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云召国主在手,那云召国之战,算是彻底结束了。

    此次攻打崇光城,歼灭了超过五万云召军,俘虏十三万以上。其余溃逃的仍在天华军的追捕中。

    在连海平的威逼下,莽昆不得不下诏,交由天华军带往北方边境,命令北境驻军放弃抵抗,迎接天朝大军入境。

    七月初,在接到莽昆的诏令后,北方五万大军原本还颇为犹豫。但当南方的天华军,分兵两万近抵驻地后,云召军不得不下令全军投降。

    没办法,后路被堵,不仅粮草很快便要断绝。若是再被前后夹击,单凭五万人马,根本无法守住驻地。

    再加上崇光城被破,国主被擒,军心士气早已滑落谷底,再无一战之力。

    很快,随着云召军的投降,天华军立即掌控了北方各个关卡,将北面的十万大军,迎入关内。

    于此同时,崇光城被破的消息传到南方,黎越国在得知此事后,顿时吓得放弃了攻占的三府之地,匆匆逃回国内。

    而乌泽国却舍不得拿下的三府之地,再加上并未与天华军交手,便赶紧派遣使者,试图与天华军谈判,保留这三府之地。

    而在华原城,林逸凡终于接到了来自云召的传讯。从而得知黎越国与乌泽国接受了云召的蛊惑,与天华为敌。

    接到这个消息,林逸凡不怒反喜,这下好了,终于有借口将这二国彻底荡平。只可惜,岭南国却没有响应,让他颇为头大,待到南方三国尽灭,总不至于还留着一个岭南国在那边吧?

    于是,林逸凡借机发飚,下令逮捕两国派遣留京的质子。通过一番威逼利诱,迫使他们配合天华的行动。

    随即,林逸凡便发布诏令,痛斥黎越乌泽二国枉顾天华隆恩,与云召勾结,侵犯天华。此二国国主已不配作为两国之主,天华将剥夺他们的王爵,交由留京的世子们继承。

    很快,中原各地的驻军再次发生调动,纷纷南下海州,兵临黎越北部边境。一时间,海州十万大军汇聚,兵威煊赫。

    在进行着一系列调动没几天,林逸凡再次收到云召传来的飞讯,看过之后,不由大喜。

    当即叫来被滞留京城长达几个月的云召使者,当面通知他,云召国已经向天华投降,自国主以下一众官员,全部被擒,十数万兵马被俘,云召已经完了。

    使者闻言,顿时脸色大变,不敢相信,当即向林逸凡请辞,匆匆赶回云召。

    对于云召国的投降,其意义对天华来说很大。林逸凡便能以云召的名义,组建云召土著兵马,向黎越乌泽两国宣战,以夷制夷。

    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势险峻,多为密林高山,天华想要实现当地的统治,。十分不便。因此,利用当地人来统治,只能是天华唯一的选择。

    虽然这样做的后遗症很大,但暂时只能采取这个措施,再利用强大的中原文化,慢慢的同化他们,最终实现当地中原化。然后再展开改土归流,正式纳入朝廷掌控。

    于是,林逸凡便召集众臣,商议对云召的处置。

    对此,众臣皆以为,云召立国数百年,人心稳固,不宜强行纳入天华版图。而是扶立傀儡国主,其军政大权皆由我天华官吏掌控。

    只待我天华彻底稳固了民心,方可顺势将其收入囊中。

    对此,林逸凡亦是深以为然。不过对于派遣何人前往云召主持大局,众臣不由有些犯难了。

    西南地区不比中原,其地湿热,瘴疫丛生。派谁前往,无异于等同流放一般。

    首先,老弱官员自然不能前往,否则,只怕还没抵达目的地,就有可能病死途中。

    其次,有抱负的青年官吏,也不会想去。毕竟留在中原,至少还有熟悉的人事物,获得的晋升机会也很多。

    若是去了云召,天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出刁民,不仅不好治理,还无法上达天听,这辈子都有可能交代在那里了。

    对此,林逸凡也一筹莫展,不是他不能强制指派官员赴任,可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好处。你能指望一个心存怨怼的官员,能够把云召治理好吗?

    于是,林逸凡便令内阁在全国各地的官府中张贴布告,悬赏自愿前往西南赴任的官员。

    对此,内阁开出的条件十分优渥,但凡愿意前往的,底层小吏可以连升三级。也就是说,如果你本来是一名县吏,如果前往云召,便能立即升任县佐官留用。

    凡是有县令级别的官员愿意前往,直接提升为郡属官,乃至郡守。以此类推,只要愿意赴任,都能减少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打拼。

    同时,赴任官员的俸禄也极为丰厚,比中原同级官吏高出五成。还有再审核政绩之中,赴任的官员也能得到吏务部关照,比中原各地的考评高上不少。

    但尽管如此,愿意前往的官吏也是寥寥无几。如今天华正值国力上升期,在哪里都能拼出好政绩,那又何必放弃大好的生活,前往那蛮荒之地呢?

    这样的情况,顿时让林逸凡感到了危机。天华帝国似乎已经开始趋于保守,人们不再那么对开疆扩土感兴趣了。

    毕竟现在天华打下的疆土,实在太大了。随着不断的迁徙引流,再加上十数年战乱所导致的人口大减。让中原百姓的土地危机大为减轻,不用被迫迁徙他地。

    (本章完)

第835章 南下支政() 
    更关键的是,随着农研院大力培养优质粮种,产量大增,又有以红薯为主的辅粮供应,百姓们吃穿足用,更加趋于安稳的生活。

    在民间,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反对朝廷如此无休止的开疆扩土,认为以其劳民伤财的对外征战,还不如将这些钱,用于民生建设。

    更有甚者,认为天华的地域太过庞大,为了维持如此庞大的疆域,便需要保持庞大的军队,投入巨额的钱粮供养大军,以及发展当地民生。

    还不如进行分封,将边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属国,以此拱卫中原。而帝国则无需花费人力物力,便可保中原繁荣强盛,固本强干。

    这样的言论,虽然在民间不占主流,但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声音。林逸凡对此颇为恼怒,但却没有办法。总不能强行禁止这种言论,逮捕那些口出狂言之人吧?

    仔细想了想,林逸凡觉得,天华开疆扩土没错,不过问题却在于,百姓从中得到的好处太少,以至于无感。

    既然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凭什么让百姓们,无条件的支持朝廷的政策?

    对此,林逸凡也是犯难。开疆扩土,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产生回报的。除非是纵兵掠夺,搜刮征服国家的所有财富。

    但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够收回成本。毕竟,一些国家本就贫穷困苦,再如何搜刮,也刮不出多少油水。

    但占据该国,却对于朝廷长远的战略,有着莫大的好处。这其中的取舍,绝对不能用短期的利益来衡量的。

    针对这个情况,林逸凡已经指示内阁对此展开调查,并拟定一系列政策,既能维持朝廷进取的精神,又能让百姓们雨露均沾。

    七月下旬,经过全国海选,总算凑出了一批青年才俊,愿意前往云召赴任,以此博得一个好前程。

    对此,林逸凡大喜,当即下旨让他们前来京城,他要亲自接见众人。

    在这其中,曾身为太子夫子的张晟也在这批人当中,还有已经开始展露头角的林青,林明等林逸凡当年收养的少年,纷纷主动加入南下的队伍。

    八月中旬,林逸凡特地在天华殿,接见从各地赶来的数十名青年官吏。这些人年纪最小的还不满二十,最大的也只有三十多岁。

    林逸凡在殿中对他们进行训话后,又勉励了他们一番,称赞他们为国之栋梁。并下旨设宴,为众人饯行。

    林逸凡的这番举动,很快便传遍天下。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陛下对这些南下赴任的官吏如此重视。

    甚至有传言,陛下亲自将那些人的名字一一描在御座后方的屏风上,以便时时记挂。

    这让许多人心中暗自懊悔,早知如此,当时就应该选择报名参加。那样的话,自己也能够简在帝心。只要在云召留任几年,回来后便能得到提拔重用了。

    只可惜,第一批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第二批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注定得不到陛下的优待了。

    就在第一批南下赴任的官吏出发时,云召境内,天华军横扫了云召各地,镇压其中一些不肯臣服的府城。

    于此同时,再得到林逸凡的授意后,天华军开始整编那近二十万俘虏,裁汰之后,整编出十万兵马。

    天华军十五万陆军,再加上数万海军,以及十万云召新军,共计近三十万大军,开始正式向乌泽黎越二国开战。

    海州的十万天华军,以及五万岭南军,合计十五万大军,一举杀入黎越北部。

    至此,天华军共计四十多万大军,展开了西南之战。

    就在西南爆发大战之后,内阁最终拟定了关于国民互利的一系列政策,交由林逸凡御览定夺。

    在这份草案中,内阁提出三个大纲要求,以及数十个小则。

    其一,为减少朝廷对外战争的开支,允许民间组建民兵团,到国外探险征服,一如当年西域故事。

    当民间发现海外土地后,可向朝廷禀报,朝廷将赐予其丰厚的赏金,作为报酬。给予其一个虚职,以扬其荣。

    而海外所发现的土地,则开放出售给国内的大商贾和大地主。在海外的土地,没有国内的上限。能够买多少,全凭实力。

    其二,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将大力推动工商业对外扩张。给予工坊主以及商人们各种优惠政策,将天华的商品更多的出口域外。

    为了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便需要拥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打开他国的贸易大门,向其倾销天华商品。

    其三,提高银行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以吸纳民间存款,为工商业贷款提供更多的银钱。

    如今,天华的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已经遍布各个州郡,涉及大半的县城。

    有了朝廷信誉的保障,百姓们开始慢慢接受银行的存款。许多人在赚钱之后,都会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天华银行的储户已经达到八百多万。要知道,天华全国只有七千万人口,按照五口一户,全国也就一千四百万户左右。

    一般存钱都是一户一家的存储,也就是说,这八百万人已经达到全国过半户口,有存储的习惯了。

    再加上天华有藏富于民的政策,当全国一半家庭,将自己的大小不等财产存入银行后,银行账面上的存储数额达到两亿五千万两。这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朝廷财政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人均存储了五六两银子。

    但这还只是全国一半人口有存储,若是达到全覆盖的话,这存储的数额,只怕还要在翻一番。

    这也是天华在这几年里,接连发动数次大战,却没有损失多少国力的原因所在。有钱有粮,心中不慌。整个天下,还有哪个国家能有天华的财大气粗?

    林逸凡在看完内阁拟定的政策后,不由暗暗点头,这些法令一旦实施,确实能够让天华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林逸凡还是觉得,内阁拟定的这些内容,还是过于保守。既然是对外扩张,那就把步子迈大一点,给予民间更大的自主性。

    (本章完)

第836章 殖民政策() 
    于是,在林逸凡的修改填补下,政策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林逸凡更改民兵团为探险队,允许民间自行组建探险队前往海外探索未知世界。

    当民间探索征服域外土地后,只需向朝廷申报,便能拥有该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朝廷将其纳入领土范围,给予其必要的武力保护。

    至于该地的发展,全部交由民间自行建设,只要合法合规,并交足赋税,朝廷一概不予干涉。

    同时,发现新土地的人,将能够得到朝廷赐予的爵位。即便是发现一个小小的岛屿,也能得到末等乡男之爵。若是能够发现堪比中原的新大陆,最高能够获得国公之爵。

    在林逸凡看来,若是有人发现了一块像中原那么大的陆地,其功绩绝对足够得到一个公爵。

    唯有重赏,才能出勇夫。唯有高爵,才能激发人们的欲望。也唯有利益,才能让天华永远前进。

    而在第二条上,林逸凡不仅仅希望天华的工商业,能够走出去。更希望他们能够担负起移民天下的重任。

    因此,林逸凡特意增加了一个诱人的条款。凡是能够招揽足够的百姓迁徙海外定居,不仅其应该征收的商税,能够得到补贴减免。朝廷还将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扶持和技术转让,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而且,移民所产生的税收,将分出三成赐予那些商贾工坊主,为期十年。

    比如,一名商人替朝廷迁徙了一万名移民,按照当前一年,天华国内,平均每个人征收的税收为半两银钱左右。那么,这一万移民便能产生五千两税收,提取三成,那便有三千两银子。为期十年,便是三万两。

    这还不算日后随着移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的繁衍,其所缴纳的税收只会更高。商人们所得到的远不止三万两而已。而迁徙一名移民,所花费的代价,还不到一两银子。

    更何况,这些移民迁徙到海外后,大部分还是会在他们的工坊以及商铺中做事,其中的隐形利润,更是难以计算。

    还有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动,虽然能够吸纳一部分银钱,并给百姓一点实惠,但终究效果不是太明显,无法真的吸引百姓们参与扩张的分红。

    因此,林逸凡准备试行股票债券,先以官营工坊和商铺为试点,分出大小不等的股份,公开在民间售卖。

    当然,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商贾收购大部分股票,必须规定这些股票不得私下买卖,只能倒卖给相应的工坊商铺。而且,还设置购买上限。让大商贾们,无法吞下大量股票,影响民间的发售。

    官营工坊大多是涉及国家战略的矿场以及军工业。只要朝廷不断对外扩张,这些行业的发展就永不停歇。

    百姓们持有这些行业的股票,便能随着扩张而不断水涨船高。

    至于民间的股票发行与交易,林逸凡还暂不做考虑。因为目前,朝廷更加需要银钱,来发展国家的各项战略工程,以及对外的扩张。

    所以,朝廷必须尽可能的利用民间的财力,来支撑这些百年工程的持续建造。而不是让银钱流向那些大商贾的手中。

    同时朝廷还可以发行债券,以朝廷的名义,向百姓们借钱,而利息将会被银行存款来得高。

    依靠这十几年的朝廷信誉,已经经营日久的天华各州郡百姓都比较信任,只要能够让更多的人尝到甜头,便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其实,林逸凡更希望能够推行纸钞,以便捷交易的流通。不过,此事涉及太广太大,一个不好,极有可能引发动荡。因此,林逸凡只能将这个打算暂时压下,等待将来在推行。

    不过,在此期间,他决定以点带面,慢慢的让百姓们了解纸钞,接受纸钞,最终认可纸钞的便捷和可靠。

    其实,现在银行开具的银票,已经具有一定程度替代银钱的功能,成为初具雏形纸钞。

    不过银票的面额太过单一和庞大,只适合商贸的大宗交易,但不利于民间的交易。

    首先,他决定先在朝廷内部推行薪票,今后朝廷官员领取的薪俸,将由大小不等的薪票代替。官员们可以从银行取出银钱使用,也可将其存入银行赚取利息。

    同时,更能作为平常的交易。朝廷将出台法令,禁止百姓拒收朝廷薪票。

    对于这薪票,林逸凡不指望它能起到流通的效果。而是要以此作为表率,做给百姓们看的。连朝廷官员都使用纸钞了,那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而第二步,则是在军队中同样推行,以后的军饷以及赏赐,都以薪票为主。当军人们将薪票寄回家中,便能影响军属家人,使用薪票进行交易。

    要知道,现在天华有正规军和预备役,共计一百五十多万人,涉及的人口至少六七百万。而且,每年征召兵员,都将涉及到数十万人口,长此以往,影响的人口将越来越多。

    然后第三步,则在官营工坊商铺中推行,工人的薪资将用薪票取代,以此激活天华数十万官营工人,以及其所涉及的数百万家人,成为纸钞的使用者。

    第四步,则进一步扩展到税收的缴纳方式,朝廷将逐渐废除收取银钱,而改用薪票。

    百姓们交税,只能到银行兑换等额的薪票,才能完成税收的缴纳。在此期间,朝廷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只要采用薪票交税,将有税收上的优惠折扣。

    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