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五十四章 同乡眼中的宋江

如果要历数朝廷各级官员中熟悉宋江的人,张叔夜无论如何也要占上一个名额。这位张大人近年来的升官速度之快,大概也只有符德安可以一比。由于能在其他人都不愿就职的济州知州的位置上稳稳当当地任满两届,又协助宿元景成功的招安了梁山军马,使得他由从五品攫升到从四品的山东学政,很快又升任正四品的转运使。没出一年又升至从三品的河北东路(山东)经略副使。机缘巧合,本该出任山东经略使的刘豫因为丁忧要离职一年,因而张叔夜得以主政山东,代判山东路。

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官运亨通,与宋江等人的精心运作是分不开的。除了水泊军早期晁盖在济州地面上智劫生辰纲,大战石碣村之后,梁山头领们在这一带生事却甚少,尤其是宋江入主梁山之后,更是让济州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梁山军马虽不断地有军事行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把战场都移向外线。这固然是江湖中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宋江们了解到张叔夜是朝廷中少见的清廉干吏,对水泊人等尚能保持内紧外松的态势,留这样一个官员在济州,对于梁山来说更有利一些。到了后期,宋江干脆号令山寨上下一律不得在济州地面截击客商,甚至主动代替官府维护起地方上的秩序来。

济州官民也渐渐看出梁山的这一苗头,只要不去水泊门前惹是生非,就可保得相安无事,便索性不去干涉梁山军马的行动,山寨人等出入水泊也象到了自己家一样。及至宋江接受招安前后,曾与卢俊义、吴用多次到济州府衙行走,与张叔夜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并在山东各衙门大肆活动,为张叔夜的升迁不惜千金一掷。

张叔夜可不是只知道那种只知道沽名钓誉的清流派,对宋江的用意是心知肚明,宋江也与他讲的很明确,说接受招安之后大队人马势必移师他处,家眷老小多是山东乡民,其中不乏愿留居山东者,还望张大人予以照看,且梁山尚有些产业不能随军迁移,也只好求大人一并眷顾。本来这些对于地方父母官来说就是分内之事,张叔夜自然一口答应,乐得见宋江帮自己这个两袖清风的穷官员上下打点。及至辅理山东路之后,宋江更是跟他明说,登州一带有梁山老营在养生防倭,请他设法安排妥当的人主任登州军政。

顺道宋江还把自己未成年的女儿也托付给张叔夜,请他在齐州一带寻访一位大家,代为教授文字。虽然一度顾虑自己与之交往过密是否妥当,但转念想着托妻献子这种事情可不是随便的交情就可以的,从中也充分说明了宋江对他这位昔日的父母官的信任程度,本着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原则,张叔夜还是答应下来并拖尾办理了。这一两年来风闻梁山威盛军在外屡立大功,在朝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故此张叔夜并不介意在自己的权限内做些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的事情。

刚刚代理山东军政的张叔夜又唾手得到宋江送的一份大礼。就在他带着山东四州府的一万八千人马奉旨赴江南助战,赶到扬州的时候,当地前来迎接的官员就向他道贺说,昨日山东水师在润州(镇江)江面大展神威,一举击垮方腊的长江水军,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含糊其辞地敷衍。事后多方打探,隐约像是留在登州境内的给了他这么一个极大的面子。虽是文官出身,张叔夜对于趁热打铁的用兵常识还是有所体会的。他迅即调集当地的大小船只全军直渡瓜洲,在飞鱼帮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招抚了润州大越军的守将。在建康战事仍处于僵持的时候,给大越军这匹已难堪重负的骆驼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在攻克润州之后,张叔夜又连下武进、常州,成为继威盛军之后又一颗引人注目的战场之星。方夏在得知润州失守之后,不得不从建康突围南下,导致中途溃败,在建康外围鏖战数月的宗泽终于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战场态势已明显倒向宋军这边。

如今江西那边也传来捷报,前些日子突袭景德镇的方杰已遭到刘延庆的沉重打击,全军损失过半,残部逃入茅山之中。想想就要再次会面的宋江,张叔夜心中还是感想联翩的:两年前,自己还是从五品的州郡太守,宋江只是刚受抚的白身,两人在济州多次会晤,让他对自己这个不安分的邻居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以他当时的观点,宋江此人倒有些涵养,对于朝野上下的各种事务都有所见解,与以往印象中的那些草莽匪盗大不相同。

至于宋江肯接受招安的动机,张叔夜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为了升官发财上去,可到底是为什么呢?由于思想层面上的交往不深,所以也不便深谈,更无法深究。即便如此,张叔夜还是在陪同宿元景上山宣旨的时候就很诚恳地告诉宋江,虽然朝廷招降梁山,但朝中大臣中对于类似于梁山人等这样草莽英雄的敌意并不会就此消除,因而梁山若想有个好的归宿,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此后通过清流派的其他京中官员的口中,张叔夜不止一次验证了这个观点,好在宋江他们似乎接受了自己的劝告,一边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平靖叛乱,一边努力修好着与朝廷要员的关系,如今朝堂之上叫嚣“一日为贼,终身为贼”的声音好像不多了,张叔夜也不由得暗暗佩服宋江们的行事手段。

一晃两年过去了,自己已经升为代判山东路的正三品经略副使,宋江也当上从三品的威盛军副都总管,都成为一方重臣,地位不同了,宋江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眼见已经接近威盛军的锡州大营了,张叔夜心中开始揣摩起这个久未谋面的同乡宋江来。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江议和进苏州

相比较张叔夜的心事,东京镇守使、禁军元帅宗泽想的要简单的多。随着近几十年来开国初的“呼、杨、高、郑”四大世家的衰没,各家新的宗氏逐渐在军界中崛起,比如刘延庆所属的刘家,比如种师道所在的种家,折可适所在的折家,狄青开创的狄家,还有他们宗家,这些新的世家名将辈出,俨然与童贯、杨戬等权臣开始争夺大宋朝堂的军事话语权,势力更是扩延至朝廷的各个方面。宗泽就是这一代将帅中的佼佼者之一,只是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练兵打仗上,对朝权倾轧并无兴趣。虽然也感受到了枢密使童贯对他的排斥,但他无心理会,只要他把仗打好了,家中自会有人替他在皇上面前出头。

此次奉旨出征江南一度令他头痛不已,虽然麾下的五万京师禁军战力不差,可是与他配合的淮北和苏北两路军兵统帅都是童贯的门生,湖广和淮南的人马虽还算是听话,只是战力平平,故此宗泽虽是名义上带着十五万大军围攻江宁府,实际上也只有十万对方夏的十万,而且对方军中大半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所以打起来宗泽并不占便宜,一直在坚固的江宁城下僵持了两三个月。幸好威盛军奇袭江阴在先,张叔夜兵夺润州于后,终于一举扭转战局。

考虑到后面不要再出现江宁城下将帅离心的局面,宗泽索性将那些离心离德、难以驾驭的人马打发去攻打湖州,自己带着认为还算可靠的队伍来无锡县,准备会合给了他莫大帮助的两支山东部队,再接再厉从太湖东岸的苏州突破过去,收复江南全境。

对于即将会面的两位新麾下,宗泽认为张叔夜是文人从戎,属于智谋型的将领;而宋江则是归降的盗匪,熟悉贼兵的套路,适合于对付方腊的时候作为奇兵。对于两支同样以山东人为班底的队伍,他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以他从建康带来的六万兵马,加上两支山东部队,就有十万以上的兵力,对面只是石宝的三万守军,这次可谓是胜券在握。

虽然是军旅之间礼数从简,但刚一见面宋江就提出要去杭州游说方腊投降,还是让令宗泽和张叔夜没有料到。宋江的理由是:方腊败局已定,此刻劝降希望甚大。倘能如此,于两军兵卒和江南百姓益处多多;江南谓农商重地,如大军鏖战,玉石俱焚,对各家损害太大;我军新得大胜,但己方多有损耗,劳师远征,倘战事不利,士气挫伤则得不偿失。

宗泽一向对招安抚和的做法没有兴趣,他坚持认为,打仗就要真刀真枪地干到底;对方若打不下去就应当当众举旗投降。张叔夜倒是觉得宋江的意见可以一试。他提醒宗泽,说江宁之战可以看出方腊军的战斗力并不弱,目前他还有接近二十万的队伍,硬拼硬打就算取胜,必也会损失很大。当年童贯、高俅多次调集大军攻打方腊,兵力上不能说不占优势,态势上也不能说不好,可最后都落个大败而归的结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为上策。

宋江也说,反正大军做好进攻苏州的准备还需要一段时间,不妨以十天为期,让他到杭州去试试。张叔夜很关切地问宋江会不会有危险。宋江回答说,自己已经做了准备,只是要拜托宗泽元帅和张大人,万一自己在杭州遭遇不测,请表奏朝廷举荐田虎谓威盛军首领。

另外宋江又向宗泽、张叔夜二人通报了自己派了卢俊义等人北上辽东,援助女真人抗击契丹讨伐的事情。这让二人大为震惊:没料到宋江不过一方战将,竟然胸怀全局,不惜在阵前用人之际,让得力人手远赴万里,从中也可见此人胆大妄为。他们颇有感动,便答应宋江前往杭州之事,十日为期,暂不进兵。

谋定而后动是宋江的一贯作风,定下要去杭州也不能冒冒失失的。他叫来田虎、吴用、戴宗等人商定,命张清、李俊、董平、秦明分四路带兵潜进准备策应,又命人到牢中将厉天闰提出来,自己带了花荣、李逵、山士奇、焦挺、孔明、孔亮及二十名亲兵取道苏州去见方腊,又让吕方、郭盛引五百精锐标营骑兵同往保护。那厢里,不放心的吴用更是早打发石秀、燕青、李忠、薛永等人潜入杭州,暗中接应。布置好这些准备事项,宋江一行人先直奔往苏州,在宋江的计划中苏州可还有些事情很关键哩。

小队人马悠悠闲闲地行至苏州地界,早有石宝手下的大越军截住。宋江让人上前去说明要岛苏州见石老将军,军兵不敢怠慢派人飞奔回城禀报。老将石宝这些天来心神不安,眼见己方诸路人马败绩频传,宋军大举压境,自己手下人心浮动,难以迎敌,就连一向不关心战事的三大王方秋都一日三次地叫他去商议军情。郑彷徨间闻听宋公明带了少数人来到苏州,他不明就里,忙点兵带队登城观看。见宋江身边不过数十骑,虽后面有几百人马跟随,但也有二三里的样子,明显不像是要开战攻城的样子,心中的石头一落地,小算盘就有打了起来:莫若借机擒住宋江?却见宋江身后有人将厉天闰推搡到队前。此刻的厉天闰全无以往的骄横之色,垂头丧气的一言不发。

就听一箭地外宋江在城下朗声开口:“石元帅,小可宋江有要事要去杭州见你家主公方腊,请打开城门,我绝无恶意。”自从上回宋江对石银贵捉而复纵,石金贵便对宋江有了好感,见状对父亲说:“厉天闰在他们手中,爹爹不可鲁莽,且听他们如何说道。”石宝思忖一下点头命人开了城门,自己迎将上去,留两个儿子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宋江见石宝出城,连忙下马抱拳道:“久仰石元帅威名,前次在祝塘多有得罪,还望海涵。”石宝见状也忙下马还礼。宋江说:“石元帅乃是江南名宿,文武双全,对天下大势自会心知肚明。宋江不忍见锦绣江南尽数毁于战火,故此前来,欲教两军罢兵休战。”石宝闻言一愣,宋江难道会在大好局势下主动议和?不过这对于大越国来说毕竟是个喘息的良机,先不忙决断,邀宋江到城中探问清楚再说。

第一百五十六章 苏州城中说老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知道前方是危险重重,可为了军国大计也要义无反顾。有着这样的心理准备,宋江随了石宝谈笑风生地进了苏州。见市况繁华,店铺林立,宋江在马上暗自点头:不愧是江南名城,富庶之乡。到了石宝的衙门,宋江让孔家兄弟带着那二十名亲兵驻足二门外,自己与花荣、李逵、山士奇、焦挺四人带了厉天闰随石宝进堂讲话。

厉天闰自从夜袭云亭不成,被困遭擒以来,一直忍气吞声,如今见身上绑缚已去,又到了自家地盘,跳身起来喊道:“石将军,还不动手,擒了逆贼!”话刚喊出口,早被边上的没面目焦挺一把搭住他的肩头,脚下一撩就将他掀翻在地。不过还是让他惹出了乱子,厅堂上下的气氛顿时一片肃杀,花荣、李逵、山士奇以及石宝的手下都执了兵器在手就要厮杀。倒是宋江不为所动,冲石宝抱拳拱手,稳稳的坐到椅子上。

石宝见部下失态,忙挥手让人收起兵器退下,又命人献上茶来。厉天闰空有一身力气,却被焦挺拿捏住脉门动弹不得,急得在地上大叫:“石宝老儿,莫非你私通敌国,有意叛乱不成?”石宝冲他冷冷地说:“若非你误了军国大事,何至于此。来人,与我绑了,押下去。”“石元帅无须动怒,”宋江劝解道:“厉天闰之败,固然是他咎由自取,轻兵冒进所致,但也另有原因。一则是大越国朝纲松弛,用兵无方,君臣背心,任亲远贤,二则是穷兵黩武,增捐加税,百姓罹难,军兵厌战。其中究竟还请元帅深思。”

将厉天闰押下去之后石宝沉吟不语,良久才开口问道:“宋将军此次来苏州所为何事?”“我想去杭州见你家主公方腊,请他就此罢兵!”宋江沉声说道。

石宝一惊:“久闻宋公明盖世豪杰,果然好胆色!只是你如何说得动我家万岁罢兵呢?换句话,你到底有什么条件呢?要知道,我方贤弟也是雄才大略之人,绝不会向大宋屈膝投降的!”他觉得有些失言,不好意思地看了宋江一眼。

宋江微微一笑:“正因为他深明事理,雄才大略,我才会涉险去见他,想要给大家一个最好的结果。若他是象王庆那种自私自利,贪慕荣华的宵小之辈,我又何必劳心劳力呢?”宋江把自己的想法向石宝简要地陈述一遍,想听听这位方腊的盟兄、大越国的元老的反应。石宝紧皱双眉久久没有开口,最后才说:“宋将军今日不妨在苏州歇马一日,明早再登行程。”

宋江还未答言,边上的花荣插话道:“这苏州城中是否石老将军就可做的主?您留我们在城中过夜,你们的三王方秋会不会怪罪于您?”话虽说得是为石宝着想,言下之意却有些质疑石宝在本地的威信。石宝老谋深算,哪里会听不出话中有话:“花将军勿需挂怀,老夫一力承担,保几位在苏州城中的安全无虞。”宋江见他神色凝重,不似有诈,便答应下来。

石宝安排客人住下,唤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合计。金贵说:“宋公明此行恐难如愿,皇上如何肯将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相送?势必要以死相拼,战至一兵一卒的。”银贵反驳说:“也不尽然。如今大势已去,我军精锐损失过半,虽还有二十万人马,但以新卒居多,且收缩在浙江一省,湖州、苏州都已是危城,难以固守,宋军很快就会兵临杭州城下。这一危局连我这般后生都能看得到,皇上及朝中群臣岂会不知?与其鱼死网破,不如趁着还有些资本时就坡下驴,谋一个好结果。”

石宝点点头:“你们说的都不错。朝中大臣定会像你们一样各执一词的,关键是要看皇上他怎么想。他是一国之君啊,如果能保全住国君的颜面,事情尚有可为。否则,别的方面说的天花乱坠,他也绝不会答应的。同时宋公明讲的也对。方腊不是昏君,他也是肯为手下弟兄,为黎民着想的人,只是称帝之后被身边的奸人蒙蔽住了,乱了心智。”

石金贵提醒道:“爹爹莫要忘了三大王那边是否要去请示一下?”想着方秋的一贯表现,石宝微笑着点点头:“为父这就进宫去禀告,料想他还翻不了天。”叹了口气石宝又对儿子们说:“宋公明这次肯亲赴杭京议和,的确有胆有识,此人真豪杰也。虽然我还不理解他为何要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接受大宋的招安,但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不是考虑自己身家性命,图慕荣华富贵的人。不然他只须随着宗泽大军南下,即少不了他的功劳,更何况,从他上次兵渡江阴就可看出在用兵上的独到之处。若是为了靠消灭大越国谋取功名,完全不必涉身犯险,亲自到杭州去。唉,我们不能打了。若能抓住这次的机会罢兵休战是再好不过了。我明日要陪宋公明一起去杭京当面与万岁谈谈。你们两个要守好苏州,不管形势怎么变化,都不要乱了分寸,莽撞行事啊!”

当下石宝收拾了一下便进了王宫,那边方秋早已听说宋江轻装来到苏州,被石宝接入城中攀谈,心中正狐疑不止,见石宝进来便沉了脸问:“宋江来苏州,老爱卿为何不将他立马拿下,难道要沟通外国吗?”石宝早料到方秋有此一问,恭恭敬敬地回话道:“末将本也想擒下此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