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等待大王派来的援军,前后夹击,不给梁山那帮背叛绿林的家伙以翻身的机会,要一举全歼,替江湖除了这一害!孰不知,他们这个看似稳妥,实际保守的对策给了梁山军一个最好的机会。

几天过去了,梁山的几万大军在离襄阳不到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扎下了营盘,但却没有象李山彤们想象的那样主动前来攻击,好象是在等些什么。很快答案就出来了:从各地陆续传来了许多惊人的消息,梁山军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当阳、远安和彝陵,荆门也遭到攻击,形势堪危!大王从西面和南面发来的两支援军都在半路上遭到伏击,损失惨重,近期看来是不会有其他的援军前来了!襄阳军的粮道已经被梁山军所截断,军中存粮支撑不了几天了!李山彤很是奇怪:梁山军分明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自己早就派出所有的斥候日夜监视对方的行动,始终没有见对方营中有大队人马离去,哪里来的梁山军去袭击的当阳、荆门呢?

第三十一章 威盛军初战告捷

董平的右厢一万余人已经全部换成骑兵,奉命插到王庆的腹地给他重重的一击!

右厢连夜与大队分开之后,董平在马上与史进、朱仝、徐宁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根据情报,荆门有守军八千,当阳、远安、彝陵大约各有两三千人。商量之后,大家决定分头行动,由徐宁带一个轻骑兵军攻击远安,史进带一个轻骑兵军攻击当阳,董平、朱仝带着剩下的队伍进攻荆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轻骑兵的速度优势,趁着对手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内给促不及防的王庆守军以突然的打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个骑兵军的两千五百人,就算不能一击得手也不至于吃什么亏。即使如此,原来素有莽撞脾气的董平还是在行事稳妥的朱仝多次劝诫下,开口嘱咐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如果达不到奇袭的突然性就不要勉强,这第一仗一定要打好,万不可挫动部队的士气。大家在一个三叉路口分手,带着队伍奔向各地的目标。

夜色中,史进带着轻骑兵们策马奔驰。一天两夜跑了将近五百五十里路,在第二天的四更天到达了当阳城下。这两年,史进主要在潼关一带打理在那里创办的庄园,原本就是史家村少主的他对于经营并不陌生,加上对当地的情形比较熟悉,轻车熟路的他虽然没有象泉州的张清那样让人刮目相看,但实际的业绩一点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在两年的独当一面的经历让他成熟了许多,无论在待人接物,还是在统筹兼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史进与以前的少庄主、少华山的大头领都不一样了,史大官人倒是真的很体贴。

离城还有五六里路,史进就让骑兵们停下了脚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被城中守军察觉这几千战马的蹄声,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家在长途跋涉之后能尽快休息一下。让士兵把最近的一个村庄军军围住之后,他叫过军长摩云金翅欧鹏,让他安排好警戒之后,命大家抓紧休息,自己带了一个骑兵队,裹蹄衔枚,悄无声息地想当阳城摸过去。

是夜乌云蔽月,朦胧中的当阳城一片寂静。这座因当年张飞单人独骑力阻百万曹兵,吓死夏侯杰,喝断当阳桥而让后人记住的千年古城中丝毫没有人察觉到一支大军已经开进到它的眼皮底下。到了城的北关,史进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停下,自己也下了马,一个人到前面观察情况。昔日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当阳城早就没有了那时的英姿,薄薄的晨雾中三丈多高的城墙仿佛也在宿睡中倦困了,一点也没有你争我夺的战争年代常有的凛凛杀气。站在离城门十几丈外的房檐下,借着暗夜的掩护,史进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座城池,耳中不时传来城墙上有气无力的打更的声音。

从上了梁山之后,史进真正经历了战火,几乎每一次战斗他都是冲杀在最前面,自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的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仿佛正是他想要的。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思却多少有了些变化,少时那些恃勇好斗的事情现在看来象是儿戏。看看家中白发鬓鬓的老母亲时常两眼垂泪的样子,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将更加沉重。史家是一脉单传,自己如果还少不更事的样子下去,只怕这一支血统就会结束在他的手里。评心而论,在山寨的时候,对于宋江的招安主张他一直持怀疑的态度——他希望招安之后大家都能有个好的归宿,但他也对朝廷上下的污七八糟很是失望,料想招安以后也未必真的有好果子吃。

前年宋江安排他们几个人分头到各地开办庄园商号,他按照首领们的意见,没有回熟人很多的老家陕西,而是去了沧州附近的静海县,那里有大官人柴进原来留下的一大片产业。虽然柴进在梁山入伙之后,官府曾经按照上峰的要求来查封,但守在庄子里的老管家取出太祖赵匡胤赐予的丹书铁券抵挡了一下,梁山的暗线更是在县里上下打点。小小的八品知县哪里肯为了得罪赫赫有名的柴大官人而拒绝沉甸甸、明晃晃的金银,于是来了个阳奉阴违,只是在柴家庄的正门上贴了封条,既没有封锁其他的庄门,也没有驱逐庄子里的人,任由他们折腾。

九纹龙史进带了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两个老兄弟到了这里略加活动便盘下了柴家庄。有雄厚的启动资金做后盾,又有原来的柴家庄数百人等做铺垫,更有周边绿林人士的支持,他大展拳脚,很快就铺开了局面,为山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的钱财物资。一度时间,他自己对这个新的身份很是满意,难道做一个富有的土财主是他们史家必然的归宿?他娶了妻,生下了一个女儿,让原本一直愁眉不展的老母亲乐得整天咧着嘴笑,一心只盼着儿媳妇给自己再添一个大胖小子,为史家延续香火。

史进也把自己的心事放下,在闲余的时间他读了许多书,把儿时省却的功课进行了恶补,也结交了不少当地的文儒名宿,知道了许多以前自己不知道或者是忽略了的事情。这些经历让他思考了很多,他觉得宋江哥哥别的事情对错不论,有一句话是不会有错的——“大家奋发图强,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不但自己会快乐,国家也会兴盛起来”。他也懂得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在生活中他开始修身养性,“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但知书达理的老母亲总是用爱惜的眼光夸奖他“长大成人,继承家风”,就连宋江等哥哥们每次见到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举止,都惊异地说他好象变了一个人。不过他知道,自己对梁山弟兄们的忠勇义气始终没有改变,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他坚信,只要大家能够军结一心,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包括这次南下湖北,大哥一句话,他立马撇下庄园和家庭跟随着出征。

天色渐渐地发亮了,史进从思绪中清醒过来,趁着黎明前那反扑的一丝黑暗,他带着十几个人摸到城墙下面,贴着被露水打湿的墙砖慢慢靠近城门。

城墙上的守军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到来,这些天来北边襄阳的战斗一直不死不活的,湖北路的官军没有办法解除襄阳的围困,李山彤那里也暂时没有精力攻进襄阳,大王那里一个劲的从各地催要新兵,前几日当阳已经抽调了两千多人,与其他地方抽调的人马一起增援襄阳,搞的现在这里只剩下两千多人。听说又有一支官军要到襄阳解围,大王也许还要再从这里抽兵吧,说不定就要轮到自己去了。唉,这年头老是打仗,从大王在房州称王开始就不停地在打仗,搞得这里的百姓一直不得安宁。为什么要打仗呢?也不知道大王是怎么想的。不管了,还是继续好好地睡个觉,如果到了襄阳前线,就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这样平平安安的睡觉了!守军们嘟囔着,在清晨的微风中享受着回笼觉。

一个小队长领着负责城门的士兵晃晃悠悠地来开城门,城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等着出城呢。听着门闩被移走,巨大的门扇吱吱哑哑地打开了,史进一挥手,等候多时的士兵们一起挥动着战刀冲了过去。守军万没有想到会有人大清早的就来偷袭城门,况且城上的弟兄也没有发什么警报啊,城门里的人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目瞪口呆,直到一把把钢刀架到他们的脖子上,也没有人能发出一声喊叫。见史进控制了城门,在北关外埋伏的梁山轻骑蜂拥而出,没有人呐喊,只是在一片轰隆隆的马蹄声中向城门疾进。城墙上的守军终于被惊动,有人从垛口探出头去,望见卷尘而来,已经接近城门的骑兵,惊讶的大张着嘴,半晌才反应过来,转身扑到鸣警的铜锣前玩命地敲了起来。

与史进相似,金枪手徐宁也是不辞辛苦地从京师赶来加入这至关重要的威盛军第一次出征的。徐宁攻克远安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所不同的是,史进是趁夜兵临城下,清早夺关,而徐宁因为路途比史进更远,所以接近远安城的时候已经天色大亮,城门洞开了。

徐宁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冲上离远安城东门还有两里地的一道土岭的时候,发现城上并没有什么戒备。他作了个手势,让队伍放慢速度并沿着土岭排成横排。等大家都在土坡后准备好,徐宁把几个将校叫到身边,把自己准备用最快速度冲进城去的计划跟大家一说,几个部下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听将军军令。”“好!”见大家士气高涨,徐宁也很高兴,自己毕竟有一年多时间在东京活动了,而今梁山军弟兄不但没有因为招安的巨变而出现思想上的分歧,而且因为前面的整编军纪更加严明了。万人一心,其利断金!徐宁让两个营先跟着自己冲锋,其余的人做后队,在战马上把跟随自己多年的金枪摘下来,白色的枪缨在空中一挥,一千战马马蹄飞扬,冲着毫无防备的城池急奔而去。

第三十二章 丑郡马扬威荆门

当阳、远安一鼓而定,气势高涨的史进更是马不停蹄地带人把彝陵也拿了下来,倒是董平、朱仝带的本队攻打荆门有了些麻烦。与两个分队分手之后,右厢的本队(一个乘马轻步兵军、一个重骑兵军和一个射手营)沿着既定的路线向荆门挺进。根据情报那里有八千守军,按照双方的战斗力的对比,攻克城池应该问题不大。一向行事谨慎的朱仝提出在派出斥候在大军前方侦察的同时,要等待提前潜伏到城中的暗探传递最新的情报。董平略一思考之后也就答应了,毕竟队伍中有足够的力量,不象其他两支分队需要依靠行动迅速才能拿下城池。

朱仝和董平的谨慎使他们避免了一次贪功冒进的失误。当右厢本队在距离荆门城大约十里的地方扎下营盘之后,很快就从城中传来消息:由于南部各州县发往襄阳的援军已于昨天上午抵达并将在这里整编,所以荆门现有的守军数量不是八千,而是一万六千人!暗自庆幸了一番没有草率行事之后,右厢的几个首领又开始发愁了,这么一大坨敌人怎么才能吃的下呢?

还是美髯公朱仝手捋长须说出了一句中听的话:“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我吃不掉他,他能吃掉我?”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董平一拍大腿:“对啊。不行的话,我们就在这里堵着他,剩下的人马攻城略地,攻打附近其他的乡镇,树立威望,扩大队伍,筹集粮草。我就不信城里的那帮孙子眼睁睁地,一不能北上援助襄阳,二不能阻止我们做大。就算我取不下守将的脑袋,他们的老大王庆也会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哈哈哈!”众人一起大笑。

荆门城中的守将在发觉有官军来袭之后,第一反应自然是禁闭城门,加强戒备,然后才是探听虚实,搜集情报,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对方是原本的梁山人马,现在的威盛军。这支讨伐军出其不意地来到荆襄,不但围困襄阳,来犯荆门,而且一天之内连下当阳、远安和彝陵,大家一下都有些惶惶然。

荆门的守将是贺英和房绅,南部援军的头领是金西龙和马聚,四个人都是王庆手下二十八宿中的人物,自然对王庆的脾气禀性很是了解,所以他们也不会真的坐以待毙。不过就应该怎样对付眼前的局势,几个人还是争了个面红耳赤。贺英主张按兵不动,理由是梁山的总兵力大约有六万(这个数字对于以前的梁山还是相当准确的),现在应该是全伙前来征讨,前往襄阳的兵力大约不少于三万,不然也不会有能力将襄阳的人马困住,那么南下的兵力也会将近三万。能够一天之内同时攻占己方的三座县城,每一地的兵力都应该在五千左右。(兵书上讲,进攻对方最少要有两倍的兵力优势。)所以算来荆门城外的梁山军大约也应是万五之数,这样对于原来的荆门八千守军才是合理的。现在大家兵力相当,己方并没有什么把握,所以先不主动进攻,等待其他地方的援兵到来,再一起围剿当前的敌人是比较稳妥的做法。这个主张得到房绅的支持,毕竟他们是一州的守将,守住城池更为重要。

而金西龙和马聚就不这么想了,他们的任务是率军北上,增援襄阳,如今在这里滞留已经违反了大王的军令,如果再被扣上个消极怠战的帽子,只怕将来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何况他们心中也很有数,南部各州县的新兵已经被前几次的抽丁几乎抽干了,各地只剩下有限的一点人马,哪里能够再组织起新的援军来和自己一起围剿当面的梁山军。所以他们的观点是打也要打,不打也要打,不然只能是死路一条!争论了两天之后,贺英和房绅终于拗不过其他两个兄弟,同意他们带一半的兵力开城出战,毕竟这两天梁山的人马没有主动前来挑战,或许他们也是对自己很顾忌呢。而且梁山军已经开始在攻占的各个县城开衙主事,再不动作只怕大王真的要拿他们的脑袋出气了。

荆门守军一开城门,董平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马上把各军的正副统制等将领找来,简单布置之后,命射手营留下,步兵军留下一个营,由朱仝领着守大营,剩下的跟着自己前去迎战。两支人马在离城六里的一片平地上相遇,各自列开阵势。

董平把两千重骑兵放在队伍的两翼,中间是轻步兵和部分射手,总兵力不到五千人,而金西龙和马聚带了八千人马,其中轻骑兵不足六百人,其余的都是轻步兵,仗着人多势众,看上去杀气腾腾。金西龙首先出阵挑战,董平本想上前应敌,身边的丑郡马宣赞拦住马头说:“身为一军之帅不可轻动。”自己催马抡刀迎了上去。双方报过姓名之后,金西龙还想多说几句,斥责梁山不该前来挑衅,宣赞哪有心情听他胡言,四十八斤的大刀一挥,直扑对方当顶。金西龙见对方毫不客气,也不敢怠慢,举起自己的长枪相迎。

宣赞祖居陕边,血统中还带有几分蛮夷,在西北战场一度颇有名气,上梁山之前曾因战功位居五品的防御使高位,并非浪得虚名,一口大刀势大力沉,挥舞如风。金西龙的力气不如宣赞,长枪斜着一架并没有把对方的大刀架出去,反而双臂被宣赞的“泰山压顶”压住,对方的刀头直奔自己的头顶而来,吓得他猛磕马肚,危急之中闪了过去。

两马盘回来,金西龙心想自己的力气不如对方,只能依靠速度,所以他把马催快,手中长枪“蛟龙出海”,扎想宣赞心窝。宣赞见对方枪快,忙用刀杆向外一崩,顺水推舟的砍向对方的双臂。金西龙枪走外门,把马一横,用枪攥点击对方面门,被宣赞侧头躲过。

双马错过,两个人都使出背后技,金西龙的怪蟒翻身,长枪直指对方肋部;宣赞大鹏展翅,单手抡刀,平砍过来。由于宣赞是反身单手,所以轻松地避过对方的偷袭,同时他这一招攻击范围很远,金西龙眼看已没有逃脱的可能,一颗大好头颅即将成为宣赞的首功!

好在金西龙也是久经战阵,见势不妙,来了一个金刚铁板桥,整个人后仰,把刀口从自己的鼻子上方堪堪让过,全身齐唰唰地出了一身的冷汗,哪里还敢再打,一夹马腹想逃回本阵。宣赞知道自己和战马都披挂了重甲,论速度是追不上对方,便不去追赶,而是摘下弓箭,一箭射中对方的马臀,战马一个惊跳把金龙摔将下来。

阵中的马聚见情况紧急,自己连忙持枪冲出,前来营救。宣赞看对方又上来一人,便不去搭理摔得七荤八素,正挣扎着爬起来向回逃跑的金西龙,勒住战马横刀等待。马聚见金西龙已经一瘸一拐地逃回本阵,心中略微一宽,手中点钢枪舞了个枪花,突刺宣赞的前胸。宣赞也懒得问对方姓名,身子一晃的同时,大刀以挟风挂雷得向对方斜劈。马聚的力气还不如金西龙,他收枪一架,勉强把这招化解,两个虎口都震出了血,双臂酸麻得抬不起来。就在他动作迟滞的时候,宣赞的第二刀也砍过来,马聚顿时身首异处。董平见已得手,把令旗挥动,军中隆隆的战鼓敲响起来,全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压上!

逃回本阵的金西龙换了一匹马骑上,见与自己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