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兵夺鼎-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北盘腿坐在榻上揉着发胀的额头,迷迷瞪瞪地让侍从寻他的衣甲。

    昨日收到辽东除公孙度的喜讯,长久以来领兵在外的顾虑都被他丢到九霄云外,只顾一时欢愉竟让凡事克己的他饮多了酒,印象里昨夜似乎还拉着麹义在城外跳舞,敲击盆缶为剑舞的郭嘉伴奏……可他着实是记不得昨夜最后是如何回到营帐的了。

    “昨夜我是如何回到帐中的?”燕北立着张开双臂,任由侍从为他披挂甲胄,皱着眉头说道:“昨夜饮酒甚多,竟是记不得了。”

    年轻的侍从轻笑,如今在将军身旁侍奉的随从都是早年间追随燕北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比燕北麾下的任何一名战将差上多少,侍从笑着对燕北答道:“将军,昨夜是赵司马与陈长史把将军扶回帐中的。”

    侍从虽是这么说,可心里却笑得够呛……何止是扶,那几乎是扛了。陈群虽不瘦弱,却也不是力大无穷的武夫,开始是他一个背起燕北,可还没走上几十步便撑不住了,所幸有赵云在一旁,这才合计着把燕北弄回来。

    燕北戎马倥偬多少年,身材修长却也不轻,何况还有一身甲胄,哪里是寻常人背的动的!

    “嗯,我知晓了。那个,长文现在何处?”燕北给自己扣上最后两个甲扣,便要驱驰侍从将陈群喊来,说道:“叫他代我出营迎一下荀氏的长者吧,颍川来人他总是要见一见的。”

    “这……”亲随有些迟疑,说道:“陈长史与赵司马昨夜把将军送回营帐后便在帐外值夜,二人畅谈了一宿,早上属下还见赵司马在营中巡视,这时可能陈长史方才睡下。”

    得,大营里除了郭嘉又多了俩夜猫!

    说来也有趣,燕北一想陈群与赵云的性格,他们两个也确实应当是合得来的……当下心里也为部下之间关系融洽而感到开心。

    只要部下将领像麹义那样的刺头就一个就好,有那么一个就够了。若再多,他燕仲卿可吃不消。

    “罢了,那便让陈群睡吧,不要叫他了。你给阿晋传话,让他将那些颍川人放进来,请到我帐中。”燕北抽着鼻子嗅了嗅帐中仍然弥漫着昨夜的酒味,摆手道:“算了,去偏帐吧,等会把帐帘掀开透透气……让厨人熬一些清粥,对了,找一趟子龙,他若是还未休息就让他回帐睡觉,把防务交给黎阳营的赵威孙。”

    一场酒醉,醒来兵荒马乱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就怕被前来拜会的颍川人看出什么,回头再把贤才志士吓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燕北的偏帐平时都只是放些杂物,比如随军的案几、睡榻坐榻、战时的胡凳或是刀剑枪戟等物,可此时显然顾不了那么多,总不能让颍川来的贤士钻进自己满是酒气的中军帐。

    果然不出燕北所料,昨夜与陈群长谈一宿的赵云直到现在还未休息,亲随回来报信说赵云刚才领了燕北的口令,这才去与赵威孙换防……这种踏实做事的气质在燕北麾下几乎很难看到,尤其在最早的老班底身上,那是根本看不见的东西。

    只有赵云习惯如此,在军中任劳任怨,旁人疲懒,大多将值夜等累活交给赵云,他也从不抱怨。

    这种秉性深得燕北喜爱。

    虽然头脑还有些不够清醒,但燕北的精神却十分激动,尽管身体端庄地坐于榻间,可内心却早已摩拳擦掌,希望前来拜会自己的荀氏士人能给他带来惊喜!

    不多时,姜晋领着一众颍川人来到帐外向燕北通报,不过这些人却并未全部进来,只是有一姿容甚美的中年人入帐,对着燕北拱手先拜道:“在下颍川人荀悦,见过将军。【。】”

    “啊!先生您就是荀仲豫,长文多次像我提起您的名字,请坐吧,请坐。”这可真是让燕北感到欣喜了,他早就听陈群说过,荀彧、荀攸、荀衍、荀谌、荀悦这五个人是当今无双。可在荀悦报出自己姓名之前他并未想到来的会是这五人之一。连忙起身相迎道:“您是长者,称我为仲卿即可,不必拘礼。”

    如今荀彧去冀州韩馥那里避难,荀谌在袁绍手下谋事,荀攸在长安刺杀董卓而被囚禁……这当今无双的五人,也只剩下荀衍与荀谌仍旧居于乡里,燕北真没想到这个好像隐士般的荀悦会来拜访他。

    陈群的书信,功不可没啊!

    陈群曾向他着重介绍过荀悦,言辞之间对这位性情沉静之人的才智心性极为推崇。他说虽然荀悦的才智不亚其父,只是久居家中才名声不显。

    燕北起身邀请的模样虽说有些前倨后恭的含义在内,却也的确是礼贤下士之举,荀悦并不与燕北多说,坐下之后再度拱手,对燕北说道:“将军,在下此次些妻儿前来,是为了投奔将军。”

    “投……这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十分需要阁下的智慧与才能。”荀悦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的想法,不过倒是得了便宜的燕北感到难以接受,他见过郭嘉那样喜好考验人的策士,也有陈群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才,甚至还有沮授共患难出的交情,荀悦如此开门见山倒是令燕北感到不太习惯,他迟疑了一下,呵呵一笑掩饰尴尬,问道:“仲豫先生,容在下好奇多问一句,天下英豪不知凡几,燕某窃局其间常常感到惶恐,你难道是单单因为长文的一封书信便做下投身于我的打算吗?”

    “不是这样。”荀悦的脸庞清瘦,岁月未能给他带来太多痕迹,只能令他的眼神中更加坚定,他看着燕北说道:“前些时候文若认为颍川将遭战乱,奉劝族人迁居,在下并未同意。并非是因为认为颍川安全,而是因为冀州也不安全,管袁氏之作为,便知晓其人目无朝廷。投奔将军,是为躲避战祸保全宗族;也是为了一展所长而助将军兴复汉室……在下认为,关东诸将能平定乱世者,只有将军了。”

    这真是……好大的赞誉,甚至让燕北感到惶恐不安。

    兴复汉室?

    平定乱世?

    那是要盖世人杰才能做到的事情,古往今来能达成这四字者才有几人?

    燕北知道,眼前年过四旬的中年长者恐怕是因他一心讨董的作为才来投奔的,当然了,这其中陈群说了不少好话的书信也会起到不少作用,但凡是人啊,就算是智力低微的痴儿都会有自己的打算,何况被陈群称作今时无双的荀悦呢?

    “先生的话令在下担忧有负先生重望而感到惶恐,但无论如何,能得到您的称赞都令我感到荣幸之至。”燕北的身子坐的更加端正了,此时此刻昨夜的宿醉带给他的头昏脑胀都仿佛跑得没有踪影,他问道:“既然先生来投奔我,那么,您的才华可以在什么地方帮到我呢?”

    谈话的气氛从荀悦进入偏帐之后便变得正式非常,现在更是令人心生紧张之意,但荀悦却很轻松地对燕北说道:“在下此次前来,原为将军献上九议。”

    “九议?”

    “在下学经与法,历数先贤所得致治之术,大致为先屏四患,再崇五政……是为九议。”荀悦坐地端端正正,拱手对燕北说道:“四患者,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虚伪会扰乱俗礼,贪私则破坏法度,放任使人越轨,奢靡将败坏制度。四患不除,则政令虽出却不能行。俗乱则正道荒败,就算是天地也不得保人性;法度崩坏则世道倾颓,就算是人主也不得守其制度;人们争相超越行轨则礼便不复存在,即便圣人降世都不能遵守他的道了;制度败坏人们的**便放肆开来。虽然这四个并非全部,但这便是在下所说的四患。”

    燕北本来就很重视荀悦,而现在,更是重视到无以复加。在他帐下,何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对他讲解何为人主的道理?尽管荀悦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了朝廷,但在燕北看来这四患放在天下任何一个诸侯,甚至太平时节的皇帝身上同样受用。

    先帝贪私而奢靡,致使朝廷崩坏,促成当今的乱局。从前燕北一直认为世道变坏是从大贤良师起兵开始的,但今天听到荀悦的话,他才开始回望那段岁月,归根结底这事坏在卖官鬻爵上!

    这荀仲豫,可比辽东的几个大儒、名士像大儒、名士多了!

    “在下受教了!”燕北端端正正地给荀悦行出礼来,接着问道:“请问先生,那五政呢?”

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韬() 
,。

    荀悦,是个集儒法之道的大成者。

    燕北喜欢这种中正平和的士人……荀悦的九议没有说什么大战略上的事,不似郭嘉指点江山,也不像陈群总是思虑什么是善恶对错之选。荀悦只是简简单单地为燕北摆出一条治理天下的康庄大道。

    先制定法度,再以农桑为本,定善恶明是非,引导人心向善,立下武备来御寇树威信。

    不必行诡道,不必兴诈力。

    长此以往,海内晏然。

    这有悖于燕北一直以来的行事准则,燕北的一切都是巧取豪夺而来,但是当荀悦到来之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此前无论开矿山也好、造铁邬也好,甚至是开荒种地,燕北为的都是养兵,养兵进而夺取别人的土地与一切。但荀悦却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他自己摸索出的道路好上不止万千。

    这世上人分两种,聪明人与笨蛋。笨蛋用自己的力量达成所思所想,而聪明人只需要在人山人海的笨蛋中找到比较优秀的那一个,借他的手达成自己的愿望即可。

    燕北做了一次笨蛋,可他心甘情愿。

    似乎自从让陈群寄出拉拢颍川人才的书信后,好事便一件接一件地传回来。先是郭嘉前来拜访并留在营中,接着是辽东传来降服玄菟、乐浪二郡的喜讯,紧跟着便是像荀悦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才能的贤者投奔。

    燕北心里颇有几分志得意满之感!

    而就在荀悦到来之后不久,奔驰的骑手纵马归来,再度传回一条喜讯——太史慈达成使命,踏上回还的路!

    被陈群称赞的徐元直,也来了!

    其实说实话,先后有郭嘉、荀悦两名颍川大才前来拜营,已经绝对勾起了燕北对颍川人才趋之若鹜的心理,仅剩下难得的理智奉劝自己,不可太过贪心。

    天下间有那么多雄才豪杰,哪个不想成就一番伟业,就算是苍天也不会把济世之才都交到他的手里。一再如此地提醒自己,才让燕北勉强端正了心态。

    是大才,他自然要拿出对待大才的气度,可即便不是大才,只要是人才,他便愿意招揽至麾下。退一万步讲,即便仅仅是中人之姿,甚至是浪得虚名之辈,只要前来投奔他,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带回辽东。

    今时今日,他早已不差多养一人或是少养一人,麾下千千万万勇武皆为他所养,难道还差养一策士幕僚吗?

    立在营门下,燕北听旌旗猎猎望着天边云卷云舒,心神开阔而自得。

    他立在营门当然不是为了迎接徐庶,姑且不论有没有匹配地上的才能……在与麹义的交往中让他学习到很多御下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立定尊卑;而董卓则教会他低起高落,徐徐图之。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一下子给别人太多,今后若是少了便会让人心里产生责怪,可若是一开始便不给人太多期待,到后面反倒能得到好的结果。

    就算再自恃其能的人,徐徐图之也能有好结果。

    燕北想过,按说董卓笼络人心的人段很高,可自己却偏偏得了他的赏赐还站在他的对立面。其实如果当时董卓亲自给他写上一封信,推心置腹那么两句,兴许现在天下的局面便大有不同了。

    被世人奉为御人之首要的‘恩威并施’,燕北却有不同的理解。恩容易,威也容易,把握中间尺度虽难,但对燕北而言也并非那么困难。

    最难的,是在恩威之外的情。

    因为他不是法理上的统治者,他的政治地位与董卓无二,虽然很快全天下所有的诸侯都会与他一般,变成并非遵照礼法的地域实际统治者。这种时候,单单恩威并施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情。

    董卓对他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但燕北并不认同,并将自己放在与他一样的地位上,所以起兵讨董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将军你看,骑兵,我们的骑兵。”

    登上寨墙的士卒高声喊着,远处几十骑策马而奔卷起浩浩荡荡的土龙,迎风一面燕字大旗招展而开,为首的太史慈丰神俊朗,转瞬便奔出百步,翻身下马拱手拜道:“慈不辱使命,阳翟人徐元直来了!”

    燕北用力托起太史慈,在他的胳膊上拍了两下,朗声大笑,这才颇有几分得意地对太史慈小声说道:“田国让夺了玄菟郡、三郎入主乐浪,这事回头我再与你细说!”

    太史慈闻言瞪大了眼睛,显然燕北告知的喜讯令他愉悦至极。玄菟与乐浪对他们这个起于北方边陲的军事集团意味着什么太史慈是再清楚不过的了!玄菟居北,乐浪在东南,再加上高句丽等居心叵测的异族,辽东郡就算有再多的兵马也像个手持长矛的孩子待在狭小的夹缝间,施展不开。

    可如今有玄菟与乐浪,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多了纵横千里之地可出兵放马,就好像是人终于长出双全两手,就算再大的枪矛也能施摆开来!

    这意味着从前时刻紧盯着高句丽的辽东郡,已经不必在汉人自己的土地上提心吊胆,整个盖马大山彻底隔开了燕北与高句丽的地缘……恐怕从今往后,高句丽国就要向辽东修好关系了。

    从前辽东被玄菟掣肘,高句丽尚能对辽东形成较大的威胁,但如今玄菟已为燕北部下土地,受整个盖马大山阻隔的双方,便均为守势,谁都没什么优势。而且要说起来,虽然辽东比不上高句丽之强大国力,可其仍然为扶余国掣肘,反观来担忧汉朝辽东郡,对他们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并不多,而最有利的,便是修好与辽东关系,不必将重兵布防盖马大山中的要道,警惕辽东郡的偷袭。

    从这时候起,攻守势易了!

    不过哪怕太史慈心中再是百般好奇,此时此刻却也只能按捺住心头冲动,对燕北向身后引荐道:“将军,这两位是颍川士人,这位便是你让我去请的徐元直,而这位是他的好友,石广元。”

    徐庶浓眉大眼,着一身白色大氅,腰间佩剑,年岁上比燕北稍大却也很年轻,此时正牵着骏马向他行礼;在他身旁的石韬石广元则看上去体貌粗壮,着枣红色短衣,头上包着巾帻,若非在自己面前仍旧神态自若,恐怕燕北会将石广元当作没什么见识的平民黔首。

    燕北观察他们二人时,徐庶与石韬也在小心打量着燕北。实际上他们二人跟随太史慈来此拜会燕北,心里多少也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如今天下混乱,颍川四战之地眼看是待不成了,但求学之路亦不能停下。

    在见到太史慈之前他们二人本考虑结伴前往荆州南部,虽然说荆州南部也并不平和,如今豫州战祸再起,荆州牧刘表都只能对袁公路退避三舍,恐怕将来的荆州还有大的战祸,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是谁能决定的。

    当今天下烽烟四起,哪里还有容得下他们这些寒士静心求学的地方呢?到底,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广招有识之士清正学风,至少还有他们能够安身的地方。

    不过那是他们见到太史慈之前的想法了。

    就在二人整理行装准备踏上避祸之路时,太史慈领一队精骑带着燕北的旗帜奔至徐庶的屋舍之前,言明度辽将军燕北有想请他前往军中作为幕僚的意思,徐庶当时并未做出决定,而是找自己的好友石韬商议……毕竟他们说好了要一同去襄阳,此时出现了变数,理应一同参考。

    徐庶对石韬是非常感激的。当初刚刚进入学馆,同舍生皆逼视徐庶曾经做贼害人性命,尽管他日日将扫地打水这些凡俗事务做的勤恳,却仍旧孤立无友,只有石韬欣赏他浪子回头的意志而与其交好。

    因此,徐庶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落下石韬。

    其实在见到太史慈的时候徐庶便做下投奔辽东郡的准备……前往荆州是避难,而眼下度辽将军亲自派人至寒舍发出邀请,这是何等的重视?

    当然了,去是肯定要去,但在辽东郡是仕官还是仅仅为了避难,还要在见过燕北之后再做决定。

    “在下徐庶,拜见燕将军。”

    “在下石韬,拜见燕将军。”

    “我是燕北,二位远至,请随我入帐吧。”

    这两个人可与现在的郭嘉、荀悦都不相同。郭嘉是自己过来看看,荀悦则是被陈群的书信邀请而来……那二位可都是意外之喜,眼前的落拓寒士徐元直,才是燕北真正自己请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郭嘉、荀悦都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在他身上实现,那他所能够请动的,就是这位徐元直了!

第八十二章 威风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