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子兵法与养生治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紧张,仍然可以使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正如《黄帝内经?灵柩?本藏》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孙思邈之所以能写出鸿篇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中国医药学做出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正是与他善于修身养性,从而保持体魄健全、思维敏达分不开的。而他寿逾百岁,也为其倡导的养生之道增强了可信度。显然,中医的“养性”理论,实际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只要做到境界高远而不患得患失,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与人为善,宽宏大量,必然能长命百岁。
◎养生莫若养性
《万寿丹书?安养篇》:“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俗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道。”恬澹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则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所以能健康长寿。古人舒畅情志的方法,以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第五。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古人怡情养志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调查表明,大多数比较长寿的老人都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状态较好的人,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也会相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长寿,所以说“养生莫若养性”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事务的烦恼,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2.地势兵之助,地利人增寿(1)
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与自然界发生着密切的关联。饶有趣味的是,人们在适应和选择生存环境时,竟与兵法中的某些原则暗自相合。
《孙子兵法》在论述安营扎寨应当利用“地利”的原则时指出:“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对照中国历代环境养生理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主张不仅仅明确了驻军的基本要求,而且概括了环境养生的主要原则,即使在今天,现代养生学对于居处环境也不外乎这些基本要求。我们不妨逐条分析一下孙子提出的这二十五字原则:
“好高而恶下”,意思是说,军队安营扎寨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让我们看看养生学家对选择居室的标准是怎么说的。明代养生学家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人之居屋须“高朗干燥,斯无患矣”。道理很简单,干燥的高地往往空气新鲜,潮湿的洼地则难免腐秽恶臭。通常成年人每天必须吸入15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含氧、氮、阴离子丰富的新鲜空气是人体维持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混浊、污染的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癌、胃癌、心肌梗塞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所以,《老老恒言》中也指出,“卑湿之地不可居”,认为居住楼房可以杜绝湿气的危害。
“贵阳而贱阴”,意思是说,军队应驻扎在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其实,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客观环境的要求也希望居室“通彻阳光”(《延寿新法》)。因为,只有向阳之处才能阳光充沛,光线明亮;阴暗之地则阳光难至,视界狭窄。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阳光不仅具有杀菌抗病、清洁空气、增高室温的作用,而且具有影响精神和心理的作用,明媚的阳光往往使人精神愉快,进而促进身体健康。所以,我国人民建造居室时历来注重采光,房前屋后虽植树木,却不使树荫遮住门窗。《老老恒言》认为,适于养生的居处应当“两旁空阔,则红日满窗。……室前庭院宽大,则举目开朗,怀抱亦畅。更须树荫疏布,明暗适宜,如太逼室,阳光少而阴气多”。
“养生而处实”,意思是说,军队驻防的地方要靠近水草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千金要方?择地》),也是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选择居住的条件。这显然与孙子的主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自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直活到102岁的高龄。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清洁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水是人体健康和长寿不可缺少的。同时,水是万物之源。有水之处通常也是植物茂盛、风景秀丽之所,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人的居处既要接近于水源,又要交通便利。《起居安乐笺》中对居处的要求是,“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市,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其中就兼顾了靠近水草和交通便利这两个因素。
如果能够同时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无疑将有利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古代善于养生的老寿星大多就居住在这种环境之中。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企求长生不老的佛徒道士们要将寺庙道观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为什么那些希望万寿无疆的历代帝王要将行宫选定在依山傍水、四季如春的处所。
2.地势兵之助,地利人增寿(2)
但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有时往往难以随意选择,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如在城镇工作的人,就难以选择山村作居处。因此,上述三条原则往往客观上难以同时实现。然而,人们可以主动改造环境,因地制宜,创造和美化居室周围的环境。在这方面,传说中的有巢氏早就为后人做出了榜样。《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尽管有巢氏构木为巢可能仅仅是出于防御野兽侵害及躲避风寒袭击的本能,客观上却开创了中华民族利用和改造居处环境以养生的先河。
既然上古之人都能够改造自然,营造居处环境,那么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无疑更有能力、更有条件改造和美化居处环境。一方面,可以在庭院之内,阳台上下,种树植花,使草木葱郁,鲜花常开。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建造一点假山假水,养鱼养鸟,营造一个山水兼备、百花争艳、枝叶青翠、错落有致的“袖珍花园”。这样既有利于净化空气,减缓噪音,又能够增加生活乐趣,锻炼身体。无庭院阳台的住户,可在室内养几盆常绿植物,如吊兰、仙人掌、君子兰等无香植物。它们不仅能净化室内空气,又能益于眼睛。在冰封大地的季节,常绿植物使室内充满着春天气息,有生发温馨之感。另一方面,设置南北门窗,经常开启,使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夏季窗户虚敞,通风透凉;冬季定时开窗,保暖透气。并且经常打扫室内外的卫生,保持居处清洁,避免环境污染。如此则能防止疾病,有益于长寿。
◎养生与环境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法于阴阳”,就是指主动适应四时气候来养护身体。后代养生家多因循《黄帝内经》的上述思路,逐渐创立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适应环境养生法,它们包括:适应四时节令养生法,适应昼夜晨昏养生法,适应地理环境养生法,日光养生法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就是要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尽可能地让人体充分利用外界地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条件,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努力去适应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阴离子密集,确实是长寿的地理环境。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有3700多人。这些长寿者大都生活在森林多的山庄和少数民族地区。
科学家认为以下几种自然地理环境堪称养生最佳环境,有利于人们建康长寿:
水库周边空气新鲜,水质洁净,噪音少,阳光充足,致病因素少。
瀑布近区水质好,污染少,瀑布飞流直下时会释放一种有利于身心舒爽的阴离子。
森林地带气温润湿,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并含有大量对人有益的阳离子。
海边海阔天空,景色宜人,阳光充足,山水撞击的浪花中含有大量阴离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兵非多益,食非过益(1)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其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但是,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却告诫人们:“万病横生,年命横天,多由饮食之患。”(《摄养枕中方》)如果饮食不当就会招来各种疾病,甚至短命夭折。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则以用兵为喻,形象地说明饮食不当的危害。他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那么什么是饮食不当呢?
简单地说,就是“过”。喝得过多,吃得过饱,粮食过细,肉食过腻,诸如此类都是“过”的表现。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种为了填饱肚子而过食、强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因为美味佳肴而大吃大喝的事却是相当普遍的。殊不知“五味之过,疾病蜂起”(元?朱震亨《格致余论》)。因为鸡、鸭、鱼、肉、精米细粮经煎炸、熏烤、油炒、火炖之后,如果过多摄取,就容易因内热过重而引发热毒、疮疡、痰热等病证和消渴、痈肿等疾患。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多食这类食物容易导致或引发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痛风疖肿感染等疾病的理论是一致的。
另外,偏食是过食的“怪胎”。偏食往往造成体内营养素不适当或不平衡,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对某些感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多种疾病。
古典医书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这些都是告诉人们偏食对人体是有害的。
那么,怎样饮食才有益于养身防病呢?
早在二千多年前,孙子就提出“兵非多益”,认为要取得战争胜利并不一定兵众愈多愈好。《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同的思想,即看到饮食过度的危害,主张食非过益,贵在能节,因而在总结长寿秘诀时,将“饮食有节”作为重要的一条。
所谓“饮食有节”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饮食适量,要有节制,勿过饱、勿过味、勿偏食。合理安排膳食,配调适宜,主食要注意粗细粮混合,副食最好荤素搭配,做到“谨和五味”。尤其是老年人,阴虚火旺,消化功能衰弱,容易饥饿,但稍多食后又消化不了,反而引起食欲减退,所以必须按照规律,在饮食的数量上适当控制。常言说得好:“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晚餐少一口,能活九十九”。
二、饮食要有规律,宜早食,忌夜饮,不要饱一顿、饿一顿。我国人民一般一日三餐,因为一般性食物的消化吸收至少需要4一5小时,故早餐宜在早晨7点前后,午餐宜在中午12点前后,晚餐宜在下午6点前后。
三、适当忌口,对有些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不利影响的食物应当少吃,或者不吃。元代名医朱丹溪曾指出:“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有些医书还强调“生冷瓜果要少吃,免得秋来生疟痢。”
四、饮食要得法,注意暖、缓、软。所谓“暖”,是指脾胃喜暖而恶寒,所以无论冬夏,饮食都应暖,少吃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所谓“缓”,是指饮食时应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尽量让其精华吸取,以便滋养五脏。所谓“软”,是指坚硬之食最难消化,所以饮食宜软化,特别是“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有利于脾胃运化以取得水谷精微而营养全身。宋代大诗人陆游晚年对此特别重视,专门作《食粥》诗一首。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3.兵非多益,食非过益(2)
五、饮食要卫生,既要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又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对于食物要有所选择,注意“浆老而饭馊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猪、羊疫死者不可食”,“诸果落地者不可食”,以免病菌由口而入。据说,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是因此而猝死的。《明皇杂录》记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郭沫若认为是嗜食县令所赐*牛肉,引起胰胆功能急性病变而造成死亡。
此外,对于饮食习惯也要有所节制。历代寿星的经验是“食勿大言”,“饱食不得急行”,“饱食不得便卧”,“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等等,如此才能充分吸取和消化所食之物,避免因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清朝人赵翼在其所著《檐曝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寿星九十多岁了,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好吃的不多吃。”他的回答对于那些为口伤身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警策之言。
由于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十分重视“饮食有节”,所以长久以来大多以素食为主,而西方人大多以动物性饮食为主,且甜食较多。正因为饮食结构的不同,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痛风疖肿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西方国家都明显高于中国。这个事实证明,我国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
◎谚语记在心,饮食好养生
人缺食,脸发黄,地缺肥,禾发黄;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三日不吃倒在床,七日谷水不进见阎王。充分说明“人靠饭来撑,人以食为养”、“天事地事吃饭是第一大事”的重要意义。
关于“药补不如食补”的谚语也很多。如:人参一斤,比不上糙米一升;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黄瓜丝瓜加番茄,美容不找郎中爷;韭根韭叶,散瘀活血;鲜藕止血,熟藕补血,妇女产后禁生冷,惟独不忌藕;猪胰淡菜汤,消瘿润发不尿糖;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冬吃生姜夏吃蒜,有病不用背药罐;热天一块瓜,胜如把药抓。
饮食疗病保健的谚语则更多。如:荤素搭配,长命百岁;膏粱厚味,易伤脾胃;食不过饱,饮勿过量;按时饮食,身必无疾;常吃大枣,抗癌防老;豆豉不起眼,能防脑血栓;核桃是个宝,补肾又健脑;绿豆甘草,磨粉调服,能解百毒;酸枣桑椹汤,安眠帮大忙;烟酒不分家,害了你我他;早喝盐水胜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蔬菜是个宝,餐餐不可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贪吃贪睡,添病减岁;饮酒吃肉,比不上早睡长肉;预防肠道病,吃喝要干净;吃瓜果,要去皮,吃了才不坏肚皮;春吃防风粥,散风祛寒,夏吃绿豆汤、酸梅汁降暑去热,秋吃芝麻雪梨粥,润燥滋肾,冬吃狗羊肉,进补养阴;若要不失眠,煮粥加门莲(去皮心);紫苏一枝花,散寒不离它;老翁目不瞑,长年食决明,鼻子爱出血,赴快吃藕节;酸倒牙,嚼点茶;冬瓜黄瓜西瓜皮,消肿无需他药医;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得安宁;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吃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