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装满石头的竹筐卡死。淘江时,先用三角架阻断外江的水流,让水全部流入内江。到立春前后,把外江河里沉积的沙石挖去后,再把三角架移到内江口,阻断其水流,整修内江河道。每年清明节时,内江淘好后,根据上游水量和内江需要水量情况,视情拆除三角架。平时多拆,洪水季节少拆,以便保证内江水的流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措施,既保证了岷江之水不被泥沙淤塞,又控制了内江水的流量。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消除了洪水造成的灾患,而且方便了航行和灌溉。平稳的水流,使航船得以安全行驶,岷江出产的梓柏、大竹等可顺利运出四川,使岷山之材得以开发。都江堰还使沿江十三个县的农田得以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大大提高了稻谷产量,使成都平原成为粮仓。
秦国另一个大水利工程是建于关中的郑国渠。秦始皇元年(前246年),韩国为阻挠秦军东进,派水利专家郑国去劝说秦国,在关中地区的渭河平原上,开凿渠道,西引泾水,东注济水。这样,便可消耗秦国的精力,而不向东出兵。秦国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亲自主持修建,后人称这条渠为郑国渠。
郑国渠自今天的陕西礼泉县东北,东至今三原县北。汇合浊水及石川河水,再引流东经今富平县、蒲城县以南到洛水。郑国渠从选择干渠开始的地方到流经的地域,都对灌溉很有益处。泾河从陕西北部流来,上游经永寿、淳化的群山,流至礼泉进入关中平原。干渠始于礼泉县东北的瓠口。这里是泾河冲出群山的一个峡口。峡口处于东、西是山,西北高、东南低的位置。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延,水渠利用自然地形,分布在灌溉区地带。渠首段可修筑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河入渠,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在建渠过程中秦国察觉到郑国的企图,即消耗秦国人力财力,便要杀掉郑国,郑国说:“我最初的确是做间谍,有此目的,但如果这渠修好对秦国是有利的呀。”秦国认为有道理,就让他把渠修筑完毕了。
渠道修完后,不仅灌溉了大片的土地,同时又改良了土壤。关中地区土质原属盐碱类,土壤高度矿化,而泾河河水浑浊,挟带着丰富的有机物质的泥沙流经这里,既使土壤肥沃,又降低了耕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正如史记河渠书说:“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使关中地区“为沃野,无凶年”,秦国收成大增,因此更富强,对最后秦国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条件。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他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第36章 春秋战国(28)()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吗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王翦灭楚
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战国末年秦国名将。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年),王翦率秦军攻燕,第二年攻灭燕国,凯旋而归。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又令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国,攻克十余座城池。然后回兵攻魏,魏王投降,遂定魏地。这时,赵、韩、魏、燕四国已被秦国吞灭。山东六国,只剩下齐、楚两国,秦始皇便把兵锋指向了南方的楚国。
在当时的秦国名将中,除蒙恬、王翦、王贲等人外,还有一个青年将领叫李信。李信是陇西人,少年壮勇,胆气过人。在跟随王翦攻燕时,燕王和燕太子丹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率数千精兵在后急追,连败燕军,而在辽东的衍水河上生擒燕王,为灭燕立下大功,并赢得了秦始皇的赞赏和信任。这时,秦始皇想灭楚,考虑秦军统帅的人选,首先便想到了李信。他问李信:“我想消灭楚国,依你的估计,用多少兵力才够呢?”李信豪气十足,说:“不过用20万人就足够了。”秦始皇又去问王翦,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一听,认为王翦之言不行,说:“王将军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李信将军果敢壮勇,他的话才有气概。”于是,秦始皇没有用王翦,而派李信为主帅,和蒙恬等将领统帅20万秦军南伐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话未被采用,便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率秦军入楚境后,分兵两路,自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而使蒙恬率军攻寝(今河南固始境),初战胜利,大败楚军。之后,李信率军向东,和蒙恬军会合。这时,楚国遣其名将项燕率军御秦。项燕率军先是坚守不出,及秦军作长途转战之际,以逸待劳的楚军突然出击,紧紧尾随在秦军之后,三日三夜不停顿,追击秦军。秦军大败,被楚军攻破两个壁垒,七个都尉战死。李信被迫率秦军撤退。秦始皇听说李信攻楚失败,大发雷霆,又后悔未用王翦之言,便亲自乘车驰至频阳,召见王翦,对王翦道歉说:“寡人因为不用将军之言,而使李信折辱秦军。如今楚军乘胜而西,形势危急。将军虽有病在身,难道扔下寡人不管吗?”王翦谢罪说:“老臣疲病悖乱,不堪为将,请大王另外选择贤将。”秦始皇又道歉说:“行了,将军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大王若一定要用臣为帅,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说:“听你的就是了。”于是,秦始皇征集秦国所有的精兵共60万人,交给王翦率领,南下攻楚。大军出发时,秦始皇亲自送行到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乘此机会,要求秦始皇赐给自己好田宅园池,而且要的数量很大。秦始皇说:“将军勉力出征就是,用得着担忧贫穷吗?”王翦说:“为大王您带兵打仗,再有功劳也终不得封侯。所以,趁着大王还用得着老臣的时候,臣赶紧要点土地园池留给子孙。”秦始皇听了王翦之言,乐得哈哈大笑。王翦在就要出关的时候,又前后五次派人向秦始皇请求赐给自己上好的土地园池。有人劝王翦说:“像将军您这样要东西,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不然。秦王性情粗暴,不肯相信别人。如今把秦国所有的精兵都调来而专委于我,我如果不多要一点田宅园池为子孙之业,这样来坚定秦王对我的信任,难道还要秦王无由地怀疑我吗?”王翦到达前线后,便代替李信为秦军统帅。楚国听说王翦率领援军到达前线,也调集全国所有的兵力以抵御秦兵。王翦汲取了李信失败的教训,为避免作长途跋涉,便在率秦军到达平舆一线后,就地为营,筑起军垒,坚壁而守,不肯出战,并诱楚军前来,以变被动为主动。楚将项燕本欲采用击败李信军的战略方针,以逸待劳,相机出击。但楚王不识兵机,多次遣人逼迫项燕出战。项燕无奈,率楚军进至秦军军垒之前,两军对峙,并多次派人向秦军挑战,秦军始终坚壁不出。王翦在军中,每天让士兵原地休息,又管理好饭菜饮食,以抚恤士兵,并亲自和士兵一同吃饭。过了好多天,王翦派人去问:“军兵们在干什么?”回来的人说:“军兵们在比赛投石头,看谁投得远。”王翦听了之后,说:“士兵可以用了。”楚军在秦军营前多次挑战,秦军不出,便有些气沮。项燕不得已,引军东向撤退,准备和秦军脱离接触。王翦乘楚军退兵之际,引军出击,命精兵向前奋击。楚军陷入混乱,因而大败,向东败退。秦军追至郸县(今在安徽)之南,楚军主将项燕战死。楚军失去统帅,遂不复能战,四散溃逃。秦军乘胜占领了楚国的广大地区,将其置为郡县。过了一年多,楚王负刍被俘。楚国遂亡。这一年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
王贲灭齐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王翦攻灭楚国之后,山东六诸侯国,只剩下了齐国。而燕王喜在都城蓟(今北京市)被占,太子丹被掳之后,仍率一部分军队在辽东地区据守顽抗。为彻底消灭燕国势力,并趁势消灭齐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调集大军,派王贲为统帅,远征辽东,击败燕国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至此彻底灭亡。灭燕之后,王贲率秦军南下,兵临齐国北境,准备灭齐。
这时,齐王建自公元前264年即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齐国地处最东边,没有后患。在齐以西,韩、赵、魏三国又成为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危胁。以故数十年中,平安无事,斑白之人,不识兵祸。齐王建又昏庸无能,唯王后之言是听。齐王后是个亲秦派,教齐王建恭事秦国,又避免和其他诸侯发生冲突。秦国日夜发兵进攻三晋和燕国、楚国,齐国竟袖手旁观。在齐王后快要死的时候,对齐王建说:“群臣之中某某人可以信用。”齐王建记不住,要王后写下来。王后说:“好。”等齐王建取过笔和简牍,王后却已经忘记了要说的人。齐王后死后,一个叫后胜的人当了齐相,他接受了很多秦国的贿赂。齐国的宾客到秦国去,秦国又私下里送给他们许多黄金和财物。这些人回到齐国后,都教齐王建西向朝秦,又劝他不修攻战之备,也不帮助五国抗秦。所以,秦国得以陆续吞灭五国。而齐国也军备废弛,战斗力荡然无存。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燕、赵、韩、魏、楚五国被秦国攻灭之后,许多各国贵族和官吏都逃到了齐国。王贲所率秦军已兵临齐国北境,齐王建却在此时受后胜的怂恿,要西入秦国朝见秦王。当他就要出城门时,齐都临淄的雍门司马拦住了他,问:“王位的设立,是为国家社稷呢?还是为王自己?”齐王建说:“为社稷。”司马说:“为社稷而立王,大王为何要离开社稷而去朝秦呢?”齐王建听了,只好旋车而返。
齐国即墨(今山东即墨)大夫听说此事后,赶来会见齐王,对齐王建说:“齐国地方之大有方圆数千里,军队可以征集几百万。韩、赵、魏三国之大夫不服秦国统治而逃在阿(今山东东阿南)、鄄(今山东鄄城北)之间的有几百人。大王交给他们百万之众,让他们收复三晋故地,连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都可以攻入。楚国不服秦国统治而逃到城南(即南城,今山东枣庄北)之下的也有几百人。王招用他们,给他们百万之师,让他们收复楚国故地,就是武关(今陕西商洛南)也可以攻入。那时,齐国之威可立,而秦国可以灭亡,难道仅仅是保住自己的国家而已!”齐王建却不听。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春,在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之后,王贲率领秦军从燕国南部攻入齐国,如入无人之境,突然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齐国军民没有敢抵抗的。齐王建率领一部分人守卫王宫,王贲不想猛攻,派人去引诱齐王建,答应封给他五百里土地。齐王建便率人投降了。秦国把齐王建迁到共(今河南辉县),把他放逐到共的松柏林中,活活饿死了。齐国人怨恨齐王建不早和诸侯合纵抗秦,却听信奸人宾客之言而亡国,而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建饿死在松柏林中的是那些宾客啊!”恨齐王建不善使用宾客,不识其好坏善恶。
齐国就这样灭亡了。统一的秦王朝开始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不应该再用“王”的称号,所以给自己定尊号为“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为始皇帝,并规定后世子孙按顺序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代接一代传下去,直到千世万世。
第37章 秦汉(1)()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