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炼金大中华-第4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扯天地会旗子的人,被南洋揍了一顿,越过江,投奔北清了;
    崇祯帝的九世孙。被北洋骑兵队一个冲锋,就变成粽子,去江水里找屈原聊天了;
    变卖家产的,下场倒好些,混到了一官半职。可是那些‘海归’的高端人物,才在一些小报上叫嚣了几天,就被上海警察抄了老窝,投进了监狱。
    哼,要民主,你也太超前了吧!
    去牢里好好反思下,什么时候想明白‘领先一步是伟人,超前两步是死人’的道理,再出来吧!
    真正对‘南京拉锯战’产生作用的,其实还是各个省市的‘省军’。
    省军是什么?
    就是当地士绅组成的武装部队,有人也把他们叫做‘团练’、‘乡兵’、‘乡勇’。
    比如,干掉了太平天国的的湘军就鼎鼎有名!
    湘军就是一支‘省军’。
    省军由各省的头脸人物控制。
    这批武装力量,从太平天国覆灭后,就不怎么受清廷的控制,反而以它们为后盾,在朝堂上滋生出了不少利益代表。
    现在,有资格玩‘站队’的,就是这些省军。
    他们观察了二十多天,觉得北清南清(好吧,干脆说北洋南洋)这么一打,论后劲、论潜力,还是南洋占据上风!
    这么觉得的理由不复杂:南洋有船啊!
    有船就代表能控制长江,有船就代表军费充足!
    废话,海军就是烧钱的,没钱能鼓捣海军吗?
    听说广东和福建两个沿海大省的商人已经在不怕暴露地资助南洋了,这也代表着光绪帝的战争潜力更足,只要守住南京,捱到北洋人马撤退,那么,以南伐北的局势就将形成!
    一八九五年三月七日,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四省的‘省军’统领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支持南清光绪皇帝,坚决打倒被慈禧操控的北清伪朝廷!
    四省的统领没有光说不做,他们派出的鄂军、川军、皖军、豫军,都在第一时间与北洋的清兵交手,有胜有负,血染沙场……先不说是否大大牵扯了北洋的精力,但这‘投名状’,至少是成功地向光绪帝递了出去。
    有了战斗力可观的省军相助,原本平衡的‘拉锯战’立刻倒向了南清一方。
    南清优势!
    北洋是进攻一方,补给线本就长,打了二十多天了,后勤的压力已经相当沉重。
    而慈禧太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抠,秉承着‘既要马儿跑又不给它吃草’的幻想派作风,只晓得一个劲地在圣旨里催促鬼子六速速攻陷南京,捉拿光绪帝,而应该配发的粮草和子弹,却是一概木有!
    鬼子六心里那叫是一个苦啊:还捉拿小皇帝?一个不留神,我都要被南洋的兵给捉了!
    鬼子六已有了撤兵的念头,四省省军的介入,更令他下定了这个决心。
    三月十二日。北清兵马拔营回京,在回程路上连破五道阻拦,总算是在三月十五日,平安回到了还在北京辐射范围的山东省。
    南京之围宣告解除。不过光绪帝在接见了四省‘勤王军’后,萌生了趁热打铁,现在就反攻倒算的念头。
    他召来刘坤一问计,嗯,其实也不叫问计,光绪帝是这样问刘坤一的:“爱卿,我们明日就出兵北伐可好?”
    小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他对重返北京,重回那个龙位,是迫不及待了!
    可惜,刘坤一给的答复却不怎么明确。他道:“皇上,此仗刚完,还是休养生息、抚恤将士为宜啊!”
    光绪帝对刘坤一的答复自然是不满意的,好在那些省军统领都在南京,调不动南洋。还有四省省军可以调遣嘛!
    光绪帝立志不做傀儡,自己手上没有兵权,那么,就要在南洋和省军之间玩平衡。
    三月十八日,‘北伐佑皇军’成立,主体为四省乡兵,号兵力三十万。从南京出发,目标直指北京!
    此军成立,四省统领都官拜一品,权势可谓到了人生的巅峰,志得意满、春风拂面自不用说……哪还不着力为光绪帝卖命?
    三月二十五日,北伐佑皇军打破凤阳府。
    三月三十日。徐州也被占领,南直隶告急。
    四月二日,北伐佑皇军在孔庙附近与北洋军接战,双方大战五天,洋枪和棍棒齐上。死伤人数超过三万!
    鲜血沾满了圣人像……
    四月十日,北伐佑皇军在济南城外驻扎,彻底切断了北洋水师与京师的交通要道。
    京城已成孤城!
    宣统帝吓得哇哇大哭,慈禧太后更是面如土色。
    不打不知道,一打之下,才知道她赖以为臂助的北洋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慈禧太后现在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恭亲王如此不堪,就不该剥了李鸿章的官皮,把北洋强行交给他来管。
    当然还有,慈禧太后怎都想不明白,光绪帝明明被隐藏的那么好,到底是谁有此神通,能将他从安放在地下五层的牢房里救了出去?!
    光绪怎么说都是正统的皇帝,且德行没有亏失,他一到南京,立刻就给了南洋和江南反对朝廷的势力以无穷的鼓励!
    求和,哀家要求和!
    眼看敌军的铁蹄就要逼近皇城,慈禧太后又祭出了惯用的招数。
    他们要什么?
    银子?美女?还是粮食?
    哀家统统都给,除了这个王位,他们要什么哀家给什么,只要他们不继续给光绪那个小杂种卖命就好!
    慈禧太后的和谈手段一向如此,先把自己的底线无下限地抛出,然后伸出颈脖,给谈判对手任意下刀猛宰的机会!
    可是这一次,慈禧太后叫嚣了半天,底下的官员却无一有回应。
    他们在心里吐槽:哪里还有什么银子、粮食和美女!去年您老人家的寿诞一办,国库都空了,前段时间对南京城的那一场征讨,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余力了!除了王位都给,哼哼,现在大概也就剩下王位可以给了吧……
    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慈禧太后有点傻眼,不过她毕竟是心黑手辣之辈,清醒后,她秘密召见鬼子六,准备定下拿京城几个大户开刀的计较……
    幸好,这些大户似乎有大气运加身,当他们还茫然不知自己就要被当成出栏肥猪给宰了时,一条意外的消息传进北京城,传进了正在磨刀霍霍的慈禧和鬼子六耳朵里。
    奥匈帝国的艾世丽公主出面调停了!
    她去往济南,要求北伐佑皇军停止北进的脚步。
    奥匈帝国横插一手的目的还未可知,但慈禧太后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可以,她甚至想亲自去济南,把那位可爱的艾世丽公主搂进怀里亲几口表达心中的喜悦。
    还好慈禧太后没去,要不然绝对会被艾世丽痛扁一顿。
    她这时心情正不好,原来她之所以出面制止北伐佑皇军继续前进,完全是听从了龙灏的指示。
    话说龙灏行踪飘忽不定,与艾世丽更是聚少离多。这次好容易回来了,还没缠绵一诉相思衷肠呢,就丢给艾世丽一个任务,然后人又跑的没影了。
    这如何不让艾世丽气得牙龈痒痒的?
    四月十五日。北伐佑皇军从济南撤退。
    这是没办法的事,奥匈帝国现在是欧洲的战胜国,威望如日中天,这些省军仗着地利欺负欺负缺了主心骨和钱粮的北洋还凑合,但要他们去跟奥匈帝国的战士拼命,尽管对方才几百人,他们也是不敢的。
    四月二十五日,光绪帝看到北伐佑皇军未竞全功,回到了南京,不由跺脚连骂:“可恶的奥匈国。可恶的公主,朕与你们不共戴天!”
    不过,光绪帝还没骂几句,就不得不收起嘴巴,露出尴尬与谄媚并存的笑容。
    原来。龙灏和刘坤一联袂来见他了。
    龙灏是一国之主,并且现在的国际地位极高,凌驾于清廷之上……所以光绪帝在想明白后,对自己露出的谄媚也就释然了。
    论军力,论财富他都不如龙灏多矣。
    而且就算论地盘,他名义上虽然拥有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但他自己都怀疑。自己的政令能否出的了南京城?
    所以,光绪帝见了龙灏,显得非常客气。
    龙灏没客套,第一句话就是:“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仗嘛,越打下去。死的人越多,我们于心何忍啊?”
    光绪帝一听,心里一咯噔:呃,这是要我收手的意思?
    刘坤一亦是帮腔说:“陛下,奥匈国已经站到北边的叛逆那边去了。我们再不识好歹,恐怕会把现在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给断送掉哇!”
    光绪帝听了就心头一阵不满涌起:不识好歹?你是在说朕不识好歹吗?有你这个做臣子的这样说朕的吗?过分!
    不过光绪帝的不满,在龙灏接下去的话语中,立刻变成浮云,烟消云散了!
    龙灏讲的都是大实话。
    首先,他告诉光绪帝,你是我派人救的,别的不提,你欠我一条命!
    其次,他告诉光绪帝,南洋的军费也是他名下的银行和商户赞助的,如果你执意要打,那行,今后这军费就由你这个朝廷来出,我也很大方,以前的欠账就不用你还了,只要你有钱将这场仗继续打下去就行!
    最后,他告诉光绪帝,奥匈帝国的艾世丽可是个战争狂,巴不得多打仗、多杀人、多建立功勋,因为远在欧洲,有很多奥匈皇室成员正在为奥匈帝国下一任的皇位而努力,她如果能在中国抓到一个皇帝,这加分可不少!
    龙灏列事实,摆道理,本来就没什么主见的光绪帝立刻没了话说。
    尤其是艾世丽要抓自己‘赚积分’那一段,更是吓破了他的胆。
    沉默了一会,光绪帝算是对和谈的事实默认了。
    有龙灏,就有他当皇帝的想头,而若是龙灏不支持,他只能依靠那些省军与奥匈国对着来……算了吧,他们已被奥匈国吓破了胆,回南京城后连自己召见他们都躲着不来呢!
    四月的最后一天,龙灏代表炼金国发表了自己希望和平的态度。
    他对着《申报》的专栏记者说道:“我是中国人,我当然希望我们祖国大地上不要再有战争!清廷从开国到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我先不对它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发表评价,也不说它签署了多少加深我们同胞苦难的条约……我就事论事,现在清廷皇族因为自家矛盾导致分成了南北两个朝廷,也出现了两个皇帝!我认为,按照国际惯例,皇族的纠纷不应该扩大到全体老百姓头上,现在已是十九世纪,马上就要跨入崭新的二十世纪!我们不应像以前的皇朝那样,把皇族的斗争扩大到国民的生活里!所以我认为,战争必须停止,清廷的皇位应该由双方代表坐下来,用文明的手段来协商解决!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客气地说一句,清廷皇族,你们面对外国列强,不是已经习惯了坐下来谈判吗?那为何面对自己同胞时不能收敛起残忍,和平解决呢?我们中国人,不能窝里横,对同胞下狠刀子,有本事,冲日本人撒去,冲那些曾经欺凌过我们的欧美列强撒去!”
    龙灏这段话,经过主编润色之后,立刻变成报纸专刊,发遍大江南北。
    读过这期《申报》的人都不住点头:对啊,仔细一想,朝廷也真无能,打起我们汉人来就一身带劲,可一碰到洋毛子就全部变成了软脚蟹!
    我强烈赞成炼金国王说的话,有本事,拳头向列强、向小日本砸去啊!打老百姓算个球本事!
    ……
    报纸经过前面近一年的推广,已经成为了引导国内舆论的重要手段。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非常淳朴,认为报纸上所说的就是真理,没有假话。
    这与后世某个年代,人民认为朝廷台里的广告也是货真价实是一个道理。
    获得了大多数人民的认可,北清和南清两个朝廷,在奥匈帝国和炼金国有意无意地推动下,终于在五月六日,在开封府开始了和平谈判。
    北清出马的是刚刚被释放出来的李鸿章,而南清这边,则是张謇。



571, 皇帝也要选举
    张謇可比他的老师翁同龢幸运的多,光绪帝被软禁,翁同龢也被赶回了老家,可张謇却先一步来到了南京,等到光绪帝被救出来,他就被委任为三品官员。
    这次谈判,南清其实无人可用,也无人毛遂自荐,最后,差使就落在了张謇头上。
    张謇其实是不想来的,他虽然是文人,但还是主张暴力解决‘皇位’问题。
    眼前这个和谈,他心里是不屑一顾的,从里面,他分明看到了龙灏的‘阳谋’。
    这个炼金国王,心思可真不好!
    他阻止了两个朝廷一决胜负速定江山的局面,反而通过舆论,把两个皇帝硬推到谈判桌上……这就是在变相告诉世人,两个皇帝都是合法的!
    这是要把光绪爷置于何地?
    这是要我大清江山在事实上分裂吗?
    此人,其心可诛!
    和谈和谈,谈的越久,两位皇帝隔江而治就成了既定事实。
    那样的话,我大清实际上就已灭亡了啊!
    ……
    张謇窥出了龙灏的部分想法,不过他却对此无能为力。
    和谈期间,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数次提出无理要求,意图激怒李鸿章,将这个和谈搞砸。
    不过,李鸿章经过几起几落之后,城府和修养何其深厚,张謇的手段,在他眼里就跟顽童的调皮招数一样幼稚,所以俱是一笑带过。
    李鸿章的‘太极’使出来,弄得张謇招招如同打在了棉花糖上,根本找不到机会毁掉这个和谈。
    想来也是,李鸿章参加的国际和谈何其多,经验之丰富,绝对不是初出茅庐、还略显稚嫩的张謇能应付的!
    谈判的结果,自然不是一场会议就能定出来的。
    但张謇离开开封府时,却已知道基调不可更改,那就是。宣统帝和光绪帝,在龙灏的刻意渲染下,都是正统合法的皇帝。
    或者说,是‘预备皇帝’!
    北清南清和谈期间。龙灏在开封府举办了一场演讲,他对广大国民这样说道:“世界上,国家的发展趋势是民主,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联邦共和,都离不开‘民主’二字!我对民主是这样理解的,民主民主,就是以人民为主,让人民当家做主!我内心里是希望中国不再有皇帝,但考虑到历史原因。清王朝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大家都习惯了,所以这个皇帝不是说不要就能不要的,这得有个过程!这次出现两个皇帝,一南一北隔江而望。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的契机,借着这个契机,可以让我们中国人民当一次家、做一次主,来共同决定未来这个国家的皇帝是光绪呢,还是宣统……”
    龙灏的话阐明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光绪和宣统。不管年纪大小、辈分高低,都得‘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总得有个章程,而这个章程,就在后续的‘和谈’会议中定出。
    等到张謇与李鸿章又碰面了三回,到得六月二十日,这个‘选皇帝’的章程才算出炉。
    章程规定:大中华按照现有布局。划分成二十三个投票区。
    每个投票区,分别对应原有的省:直隶、奉天、吉林……广西、云南、贵州。
    初始定下的投票期限,按照龙灏建议,是一年。
    当然了,李鸿章和张謇在这一点上倒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一年太长了!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能一年没有皇帝呢?
    不过,碍于龙灏的强势,李鸿章和张謇再次保持一致,那就是缄默。
    以他们的智商,早就明白,与其现在有精力去质疑龙灏,倒不如吃透投票章程,好助自己的主子‘当选’上皇帝。
    一年的期限,在龙灏看来倒是短了。
    不过没有关系,根据章程,一年后,这‘皇帝’多半还是难产,到时候再延期便是。
    说延期是有根据的,其根据就是这场选举的硬性规定。
    章程是龙灏请了英国资深法律学者来制定的,条条框框的东西经过翻译后,足有一本字典那么厚!
    但如果萃其精华,浓缩后的‘当选条件’也就如下三条。
    第一,一个投票区一张‘大票’,获得十二张大票的皇帝,就是大中华的新皇帝;
    第二,每张大票,必须由至少十万张有效选票构成选举基础。
    也就是说,每个投票区,参与投票的自然人不得少于十万,而其中哪个皇帝获得的选票最多,那么这个投票区的‘大票’就记上他的名字;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一点,有效选票有硬性规定,不是随便拉来一个能喘气的人就可以投票的。
    有效选票的主人必须至少满足如下条件:活人,通过选举考试。
    选举考试是什么?
    考的又是什么?
    反正不是八股文,否则,全中国的秀才加起来只怕也凑不够十万,而且,思想僵化的‘八股学者’,也不是优秀的投票人。
    考的东西不难,只要你认识五百个汉字,并且做出一套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编写的测试考卷,最后再跑上五公里不会晕倒,也就合格了。
    这种合格的难度,不说放到英国,就算是在美国,随便拉出一个能呼吸的人,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