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归-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了曹累曹近节,可惜了俺们环庆军追随你转战数千里的那么多弟兄!太尉,你可千万不能退,只要您稳住了,俺们怎么也为您当住萧干这厮…………辽狗,已经没有太多气力了!”

□□□□□□□□□

萧干仍然站在他的大旗之下,簇拥在他身后的将领,已经不多了,这些将领一个个地派出去,领兵或者正面猛扑,或者向两翼援应,抵挡拼命杀过来的宋军。不多时,这些派出去的将领,或者战死,或者重伤抬下来,再或者就仍然鼓着最后一口气力抵在最前面。

辽军攻势冲力,已经接近耗竭干净。

从白天一直战到深夜,辽军士气再高昂,毕竟人也不是铁打的。一场搏杀下来,对人的精力消耗,是平时的十倍百倍。虽然有干粮食水,算是战阵当中辽军轮流也填了肚子。但是杀到现在,退下来的死兵一个个也摇摇晃晃的,倒在地上,拉都拉不起来。

有的人更在尸堆当中发出了沉重的鼾声,杀到现在,人都已经麻木了,肾上激素消退之后,就是最为深重的疲惫。

辽军虽然是以近四万优势对三万环庆军,做为攻击一方,更是有着能够集中兵力进行突击的便宜。但是宋军以善守著称,突破他们一层层营寨,真的是拿命换来的,伤亡倍之于宋人环庆军。而且牺牲消耗的,都是最为奋勇敢战的甲士!

能参与攻击宋军营寨的,不是随便拉一个士卒上去就成。顶着宋军倾泻的箭雨还有各种各样的守备器械,能披重甲奔走向前,和宋军面对面的做殊死肉搏,拼力杀出一条血路的,只能是最为精锐的几个军中的甲士。

填到现在,能做这种突击用的辽人精锐数军,已经凋零得不成样子,伤亡过半。虽那十几面精锐辽军旗号仍然矗立在那里猎猎翻卷,但是能在旗号下站直身子,等着下一次攻击的辽人精锐甲士,已然是寥寥无几!

就连轰鸣了大半夜的那百十面大鼓,现在的金鼓之声,都已经变得有气无力。

稍稍沉寂下去一些的战场厮杀之声远远传来,退下来的数十名辽人将领,都是满身血肉的在萧干面前跪成一排,一个个都垂首不语。有的人伤势已经沉重到了极处,跪在那里血还从甲叶缝中向外汩汩渗出,身子颤抖个不住,似乎随时都能轰然倒地。

一名辽人大将,看来身份地位也不过只在萧干之下,扶剑单膝跪地,语调仿佛都带着血一般凄厉:“大王,退下来罢,明日再攻,明日再攻!儿郎们都不成了!这些精锐甲士都死光了,俺们以后还靠谁和宋人继续血战下去?退下来稍稍喘口气,稳住俺们的营盘,宋人攻不下燕京!”

萧干只是冷着一张脸,看着那员辽人大将,冷冷道:“今夜破不了刘延庆,我们还有以后么?”

“那拼光了这些子弟,俺们大辽也同样没有以后了!”那员辽人大将看来是豁出去了,抬首大声向萧干吼了回来。

迎着那辽人大将的怒吼,萧干却不动气,淡淡地道:“某家在,就有大辽。”

那辽人大将是契丹出身,身份地个也相当尊荣,飞虎飞熊两支皮室军就是他所亲领,这个时候伤心子弟伤损。要知道,现在拼凑重建出来的辽人的几支亲卫皮室军,都是世代镇守辽国南面的勋戚子弟组成的,说是大辽帝国契丹人的最后血肉也不为过,伤损一个,仅剩的契丹子弟就凋零一分,实在是让这辽人大将心痛到了极处。

听到萧干这句话,这辽人大将不管不顾地抗声怒吼:“有萧大王在,只怕只有奚人之国在罢!要是大石林牙在此,绝不会这样伤损俺们契丹子弟!”

他猛地站起来,戟指对面宋军营盘:“拿下眼前这个营寨,冲到刘延庆的中军大营前又如何了?那里还有刘延庆直领的精兵强将,还有坚固的中军大营!萧大王,俺们还有气力再攻么?俺们还有那么多子弟的血肉去填么?大王大王,要是真的为了大辽着想,就给俺们契丹人留点骨血!”

萧干神色一下变得有点狰狞,他死死地看着那员契丹大将:“与契丹子弟同死的,难道奚人子弟就少了?现在还分什么契丹奚人渤海汉人!这剩下的,都是大辽帝国的骨血!某家已经竭尽所能,大石林牙若在,也绝不会比某家做得更好!”

他同样戟指着对面宋军营寨:“就是大石林牙要死保燕京城,集合俺们这最后一点骨血儿郎,从白沟河一直节节抵抗到现在。燕京城中,还安居着俺们的家人子弟亲族。其实天下如此之大,俺们哪里不可以去?就是大石林牙,还以为燕京如泰山之安,想凭借燕京城,北抗女真,南当宋人!其实俺们最需要的,是保存这最后一些力量,觅地十年生聚,北地地广人稀,数万兵马在手,哪里不能重建这大辽?某掌兵以来,宋人却已经迫在了眼前,给大石林牙耽误的时间,却只能靠俺们的性命再度抢回来!”

萧干胸口剧烈起伏,语气却冷静了下来:“不击退宋军,燕京就真的能暂时保住么?你我都知道,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等老种小种他们过来,俺们就再无抗手之力,只有看着燕京沦陷,看着俺们家人亲族,成为宋人奴隶,看着大辽覆灭得一点念想都不再会有!”

跪在他面前的辽人将领,一个个默然不语,就连那契丹大将,都立在当地垂下头颅。

萧干却昂然抬头,环视左右,环视着这在燕京城下仍然进行着的血腥战事:“只有在老种小种他们赶来之前,击破刘延庆,宋军才会退到高粱河以南,老种小种,不会为被击败的刘延庆拼力挽回什么的,某说过多次,南人就是这样的心性!只有将眼前宋军逐退,俺们才有余裕收集余烬,集合对大辽忠心之士,带上俺们亲族子弟,离开燕京这处死地…………天下之大,哪里不可重建大辽?”

萧干每句话,都敲击在在场辽人将领的心头,这些大辽帝国最后的战将,衣甲破碎,呆呆看着萧干。这是萧干第一次吐露了他要放弃燕京的本意!

在场每个辽人将领,都有不惜和燕京同殉的决心。但是他们也知道,虽然现在在战场上面对环庆军,他们还算占据优势。可是以燕京一处残破之地,对着两面女真和宋人这样的敌人,最后覆没也是一定的。哪怕现在就算对着环庆军一支孤军,还因为后路截断士气大挫,他们都打得这么艰苦。

萧干毫无疑问已经拿出了全部本事了,就算耶律大石在场,也不可能比萧干做得更好。

难道,燕京真的保不住了。他们只能离开这里,去另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重建起大辽?

放弃燕京城,如果说在以前这些辽人将领,特别是契丹将领心中,根本是从来未曾考虑过的事情,现在也完全动摇了。

率领他们走上另外一条复国道路的,似乎只有眼前这个昂然直立的高瘦身影…………可是到时候在这个萧干大王率领下,就算觅地站住了脚,以这些余烬在万难当中建立起来的,还是大辽么?或者就是一个奚人的帝国?

如果不赞同萧干的抉择,他们就真的在燕京城和大辽同殉么?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头颅沉重到了万分,在萧干面前怎么也抬不起头来,就算最为忠心的契丹将领,这个时候也不能在萧干面前再说出什么话来。

自从从耶律大石手中夺权掌握大辽这支最后的武力以来,萧干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用宋军的逼迫,才在此刻,逼得这些契丹将领,不得不追随他的步伐!

□□□□□□□□□

在萧干背后战场,突然传来呜呜的号角呜咽之声。所有人像是被针刺了一般,从这沉重的气氛当中惊醒过来,抬头向萧干大旗后面看去。

就看见混乱的战场上,辽军用两翼的拼命抵抗维系着的一条直到萧干旗号下的通路上面,大队大队的骑兵身影出现在视线当中。火光将他们的身影涂染得或明或暗,当先一名骑士,举着号角吹动,声调凄越低回,直撞进每个人心底。

这些骑士,就是辽人大军的远拦子。前面激战最烈的时候,也没有到动用这些远拦子的时候。这些辽人的菁华骑士,是整个大军的耳目,要遮护整个战场,要用来探知周遭敌军的情势。虽然这些远拦子骑士都是精壮的战士,完全可以披甲冲阵,可是辽军上下,从来都没有想过将这些太过宝贵的远拦子投入到攻击宋军营寨的血肉磨盘当中!

萧干淡淡一笑,手向后一招,已经有他的亲卫抱来甲包,给萧干再披挂一层重甲。另有一名亲卫扛来了长柄的重斧,默不作声地侍立在萧干身边。

“…………不管某家如何盘算,不管某家想怎样为大辽找到一条生路,也只有击破了刘延庆再说…………此人某家已经看得清楚,只要俺们再努一把力,只要杀到他的中军大营前面,刘延庆,已经再没有了血战中死中求活的勇气!某亲自上阵,去破宋军营寨,谁愿意跟随某家脚步,就跟着来罢!”

先是一个奚人将领跳起,不吭声地抢过一盾一刀,跟在萧干身后,接着就是更多的辽人将领跳起,就连那个刚才和萧干抗声而论的契丹大将也紧紧跟在了萧干身边。

金鼓之声,再一次地轰响起来,比刚才战事最烈的时候还要响亮了十倍!

在萧干旗号下,数百上千的远拦子骑士翻身下马,纷纷披甲,在火光映照下,这些辽人甲士容色如铁,等着发起最后的冲击!

□□□□□□□□□

在燕京城墙的两层箭楼之上,耶律大石已经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不远处这场惨烈的厮杀一天半夜了。他高大的身形,同样一动不动。

在他前面,是狂乱惨烈的战场,是如血的火光。在他背后,是黑沉沉的燕京城,安静的有如死寂。但是耶律大石知道,燕京城中辽人每家,都在为眼前战事心悬,每家都在等待这场战事最后那个不可知的结果。

战场火光,将箭楼之中映照得忽明忽暗,在燕京高大的城墙上涂上了一层晦暗的血色。让每个侧身其间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处的是不是还在人间。

远拦子参与战场的号角声,同样传到了箭楼之上。耶律大石身形一动,低声道:“真的拼命了么?萧大王啊萧大王,就算是某家,也不可能比你做得更好了…………以一场必须要胜利的血战以立威,以宋军之势示燕京不可保。最后领大辽余烬,抛弃燕京城,在别处立国…………某家没有你这份狠心,舍不得燕京城这个大辽最后剩下地方!

…………耶律大石啊耶律大石,你苦心孤诣,想系耶律家一脉与万难之间,你却又做到了什么?皇上托付居于燕京的血脉没有保住,军马失却于奚人手中,你什么也没有做到!也罢,也罢…………舍掉燕京此处,也许将来就是大辽的复国之机,只要某耶律大石,还有一口气在!皇天后土,不负此誓!”

耶律大石低低的声音,为他周围每个监视他的亲卫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们同样为这场惨烈战事心旌摇动到了极处,谁也没有发出一声。

耶律大石闭上眼睛,又猛地睁开:“…………萧大王,既然如此,某就助你彻底打赢此战,只怕燕京城中,还有用得某耶律大石之处!至于将来大辽如何,但凭天命而已…………某就在此处,看你如何破刘延庆此人…………他撑不住了,撑不住了!”

第一卷 燕云乱 第147章 回天(七)

同遭战场的惨烈厮杀声,从四下里不断地传来。辽人军阵当中的战鼓轰鸣之声,直到环庆军中军大营当中,将刘延庆的旗号震动得不住翻卷。

只要主将的旗号还在,只要四下宋军仍然在死战当中,这中军大营中的宋军士卒,在寨栅上就立足得稳稳的。

比起周遭战场的狂乱惨烈,这中军大营反而是一片安安静静。寨栅之上,宋军甲士全都披甲而立,弓手已经将弓弦调好,挎着满满的撒袋等候发箭的时候。操作床弩,使用神臂弓的射士,都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面,后面是大队的辅兵,同样在等候待命。

各种守备器械,都已经准备停当。寨栅之后,又竖起了一层层旁牌,塞门刀车,灭火器物,还有随时可以布设并且锁连起来的鹿砦,都已经准备停当。不管中军大营寨栅哪里被打开一个缺口,就可以立即补上。

在中军大营外面,壕沟鹿砦,已经清出了几条道路。这是准备万一前面支撑不住,接应退下来的将领士卒的道路。辅兵就在壕沟和鹿砦当中候着,等着接应完败军,就立刻将这清出的道路再度堵上。

一旦到了实在无法接应前面败军退进中军,辽军紧跟着扑来之际,这些道路也随时会堵上,绝不让辽军裹挟着败兵冲动中军大营的寨栅!

所有人都做好了等待辽军最后扑击的准备。环庆军上下,都是宿将和久战之兵,虽都惊叹于辽人这次扑击的凶猛,但是最为艰难的时候,看来已经为环庆军上下支撑过去了,刘延庆刘太尉的指挥调度,也算是井井有条。辽人的凶猛,看来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了。天色不要两三个时辰,也将放亮,到时候,环庆军就能在这燕京城下,站住脚步,只要等着老种小种姚古他们的那泾源熙河秦凤三军的到来,环庆军还有参与克复燕京的机会!

虽然从独得全功到最后要靠老种小种他们的救援,不知道还能分润到多少功绩。可是对于环庆军的普通将士来说,在被辽人截断了后路,再猛攻之下,能保住营盘,全下这条性命,已经是最大的期望了!

□□□□□□□□□

刘延庆的中军大营严整肃然,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延庆的军帐当中,却是一片比起战阵之上,还要狂乱的气氛。

从战事一开始,刘延庆就没有上过中军大营中那个最为高大的望楼,望楼之上,只有他旗号在空自翻卷飘扬而已。战事进展如何,都是由望楼上坐镇的亲信将领,随时传报过来,而刘延庆就在中军大帐中坐着,随时处断调动军情。

不得不说,刘延庆的确是打老了仗的,凭着传报的军情而做出的决断调度,称得上是调度合宜,没有什么错处。

白天的时候,刘延庆精神还甚是健旺,在胡床之上坐得笔直,下达军令也是声音洪亮,很有一些统帅气度。但是随着入夜之后,辽军仍然在不计生死地猛攻硬扑,刘延庆就有点支撑不住了,半躺半靠在胡床之上,下达调度指挥的军令也显得含糊迟疑起来,有的时候新的军情传过来,半天也听不到他做出决断。

还好夜间当中,从两翼各营寨当中抽调军马转用在正面这种需要非常精细调度的指挥已经不能用了。此时夜战的联络调度水平,还没有到这种程度。只是凭借各处营寨宋军慢慢提起来的士气,出营野战强攻辽军,拼命向中军靠拢而已,刘延庆这点变化,大家还感觉不出来。

这个时候,刘延庆头上盖着一块湿巾,已经完全躺在了胡床之上,按着自己滚烫的脑门,呆呆地听着一道道不断传来的军情通报,白天的精气神,已经完全不见了。

“太尉,辽人飞虎飞熊两皮室军,再度向韩正将所当营寨扑击,发炮近百,辽人弓手发矢如雨,两处打破寨栅突进去了,韩正将正在死战当中!”

“太尉,江正将战死,尸身已经抬进中军大营,那两处缺口,还没堵上,韩正将无恙,托护送江正将尸身亲卫给太尉回禀,辽人这次破不了他守备的营寨!”

“太尉,韩正将处矢尽,要中军援应三万箭矢,火速送至!”

“太尉,韩正将处斩辽人擎旗突入军将一,辽人少挫,已经在后退!韩正将正督促所部,塞住缺口!”

“太尉,辽人退下去了!韩正将处回禀,这一次辽人扑击,又斩杀辽人甲士死兵两百余,夺旗六,韩正将处堪战之士不足五百,寨栅弓手几乎为辽人扫荡一空,求太尉援应一些兵马!韩正将说,辽人此次明显看出士气已沮,气力不加,俺们两翼援应兵马喊杀声越来越近,辽人也快不成了!”

听到最后一道军情传过来,簇拥在军帐当中的幕僚和刘延庆统领亲兵的将领都松了一口大气。能打的将军,几乎都被刘延庆派出去到正面挡住辽军的猛攻了。辽军死伤惨重,刘延庆麾下这些能战的大宋西军将领,同样或死或伤的流水价一般抬下来。

此刻在刘延庆身边的,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刘家子侄,统领他的亲兵,卫护着他的安全。这些子侄打仗是肯定不成的,但是刘延庆也不认为,以自己的身份之尊,还要用到亲兵参战的时候,还不如用这些贴心的子侄,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进身之阶。而且这些子侄伺候起他刘太尉来,比那些沙场里面滚出来的硬邦邦的西军将领,要周到细密许多。

他的亲兵将领,这些刘家子侄,多半都完全未曾经历过兵事,整天价忙着的就是怎样为刘太尉搭建最为精美的帐幕,寻觅奢华的供应,甚至管着奴仆歌姬,完全起着管家的作用。

而刘延庆身边的幕僚,不少也是走了童贯的门子,准备到军中混资历军功的。大宋文臣磨堪甚难,经历这么一场必胜而且丰厚的军功,不知道多少人红了眼睛,要钻到刘延庆身边。反正这些大宋文臣都知道,刘太尉向来奢华享受,跟在他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