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看着四小,分别摸摸他们的脑袋瓜子,想起这四人在历史上的事迹,微微感叹了下,然后交给李老四,让他带回府去。
    钟进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仿佛是为自己的行为做个注解,出口赞道:“懂得感恩的孩子,谁都会喜欢的。”
    马祥麟刚才在一边看了,本来觉得这四个小孩真会做人,应变很快,给根竿就往上爬了。
    没想钟进卫却赞扬他们懂得感恩,他略微一滞,然后跟着钟进卫赞扬了一句:“恭喜侯爷,收了四个不错的侄儿,真懂事。”
    钟进卫呵呵一笑,然后翻身上马道:“走,我们去向皇上交旨。”
    事先王鹏已经向他说过,钦差回京要先面圣交旨,因此钟进卫才有此一说。
    当下,一行人就往紫禁城而去,没多久就到达了午门外。
    钟进卫并没有去那一排水泥朝房侯着,而是直接近到午门处。
    守卫的侍卫认得钟进卫,一看来人是好久不见的中兴侯,当即为钟进卫去通传。
    钟进卫在等待崇祯皇帝召见期间,四处环顾,转身看到了不远处的大明皇家银行,发现那边的人气比自己走之前要高了很多。
    不时可以看到人进人出,看来银行的业务还不错。只是不知道具体如何,钟进卫有点心痒痒,很想马上知道。
    不过此时他不能走开而先去银行,因为他得等崇祯皇帝召见。
    一想起崇祯皇帝,钟进卫又想他现在在干吗,自己不在京师这段时间内,又做了些什么事情,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所说的那些事情,崇祯皇帝有多少交代下去做了?
    正当他在左思右想之时,一个声音从午门处传来:“侯爷,您可回来了,皇上急传!”
    钟进卫闻声看过去,原来是老相识王承恩,正眉开眼笑地站在门洞处跟自己打招呼。
    “啊,王公公,好久不见,怎么劳动您大驾过来通传啊!”钟进卫也热情地回应,抱拳一礼,回应王承恩。
    “因为是侯爷您啊,皇上特意让咱家来接您。快跟咱家走吧,莫要让皇上等久了。”王承恩对钟进卫说完之后,又对马祥麟道:“这位是马指挥使吧,皇上一并召见。”
    走在路上,钟进卫关心地问王承恩道:“皇上最近还好么?”
    王承恩一边在前急走引路,一边笑着回答道:“侯爷帮皇上赚了那么多银两,真是少了好多烦恼的事儿。不过皇上现在也还有事情在烦着呢,正在文华殿和内阁阁臣议事。”
    钟进卫一听,连忙再问道:“是什么事情烦,建虏又有动静了?”
    “不是,是为了唐王的事儿。”王承恩摇着头答道。
    “唐王,是宗室么?”钟进卫快走一步,接近了王承恩一点才问道。
    马祥麟自知身份,还没资格关注朝堂上的事情。因此,他落后几步,不声不响地低着头走路。
    王承恩是这世上知道钟进卫来历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明白钟进卫对于大明的一些基本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就耐心地回答道:“是啊,就是封在南阳的唐王。”
    说到这里时,文华殿就在前面,王承恩就补充了一句道:“侯爷,估计皇上会咨询您的意见,您进去就知道了。”
    钟进卫看着面前熟悉的文华殿,便不再问王承恩,也不再说话,拉了拉自己的衣服,暗自说道:“我胡汉三回来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唐王勤王事
    当钟进卫迈进文华殿之时,所有的人都不再说话,看向门口的钟进卫。
    崇祯皇帝在得报钟进卫午门外侯旨之后,早已无心听底下这些臣子的说话,好多次瞄向殿门。此时一见钟进卫现身,当即站了起来,激动地看着钟师傅。
    钟进卫看到崇祯皇帝见自己进殿,竟然站了起来。他不再打量殿内众人,连忙快步上前。
    “臣中兴侯。。。”钟进卫刚说了个开头,准备行礼,就被崇祯皇帝打断了:“钟师傅,无需多礼。来呀,给钟师傅赐座。”
    这时,殿内的人才发现崇祯皇帝竟然是站着的,几个被赐座的阁臣不好意思再坐着,也悄悄站了起来。
    既然崇祯皇帝说免礼了,钟进卫自然不会再拜,来大明马上要一年了,对于跪礼还是不习惯,能免就免了吧。
    当钟进卫站直身子时,崇祯皇帝仔细地打量着他,发现钟师傅几个月不见,变了好多。
    自己在御花园第一次看到钟师傅的时候,他是白皙的皮肤,身子略胖,整个人显得有一股年轻的稚气。
    可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钟师傅,其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已略黑,看得出来是经常在阳光下晒的缘故。
    身体看着削瘦了不少,却显得充满活力。钟进卫整个人给崇祯皇帝的感觉是多了一股沉稳地气息。
    看来钟师傅这次千里远行归来,虽然累,却也收获不少。
    不管如何,崇祯皇帝知道来自后世的钟进卫,一心为中兴大明而奔波,内心甚是感动。
    “钟师傅,辛苦你了!”崇祯皇帝不由出口感谢道。
    他一直关注着钟进卫的行程,看着他一路西行,解决了一件又一件麻烦事。
    要不是钟师傅,自己还正为入不敷出的国库发愁;要不是钟师傅,自己还一直蒙在鼓里,任由晋商通敌卖国,资助敌人;要不是钟师傅,秦地的流贼将会流窜山西,又一个省份将糜烂;
    虽然他知道钟师傅比起一般人,具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可他这份心,却也是现在的臣子中很少见的。
    “呵呵,皇上,应该的。”钟进卫呵呵一笑,回答崇祯皇帝道。
    “中兴侯,你出一趟远门,给朝廷赚来不少银子啊!”一个苍老的声音在钟进卫的一侧响起。
    钟进卫闻言循声一看,原来是内阁首辅温体仁,正笑呵呵地看着他。
    “阁老,久违了!”钟进卫抱拳向温体仁行了一礼。
    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的当家人,都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好感,不为别的,就为了那白花花的银子。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只有到了大明的最高层,才知道国库的空虚,让人有多无奈。
    钟进卫顺势也给殿内其他人都行了一礼,反正礼多人不怪。
    在钟进卫后面被所有人忽略的马祥麟此时才有了空档,当即单膝跪地行礼道:“臣石柱指挥使马祥麟叩见陛下。”
    这么一来,殿内的注意力才集中到了马祥麟身上,仿佛他们才发现殿内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人。
    崇祯皇帝重新坐回了御座上,和蔼地吩咐道:“平身免礼。”
    几个被赐了座的阁臣此时也坐了回去,看着马祥麟。
    “谢陛下。”马祥麟谢恩起立,毕恭毕敬地站那一动不动,远没有钟进卫的自如。
    这也不能怪他,这辈子他是第二次来紫禁城面圣,更何况周围还有一群大佬看着他,拘束是一定的;而钟进卫来这里却比在自己的侯府还多,和这些大佬都有过打交道,特别是最大的大佬,更是相交甚好。
    “温卿,这次马指挥使也立了大功,内阁拟个论功行赏的折子给朕。”崇祯皇帝随即吩咐温体仁道。
    “是,陛下。”温体仁坐那,微微一欠身,答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说完后,看到马祥麟又准备跪下谢恩,就对他道:“马指挥使不必多礼,你马家在此次勤王事上,功劳甚多,朕很满意。秦总兵在京营五军营驻地,你先回去报到。等朕看了内阁的折子之后,再进行赏赐。”
    “臣不敢,臣告退。”马祥麟再次单膝一礼,在众目注视下后退出了殿门而去。
    他知道,自己的份量不能和中兴侯比,不可能留在那里影响那些大佬的议事。
    此时的马祥麟心中并不沮丧,相反,他反而很兴奋,想着能快点见到母亲,问问她有关那辣椒之物,是否喜欢。
    钟进卫见到马祥麟出殿而去,心中记挂着王承恩说的事情,就面向崇祯皇帝问道:“陛下与各位阁老正在议事,不知臣是否方便旁听。”
    崇祯皇帝一听,心就又回到了刚才讨论的事情上面,刚才还蛮高兴的心情又冷了下来。不过他还是露出微笑,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来得正好,此事朕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他想着钟师傅来自后世,他的很多观点都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经常能给出不错的建议。
    王承恩就侍立在崇祯皇帝的身边,一听开始讨论这事,他刚才还轻松的表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低眉顺眼地当起了泥菩萨。
    “陛下,此事就按祖宗章法做,就没什么可议的。”辅臣何如宠此时兼任礼部尚书,正好是他管着这事,因此出声说道。
    另一阁臣,首辅温体仁的老师钱象坤却有不同意见,说道:“陛下,京师危难之际,尚有勤王之心,非过往案例可比,臣以为不宜严惩。”
    钟进卫听得一头雾水,从王承恩事先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他们两个辅臣讨论的应该是唐王的事情。
    可具体如何,他又不知道,说不上话,只好干瞪眼。
    崇祯皇帝伸手阻止了其他几位想说话的辅臣,对温体仁道:“温卿,你先向钟师傅说说事情原委。”
    “是,陛下。”温体仁答应一声,然后转向钟进卫,给他说起这件事情的经过。
    原来,去年底的时候勤王诏传遍全国,在南阳的唐王朱聿键也知晓京师危急。他犹豫再三后,上书勤王,而后未等京师反馈,因担心京师安危而带着自己的一千护卫,自行赶往京师勤王。
    当他走到裕州之时,被巡抚杨绳武拦住。此时京师的回复也到了,不让他前往京师勤王而折返封地南阳。
    当初的事情多,这事还没顾上处置。现在缓过来了,这事就摆到了台面上。
    内阁的意思是统一的,就是必须处罚。可处罚的程度就有分歧,已经连续讨论了两天。都是各有各的道理,崇祯皇帝一时难以取舍。
    诚然,宗室的防范,崇祯皇帝也是很注意的。可他也想到建虏攻打京师的时候,当初自己做的那个无助的噩梦至今都还记得。因此在他内心,又对能带一千护卫就北上以卵击石的唐王稍微有点感激,因此在惩罚措施上举棋不定。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才有了这么两天的争论。
    当温体仁把事情经过给钟进卫说了一遍后,殿内的人都看着钟进卫,不知道这位深受皇上信任的中兴侯会是个什么意见。

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朝兴衰事
    有关大明宗室问题的思考,钟进卫在开封府听闻了相关事情后就在做了。
    他在路上的时候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但却不知道在大明的环境里提出来,会不会不适合,毕竟自己的这个解决方法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这个唐王,确实是犯了忌讳。不过却也刚好是个引子,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皇上听听。
    至于这个唐王,自己又不熟悉,钟进卫并不想单独的讨论他。如果崇祯皇帝听取了自己的建议,自然也会对唐王有个处理的。
    这个唐王,如果有人跟钟进卫说就是后世历史上的隆武帝,则他一定会听说过。
    在南明的历史上,只有这个隆武帝的作为还有点样子。他生活检点,宫中没有什么宠妃,只有皇后曾氏。他用抗战派,收李自成农民军余部,一度收复了安徽旌德、宁国等失地。只是最后被郑芝龙给坑了,这也是他自己没有直系军队的原因。
    但在这个位面上,因为蝴蝶效应,唐王朱聿键提前就藩,也提前出兵勤王,才有了钟进卫一回到京师就见到的这个事情。
    “陛下,臣在路上亲眼见到和听闻了一些事情,和此有关,臣请单独奏对。”钟进卫从凳子上站起来,躬身请示道。
    内阁辅臣们一听,不会是哪里的宗室又出什么问题了吧。要单独奏对,难道事情还不小?
    这些人虽然有点八卦,但在官场混了多年,又是七老八十之人,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该知道的事知道,不该知道的事还是不知道的好。
    因此,内阁辅臣中并没有人站出来责问钟进卫,为什么不当他们的面奏对。
    崇祯皇帝则没有多想,钟师傅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自然是有他的原因。
    于是,他对内阁首辅温体仁道:“朕好久没见钟师傅了,正好趁机一叙。温卿,你们先回去议下马指挥使的赏赐吧。”
    温体仁闻言领头站了起来,躬身对崇祯皇帝一礼:“是,陛下。”
    钟进卫看着内阁辅臣们在温体仁的带领下,依次退出文华殿后,又见殿内还有宫女内侍,就又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有些事情可能会涉及到臣的家乡。”
    崇祯皇帝心领神会,就又让内侍宫女都退了出去,只留下一个王承恩在身边服侍。
    他有点好奇,不知道钟师傅如此行事,到底会说出一番和宗室相关的什么话来。
    而钟进卫见殿内只有他们三人了,也不让崇祯皇帝久等,马上开口奏道:“陛下,臣在陕北大柏油堡见到了落魄如乞丐般的宗室,在开封府知道了大明宗室的具体情况。因此臣想到一些事情,说给陛下听听。”
    “钟师傅请说。”崇祯皇帝点点头,认真听着钟进卫的言语。
    他自然也知道大明宗室的现状,只是不知道钟师傅想说哪方面。
    “陛下,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朝在所有的王朝中,算是最长的王朝之一了吧?”钟进卫注视着崇祯皇帝说道。
    崇祯皇帝听得一怔,怎么钟师傅跟自己谈起这个来了。
    “钟师傅,这话是何意思?”崇祯皇帝想起自己刚见钟进卫时,他就跟自己说大明也即将灭亡之事。
    难道说自己不管如何努力,你钟师傅如何帮朕,都逃脱不了这个王朝的宿命?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脸上显出了一种沉重。
    “陛下,臣是想和陛下讨论下这王朝兴衰的原因,从而让大明如何避免或者减缓这种因果循环,有一点浅薄的见解想说给陛下听听。”
    钟进卫自然见到了崇祯皇帝脸色的变化,不过他也不担心,因为这事虽然敏感,但自己说的话都是有利于大明朱氏王朝的。
    王承恩低着头瞄向钟进卫,心想也只有中兴侯可以在皇上面前说着肆无忌惮的话。
    “哦,钟师傅请说。”
    “陛下,每个王朝的末期,多半是民不聊生的局面。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大部分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那么动乱也将发生。而后一些人趁机作乱,或者外族入侵,朝廷都将无还手之力,改朝换代就是必然的结局。”
    钟进卫的话虽不全面,但其所描述的内容也是末世王朝的一个现象。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点了点头,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些话好像就在说现在的大明,因为西北、中原地区的旱灾,辽东的建虏都是比较符合这两点的。
    “那么为什么王朝末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或者说为什么历代王朝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钟进卫的声音不大,问出了每个有想法的皇帝都会去思考的问题。
    崇祯皇帝又听到了钟师傅特有的问答式的讨论,他知道钟师傅心中怕是有答案或者说有解决方法,心中一喜,配合着问道:“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土地兼并问题,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如果一个王朝在这方面解决的不错,那么它的延续就会比较长,而如果没有认真对待这点,则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就本朝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了。”
    钟进卫在说这些的时候,神情也是严肃,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只是他脸上的表情告诉钟进卫,他非常关心这点。
    “臣从京师出发,向西到陕北榆林,然后从河南到河北一圈过来,发现大明目前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基本都集中到了官僚乡绅和宗室的手中。就开封来说,当地有一句话说中州地半入藩府,由此可见一般。普通老百姓则没有多少田地,却承担着很重的赋税。这个问题最好要给予解决才行。”
    “钟师傅,该怎么解决呢?”崇祯皇帝稍微伸长了一点脖子,盯着钟进卫,急切地问道。
    有关钟进卫在前面说得这些,崇祯皇帝心中隐隐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毫无解决方法。因此钟进卫这么一说,他就赶紧问了。因为他知道,钟师傅有解决方法。
    “陛下,现在朝廷还需要官僚乡绅管理着大明,陛下现在离不开他们。因此要解决他们手中的土地兼并问题,暂时还不可行。”
    “哪。。。”崇祯皇帝疑惑了,说了这么多,结果说暂不可行,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藩王手中的土地和众多的官庄、商铺,这些也都不交赋税,而且朝廷每年还要发给他们巨量的岁禄,这些都是目前大明的一个巨大负担,也是影响王朝兴衰的一个宗室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臣有一个解决方法供陛下参考。”
    钟进卫说到这里,看了眼王承恩道:“臣建议陛下,不妨考虑下臣的建议。”
    崇祯皇帝明白心急喝不得热豆腐,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