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从国内南京乘坐专机返回朝鲜的陈仪道:“总统那边的意思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不能给日本人太多的喘气时间,必须撑着安州战役的大胜一口气拿下平壤!而且第十八军也已经进入朝鲜了,不用多久就能够抵达前线!”
由于在朝鲜战事中取得了战略优势,而且中国陆军的实际兵力还是非常充分,只不过说不能够一时间全部都抽调到朝鲜战场上来,不过要进行轮换还是可行的。
比如第十四军在进行初步的休整后,将会返回东北,而第十七军在随后也会撤出朝鲜战场返回国内进行休整。这两个军要撤回,所以陆军要从国内的其他地区抽调部队到朝鲜来接替。总体来说,受限于后勤系统的限制,陆军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朝鲜增加部队,不过却是能够用轮换的方式让前线部队保持充分的战斗力。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军想要那些已经长达十余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部队也获得宝贵的战争经验。中国虽然前后和日‘本以及苏俄爆发了数场的战争,但是前线参战的部队都只是一部分,哪怕是1923年中国面临两线作战,直接参与对日以及对苏俄作战的兵力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当时国内驻扎的大量部队都没有抽调。
部队长时间不打仗,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战斗力下降,所以陆军眼见朝鲜那边已经取得了优势,加上后勤系统的限制,也无法一股脑把所有的部队都派上去,所以就是打算采取轮战的战术,一方面能够保持前线部队的活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部队获得战争经验。
这些从国内其他地区抽调的部队实际上在战争刚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已经陆续抵达了东北,并准备入朝作战。
“等这些部队到达后,我们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毕竟现在这几个步兵军的情况还好一些,不过第一装甲军的情况还是比较艰难,要恢复战斗力还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整!”李连阳如此说着:“如果第一装甲军没有恢复战斗力,单凭步兵部队发动下一轮的攻势难度还是比较的,现在战略局势对我们来说极好,没有必拿第一装甲军去冒险!”
第一装甲军在安州战役中受到了损失比较大,这说的并不是人员的伤亡,实际上第一装甲军的兵员伤亡并不大。第一装甲军的真正损失是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失,日‘本人这些年苦心发展的步兵反坦克火力也不是白看的,实际上日‘本的步兵反坦克火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日‘本人没有当下第一装甲军的南下进攻,也没有反攻第一装甲军成功,但是依旧给第一装甲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第一装甲军的第一装甲师、第五师、第九师三支部队加在一起,损失坦克高达一百二十多辆,虽然说其中有一部分被击伤后通过维修还能够使用,但是这些损伤较大的坦克维修工作第一装甲军自身下属的维修部队已经无法完成,比如运回国内的专业工厂进行维修,除了坦克外,第一装甲军还损失了相当多的半履带式装甲车以及轮式车辆。
第一装甲军的装备损失对比上一次战争中的损失可以说是巨大的,虽然第一装甲军依旧胜利了,但是依旧挡不住那些军方高层的不满。而第一装甲军的一系列报告中,重点报告了自一次战争中,中国装甲部队大量装备的现役T6坦克已经无法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的战争,报告中称第一装甲军的大量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的损失,都是被日军的步兵反坦克炮以及野炮所造成的,而实战中证明,T6坦克的防护装甲已经无法挡住日‘本陆军大量装备的81式反坦克炮。
第六百七十九章 进攻平壤(二)
实际上T6坦克挡不住日‘本人的81式反坦克炮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1923年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日‘本中的81式反坦克炮服役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当时的装甲集群胜利的太过于干脆,使得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不过这也和国内的坦克技术水平有关,当时的T6式坦克已经是中国所能够拿出来的最先进的坦克了,即便是挡不住81式反坦克炮也得继续大量装备。在二十年后中后期陆军也是觉得T6坦克无法满足今后的战争需求,所以才研发了T9坦克。
第一装甲军的一系列报告中都是重点说明陆军中现役的T6坦克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求,要求获得更加先进的T9坦克。
而一集团军获得第一批T9坦克却没有直接拨付给第一装甲军,而是单独成立了一个独立坦克营并配合第八军作战,这让第一装甲军的方大山很不满。
因为陆军中的装甲部队的将领向来是坚持坦克应该集中使用,中国陆军的坦克除了一部分训练坦克外,其他的全都是在三大装甲军中,步兵部队里是一辆坦克都没有的。
所以给步兵部队配属独立坦克营的做法让方大山等一大批装甲部队的将领极为不满,生怕依旧陆军会把装甲部队拆开了使用,陆军内部里可是有着一大批的步兵将领要求在步兵部队中配属坦克的。而且说哪怕是师级部队中无法获得坦克的配属,但是军级步兵部队中至少也应该获得一个坦克团的配属。
以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来说,战时状态下一年生产个几千辆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是平时陆军没有那么多军费采购那么多坦克啊,战争又不会天天发生,T9坦克定型后,陆军花了两年的时间一共也才装备了几十辆而已,真正的大批采购还是因为1930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才获得了足够的军费。所以平时,陆军能够获得的坦克数量是有限,如果说给普通的部队也装备坦克的话,那么就会进一步削弱三大装甲军的坦克数量以及更新换代问题。
在方大山中将的坚持下,配属给第八军的那个T9坦克营被编入了第一装甲军中,不过由于新补充的T9坦克数量依旧太少,所以方大山要求获得更多T9坦克的话是天天提,不但向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提,而且还直接报告到了陈敬云这里来。
看着方大山发来的请求拨付更多T9坦克的电报,陈敬云苦笑一声,这些前线的将领争起新式装备来一个个都是这个样子,一点也不顾忌吃像太难看。
摇头笑了笑后,陈敬云放下那电报就没管了,不是他不想给第一装甲军配属更多的T9坦克,而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方大山只需要管他的第一装甲军,而李连阳也只需要管他的第一集团军,但是他陈敬云却是要睁大了眼睛关注全球的局势。
日‘本国内已经进行了全面动员,根据军情处从日‘本发回来的报告来看,日‘本人哪怕是历尽了安州战役的惨败后,尽管导致了日‘本陆军的多位高层将领受责,但是并没有打击到日‘本人的信心,他们依旧想要继续打下去。
哪怕陈敬云不愿意相信,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日‘本人就像是疯子,丝毫不管不顾他们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朝鲜战场上巨大劣势,而是选择继续打下去。除非中国陆军能够彻底攻占朝鲜并消灭日‘本在朝鲜的部队,不然别想日本人能够低头。
日‘本人那边还好,就算继续打下去陈敬云也有信心能够胜利,不过中日之间的战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由于两国之间的战争导致了中日两国海军相互进行了海上封锁。中国海军处了意土封锁对马海峡外,还派出了潜艇和水面舰艇到其他海域打击日‘本的运输船,在海洋上只要发现了挂着日‘本旗帜的船只,基本都会进行击沉。
同样的,日‘本海军也对中国的海上运输进行着同样的事情,这两个多月中中国的众多船只已经被日‘本海军送进了海底。
这种情况下,迫使了中日两国的本土船只大幅度暂停了国际运输,而必要的国际贸易运输都是选择了其他国家的船只来进行运输,虽然说这并不会让中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停止,但是运输成本也是迅速上涨的,从而让国际贸易的成本进一步上涨,这对于本来就因为世界经济危机而严重萎缩的国际贸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
尽管有着诸多的问题,不过决心打下去的话日‘本那边的问题实际并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够下多大的决心去进行这场战争。
此外,中日两国爆发战争后,也是在国际上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欧洲和美国自然是对中日两国的战争毫无意见并支持的,表面上说着让双方冷静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英国和法国等一票欧洲国家恨不得日‘本和中国来一场生死大战,最好是来个两败俱伤,省的中日两国挑战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一战后,中日两国这两个亚洲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活跃,尤其是中国更是在国际上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甚至传出了亚洲是属于亚洲人的亚洲这种论调。
而很有趣的是,作为死敌的日‘本人竟然是极为赞同中国提出的这种论调,并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号称以日‘本为主,中国为辅建立起一个东亚共荣圈。
中日两国都是主张亚洲人掌控亚洲,但是他们的分歧就是,日‘本人认为东亚共荣圈是应该以日‘本为主,其他亚洲国家为辅。而中国则是认为自己才是东亚的老大,其他国家包括日‘本人都得乖乖听话。
中日两国的战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争夺东亚主导权的一场战争,谁赢了谁就能够拥有亚洲地区的话语权。
而不管谁是亚洲的老大,英法等欧洲国家都是不愿意看见这种事情出现的,所以恨不得中日两国打生打死,最好是来个两败俱伤,然后英法等国就来一个重返亚洲,重新掌控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和经济事务。
英法等国是如此想法,而苏俄的想法就是更简单了。
中国是苏俄的敌人,陈敬云是分裂俄罗斯的最大凶手,苏俄恨不得中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没有了中国在背后撑腰,凭借一个要工业没工业,要人口没人口,要农业没农业的俄罗斯共和国,根本就挡不住苏俄大军的进攻。
只要中国无法支持俄罗斯共和国的话,苏俄统一俄罗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陈敬云视鄂木斯克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重要屏障,视西伯利亚为中国的战略防御区,而分裂俄罗斯,从而避免让中国的漫长北方边境线随时处于苏俄大军的威胁更是陈敬云一直所做的事情。
要不然中国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力量支持俄罗斯共和国呢,为的就是保障中国那漫长的北方边境线。
他宁愿常年在鄂木斯克地区驻扎三四十万的部队和苏俄进行战略对持,也不愿意让苏俄统一俄罗斯后,被迫在整个北方边境线部署数百万大军。
正是因为这种利益冲突,所以苏俄一直都把中国视为敌人,甚至严格上来,中国目前还和苏俄处于战争状态呢,苏俄和俄罗斯共和国以及中国这三方所签订的可不是和平约定,而是临时停战条约,而且理由是很可笑的人道主义。苏俄和中俄两国爆发战争的话,都不用宣战直接开战就可以了,简单方便。
恨不得中国四分五裂陷入混乱的苏俄可是花了不少心思,1924年中国爆发的大规模罢工就是苏俄背后支持的。
眼见中国又一次和日‘本人打起来,苏俄自然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就算哪怕最后苏俄不出兵,但是通过增兵前线也会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在和日‘本进行战争的同时,也必须在西伯利亚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日都开战两个月了,但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国驻军非但没有被抽调回国内,反而是处于高度戒备装备。不但是中国驻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就连盟军的俄罗斯国防军也已经进行了军方内部的动员,部队取消休假,并向鄂木斯克前线补充了大量的作战物资以及部队。
现在鄂木斯克地区虽然说依旧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静,但是双方都已经是高度戒备,前线部队实际上已经处于了战备状态,一个擦枪走火都会让紧张无比的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事。
鄂木斯克周边地区双方云集百万以上的兵力,在鄂木斯克战区,中国有着二十余万部队,俄罗斯国防军有着四十余万,而在哈萨克地区双方加起来也有着二十余万部队,而在不远的后方更是有着数十万的预备队,中俄两国在西伯利亚前线的总兵力可是常年保持百万以上的。
而对面的苏俄部队也不少,加起来一样超过百万,双方的漫长战略对持线上,两者的军队数量加起来高达两百余万。
如此规模庞大的部队一旦打起来,激烈程度远远不是朝鲜那边的战事可以比较的。
第六百八十章 进攻平壤(三)
正是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局势紧张,所以中**方是把相当多的精力都是投入到了西伯利亚地区,连在朝鲜激战中的第一装甲军无法大量获得的T9坦克也是开始迅速运抵西伯利亚并装备第二装甲军。
而国内的第三装甲军哪怕是朝鲜战事紧张,依旧没有一辆坦克被抽调到朝鲜,因为第三装甲军不但要担负着对国内华北、华东地区的战略防备任务,同时如果西伯利亚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事的话,可以预料的数百万规模级别的战争一旦打起来,前线部队的消耗会极大,部署在前线的第二装甲军估计也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届时第三装甲军第一时间就得通过铁力运输增援西伯利亚方向。
第三装甲军是中仅有的一支战略机动装甲部队了,可不是能够轻易调动的。
不得不说,和苏俄长时间的战略对持牵制了中国陆空军相当多的力量,如果算上对俄罗斯共和国的一些军事援助,花费的力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但是如果不这样做的,一旦让苏俄统一俄罗斯,那么中国就会面临苏俄陆军在漫长边境线上的威胁,届时就不是三四十万部队就能够用的,而是需要数百万部队才能够保持战略安全。一想到后世中国在北方边境线上部署的数百万大军后,依旧打算着牺牲整个北方地区的战略安排,陈敬云就是头皮发麻。
至于和俄罗斯和平共处,陈敬云从来就没有想过。
在陈敬云的心中,从前、现在乃至未来,统一的俄罗斯都是中国最大的威胁。哪怕是和苏俄在鄂木斯克地区常年进行战争,他也绝不允许俄罗斯重新统一。
英法希望看到中日两国两败俱伤,苏俄看到中国失败,这对于中国的国际环境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而哪怕是中国的传统半盟友美国近几年的态度也是开始出现微妙的转变,如果说1923年中日战争中,美国还是坚定的站在中国这一方后,那么1923年后,中国的国力出现迅速增长并取代日‘本成为东亚地区的头号强国后,美国人也是不在和以前那样对中国继续坚定的支持了。
比如这一场战争,美国官方就没有在公开场合中对中国表示明确的支持,某种程度上美国的态度已经和英法慢慢相同,那就是希望中国和日‘本进行相互之间的牵制,从而确保美国在亚洲以及南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而美国很乐意看到目前的中日对抗局面继续下去。
不得不说,1930年的亚洲局势对美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在谋求着美国的支持,同时日本人也在谋求着美国的支持,日‘本甚至在美国公开筹集战争贷款,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仅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态度了。
毫不客气的说,1930年的中国除了俄罗斯共和国这个盟友外,在国际环境上是非常孤立的,几乎找不出来一个朋友。
不过这也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情况,实际上一战结束后,各国的国际关系都是非常孤立的,世界上的主要几个大国之间都没有盟友关系,哪怕是一战期间的协约国各国在一战结束后,也是恢复了孤立状态,各个大国之间就没有出现同盟关系。
大家都有着之间的利益,都在为着自己的利益考虑,而在双方的利益没有取得一致之前,都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盟友关系。
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些孤立,这就不得不让陈敬云考虑更多的问题,他需要关注的不单单是朝鲜那边的战事,同时还要防备着西伯利亚那边苏俄的动向,同时也得避免让美国以及英法等国支持日‘本。
“英国和荷兰已经拒绝了我们的建议,他们坚持和日本的石油贸易乃是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外交部总长顾维钧如此说着。
虽然中日两国海军都对彼此进行了海上的封锁,不过这种封锁并不是无限制的封锁,只拦截并击沉挂着本国旗帜的商船而已,而挂着外国旗帜的商船依旧不会擅自扣押的,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无法无限制封锁的能力和胆量。
日‘本也是利用外国的商船向本土运输大量的战略物资,尤其是日‘本国内急需的石油。中国虽然对美国以及英国和荷兰进行了抗议,不过取得的成效并不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