**,也少了很多暴戾,其身体状态一日好过一日,看上去,再坐十年的皇帝也不成问题。
  太子着急了,他今年三十有三,平日里与门客歌舞宴请,又时常渔色,反而感到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有汉以来,三十多便死掉的权贵,可是数不胜数。
  他开始纠集平日里对佛门大有不满的重臣宗室,在暗地开始串联。
  …………
  在一处庙堂中,凌辰正向几名优秀的佛门后起之辈,传经授道。
  “无尘,你悟性资历最深,你给诸弟子,讲讲佛门当今处境如何?”
  暗流涌动,凌辰当然看得清楚明白,但这些都在他掌握之中,这个文明世界,唯一脱离他掌握的就是之前的鬼怪之事,不过只能等到三入此地再来解决。好在就和许多一时泛滥的瘟疫一般,那鬼怪做乱,也只是一时,很快就在各地销声匿迹,凌辰当然不认为它们消失了,而是潜藏起来。
  “是,当今佛门,已在天下开枝散叶,信众想要成为僧人,需先经过各大寺庙筛选推荐,证明通晓了经意,明悟真佛意者,才能向官府报备,请求发放度碟,僧人不享特权,一应劳作与常人无异,一应赋税照常缴纳,但现世修行能积累到来世,现世积累的福报,能留到来世享用,大浪淘沙之下,诸多伪信者奈不住清苦,已经退出,留下的都是有着佛性深重,有着大智慧之辈。
  此辈之数,天下不过六万之人。他们平时居于各家寺庙,为当地信众排忧解难,教化众生。每隔数年,便四处游历,与其他僧人交流心得,分享修行。
  佛门的外门,四海商会,由三千僧人统领,下有雇工数十万,平日不尚奢华,各种劳作身体力行。
  凡是佛门兴盛之地,当地大多教化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困苦有人问,疾病有人医。但也有少数寺庙,被伪僧人混入,假托佛名,实则满足个人私欲,不仅占人田产,还有占人妻女之恶事发生,大大损伤了佛门清名,由于道路遥远,各大寺庙巡行天下之护法僧难以顾及,造成了严重影响,长久以往,佛将不佛,只沦为藏污纳垢之所。”
  无尘口舌便给,又在数年里游历各方,有了大量阅历,这时说起来,让诸位僧人深以为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