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营上将-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仁虽然赞同曹休做法,但他还是拒绝了:“你所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现在我们还无权这么做。仅凭你发现了有密室机关是不够的,按照目前的情况,是宇文宪不分青红皂白强闯伏府,对伏典动用私刑,还砍下了他一只手臂。这种时候我们要是再这么做,对诚都更不利。”

    曹休有些着急,叹道:“那该怎么办?如果真如诚都所说,他两个妹妹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啊,谁知道伏典的手下会把她们怎么样?”

    曹仁也急,但他比曹休更冷静,他想的是:如果现在无凭无据的打开了密室,宇文巧和杜羽灵(当然了,曹仁不知道她们的名字,这里为方便读者阅读)在里面还好,如果不在,岂不是会给人一种他们一直在帮着宇文宪的感觉。这样不仅有失公平,更会让他人觉得伏典是无辜的,更多人便会替伏典说话。

    就在两人纠结的时候,郭嘉到了。“见过军师。”曹仁、曹休道。

    郭嘉见他们愁眉不展的样子,便问其缘由,曹仁便将他们讨论之事告诉了郭嘉,郭嘉微微一笑,说:“原来如此,不过二位现在不必担忧了,司空已经授命由我查审此案,当然了,只是负责找到诚都的双妹。找到之后,此案便要移交大理处理了。”

    解释下“大理”,大理实际上就是廷尉,只是称呼不同。秦和西汉设有廷尉,但王莽时代改称“作士”,东汉时又改为廷尉,直到汉献帝时期,廷尉又被改成大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此前汉景帝和汉哀帝曾把廷尉改成大理过。之后到了曹丕篡汉,大理又被改回廷尉。

    曹休一听曹操已经授权,他就问郭嘉说:“如此说来,我们现在可否立刻去伏典家中?”

    然而郭嘉却给曹休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此事现在不急,你们先将整件事前因后果包括诚都如何与伏典结怨之事详细道来,我才好出谋划策。”

    曹仁知道曹休比他知道的多,便让曹休跟郭嘉说。

第52章 许都风雨(三)() 
郭嘉在了解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立即做出了周密部署,曹仁和曹休纷纷佩服郭嘉的智谋,此事暂且按下不提。

    入夜后,程昱受到曹操召见。曹操一来便开门见山的告诉了程昱要他调查伏典的事,在最后,曹操还对程昱说:“仲德,你应该能明白我的用意吧?你尽管放开手脚去查,但有牵连者一律记录在案,最后同时抓捕。如果需要军士,你可执此令牌调动许褚的虎贲卫,包括许褚。”

    程昱双手接过了曹操手里一支全金打造的令牌,令牌正面刻着一个虎字,反面则刻着一头咆哮的猛虎。程昱此时感觉这令牌仿佛有千钧之重,暗道:“司空要对他们下手了。”

    该说的都说了,程昱深揖之后退出了门外。

    翌日,伏典府上的一个杂役起床后正要烧水,发现伙房没柴火便去了柴房,一开门却被吓得大惊失色,扑通一下瘫坐在了地上,随后自然是大喊大叫。这一下所有人都被吵醒了,纷纷穿上衣服跑了出来,一同向柴房看去,女的难免尖叫,男的也有几个被吓得不轻。

    这时负责护卫伏府的十一名军士也都相继醒来,伏府内的庖厨跑了出来向其中一个军士说了柴房的事,那些军士听到后纷纷冲进院子。

    顺带一提,昨天黄昏时分曹仁按照郭嘉的指示亲自挑选了十名精干的什长和一名队率替换了原来的四个人。不仅如此,郭嘉还撤走了伏典卧室外的守卫,同时让管家打开了门锁。正是因为郭嘉这一举措,被关押在地下室的宇文巧和杜羽灵才终于得到了食物和水,而给他们送去这些的是管家。管家是除伏典之外唯一能够打开密室的人,之前在曹休面前纯属“装蒜”。这些都在郭嘉的意料之中。

    再说那军士们来到柴房前,同样大惊,然而并没有失色。之所以“惊”是因为柴房里放着四具死尸,没有失色就更好解释了,他们在战场上见过死人无数,再残忍的死法他们都见过,更别说眼前四个人身体零件一个不少了。

    带队的队率当机立断,派了一个人去通知曹仁,又让手下将府上所有人都集中到了院子里。

    队率看了仔细查看了人数,发现少了一个人。因为他并不能完全记住这些人全部的样貌,只记得人数,于是便问杂役、丫鬟们。这几个人互相看来看去,突然有人说道:“管家不在啊!”

    直觉告诉这位队率,管家有可能也遇害了,于是他留下了六个人,带着其余三人屈枉管家的屋子,开门一看管家果然死了。不过管家的死法和柴房内的四个人不一样,军士们虽然没有上前查看,但还是能看得出那四个人不曾受到外伤,很有可能是窒息或者中毒而死。而管家则不然,管家右胸前插着一把长一尺有余的飞刀,显然是伤及心脏而死。

    郭嘉因为现在要查案的缘故,为了方便索性留宿在曹仁那里,没想到这刚起床不久就传来了伏府死了四个人的消息。曹仁立即点了两百军士,然而就在他要出发时,郭嘉却叫住了他。

    曹仁急问:“军师有何吩咐?”

    郭嘉说:“子孝,此事必是刺客所为,而且和伏典绝脱不了干系!昨夜城门紧闭,现在城门大开,彼必急于出城。趁现在城门刚开不久,你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或许还来得及,之后便在城内搜捕凶手!伏府我去即可!”

    曹仁听完有些犹豫,他问道:“军师,这怕是要出乱子啊!到时弄得满城风雨怎么办,何况在城内搜捕须要司空准许啊!”

    郭嘉急道:“此事突然,只能先斩后奏了,若司空怪罪,一切罪责我来承担!这刺客是此案的重中之重,决不能让他跑出许都!”

    有郭嘉的这两句话,曹仁也不在犹豫了,带着人马就走。接着,郭嘉在写了一份奏章后,叫来了两个人,分别对他们说:“你立即前去妙手医馆,命游校尉将伏典抬回家中,此外也请李大夫一同前往。你则立即将此书简送往司空府,就说事发突然,郭嘉请司空速决。”

    二人应喏后,郭嘉才稍松一口气,骑马直奔伏府去了。

    就在曹仁和郭嘉紧张万分时,有一个人却从容的来到了司空府,并且见到了曹操。曹操对杨修并不陌生,早在杨修十几岁时曹操就见过他,杨修当时以他的谦逊、智慧和才气为曹操所欣赏。后来杨修凭借他的才气渐渐闻名许都乃至兖州,曹操也时常拜读他所写的诗词歌赋,而且赞不绝口。

    杨修这次来司空府求见曹操的理由是他自称自己新作了一篇赋,特来献给司空品鉴。曹操速来有这个习惯,他不仅是个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个文学家,特别喜欢诗词歌赋。所以曹操和他的手下之间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要是写出了好作品一定要送给曹操看。

    不过杨修刚刚入仕,也还不太算是曹操的麾下,因此以前也从没送作品给曹操。守卫虽然是大老粗,不认识杨修,但太尉杨彪他是知道。杨修自称是杨彪的儿子,守卫就进去给曹操报信了。曹操一听是杨修带着作品前来,曹操顿时大喜,立即就召见了杨修。

    杨修进来后对曹操大行揖礼,曹操免礼之后便立即问道:“杨修,你说你做了一篇大作,快与我看看,我可是有些时候没拜读过你的作品了。”

    杨修听了又是一拜,说:“学生才学浅薄,不及司空万分之一,何来大作?只是若不这么说,学生怕见不到司空,不得已才托大,妄司空赎罪。”

    曹操见了诗词歌赋犹如见了美艳少妇(为什么是少妇,你们懂的),饥渴难耐,当场赎杨修无罪。杨修这才奉上揣在怀里的那篇“赋”。

    曹操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可刚读了前面一两句脸上就不再是笑容了,变得十分严肃。

    看完之后,曹操把那布帛平放在了案上,之后问道:“这是何人笔迹?”

    杨修答道:“越骑校尉之子种熙,最后三人署名分别是种熙、伏典还有董国丈之子、董贵人之弟董孝。”

    曹操看了一眼最后的署名,果然是三种笔迹,随后又抬头看着杨修,问道:“笔迹也可模仿,你如何证明这确是那三人亲笔所写?”

    杨修答道:“因为他们写下此书时学生就在旁边,此事还望司空听我细细道来。”

    曹操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杨修便开始说道:“禀司空,学生不敢想瞒,我与这三人有些交情。那日伏典将我与种熙、董孝找来,伏典直言要报复屯骑校尉宇文将军,要我们为其出谋划策。种熙一开始便想到了要杀害宇文将军,学生当场斥责,并晓以他们厉害。谁知种熙虽然打消了杀心,却依然给伏典出了个计策。”

    曹操听到这里忙问:“是何计策?”

    杨修接着说道:“这计策便是绑架宇文将军的亲人,以此要挟宇文将军。这种熙不知从何处得知宇文将军有两个妹妹,甚得其宠爱,他便建议伏典绑架她们。”

    杨修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曹操也略有所思,数息之后,曹操又指着案上的布帛说:“此物想必是他们密谋之后,担心事迹败露被对方反咬一口,为此才写下的吧。上面并无你的姓名,按说你不该会有此物才是。还有,为何上面没有画押?”

    杨修依旧从容地说道:“此书共有三份,分别在伏典、董孝、种熙手中。学生回家之后心中惴惴不安,虽不曾与谋,但当时毕竟与他们同处一室,平时又有来往。学生恐东窗事发、祸及自身、牵连家父,故昨日去找了董孝和种熙,晓以利害。

    董孝虽胆小但忠厚,虽是纨绔子弟,然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且其一开始便不同意加害宇文将军,之所以会有他的姓名实是因为伏典等人相逼。学生与其交谈后,他便将此物交与学生保管。

    种熙虽与伏典合谋,然其后亦心中不安,遂将他手中那份也交与学生,并言明要我带他向司空请罪,请司空从轻发落。今日学生带此物来正是为此,此是一份,学生家中还有一份,另一份仍在伏典手中,不过学生猜测那份恐怕已被伏典销毁了。”

    曹操平淡问道:“为何?”

    杨修答道:“此书是伏典建议的,若此书在他们三人手里,一旦东窗事发则可以相互举发,或可稍减自身之罪行。然若三人中若有两人将此物销毁,则事发之后,若无人证,手中有此物者便难以说清了。既不能拉人下水,亦不能为自己开脱。学生之所以猜测伏典已将此物销毁,是因为学生与他们有些交往,所以了解他们。董孝学生方才已经说过了性格懦弱,他要么不拿,若拿了此物,他独自一人既不敢毁也不敢交与官府。而种熙年少轻狂,毫无心术城府,他一定以为只要有此物在手,伏典是不会拿他做挡箭牌的。”

    曹操又问道:“嗯,那你又为何肯定伏典就会毁掉它呢?”

第53章 许都风雨(四)() 
面对曹操的追问,杨修答道:“伏典与他二人不同,其无大谋,却有小智,只是这智全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换言之,此人工于心计,不仅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好栽赃嫁祸。”

    接着杨修列举了两个昔日伏典栽赃嫁祸的例子,虽然不是伤天害理之事,但也可见伏典很容易就为求自保出卖朋友。

    曹操听完杨修的长篇大论,面露喜色,他说:“杨修,此案查明之后若果然如你所说,那你便是大功一件。”曹操说完后便将那“证物”收了起来,接着又问杨修“你现居何职?”

    杨修内心激动,他所做的这一切等的就是这样一句话,他答道:“学生于建安元年被举为孝廉,尚无官职。”

    曹操深思之后,对杨修说:“这样吧,我三子曹植现年五岁,天资聪颖,也好词赋。我正打算为其寻一先生,你才气纵横,我意请你入幕,教导犬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杨修一听大喜,当场答应,曹操也心情大好,他对杨修说:“如此甚好,不过今日我还有要事,待闲时,我再亲自让植儿当面拜师。”

    杨修的目的已经达到,在拜谢曹操之后就离开了。而曹操则派人急召程昱、郭嘉,这边去请郭嘉的人刚出去,郭嘉派人的人又刚到司空府。

    卫士拦住了郭嘉的使者,那使者道:“我奉军师之命送来万急书简,请立即呈与司空!”

    卫士见使者的确一副急忙赶来的样子,当下不敢怠慢,取了书简送到了曹操手里,曹操看罢将书简收了起来,而后叫来了内侍说:“你即刻传命百官上朝议事,另外别忘了天子。”

    本来今天曹操一早就要去上朝的,但他昨天看兵书直到半夜,本想就寝时没想到头风犯了,头痛欲裂,以至于将近一宿没睡。直到快日出的时候才睡下,然而并没有睡多久就又醒了,但这期间他错过了早朝的时间。百官和汉献帝见曹操没有来,不敢退朝,于是派人来询问,当时曹操睡眠不足,不但没什么精神,而且脾气大得很,直接就说不去上朝,于是朝会就解散了。

    半个时辰之后,献帝与百官同时出现在宣武殿,这是许都新建皇城还有早朝的地方,曹操为其取名宣武殿,意在以武力一统江山。曹操紧随百官之后到来,站于百官之前,天子之下。

    一番朝礼之后,献帝问曹操道:“爱卿急召百官所为何事啊?”

    曹操答道:“今日早朝臣身体不适,故而未至。然朝廷之事岂能因我一人而废之,现在臣已无大恙,自然要上朝,协陛下处理军国大事。”

    汉献帝心中暗暗叹气,表面上则是一副高兴的样子,他夸赞曹操说:“爱卿真是一心为国,当为百官楷模。”

    百官听到献帝这么一说赶紧附和:“司空大忠,我等汗颜。”

    总之,一番不痛不痒的废话之后,总算进入了正题。在汉献帝问完“众卿家有何事启奏”之后,管拜卫将军的国丈董承出班奏道,与其说他是来上奏的,不如说是问曹操的。他说:“禀陛下,臣来时见执金吾曹仁率甲士在城内大肆搜捕,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曹仁乃司空部将,不知此事是否为司空下令,若是却是为何?”

    献帝听完后问曹操说:“爱卿,国丈所言是否属实?”

    曹操应道:“回陛下,确有此事。是我下令曹仁关闭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其原因,是城内出现了一个刺客,于昨夜行凶杀人,今晨尸首被发现。事发突然,臣料想刺客定尚未出城,故封城搜捕。臣未得陛下准许便先斩后奏,请陛下降罪。”

    当然,曹操也就是说着玩的,就算他让献帝降罪献帝也不敢,献帝心想:“降罪?我若降罪,你手下那群如狼似虎的将士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从某种方面上来讲,曹操和汉献帝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这边百官听到刺客这两个字便议论纷纷,董承则趁机向汉献帝进言:“陛下,执金吾掌管许都上至陛下、下至黎民的安全,如今却有刺客混入,还行凶杀人,臣恳请陛下治曹仁渎职之罪!”

    董承说完这话后,百官想法各不相同,大至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坚决拥护汉献帝、反对曹操的人,他们听完之后心里都高兴得很,虽然弹劾的不是曹操本人,但曹仁是他的爱将更是兄弟,这也算给了曹操一击。

    第二类,同样是坚决拥护汉献帝反对曹操的人,但他们更保守,没有至曹操于死地的机会他们是不会明着和曹操对立的。这样的人在听到董承弹劾曹仁时,不是摇头就是叹气,他们认为董承这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

    第三类,自然就是站在曹操这边的了,除了他本来的麾下,还有想要归顺曹操的人,这类人此刻更多的是嘲讽董承,内容和不自量力、异想天开差不多。

    至于汉献帝,他则是既恨曹操也怕曹操,要他惩办曹仁?如果汉献帝是现代人他一定会说一句“臣妾办不到啊!”

    汉献帝面对董承的谏言,他说:“国丈言之有理,但曹仁将军为大汉立下了不少功勋,这次就赦免其罪吧。”

    这样的结果董承一早就料到了,但该说他还是要说,这是他的原则,原则是很难放弃的。

    董承灰溜溜的回到了队列之中,把舞台交给了曹操。曹操走到了大殿的正中央,开始说道:“诸位,昨日,许都城内总共发生了三桩案件。其一,便是我刚才说的,昨夜有刺客行凶杀人,这刺客杀得谁呢?是前屯骑营司马、伏国丈之幼子伏典家中的管家以及四个仆役。其二,是初任屯骑校尉的振威将军宇文宪,他家中有两个妹妹于昨日上午失踪,至今不曾找到。其三,则是宇文宪怀疑他双妹失踪是伏典所为,故强闯伏府,动用私刑。不仅将伏典鞭打得皮开肉绽,最后还一怒之下砍去了伏典左半臂。”

    曹操说完之后百官哗然,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全部知道这三起案件,多数人都只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