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巨大提升,而南朝文化遭受严重洗劫,从此一蹶不振。
萧詧眼看苦心经营多年的襄阳转眼间换成一座空荡荡的江陵城,后悔也没用了,家事国事到了这地步,只好老老实实当他的傀儡。不久,萧詧称帝,定都江陵,以梁国正统自居,管辖范围限于江陵方圆三百里的一州之地,奉西魏-北周为正朔,历史上称这个巴掌大的附庸国为西梁或后梁(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萧詧的后梁与五代朱温建立的后梁,没有任何联系)。
西魏尽取梁、益、雍、荆,版图几乎扩大了一倍,由三国中最小的一国,一跃成为面积最大的国家。
十九、陈王争权
江陵陷落,梁国在江北的据点几乎全部丧失,昔日堪与北方鲜卑抗衡的大帝国,这么快就凋零衰败,濒临崩溃,恐怕连最悲观的预言家们都无法想象。江南仅存的那点残山剩水,也在风雨飘摇之中,四分五裂。
在上游,湘州刺史王琳得到梁元帝的死讯,被众将推为盟主,驻军长沙,传檄州郡,派兵攻打后梁。在中游,齐文宣帝高洋派清河王高岳进军江北,郢州刺史陆法和举州投降,北齐留大将慕容俨扼守郢州,窥视江南。在岭南,萧勃趁着权力真空,盘踞广州,俨然独立王国。此外,浙东、福建、赣南等地也被当地豪族军阀占据。力挽狂澜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驻守长江下游的王僧辩和陈霸先的肩上。
是伺机求生,还是慷慨赴死?此时不是个人的抉择,而是关系着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文化的命运。
为了稳住局面,王僧辩和陈霸先派人到寻阳(今江西九江)迎接梁元帝的九子、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萧詧在江陵尽杀梁元帝诸子,唯有十三岁的萧方智出镇外藩,方才幸免于难。
承圣四年(公元555年)二月,萧方智到达建康。王僧辩并未马上拥他为帝,而是奉他为太宰,做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王僧辩任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执掌实权;陈霸先被加封为征西大将军,负责京口(今江苏镇江)的防务。
王僧辩跟他的上级梁元帝一样,缺乏政治头脑。他既没有看清时局的眼光,也没有号令天下的气魄。他拥立萧方智,却不一步到位,好比做事做了一半,又停下手来观望。他想观望各地割据势力与北方强邻的反应,然后确定下一招的走向,保证自己能够有效对付各种变化。可是,这样恰恰显出了他的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此乃大忌。
果然,北齐方面因为抢地的动作没能赶上西魏,现在不甘落后,要分享一杯羹。萧方智上台才一天,北齐“三才”之一的邢子才便来建康,给王僧辩递上高洋的亲笔书信。
高洋在信中说:“梁国遭受侯景之祸,又丢失了江陵,情势危急。新主年龄太小,恐怕不堪重负。贞阳侯是梁武帝的侄子,年龄大,声望高,足以保卫金陵。所以我国封他为梁王,请贵国接纳。王将军可分派舟船迎接,齐心协力,匡扶社稷。”紧跟着,贞阳侯也来信,要求迎奉。
贞阳侯就是寒山之战被俘的萧渊明。当年他被高澄结结实实用了一把,一封信成为激活侯景之乱的关键诱因;高洋看中他的身份,又把他推了出来,这位皇侄的重复利用率还真挺高的。
高洋的信,明摆着是在干涉梁国的“内政”。如果皇帝的人选都得听你北齐的安排,那与西魏在江陵立萧詧有什么区别?更何况,以皇族亲疏而论,萧渊明只是梁武帝哥哥的儿子,是旁系,而萧方智是武帝的亲孙子,元帝的亲儿子,是直系,凭什么废掉直系的,改立旁系的,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王僧辩当然不答应,他给萧渊明回信:“如今嗣主是元帝之子,地位无可厚非。明公倘若入朝效力,必委以大任,共辅嗣主;若有别的想法,恕我不敢听命。”
软的不行,北齐就来硬的,派大军护送萧渊明,开到江北的东关(今安徽巢湖东南)。梁将裴之横率部抵抗,兵败被杀。东关是建康上游的防御要冲,东关失守,令王僧辩大为惊恐,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一面出镇姑孰,一面与北齐联系,表示愿意恭迎萧渊明入朝为帝。
萧渊明给王僧辩三个许诺:北齐退兵,永不南侵;由王僧辩全权执掌朝政;以萧方智为皇太子。
王僧辩虽有顾虑,但劣势之下,不得不低头;何况实现了三个许诺,他自身的利益就基本得以保障。他派儿子王显、侄子王世珍为人质,左民尚书周弘正为使者,迎萧渊明大驾过江。萧渊明与北齐上党王高涣立下盟约,由一千名散兵护送渡江。
萧渊明入建康城,即位称帝,改元天成,封王僧辩为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牧,大权独揽;陈霸先为侍中。萧渊明由北齐扶植,他的梁国,从一开始就缺钙。
王僧辩和萧渊明都失策了。王僧辩以为只要把持住朝廷,就没问题,萧渊明及北齐方面更是错判形势,一味扬王抑陈。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大大低估了陈霸先的力量。
陈霸先在灭掉侯景后,大部分时间驻扎在建康下游的京口。北齐占领江北,百姓们不堪忍受繁重的赋税,豪强大族屡次向王僧辩请兵北讨。王僧辩鉴于梁、齐关系不错,都予以拒绝。百姓被逼无奈,转而向京口的陈霸先求援。陈霸先的回应很积极,两度出兵包围广陵(今江苏扬州西),虽然由于缺乏友军支持,最终都被迫撤回京口,但却十分有效地收买了江北百姓的民心。京口附近的流民纷纷归附,许多文士武将也投入陈霸先的旗下,其中以吴明彻最为有名。
经过三年多的经营,陈霸先在京口的总军力已经由北伐时期的三万,悄悄增长到了十万以上。王僧辩完全没有意识到陈霸先的威胁,不但不采取措施安抚拉拢陈霸先,反而倚仗职权对他进行打压,把他从原先的司空降为侍中。
王僧辩和陈霸先的关系曾经非常好,北伐时两人盟过誓,陈霸先慷慨地资助过王僧辩,王僧辩则对陈霸先推心置腹,还为儿子王聘娶陈霸先的女儿,只是因为王僧辩的母亲去世,尚未成婚。
尽管如此,两人处事的差异却很大。王僧辩为人保守,信奉“无过便是功”,这从以前讨伐湘州时他延误出兵,攻打侯景不肯弑君,以及消极应对江北请兵等事情上都看得出来;陈霸先则有较强的进取心,远在岭南时阻力重重,依然突破围堵北上,在京口也是以攻为守,一有机会就过江骚扰北齐。
这种差异,一旦遇上原则性问题,就转变为矛盾爆发出来。王僧辩改立萧渊明,向北齐称藩,遗人口实,陈霸先是反对最坚决的一个。他四次遣使到建康进言苦劝,王僧辩不听。陈霸先愤怒地对手下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元帝能复仇雪耻。我与王公同受重托,晋安王(萧方智)有什么罪,怎能说废就废!投靠戎狄(指北齐),迎立非次(指萧渊明),王公究竟想干什么?”他秘密置备战袍、金银作为战时赏赐,与手下将领策划袭击王僧辩。
天成元年九月,江上有人发来战报,寿阳方面的北齐军出现动静,有大规模入侵的迹象。王僧辩通知陈霸先,命他做好准备。(从事态进展猜测,这一战报很可能是陈霸先有意散布的假情报)
陈霸先立即行动,调集近十万人马,兵分两路:侯安都、徐度统领水军,陈霸先统领步骑兵,向王僧辩驻守的石头城进发。外人不明底细,见陈霸先军阵浩大,都以为是建康征兵增防。
水军先到石头城下,侯安都领士兵下船,蹑手蹑脚地上到城北。石头城北是个小山崖,城墙依崖而建,陡峭无比。侯安都身形轻巧,计谋多端,他让手下围成一圈,把他捧在中间,使劲往墙上抛去。待得侯安都飘然落定,已经身处城墙内侧了。后面的士兵也用类似的方法,一个接一个翻墙进入石头城。
王僧辩毫无防备,未在城北布置守兵,侯安都一下子杀到卧室外。王僧辩正在房中处理公务,听见喊杀声,情知有变,赶紧带着几十名亲信冲出卧室,逃往城南。陈霸先的军队从南门冲入,把王僧辩堵在了城内。
王僧辩腹背受敌,与陈霸先展开死战,毕竟众寡悬殊,不是对手。王僧辩与儿子王頠退到南门城楼上,向陈霸先求饶。
陈霸先不罢休,借着风势,放火烧楼。王僧辩穷途末路,乖乖下楼,束手就缚。
陈霸先劈头问道:“我有何罪,你要与齐军讨伐我?”也不管有无证据,先把你骂臭了再说。王僧辩摇头无语。
陈霸先又问:“为何全无防备?”
王僧辩反诘:“把整个北门都交给你了,怎么叫做全无防备?”
陈霸先问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便连夜绞杀了王僧辩、王頠父子,次日清晨传檄中外:王僧辩图谋不轨被诛,朝廷只追究王僧辩儿子兄弟的罪责,其余亲信党羽,一概宽恕不计。
萧渊明登上皇位,靠的是王僧辩的支持。王僧辩被杀,他独木难支,十分识趣地宣布退位。十月,萧方智在陈霸先与文武百官的劝进下即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被加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取代了王僧辩的位子。
陈霸先通过政变扫除了建康的亲齐势力,根基相当不稳。他仍然向北齐称藩,同时着手摆平国内的反对派。
建康周围各州郡的刺史和太守,大多听命于王僧辩。东南的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以及王僧辩的弟弟、吴郡太守王僧智首先发难,据城对抗陈霸先。陈霸先各个击破,请韦载的族弟韦翙修书,招降了韦载,又派骑兵突袭吴郡,吓得王僧智弃城逃奔吴兴。
东南的战事刚喘了口气,西面的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就率领五千精兵乘虚进攻,拿下了石头城。最严重的是,徐嗣徽投降了北齐,使得齐军轻而易举地渡江据守姑孰。粮食、马匹源源不断流入石头城,建康的局势岌岌可危。
二十、三分周齐陈
梁国建立以来,台城第三次面临被攻破的可能。第一次是侯景围攻,第二次是萧绎的荆州军讨伐侯景,前两次都以攻城一方的全胜而告终。如果历史再次重演,那么南朝就将彻底画上句号。
陈霸先在上一次台城攻防战中是攻方,他看穿侯景的弱点,率部击溃了侯景;这一回,他是守方,擅长进攻的陈霸先在防御上的经验略显不足,他向新近收入帐下的韦载问计。
韦载是韦叡之孙,自小熟读史书兵法,很有战略头脑。他分析说:“齐军若是分兵据守通向三吴的道路,侵占东南,那可就不妙了。秦淮河南面有侯景留下的营垒,我军应抓紧时间在此基础上筑城,保障向东的运输通畅,然后另派轻骑兵切断齐军的粮道,使其进无可掠,退无可资,则不出十日,齐军必破。”
陈霸先大受启发,命合州刺史徐度在冶城(今江苏南京朝天门一带)修木栅,韦载等人在秦淮河南岸筑城堡,阻挡齐军东进路线;派侯安都乘夜潜入江北,烧了上千条齐军的船只;又派大将周铁虎劫粮,活捉了负责押运物资的北齐北徐州刺史张领州。
陈霸先一连串的组合拳令徐嗣徽与他的北齐后援军军心沮丧。徐嗣徽怕夜长梦多,主动进攻冶城的防御工事。陈霸先亲率精兵打开台城西明门出击,大败徐嗣徽。徐嗣徽见势不妙,留下齐将柳达摩守石头城,自己一口气退到了江边上的采石。
陈霸先也不直接打徐嗣徽,他命侯安都偷袭徐嗣徽的老巢秦郡(今江苏六合),俘虏了徐嗣徽的士兵和家人,还缴获了琵琶、老鹰等战利品,遣使转送给徐嗣徽,表示“原物奉还”。徐嗣徽大惊,想回据石头城,又被侯安都击退,军资武器统统落入梁军囊中。
石头城这边,守将柳达摩也是连战不利,木栅被烧,船舰被夺,死伤无数。陈霸先将石头城四面包围,城中缺水,柳达摩难以坚持,向陈霸先请和。
齐军示弱,架子却不放下来,柳达摩提出条件,要陈霸先派质子。战场上的梁军占有一点优势,但建康城防薄弱,军粮缺乏,群臣都怕重蹈江陵的覆辙,不愿再战。陈霸先说:“既然大家都想跟齐国谈和,如若我不同意,你们一定会以为我是不想派质子,不顾国家利益;我决心派质子,但是齐国人不守信用,以为我国弱小,必然背盟再来,到时诸君可得与我协力抗敌!”陈霸先以侄子陈昙朗与永嘉王萧庄为人质,送残余的齐军渡江北归。两国盟约,各自休兵。
陈霸先的确需要这个难得的停战间歇,掉转枪口对付东南的纷扰。他派侄子陈伞氚芪挠ゴ蛭庑说亩彭琛⑼跎恰6彭栌杏挛弈保染迫缑拷盘┌芙迪壮牵彭璞徽叮跎怯氲艿芡跎異痔油逼搿3律‘、周文育又进袭会稽,消灭了王僧辩的亲信、东扬州刺史张彪,三吴地区彻底安定了。
不出陈霸先所料,北方的表面和平只维持了三个月。北齐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公元556年)三月,齐文宣帝杀掉之前作战不利的柳达摩,撕毁盟约,派大将萧轨、厍狄伏连、东方老与任约、徐嗣徽领兵十万,发动新一轮的伐梁战役。梁军已有准备,北齐军在梁山(今安徽当涂一带)和历阳(今安徽和县)被陈霸先帐下大将黄丛、侯安都击破,主力退守上游的芜湖。
两军对峙到五月,北齐出个怪招,说只要送回废帝萧渊明,齐军就走人。陈霸先明知北齐出尔反尔,也不揭穿,同意备船遣送萧渊明。可是才过了几天,萧渊明毒疮发作,一命呜呼。有人说是陈霸先做了手脚,也有人说是北齐派人暗杀了这位傀儡王爷。不管怎么样,萧渊明的死使得战事骤然紧张起来。
齐军借题发挥,兴师问罪,以水兵拦截守将周文育的退路,以骑兵避开梁军主力,向建康进发。
陈霸先召回周文育与侯安都,在建康东南的白城与徐嗣徽会战。当日南风骤起,梁军逆风,陈霸先反对立即出战。周文育勇猛,叫道:“事态紧急,岂可拘泥于战法!”说着,他提槊上马,领兵杀入阵中。说也神奇,风势忽然变换,齐军死伤数百人,撤退中又被侯安都的精骑兵冲溃,大将乞伏无劳被擒。
齐军见无法取得战略主动,就绕到建康城北面,占据钟山、幕府山、玄武湖等地,企图围攻建康。
时值江南的盛夏时分,连日暴雨,低地的积水足有一丈多深。齐军的营寨只能搭在泥水中,士兵脚趾溃烂,疾病蔓延。城中的情况也不好,粮运不至,饥饿不堪,但好歹有城有屋,环境不像城外那么阴潮。
暴雨过后,天色稍稍放晴,陈霸先在城中买了许多麦饭,犒劳手下军士。刚好陈伞映峭馑屠戳巳祝磺е谎甲印3掳韵让私缀脱甲臃直鹬笫欤勘敲咳巳∫徽藕梢叮琶追梗巧霞缚檠既猓赐纯炜斓乇ゲ土艘欢佟#ㄏ啻笕嗽诖嘶∩霞庸ぃ醋鞒隽斯愣场梢斗梗
能量补充完毕,陈霸先率领大军向城北幕府山发动总攻,打头阵的仍是侯安都。
侯安都对部将萧摩诃说道:“萧将军骁勇天下有名,只是千闻不如一见哪!”
萧摩诃果断回了一句:“今日便叫明公见识一下!”
萧摩诃一马当先,直冲齐军营寨,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侯安都也奋勇相助,引兵袭击齐军身后。陈霸先与吴明彻、沈泰等部并进,大败看似强劲的齐军。
北齐士兵逃往江边,为争夺船只乱成一团,相互践踏,淹死水中,不计其数。徐嗣徽、萧轨、东方老等齐军将领被活捉,任约和王僧愔腿快,才逃得性命。梁军追到江上,烧毁了北齐丢弃的船只。
建康城几个月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迎来了酣畅淋漓的胜利。陈霸先下令,将徐嗣徽、萧轨等俘虏全部斩首示众。当然不免被报复,恼羞成怒的北齐人杀害了人质陈昙朗。
陈霸先居功至伟,封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晋爵长城公,不久又升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太平二年(公元557年)二月,陈霸先的老上司萧勃不服,在广州起兵谋反,周文育领军轻松讨灭,平定了陈霸先发家的根据地岭南。
陈霸先地位稳固了,野心也膨胀了。两个月间,他得到相国、陈王,加九锡,加殊礼,位居诸王之上。十月,南朝最后一场禅让大典在建康上演,陈霸先即位,改国号为陈,改元永定,他就是陈武帝。
陈武帝称帝的前一年,西魏宇文泰因病去世,世子宇文觉在中山公宇文护的安排下,接受西魏恭帝的禅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至此,周、齐、陈三足鼎立之势完全形成,侯景引发的一场震动天下的大战乱,总算是告一段落。
纵观侯景之乱,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侯景乱北朝与侯景乱南朝。
侯景与高澄交恶,举兵反叛东魏,东魏随即讨伐侯景,迫使侯景分别向西魏和梁国求救,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