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寿康宝鉴现代文全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导,应该自由成立为人”?如果孩子真能一出世,就能自立,那么,孩子绝不需要受父母的抚育和教导,则自由恋爱和结婚,可以算作“正当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偏偏在孩子长大之后,搞自由恋爱,完全自我做主,说实在的,这是“逆天悖理,侮圣蔑伦”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其罪极重,其“心行”与禽兽相同。实在讲,则禽兽不如也。为什么呢?因禽兽不知道伦理,而人知伦理,知伦理而废伦理,岂不居禽兽之下吗?无锡章甫,居士杨钟钰,欲挽社会颓风,专作了这篇“辟自由结婚邪说”之文,在此做为“序引”,抛砖引玉,以发其所未发,祈盼宣导自由恋爱的人,都能有所“觉悟”。
古莘,赵绍伊序
当今世俗,盛倡自由结婚,此为“荡子、淫女”之所为。是破“礼义之防”,乱“内外之别”的愚痴做法。此等人,正是孟子所斥责的那种“钻穴踰墙”之徒,《郑风》中所讥讽的“采兰赠芍”、“行为不端”之士!
淑静之女,而坚持要自由结婚,我们现在就来论一论。
《曲礼》云:‘男女不混杂并坐,不能面对面亲手相互递接东西。男女说话的时候,外面说话的人,不得进入门槛;里面说话的人,不能出门槛。男女之间,没有中间媒人介绍,彼此不能认识,不知姓名。除非拿钱之外,男女之间不能直接交往,不能有亲近的行为。所以说,男女之间,行为清白,如日月当天,无愧于圣人君子;行斋戒,祷告于鬼神;备酒食,以招待“乡熏僚友”;以此来强化人们“男女之别”的意识。’如是,则世间男女,言行举止,都会处处谨慎有别,不失小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哪里有男女之间自由结婚的道理?
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放”是放下,不染的意思;郑声是淫色之声,所以不染世间任何淫色之“声、语、词”,叫做放郑声。孔夫子非常厌恶“男女无别”的思想和行为。
孟子云:‘大丈夫生到世间,惟愿女子有间室;女子生到世间,惟愿男子有个家。’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自由择配,则会遭到国人的轻贱,轻贱他(她)忘亲情,负恩义,少“廉耻”。又云:‘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禽兽都是自由恋爱。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圣人为世间人制定“礼、义”,以区别于禽兽之类。无奈现代人已经不接受所谓的“礼、义”了。
《昏礼》云:‘父亲为儿子举办婚礼,祭祀祖先,儿子奉父之命而迎娶。作揖礼拜高堂,再拜奠雁(已去世的祖辈)。儿子结婚,都是亲自奉父母之命而行事。男女“有别”,然后夫妇“有义”。’
郊特牲云:‘妇女,其一生所依从的人,首先是“幼从父、兄”。由此可知,世间男女,都必须遵“父兄”之命,哪有“自由结婚”的?
内则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是指,不同家庭的男孩女孩,7岁之后不得同床休眠,男女不得同桌吃饭。又云:‘礼,起始于谨慎小心,于户内家外,不得有半点懈怠。居住的规矩是,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官名。阍人、寺人的合称。阍人,管理内廷的门禁;寺人,掌管内寺及女宫的戒令)守之。
又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男子不负责家务,女子不负责生计;男子到家,不指手画脚;女子出门,必须围巾遮挡脸面;走在路上,男子靠左,女子靠右。’男女之别,始于家庭,而达于道路,内外谨严如此,安得有自由结婚?更何况,娶媳妇主要是为了尽孝道,养父母,不单单是为了男女情爱。
诗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个“子”是指妻子的“丈夫”,婆婆的儿子,换句话说“夫妇好和,如鼓琴瑟。”
孔子云:‘父母非顺矣乎。’意思是,父母的心愿能不顺从吗?
内则云:‘儿子过分顺从媳妇的意思,则父母就会不高兴而搬出去住。儿子不顺从媳妇,父母就说:“这才是真孝顺我的好儿子。”’儿子行“夫妇之礼”,一生不会衰败。先哲有言:‘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儿子要尽孝道,不如教导并带著妻子一起行孝道。在古代,儿媳之所以能尽孝道,是因为“皆由父母主婚”,父母说了算,所以儿媳才会主动博取公婆的欢心,于是乎,孝道可行也。一个人,不顺从父母,就不配做人的儿子。家庭婚姻,礼义的“大本”,为人子女,若具有孝心,自然当以父母之心为自己之心。纵不能做到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至少也要做到,以父母的主见为自己的主要见解。如果自己的婚姻,不由父母,不问“门第、德性”,而说:“要自由恋爱”,则与嫖客娼妓何异?我没见过有“嫖客娼妓”,而能孝养其父母公婆的人。
当今的“自由恋爱”邪说,第一,推翻了婚“礼”,背离了“天常之伦”,遗弃了“父母之命”,不孝,又兼“不信、不义”!其千言万语,种种理由,不过是“自由恋爱”一句话而已。试问,“羽毛”“鳞介”之族,为什么没有一个不是搞“自由恋爱”的?它们怎么知道“礼义”?又怎么知道“孝亲敬长”?由此可见,人跟动物绝对是有区别的。
夫妇以“道义”而结合,以尊亲尽孝为主要目的,以坚守信用和盟约为重;以“六礼”标准为婚姻规范。所以,年轻人,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一条,终身不改,夫妇同患难,同安乐,则孝亲睦族,利益子孙后代,将功不唐捐。
今以自由恋爱为标准,俩人愿意,便成夫妇。如此,则“背尊亲,蔑礼义”必然会出现,财尽则婚离,色衰而变心。开始若“自由结合”,那么,最终必“自由离散”。致使“名节扫地,州乡不齿”。年轻人以“自由”为终身幸辐,我恐怕这种不正当的“自由”,会侵害男女青年终身的真正幸福。大部分自由恋爱的人,都是玷家风,斩世泽的人。所以说,凡是道德纯厚,行为端正的男子,或是淑静的女子,绝不忍心搞“自由恋爱”。
《礼》大传云:‘男女有别,不可与民变革。’男女有别的风俗和观念,不可以在老百姓中给变革掉或废除掉。
郊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才有亲,因先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男女无别,则夫妇之伦遭到败坏,而伦常道德尽废,致使“人禽界混”。自由结婚之流毒如此,不可不慎!提倡自由恋爱的人,崇洋媚外,以东西各国风俗为借口,外国的好东西很多,可引进和借鉴的东西也很多,好东西没引进来,单单把“男女自由淫荡”之风俗给引进了来,导致私自堕胎的人越来越多,刑律不能制止,大背人道主义。
近年来,法国因人口减少,而强迫婚姻。日本因女学生堕落,而注重风纪。究其原因,皆由淫佚。我国教化最先,妇女名节,绝非各外国所能及。今当采各国之长而舍其短,不应当弃我之长,而效彼“淫靡薄俗”之短也!
孟子云:‘庠序学校,皆以明伦。’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明了自然的天伦和道德。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国城的四面大墙。窃望全国学界,推行孔孟之教,以化寰球。以批判“邪淫邪遁”之说,而致万国于“文轨大同”之盛,其必自人人讲明伦理,则敦崇礼义廉耻,方能开始。
第十四节.《不可录》纪验
纪验1.◎我的一位朋友,季邦采先生,是吴兴的知名人士。家住南浔镇。在我刚开始印刷《不可录》时,正是季先生在“镇海”教书的时候。于是我就先写信给他,说我准备送给他二百本《不可录》,请他分发给学生。他接到信函,回信责怪我,说我的做法不切合实际,并且说,他早已经把《不可录》这种书搁到书架高处了。
没过两天,他又差人捎口信来说:“愿出资印刷五百本”。我依他前面回信中的说法为理由而拒绝帮他印刷。随后,季先生又专门派人送来一封信函,态度恳切,言语真诚。从来信中才知道,季先生梦见他的父亲谆谆嘱咐:‘你若不印送《不可录》,你的儿子就不能升学。你应当印刷1000本,广为流布。’后来听说,季先生接到他儿子采芹升学消息的日子,正是他发愿印《不可录》这本书的日子。没想到,此事如此灵验。
杭州城的新桥,有座积翠庵,僧人,法号:静缘,一向好善。一天,下著大雪来叩门,我以为他是来(化)募缘的。我对他说:‘我家贫寒,无力相助。’僧说:‘我愿借你的《不可录》板,刷印几千本施送。’我欣然答应了他。继而又问他:‘你为什么会突然发此念头,不惜冒雪而来?’僧答到:‘昨天夜里,梦见土地神告诉我说:“印送《不可录》,可免大灾。”今天一大早,我遍访施主,才知道《不可录》的印刷板属“潭府”所藏,故特来借取。’僧人静缘在印送《不可录》之后的第二年,居民失火,左右均遭火烧,损失很重,唯独“僧庵”无恙。益信神明,劝善规过,果报彰彰,冥冥不爽。
陈海曙记
纪验2.◎庚午年的初夏,夜里梦见两个童子来,对我说道:‘文昌帝君,召你有话。’于是随童子同往。来到中翠亭的一个院子,见其匾额上写到:大洞阁。继而随童子来到大殿。但见文昌帝君坐在中央。我磕头礼拜,起身站立,等待发问。文昌帝君慢慢说到:‘世间的善书甚多,惟《不可录》这部书久已不行,传播甚少,你当替我“布散”。’接著,即命两个童子抬出一个箱子,箱子里面都是些“剥蚀字纸”。经过检阅才知道,就是《不可录》这部书的残存字帙。我正在念想:“此书从未见过,要想流布,从何办起?”帝君又做开示:‘乡试将近,当速速去办此事。’然后,命两童子送我出大殿而醒来。
第二天,我就到处查访,各坊寻觅,都说“不知道。”焦急思虑了一个多月,突然一天,有人来出售《不可录》的印刷刻板。仔细查看,序文首页已失,看看结章节附注示,方知此乃万九沙先生所刻。我大喜所望,赶快买下。随即刷印了三千本。于七月初一早上,虔诚地送到寺院。一来到大门,一位僧人就开口说:‘是不是陈居士送《不可录》来了?’我支支吾吾,心中非常惊异。来到大殿上,焚香,将《不可录》叩呈在帝君座之前。那个僧人,把我请进客座待茶。我叩问其法名,原来叫“元本”。我就问他:‘您是怎么知道我是来送书的?而且还知道书名?’僧元本答道:‘昨夜得梦,帝君让我候门接书。所以,我早起相候。’听到此话,我深为肃然。可知善书行布世间,上格苍穹,能身体力行者,其功德尤不可量!所愿大众,共同体会帝君救世苦心,同登宝筏,望广为流传。让整个世间,以举世之力,惩其“不可”,勉其“所可”。如此则不负神明之付托和教诲。清朝,嘉庆庚午年,六月。古盐官陈海曙自记
纪验3.◎丙戌年,我的妹妹回到家来,忽然犯了“痰痫”之证。时常啼哭,饮食不进。有人说,可能是冲犯了“花粉煞”所致。于是,家里就延请“巫师”百方禳解,但都无效验。而且她不肯服药,竭数人之力,汤药竟然涓滴难入,以致半年之后,身瘦如柴。堂上老母深为忧虑,万分焦灼!
于是我到丰都帝及城隍神前,具疏许愿,印送《不可录》五千本。许愿后,妹妹的病状竟即转机,便肯服药。因为连进消痰之剂,一月后,即平复如常,业已痊愈。又将近过了一年,其身体比以前更加健康。我用“活字板”,如数排印《不可录》,以报答神明的护佑。拜“志灵验”牌位于右。
清光绪戊子年,三月。娄东下郡悔过生谨记
第十五.惜字近证
书籍的刻印和制作,古代用汗简,(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此处汗简就是汗青的意思。)一变而用楮墨,再变而为剞劂(刻刀,引申为刻印书籍),浸趋巧便,于是文字的流行愈来愈广。剞劂之法,先以纸书之,覆而糊之于板,复摩擦其纸背,把纸揭去而字存于板上。此揭去的纸,仍有字形,不可亵污!嘉庆乙丑年的秋天,杭城保佑桥,有位排字印刷工,姓“金”。得病中,见自己被两个鬼隶抓去,带到一个大堂上拜谒堂皇,所见之神如贵官像。神说:‘你秽亵字纸,法当刑责。’金诉辨到:‘这是印刷行业,丢弃废纸,不得不如此。’神说:‘不然,你在摩擦制板的时候,所落下的纸屑,都应该收置净处,随时焚送。你是怎么办的?你确把废纸和纸屑当做垃圾,洒弃在地上,甚至倾泼到垃圾箱中,令无处不有,这不是秽亵,是什么啊?’金无言以对,竟受责。等到醒来,感到臀股痛楚殊甚!噫,神的教诫实在是深切。从事现代印刷业的人,不可不谨慎,此处开一“消孽”法门,不可以不畏惧而不遵行。特转载此事,放在末页,愿从事印刷业的人,借此为前车之鉴,而谨循神教,则幸矣!
陈海曙记
(终)
第十六.结束语
特以印光大师回向颂为本书结束语:
普为印施《寿康宝鉴》,以及辗转流通和赞扬劝阅等诸善士回向颂曰:
一切事业,身为根本,身若受亏,事俱消陨。伤身之事,种种不一,最酷烈者,莫过淫欲。是以君子,持身如玉,闲邪存诚,夙夜兢惕。如是制心,欲念不起,何况淫欲,蔑伦越理。世有愚夫,不知此义,每致纵欲,不遵礼制,贪暂时乐,受长劫苦,减算折福,尚且小耳。以故前贤,敬辑此编,冀诸同伦,共乐性天。不慧有感,增订流传,高悬殷鉴,以拯青年。德广居士,捐洋六千,印送各界,期登寿域。又有善士,随缘附印,欲令此编,遍布远近。愿诸阅者,扩充此心,辗转流布,普令见闻,庶可同伦,悉获寿康。子嗣贤善,长发其祥,凡出资者,及赞助人,灾障消灭,福寿孔殷。先亡祖祢,超生净土。后嗣子孙,古庆无已。世运日隆,风俗日美。先贤懿范,人各继武。爰书俚语,用表芹忱。祈发大慈,自利利人。
民国十六年丁卯,孟夏,古莘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