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鹿-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王,这样做……?”萧何对此还是有些许的疑虑,即便是自己力推韩信,可是突然之间,仓促决定这样程度的重用,还是有些震惊,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刘邦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寡人也不想这样,可是你也看着呢,今日的事情有的选择吗?”

萧何低声道:“汉王,这个韩信确实有才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臣事前并不知道他竟然和越王有关系,所以……”在这一点上,萧何觉得自己有失职的地方,让刘邦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地步,难免有些歉意!

刘邦摇头道:“这不是你的错,没看出来吗,他是故意讲出自己的身份。若是他不说,这会我们谁又知道他和尹旭有关系?”

萧何道:“他为何要说出来呢?要是不错,反而能够得到更多的重用才是啊!”

刘邦笑道:“萧何啊,你这是当局者迷,是你太过关注韩信,所以忽略了一些东西。这件事情即便他不说出来,将来我们也会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现在不说,看似能够得到信任,还是一旦穿帮之后,也就是失去了信任。到时候无论是我们这边,还是尹旭那边,都讨不到好,说不定还会身败名裂。

这样大的风险和代价,不值得。反倒是不如现在讲出来更好一些,还能够显得自己足够的坦诚,更容易赢得信任和重用。可见这个韩信聪明,所以寡人相信他有些事情是他自作主张,而并非尹旭的计谋。

这一回的决定确实有些仓促,也有些赌博的意思,但寡人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单是凭我们自己,这出巴蜀全然无望,尤其是想那些楚地的士兵,思乡情切都都开始有些军心涣散了。若是这样长久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寡人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萧何你该能理解吧?”

萧何点点头,原来汉王这段时间并非是意志消沉,安于现状。很多事情也都是看在眼里,无可奈何罢了。越是如此,就是越是表现出韩信的重要来,对于汉国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错过了就会终生遗憾。所以汉王没得选择,只能拼上一拼,争取一次难得的机会。

刘邦续道:“不只是如此的,这个韩信也颇有大局观,这件事他要是不说出来,将来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和尹旭之间的结盟关系。即便是出了巴蜀,占据关中,我们的实力也是有限的,想要单独抵抗项羽怕是有些难度,所以和越国的盟约关系还是要维持下去。韩信知道结盟关系的重要性,不想要破坏,寡人自然也不能破坏!

而且点名了他是尹旭的人,他自己也会安全许多,不至于担心我们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所以啊,别看这一句话,这个韩信很是聪明,一句话说的恰到好处,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刘邦深深的感叹,尹旭怎么就有这么好的运气,随便派出来一个韩信都有这样的本事和能力。同时刘邦也有一个疑惑,韩信这么好的人才,尹旭为何要派来给自己呢?他到底是何用意呢?当真是有些不好捉摸,难以把握。一想到这些,刘邦心中就难免有些忐忑!

萧何现在觉得,自己有些小看了这个韩信,看来除了兵法韬略,他还有别的神奇之处。这个元帅之位给他倒也算是应该的,至于是否能够名副其实,那就要看他自己了。

萧何旋即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颇有几分担忧道:“大王,册封韩信为大元晒一事颇为突然,下面的将领们怕是不会轻易答应吧,想来他们一会就回过来,此时怕是有些不大好处置吧?”

刘邦淡淡一笑,从容不迫道:“这是必然的,可是寡人既然敢这样决定,也就不怕他们说什么。这汉国是寡人的汉国,如何决定是寡人说了算。话又说回来,只要他们也有本事能够带领大军出巴蜀,平定关中,寡人同样会重用他们,册封为元帅。”

一句话,实力决定一切,萧何知道,这汉国是少不了一场唇枪舌战。说不定还会上演以上实力比拼,互相折服的好戏来。(。。)

第三四三章给我一个理由

汉王刘邦似乎胸有成竹,但萧何却还是有些许疑虑。

“汉王,不管怎么说韩信始终和越王有关系,将我汉国兵马交给他来统领,是否……?”

刘邦轻轻一笑:“你是担心风险?”

“是的,难免让人有些不放心!”萧何点头回答。

刘邦摇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信有才华,若是不重用似乎有些暴殄天物。关键在于出巴蜀,他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又多重要,你是知道。所以即便明知他和尹旭有关系,也不得不用。当然我们可以努力想办法将他变成自己人,至于现在他虽然是大元帅了,但是这汉国的军队是他一个人就能调动的?”

萧何心中暗笑,汉王到底是汉王,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考虑。韩信虽然为大元帅,但是在汉军之中毫无根基和威望,短期之内想要想要掌控军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实际统兵的将军,可都是跟随汉王日久的老人,忠心耿耿,所以这军权绝对不可能有松动。如此来说倒是自己多虑了,现在要做的反而是想办法帮助韩信来应付这些将领,想办法让他在军中树立威信,着手训练。

“只怕诸位将军已经得到消息,怕是有些难以应付!”萧何轻叹一身。

刘邦淡然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放心,寡人会亲自和他说的。”

萧何心中暗笑,即便是汉王亲自出马,想要摆平这些将领怕是有些困难。不知道即将上演的是一场好戏还是闹剧,可就要拭目以待了。

正如萧何所料,没过多久,汉国的高级将领和文臣都纷纷入宫求见。显然他们都是满腹疑惑,想要来“兴师问罪”。对此汉王刘邦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丞相萧何则已经做好的三缄其口的准备。穿针引线的事情自己已经做好了,善后工作就要由刘邦自己来完成了。

尤其是引荐韩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些得罪这些放文臣武将,要是继续参与其中。说不定还会惹火上身,和那些将领们站到对立面上。这会影响到自己以后政务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汉国大臣之间的团结。可以想象,未来的一段时间汉国之内韩信和诸将的矛盾是必然的,自己还是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好!

说话间。樊哙、周勃、曹参、夏侯婴、郦食其等人众多文臣武将已经上门了。

“参加汉王!”众多汉国高官一起走上来,向汉王刘邦见礼。

刘邦笑道:“唉?你怎么都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情?”

萧何暗自好笑,汉王这会已经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此事有一丝丝了。萧丞相这会全当什么都没看见,兀自坐在一边看着。

众高官互相对望一眼,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识。那就是汉王这是明知故问。很显然汉王似乎并不想他们提问是的,这个……有人心中已经有些稍微的打退堂鼓了。可是此事事关重大。有关系到切身利益,今日竟然来了,就必要要问个水落石出。

只是这谁先开口说话,倒成了一个问题,以至于众文臣武将都相互看着对方,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开口说话。萧何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心中暗笑。

汉王刘邦则是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笑问道:“怎么了?怎么都不说话呢?”

众将反倒是有些尴尬,大殿里暂时陷入一种奇怪的宁静中,最终还是樊哙忍不住先行开口。他是个急性子,又和刘邦关系亲密,对此事的了解也相对更多一些,于是乎率先打破了沉默。

樊哙出来道:“既然没人愿意说,那还是我樊哙来吧!”

刘邦眉头微微一皱,不过旋即又释然了,知道这是必然的。淡淡笑道:“樊哙啊,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怎么变得吞吞吐吐,这可不像你啊!”

樊哙嘻嘻一笑,朗声道:“好了,婆婆妈妈的我樊哙也不会,汉王,臣就实话实说了,我们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汉王您刚才的诏命,册封那个韩信为元帅的事情?”

刘邦抬头问道:“你们都是为此事而来?”萧何清楚地注意到,汉王的语气已经淡了许多,也不似先前那样调笑的口吻,显得更加的正式。

曹参、周勃等人点点头,表示认同,他们希望的是汉王给出一个解释。本还要见识见识韩信此人的,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大殿内竟然只有汉王和萧何在,故而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失望。

刘邦沉声问道:“哦?那你们是想要问什么呢?”

夏侯婴问道:“汉王,请问这个韩信到底是何许人也,突然被大王封为大元帅,我们赶到颇为惊奇,所以想要向大王求证一下。”他不想樊哙那样,问话的时候语气颇为委婉,态度也更为客气。

刘邦说道:“此事确有其事,没有在朝堂上正是宣布是寡人的不是。不过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寡人已经决定了拜韩信为汉国兵马大元帅。”

周勃出来道:“汉王,可否让我们见见韩信……还有,大王是否觉得此事有些仓促草率,毕竟兵马大元帅统领我汉国三军,干系重大,此人的本领与底细可否已经了解清楚?”

某种程度上,周勃代表了汉国大部分武将的意见,他们都是从沛县追随刘邦的,这些年鞍前马后,征战沙场,战功赫赫。突然之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突然杀出来,成了顶头上司,他们难免不服气,有质疑。这些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稍微有点怨言,为此赶来询问汉王刘邦,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邦沉声回答道:“此事确实有些匆忙,但是寡人一点都没有草率,这个韩信的能力和底细寡人已经了解清楚了,他确实有非常之能,足矣胜任我汉国兵马大元帅一职务。”

昨日萧何来求见说明时,樊哙是在场的,他记得汉王当时是否决了这个韩信。怎么一晚上不见,突然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呢?疑惑的时候他心里更多的是不服气,毕竟韩信的出身摆在那里,想要让他低头是很难的。他甚至有些感觉,那就是汉王被蒙蔽了,这个韩信就是言过其实,虚有其表而已。

越想越是生气,樊哙有些忍不住,出声道:“汉王,那个韩信当初在项羽那里不过是个执戟郎,而且还受过胯下之辱,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我们汉国的兵马大元帅呢?难以服众不说,这传出去也丢人啊!”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这方式和技巧不同,达到了效果也就不一样。樊哙是个急性子,说起话来就显得十分直白。这会子因为韩信的事情心里有些不大痛苦,所以说的也就比较着急。

刘邦眉头一皱,虽然不大痛苦,可是也知道这是必然之事。樊哙总是这个脾气,这种时候身为自己的亲信和亲戚,该想办法给帮自己说话才是的,可是偏偏他就要带头来闹。不过转念一想,刘邦又释然了不少,樊哙身份特殊,在军中威望也很高,又和自己亲近,只要想办法说服了他。那么其他人就好办多了,因此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刺头”说起来反倒是一件好事。

刘邦略微停顿,叹了口气,似乎在思考什么东西,许久之后才道:“怎么了?韩信,淮阴人,二十五岁,曾经参加楚军项梁部,参加反秦灭秦之战。没错之前他在项羽那里不过是个执戟郎,一个根本不能让诸位看入眼的小兵。可是就要因此而忽视它,看清他?是的,寡人之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因此只给他了一个粮官的职位,当真是大材小用。

可是即便如此,韩信这个粮官做好的很好。你们可以去南郑城外的粮仓去看看,比任何时候都打理的妥当有秩序。推陈出新,很容易就解决了陈粮霉烂的问题,一切都井井有条。也正是因此,让寡人看到了他的非凡之处!”

萧何听在耳中,心中暗笑,汉王这可真是能够“颠倒黑白”。昨天对韩信还是那样毫不重视在意的表情,现在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态度大转变,而且说得慷慨激昂,一点都不脸红。这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作为和表现。令人安慰的是汉王至少愿意承认自己之前轻视韩信的事实和错误,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樊哙则是另外一种心情,汉王这转变当真是快,竟然……他虽然鲁莽,但是并不傻,有些事情心里明白,但是绝对不能说出口。他虽然对汉王这种表现不满意,但并不敢也不会有怨言。但是心中的不服气和不满依旧没有消除,这种不满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韩信的身份。

樊哙朗声道:“汉王,但是从管理粮仓能看出什么啊?粮仓管得好不等于就能带好军队,大胜仗啊?这样说似乎有些……你也是知道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只怕是我们汉国上下的士卒都难以认同!”

第三四五章众将质疑

樊哙的一番话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给我一个理由!。

他虽然说是士兵们不认同,难以服众,其实主要还是他们这些将领自己。。多年战场拼杀,使得战功和资历很为他们所看重,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突然一跃而上,确实让他们有些不大乐意。但是汉王的命令又不能违抗,于是乎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合理的说法,一个足矣说服他们的理由。

刘邦始终是那种云淡风轻,沉着稳重的表情,说道:“韩信以前在项羽军中确实只是个执戟郎,可是这能够说明什么?难道因为这个,因为项羽没有重用他就说他能力不足吗?难道我们要在依据项羽恩的标准来评判事物?难道项羽有眼无珠,我们也要跟着项羽学吗?”

刘邦几个连续的反问,让重臣都是心中一震,看来汉王的情绪已经开始有些激动了。只是说的再多,这韩信到底有什么能耐,总要有个说法让人信服才行。

汉王刘邦不等下面的人有什么反应,立即开口说道:“还有,韩信当然是被迫是有那个……”有些话以他的身份和立场还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好在众人心里也都明白。只听刘邦续道:“韩信能够忍辱负重,足可见的他的心性,留下有用之躯就是为了今日能够一展抱负。同时也可见其心志之坚定,沉着稳重的性情。。”

对于韩信的基本介绍,他只能说这么多,外人也只知道这么多。至于韩信和越王尹旭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个惊天的不传之秘,若非今日韩信亲口说出来,以及尹旭当日结盟时的承诺。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就更不用说外人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只有四个人知道的秘密。

刘邦疑惑韩信和尹旭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以及韩信的种种动机与目的。但是最终因为各种无可奈何的原因。只能重用。但是韩信的出身和这些秘密,他却不想再说出来。

越王和汉国之间的结盟关系,上层的这些文臣武将都知道,这些人也都是自己完全可以信任的人。可是韩信的秘密他现在并不想说出来了。倒不是担心有人会泄露秘密,主要还是为了以后汉方之间的合作着想。

要是这些将领们知道韩信和越王的关系。只怕会更加的排斥,更加的不会配合,所以只能隐瞒心中了。现在汉国上下就自己、萧何还有韩信三人知道。韩信自然不会说出去。萧何是个稳重的人。自然知道轻重,所以在短时间内这将会成为一个不传之秘。

说到底是因为刘邦心底里有一个想法,一个愿望,那就是彻底了断韩信和越王尹旭之间的联系。让他彻头彻尾地成为一个汉军元帅,成为他刘邦的臣子,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韩信表现出来的兵法韬略。军事能力着实深深吸引了他,让他有些爱不释手。不肯轻易放弃。

只是韩信将来是否能够完全为我所用,刘邦不知道,尤其是将来的事情完全无法预料,尤其是说不定某一日汉军和越军之间对阵的时候。会有那么一天吗?刘邦心中暗叹一声!

几句话,樊哙两个反驳的理由便不复存在了。樊哙稍微有些不好意思,他在意的,认为耻辱的东西在汉王看来不算什么,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郦食其是刘邦攻击陈留的时候,前来效忠的一个谋士。。不过郦食其本身的谋略倒是强不到哪里去,和张良相比那是相差十万八千,甚至还不如周勃、夏侯婴等人。不过他有个最大的长处那就是口才,可以说三寸不烂说起话来那可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最成功的,莫过于说服了陈留太守归降刘邦,所以说三寸不烂之舌可比十万大军也并非夸大其词。正是因为这个功劳,郦食其被刘邦册封为广野君,在汉国文臣之中也是颇为有名,地位重要的一个人。

郦食其本身不是武将,所以韩信封为大元帅这件事与他的直接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是个文臣,受到许多学问先贤影响,抱着一种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态度。他听闻此事之后,明确地意识到这件事情事关汉国的江山社稷,以及未来发展,他也感觉此事有些突然,感觉刘邦的决定太过的突兀和草率,此番前来更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劝谏,以免汉王做出什么错误决定。

为了尽到做臣子的本分,郦食其出面道:“汉王,为了避免三军将士疑惑,也为了避免这位韩元帅难以服众,也为了我等能够放心,臣建议汉王明确韩信的才能到底如何?又有何依据?也好服众!”

刘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