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所适从。受到信任的宠臣只知道领取俸禄,默不作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被疏远了的忠臣,却因为地位低下,说了也没人听。就这样上面的朝廷纲纪日益松驰,下面的智士仁人则郁郁不得志。多么可悲啊!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政治腐败,上下级官吏玩忽职守,懒惰松懈,社会风气败坏,人们弄虚作假,老百姓担心害怕。大家都在重新考虑振兴国家的办法。那么拯救国家的办法,难道一定得沿袭尧舜时的作法才行吗?我们的目标在于修补已冲决的大堤,扶正已倾斜的支柱,根据形势进行裁定取舍,最终就是要将这个世界置于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所以圣明的君主执掌大权,应该根据所遇到的时势来制定不同的制度,步骤的差别,各有各的安排。不能强人所难,不能不干当务之急的事而去羡慕道听途说的东西。所以孔子对叶公谈关于招徕远方的人民的事,对哀公时则答以君临治理人民,对景公时则以节制繁文缛礼作答。并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而是每个国君当务之急的事有所不同。所以开国君主,往往要创立新的制度;而中兴国家的君王,亦要不时地纠正过失。当年盘庚为殷商而忧患的时候,采取了迁移都城来治理老百姓的办法;周穆王有缺点过错的时候,甫侯出来为他纠正刑法。世俗之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和古人成法,不懂以权力制治,对于自己听到的总觉得了不起,而对于自己亲眼见到的事实忽视了,怎么可以与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呢?!所以进谏的人,虽然合乎圣德,却常常受到牵制。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由于顽固的人不懂时事变化,习惯于自己所见到的,连享受胜利的成果都不知道,更何况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只不过会一切按既定方针办事而已。有的达官贵人沽名钓誉,嫉贤妒能,羞愧于谋略不是自己所出,就写文章或发表讲话,对人家的道理进行攻击。这些人由于寡不敌众,便被抛弃了。虽是稷和契复生,也将会处于困境。这也就是贾生(谊)之所以受到绛侯(周勃)、灌婴的排挤,屈原之所以慷慨悲歌,抒发自己满腔忧愤的原因。象文帝的开明、贾谊的贤能、周勃、灌婴的忠诚,都有这样的悲剧,况且是其余的人呢?!
衡量人的能力和品德操行,这是春秋一书中的大义。现在既然不能全盘地仿效三皇五帝,但是可以以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王霸政治作参考。应当用重赏深罚来控制,用严明的法来约束。假如不是最高尚的德行,严厉则天下太平,松缓则天下大乱。用什么来证明是这样的呢?近来孝宣皇帝就非常清楚君臣之道,懂得如何统治的道理,所以制定严峻的刑法,使为非作歹的奸邪不轨之徒闻风丧胆,海内太平无事,天下清静。他的功勋荐献于宗庙,得享中宗的称号。从实际效果的统计来看,比孝文帝还要好。等到元帝即位,大多实行宽缓的统治,最终遭到破坏和损失,统治的权威开始丧失,就成了给汉家王朝埋下祸根的皇帝。政治统治的得与失,从这里就可看出来。昔日孔子纂修春秋,褒扬齐桓公的业绩,赞美晋文公的成就,感叹管仲的功勋。难道不是赞美文、武之道吗?那真是通晓事物变化,拯救敝端的道理呀。所以圣明的人能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庸俗之士却苦于不知时势变化,以为结绳记事时代约法,可以用来重新治理秦朝散乱的社会秩序,挥舞夏禹时代的兵器,可以解救汉高祖刘邦的平城的白登山之围。
熊经鸟伸这样的体育活动,虽然是延长寿命的方法,但却不是治疗伤寒病的办法。呼吸吐纳这样的气功运动,虽然也是长寿之道,却不能将断骨续接。治理国家的方法和人注意身体健康的方法一样,平安时就要注意保养,有病了就要进行治疗。刑罚是治理动乱的药物;道德教育是维持太平的养料。如果用德育去消除残暴,就好比用营养品治疗疾病;如果用刑罚去维持太平,就好比用药物给病人提供营养。现在我们承继了历代统治所遗留下来的弊病,正处在一个灾难频仍的时代。从数个世代以来,政治统治过于宽恕,就象驾马放松了缰绳,马嘴脱离了马嚼子,横冲直撞,大路变得不平而又倾斜。正要通过衔木、马辔、车辕来控制奔马以挽救它,那儿管得上马车行走时和谐的铃声和清脆的节奏呢?当年高祖刘邦命令丞相萧何作“九章律”,其中有灭三族的律令,黥(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斩趾(砍去脚指)、断舌(割断舌头)、枭首(悬头示众),合称之为“具五刑”。文帝虽然废除了肉刑,应当处以劓刑的改鞭笞三百下,应当砍断左脚指的改为鞭笞五百下,应当砍断右脚指的改为处死刑。断右脚指的固然是丢掉了生命,被鞭抽打的人也往往被打死,虽然名义上是减轻了刑罚,其实还是杀头。那个时候,老百姓希望恢复肉刑。至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便下诏令说:“鞭笞与重罪没有区别,侥幸不死,也不可做人了。”便定下法律,减轻鞭笞和敲打的刑罚。从此以后,受鞭笞之刑的人能保全性命。按这来说,文帝是加重刑罚,而不是减轻刑罚,是以严厉而求得太平,而不是以宽缓求得太平的。如果定要实行这句话的话,应当大大地确定根本,使统治者效法五帝,仿照三王。清除秦朝的旧俗,依照先哲圣人的风范,放弃那种苟且偷全的政策,追随并查考古代的踪迹,恢复五个等级的爵位,建立井田制。然后再选举象稷契、伊、吕那样的人为辅佐。音乐响起来,而凤皇飞舞,石头敲起来,则百兽起舞。如果不这样的话,只会造成许多祸害罢了。
后来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官府都要征召崔,他都没有答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说他才能大本领高,适宜在朝廷做官。崔被征召担任议郎,升职为大将军梁冀府的司马,并与边韶、延笃等一道在东观从事写作。
出任五原太守。五原的土壤适合种植麻,但是民间却不知道纺织,老百姓冬天没衣穿,铺垫一些细草,就睡在里面,看见官吏来了,就披着草出来。崔到这里上任后,下令出售储备,用来制作纺织、缝纫的工具,进行培训,使百姓得以免除寒冷之苦。这个时候,匈奴经常进犯云中、朔方,烧杀抢掠当地的官吏和老百姓,以至于在一年之中多次逃难。崔整顿军队,锻炼士兵,严守烽火台,加紧巡逻,匈奴不敢再来侵犯,崔因此而常常评为边疆守备第一。因为有病的缘故被征拜为议郎,重新又与各位儒学博士一道共同选定五经。正好又碰上梁冀被判处死刑,崔因曾在梁冀府上做过幕吏,被免职,且遭到几年的禁锢。当时鲜卑族多次进犯边境,皇帝下诏三公推举有勇有谋的人才。司马黄琼推荐崔,担任辽东太守。在赴任的途中,听到母亲刘氏病故的消息,他便上书请求回家安葬母亲并守孝。崔的母亲是个有风范和德行的贤惠女子,她博览群书,知书达理。当初,崔在五原做太守的时候,母亲常常教育他如何管理老百姓,崔取得好的政绩,其中就有母亲的帮助。守孝完毕后,他又被召拜任尚书。崔因为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充满危机,借口有病不能工作,数月之后被罢免回家起初,崔父亲死的时候,他变卖掉家中田宅,修建父亲的坟墓,立了墓碑,撰文。为他父亲的一生歌功颂德。安葬好了以后,资产耗尽一空,崔因穷困,便以酿酒贩卖为生。当时的许多人因此而讥笑他,可他却终不改变。做买卖赚的钱够用就行了,不求多有剩余。到当官以后,历次在边疆地区任职,就更加贫困。建宁年间(公元168-171年)病故。死时家徒四壁,屋中空空如也,以致于没有钱用以安葬,还是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为他置备的棺材葬具,大鸿胪袁隗为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崔一生所写作的碑、论、箴、铭、札、七方、祠、文、表、记、书等等共十五篇。
科学家张衡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世代是有显著名望的家族。祖父名张堪,任蜀郡太守。张衡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他到故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三辅地区游览考察,后来到京都洛阳,在最高学府太学里学习,故精通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通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他虽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而不骄傲,也没有自以为超过别人的情形。喜欢过平淡安静的生活,不爱与一般人交往。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4年),地方上曾推举他做孝廉,他未就任。三公官府连续几次招聘他去做官,他都不去上任。当时国家太平时间较久,从王侯以下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过分奢侈的。于是张衡模仿班固作的两都赋(按:即西都赋和东都赋),撰著二京赋(按:西京赋和东京赋),因以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朝廷。精心构思文章内容,文句附益综合,历时十年才写成功。他的文章很多,这里不予刊载。大将军邓骘爱慕他的才华,屡次招他进京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张衡擅长机械制作方面的技巧,尤其善于研究天文、阴阳和历算。平时爱好并沉溺于扬雄的太玄经之中,他对崔瑗说:“我学习太玄经,才知道扬雄极妙的天文哲学和天文历法知识,太玄经可与五经相题并论,不象记载传闻一类的书,使人难以深究阴阳之学,这是汉王朝建立二百年来难得的好书。再过二百年,大概更将完善!所以作者的学问技艺,必然留传于世,这是符合常理的。至汉王朝建立四百年时,玄学一定要兴盛起来。”汉安帝素常听说张衡善于天文历法及阴阳之学,便由公车官署特别征召,授予郎中官职,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就研究核实日月星辰及天体运转规律。他精于天文,以此平定四时,创制了用以观测和计算天体位置的浑天仪,撰写了天文学著作灵宪和网罗天地计算的算罔论,其论述都很详细明确。
汉顺帝刘保初年,再次变换官职,后来又官复原职,仍任太史令。张衡不羡慕为世所用,所任官职,常常多年不迁升。他曾免去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又恢复原职。于是他用设主客问答的文体,撰写应间一文,回答别人因他未能升官而引起的非难,以表示自己决心致力科学,不攀权贵的志向,该文说:
第75章 秦汉(39)()
有非难我的人说:原来听说从前有作为的人首先从事的是,下学人事,上知天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这样才叫有所作为。听到了圣人的道理,立刻就实行它。所做所为,以表明美好的声誉。因此,伊尹想使君王成为尧、舜一样的贤明君王,使百姓也象生活在尧、舜时代一样,他难道是说说而已吗?不过是必定要表明真心的情志罢了。咎繇单、巫咸,实在是守护殷商王朝的贤臣,申伯。樊仲,实在是护卫周宣王的卿士,穿礼服上朝,是为了吉祥。他们的不朽事迹,其功绩世世代代留传下来,不是非常伟大的吗?!且学问只是用来谋求利益,而且要积聚富贵。做官以推行政令,富了要实施仁爱,施行仁爱政通令行,所以周易系辞上称这是“大业”。事物本质之美是凭其外表的花纹表现出来的,植物开花之后才能结出果实,器物依靠精美的雕刻装饰才能成为上等物品,人只有穿戴华贵的衣冠,乘坐上乘的车马,才能显示尊荣。你的品行合乎“德”的标准,而且自身走上正道,坚信实行仁爱,严格要求自己,技艺广博精深,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求得出仕,这何以会是久远的啊!以往就曾长久地任太史令不得升迁,现在又回来担任原职。虽然老子说委曲才能保全自己,前进如同后退,然而还是需要以不进来争取前进的。一定是你的技艺有所缺陷,而且学非所用,因此就出现面对要过河而渡船却没有桨的情况。而白白地锐意钻研天文历法,作浑天仪,著灵宪,显示出了独特的智慧,但对治国理民又有何用呢?因此,我曾被见识浅陋的儒生诽谤。涉水时,水深需要把衣服揭到腰带以上,水浅则需要把衣服揭到膝盖以上,自己的行为顺应时俗才合乎道理,为何要贪图支离益的屠龙技术,而去学习那不切实际的技艺呢?你能制造经过机械传动令木人击鼓记载里程的记里鼓车,能制造独自飞行的木雕机械,自己却不能飞黄腾达又返回到原来的史官职位上,为什么不能调整机械使自己也顺利高飞晋升呢?过去有位周文王,自己求得多种福分。人一生成就在于勤奋,不奋斗就没有收获。为什么不委屈一下你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才能,以获得别人的赞美来取胜世人呢?鸟儿栖身在高大的树上,才能唱出金玉之声,求仕者获得高的位置,才能振扬德音,用今后的功勋来洗刷以前的耻辱。如果刚愎乖戾不顺世人之情,那么试想还会有谁来同情你呢?
我对这些人的答复说:为什么观看到的同一事物而见解不同呢?人格高尚的人不惧怕地位不受尊崇,而惧怕道德不崇高;不耻于奉禄多少,而耻于知识不渊博。所以技艺应该学习,而且要努力地去学习它。天子高悬爵位,谁能得到它则全在于命运,或许不去追求它的反而自己来了,或许渴望得到它的反而达不到目的,苦苦追逐没有益处,因此有见识的人面对它而并不总是想着它。自己总想靠侥幸得到荣禄是危险的,那是十分贪婪人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就早已丧失掉了。想以小有所屈而获得较大的利益,议论的人对此无不指责,这种为满足欲望而损害志向的行为,谁说不是羞耻的呢?心里怀疑食物来路不正,就是餐具里盛有美味的食品也不愿意吃,爰旌瞽就是这样做的。思想上认为毫无疑问的合理之事,就是给予满百兼金也不疑忌推辞,孟轲就是这样做的。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有些脱去粗陋衣服而穿上官员礼服,有些抛弃铁锹和筑墙的木杵而当了官,根据德能授予官爵,按照功绩受到相应的奉禄。贡献力量,获得功劳,凭借功劳,接受某种禄位。
开天辟地之初,天体运行规律还不清楚,吉祥和凶险之事常常交错在一起。人类因此处于蒙昧状态之中。皇帝为此感到悲惨。其宰相风后,于是明白了原因,通过对宇宙中日、月、星三辰的考察推究,追寻天体运行变化与人间祸福的相应关系,规划整理节气历法,然后认识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是风后所做的。在少昊清阳的晚期,确实有的人乱了德行,人神混杂纷扰,不能辨别名分,少昊之子重,颛顼之子黎又帮助颛顼对其进行治理整顿,日月按规律顺序排列,这是重、黎所做的。人各有自己的本领和技能,依照技艺委以职务,鸟师少昊以鸟名官,对其名称加以区别,四位叔叔分掌三种官职,每一官职各有专掌之事,数件事情不能同时成功。白天长夜间短,太阳在南则影子在北。天都不能使昼夜相等,阳光和影子同一方向,人又怎能兼容并备呢?那些黑龙,遇到适当生活的夏季,就乘云腾空而舒展开鳞甲生气勃勃地翱翔,这是龙最快乐的生活季节,到了冬季就钻到泥里盘曲地潜伏着,避免受到伤害。文王之子周公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制定礼乐制度以治理天下,就惧怕教训者没有遵循,有人不受其管理压束。孔丘一生未能遇到认识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君主而导致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所以才著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以等待后世君主来实行它,而且唯恐有一件事自己没有想到,使那种事没有规范。周公姬旦与孔子所处境遇不同,怎么能一地对待事物呢?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冥车象竞赛似地驱使着去打仗,君主象旗帜上的附属品一样成为装饰的东西,随时可以被更换,老百姓一会属这个君主统管,一会儿又属另一个君主统管,无所依附。秦兵围郑,郑伯派烛之武夜里从城墙上用绳子拴着吊下去说秦,而使秦伯退兵;燕将守聊城,齐人久攻不下,鲁仲连写信系在箭上射入城中,燕将阅后自尽而停止了军事行动;战国时,合纵说客苏秦往则各诸侯国联合,连横说客张仪来则各诸侯国又分离,连兵拒秦则安,诸侯分离,独自讨秦则被各个击破。各诸侯国举棋不定,以致安危无常,关键在于游说的人。这些都说明得到人才就能胜利,失去人才就会犯错误。樊哙率诸将闯入内宫,进见汉高祖刘邦,刘邦岔开两腿、边洗脚边召见郦食其,郦食其指出,你想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对待长者,于是刘邦向郦食其道歉。当此时机,乃需要君臣相应。如果能同心合力,时常同体恤人民的疾苦,受各诸侯国百姓的拥护,就能够稳定帝位,这都是因为获得了谋臣的帮助。所以,一个普通人的谋画,能建立各自的功勋,司马迁作的史记都有所记载,其灿烂的功绩依不同情况,记载得清清楚楚。干旱之神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