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fǔ收编地方军阀提出反对吗?

    所以心里有着郁闷的陆荣廷也不好公开反对;而对粤西方向增兵也不好去做;只好是把其他部队的一些重武器装备调到南宁给第十四师增强火力;免的到时候被龙济光从背后捅刀子。

    陈敬云这个小小举动虽然没有普通人关注;但是诸多实权人士已经是察觉出来了一些味道;那就是陈敬云已经在为未来的统一而策划了。

    他们所猜测的也没有错;陈敬云的确是在未来的统一之路进行策划了;要统一中国单单是击败北洋是不够的;击败北洋军后国民军最多就是获取表面上的统一;控制区也只局限于国民军掌控去内;到时候国民军控制的zhōngyāngzhèngfǔ就会面临当初北洋zhèngfǔ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各省的军阀割据。

    北洋zhèngfǔ可是一直为了打败南方诸省的军阀而努力着;可是越打越糟糕;非但没有把南方数大军阀给打败;自己反而让国民军在江北地区击败;损兵则将好几万;在津浦线上不得不退守蚌埠。

    北洋军都没能做成这个事情;而换成了国民军的话;是否能够做成真正的统一呢;这一点很多人抱有希望;同样很多人抱有怀疑。

    陈敬云自己心里也是有着打算的;等击败了北洋后;到时候各省军阀如果能够放弃军政合一的模式;不管是唐继尧还是陆荣廷都可以在未来的联合zhèngfǔ中担任要职;而zhōngyāngzhèngfǔ将接受这些省份的地方政权。要是唐继尧和陆荣廷不愿意;还妄想着保持**王国的话;那么陈敬云少不得要和袁世凯一样准备武力统一了。

    而且陈敬云认为武力解决的可能xìng极大;毕竟唐继尧和陆荣廷都不会轻易的放弃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军队的;既然没什么可能善解那么必要的军事准备就需要了;拉拢龙济光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未来陈敬云是打算在湖南以及湖北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打算在拿下了湖北和湖南后;插足四川;以求取得将领的战略优势地位。

    当然这泄太过于遥远;哪怕是陆荣廷和唐继尧知道陈敬云心里想着要剿灭他们;但是也不会影响到目前的三家联合的局势。因为现在三家的敌人都是北洋军;滇军想要四川;桂军想要湖南;而国民军想要整个华北地区和zhōngyāngzhèngfǔ的权力。所以在北洋彻底倒下之前;这三家的联盟还会继续下去;至于北洋倒下了之后嘛;那么这三家就算表面能维持联盟;但是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情;而到时候局势会如何发展就得看各家的本事了。

    如果滇军和桂军发展的顺利;到时候两家联合起来对抗国民军的话;国民军也是不可能轻易的拿下中国广大西南各省的。

    有着霸主之心的人对自己都是有着自信的;唐继尧有这个信心把四川给霸占了然后发展起来;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和国民军联合起来对抗北洋军了;至于桂军则是被逼迫选择站队居多;要是不选择加入南方共和zhèngfǔ的话;国民军和滇军就会联合起来先把桂军给收拾了;然后再挥军北上。

    不过很显然滇军在四川省的进展让唐继尧很心急;虽然滇军已经占据了四川大半地区;但是chóngqìng和成都这两个重要城市依旧没能拿下来;甚至四川的北部和东部地区都还在四川省各军阀的掌控中;要把四川收入囊中的话;凭借滇军现在的实力还是有xìng力的;要不然唐继尧也不是三天两头就向陈敬云要钱要枪要子弹了。

    南方诸省的这些细微局势的变化并没有能够影响到目前中国局势的整体变化;国人们的关注焦点依旧是国民军和北洋军在津浦线上的战争;都在猜测着国民军什么时候能够打进北厩去。

    人们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江北战役的结果在国民军的可以宣扬下;很快就是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列出了详细战果;称江北战役中已经成建制的消灭了北洋军第七师、北洋军第二十师。并重创北洋军第三师、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第十师。被消灭的北洋军总数高达是十万人。这个公开宣布的数字虽然有些水分;比如其中的北洋军嫡系部队大概只占据了五万人不到;剩下的还有差不多三万人的安徽省陆军部队;全部加起来的话国民军在这数个月内消灭的北洋体系的军队大约在八万人左右。至于说成十万自然是取个整数同时夸大一些进行宣传。

    尽管宣传数字有些虚假;但是北洋军被重创是事实;现在北洋军只在蚌埠一线有着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余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人。而这加起来三万多人的部队即将面对国民军超过五个主力师乃至更多部队的进攻;而在清江浦地区国民军也是准备汇集起超过两师一旅的部队进行大规模进攻。

    现在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陈敬云;都在等待着前线的国民军能不能保持现在这种良好态势;一路打到徐州乃至南京去。

    十一月十号;负责津浦线直接北上的第一军前锋部队的第一师击溃在明光地区的北洋军一旅;为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主力北上扫清了障碍。

    可以预期的是;不用几天时间国民军的主力就能够抵达蚌埠城下;到时候就要看冯国璋和徐树铮联合准备的蚌埠防线能不能挡住国民军的进攻了;如果当下了那么就能够为北洋军赢取短暂的喘息时间;等待北方援军的抵达;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冯国璋的第二军和徐树铮第十一师再一次遭遇惨败的话;那么不但会损兵折将;到时候国民军还会拿下蚌埠之下直接威胁徐州;而一旦拿下徐州后不但山东门户洞开;现在还留在苏北地区作战的张勋第八师和第二十师一旅就会面临南北夹击;到时候想不败都难。

    “我们真的能够挡住吗?”冯国璋和徐树铮等北洋军的高级将领心中都有着这些的疑问。

第一卷 第四百二十章 冬天繁荣

    十一月十五号;国民军第一军主力汇集蚌埠一线外;包括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九师。由于这段时间经过了初步调整;对后勤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扩编;把后勤部所辖的运输队直接纳入到各师的辎重部队里面;短时间内让各师的人数编制从九千多人上涨到一万一千多人。而征用了这些壮丁民夫由于是附属兵力;不会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所以质量略差一些也不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作战;相反后勤人员的增加让部队的大范围机动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必须时刻依赖后勤部的后勤补给供应。

    如此各师人员的数量膨胀也直接让国民军的总兵力凭空上涨了大约六分之一;但是实际上原有的战斗人员还是那么多;多出来的这些后勤人员本身也是后勤部的运输队;所以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然而从编制上看却是让各师的兵力上涨到了一万一千多人;而第九师这个经过火力扩编的特殊主力部队人员更是达到一万三千多人。如此就导致了第一军的总兵力接近了五万人。

    凭借第一军现在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蚌埠一线的北洋军;现在北洋军在蚌埠的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多;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多点;而且由于连续战败导致士气低下;并且由于在江北作战中损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导致蚌埠守军的火力水平已经远远不如北洋军以前的正常水准。如此情况下要像挡住第一军的进攻是很困难的事情。

    更不要说国民军在津浦线上除了一个第一军外;还有一个第二军呢。第二军在之前的历次作战中第二军下属的各师损失不小;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须需要休整;丧失了短时间内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而身为第二军主力的第九师也被调到第一军参与前线作战;所以位于第一军之后担任预备队xìng质的第二军虽然下辖第五师、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还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师则是留在了滁州休整;只有一个第五师抵达北上到了明光担任第一军的预备队。

    尽管第二军下属的两支部队在休整;但是关键时刻也是能够来出来继续作战的;所以津浦线上的国民军继续保持了兵力上的优势。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要是还拿不下来蚌埠的话;那么陈敬云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把李继民撤下来了。

    李继民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了;李继民在前段时期的军衔和职位是很尴尬的;他是有着中将的军衔;但是却一直就任第一师的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民军中唯一一个中将师长;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沈纲调到了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后;他李继民才是名正言顺的提上来就任第一军的军长;后续又是率领第一军所辖的第一师和第四师以及后续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线进行作战;力敌唐天喜的第十师、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云鹏的第五师大半兵力。

    后续的作战中立功不下;并在乌衣镇和第九师一起配合包围歼灭了潘矩楹第二十师残部;迫使潘矩楹投降;并且还在历次作战中杀伤了北洋军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以及第十师一部分兵力。尽管这数个月的战事中李继民的风头没有沈纲那么响亮;也没有和徐离善那样一鸣惊人;也不想左玉刚那样力缆狂澜;但是他稳扎稳打的做派也是为国民军在江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想当初唐天喜第十师从滁州西进的时候;国民军一大票将领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重演当初镇江之败。要知道去年镇江之战中;第一师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个大跟头;直接导致当时的第一师师长陈卫华被撤职;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后的今天陈卫华都没能重新爬上来。当时时任第一师师长的李继民却是挡住了;尽管当时的第一师面对齐装满员的唐天喜第十师处于兵力劣势;但是李继民却是成功的挡住了唐天喜的西进步伐;成功掩护了第二军在巢湖的军事行军。正是当初有了这份战功;后续沈纲调任到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的时候陈敬云才会把他提起来任职第一军军长。

    而任职第一军军长后;李继民也是没让陈敬云失望;牢牢的牵制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师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师;保证了第二军进攻合肥时没有后顾之忧。等到拿下合肥后;他又是积极配合其他部队发起猛攻;最后和其他各部队一起奠定了江北战役的胜利。

    虽然说李继民在数个月的战役中没有出很大的风头;但是他的功劳却是有的;所以在后续的津浦线作战中;陈敬云就用第一军担任主力;并把第九师调给了第一军。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让李继民获得蚌埠战役的指挥权。如果说陈敬云不信任他的话;那么陈敬云就会让袁方的第二军指挥部去指挥这个战役;要知道国民军的军指挥部可是单纯的战役指挥部;要指挥作战的话直接编入各部队就可以了;让袁方指挥的话完全就可以把第一军的几个主力师调到第二军下辖。

    但是陈敬云没有这样做;说明他还是信任李继民的指挥能力的。

    能够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李继民自然对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清楚的很;明白自己此时身上担负的重要责任;更加明白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最风光的时候。只要蚌埠这场仗大好了;下一步进攻徐州乃至继续北上的战役也可能会交给自己指挥;到时候他李继民在国民军中足以和沈纲相提并论。

    怀着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号抵达蚌埠之后;李继民就是指挥部队迅速发起了进攻

    他要在寒冬来临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东去;彻底实现参谋部对于今年寒冬来临之前占领江苏和安徽的战略构想。

    十一月的天气在南方诸省中虽然还保持着温热凉爽的天气;但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已经慢慢降低;自从立冬过后蚌埠、徐州这些地区晚上的气温也变得很低了;国民军后勤部已经是开始给靠近北方作战的部队优先配发冬装了。

    现在天气只是凉爽还好;但是随着时间继续过去;而且随着国民军继续北上的话;那么寒冬大雪天气就会对国民军的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到时北洋军也能够利用寒冷的天气为防守增加一定的筹码。

    所以参谋部内是早已经有了预备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气来临之前尽量的把战线往北推进;最好是占领徐州;而天气真正到了大焉扬的时候;那么国民军就是暂停攻势;停下来休整;补充人员和物资;准备来年的chūn季攻势;再一口气打到běijīng去。

    国民军从七月份宣布北伐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而从八月份开始渡江作战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三个半月;如此长时间的连续战斗让国民军的战争物资消耗众多;尽管之前国民军已经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足足一年;在苏南地区储备了大量的补给物资和弹药;但是前线部队一直持续高强度的战斗到现在;也让国民军的弹药储备下降到了比较低的层次;根据后勤部的预计;目前后勤部的弹药储备还能够支撑各部队进行大约一个月左右的进攻所用;而时间继续延长的话那么各部队的弹药供应就会出现短缺;到时候就只能是福州兵工厂生产多少前线部队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弹药储备。

    冬天的来临给国民军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是坏的;对于冯国璋等人来说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气越早来越好;只要支撑下去缓过了这个冬天;北洋军就能够重新集结兵力;来年发动反攻夺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们也没有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发了大财;比如给国民军供应军服、军被、军鞋等物资的厂家更是赚了的钵盆满盈。现在国民军的总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规模增加中;到目前为止;国民军的陆军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人;加上其他非战斗兵力的以及海军和空军的话;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没有问题。而到明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到时候国民军拥有超过三十万的总人数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所需要的各种军事物资可不是一般都多;军服、军被、军鞋这三大项可是让国民军辖区内的众商家赚足了钱;不但华夏银行直属的福鼎纺织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订单;而且还有众多公司也是获取了大批的订单;毕竟福鼎纺织公司的产能有限;要短时间内供应数十万套的军服也是有着极大困难;所以就让福杭纺织公司等纺织企业也获取了一大批的订单;甚至由于军服的冬装需求紧迫;这心织企业生产不过来就会外包给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军服军被;其他的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军事物资大多也是这个模式;所以让国民军辖区的众多企业得到了大批军事物资订单的同时;也让国民军辖区内;尤其是上海、杭州周边的小型民营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家庭式作坊兴许只有那么十来个人甚至只有几个人;但是他们的数量众多;不但能够有效的补充大型工厂的产能不足;而且还能繁荣地方经济。

    而这就是所谓的用战争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例子。

    这一点同样包括在军械生产方面;虽然国民军的军械生产都是在福州兵工厂内;但是福州兵工厂要生产出来产品;就要雇佣大批工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福州兵工厂从国民军获取的大量军事物资采购费中有极大一部分都是工人的薪资费用;而这些工人的收入增加后就会花出去;比如要吃饭;比如要穿衣服;要修建房子;要买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而这些钱又会流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并带动整个社会产业链的发展。

    所以不管是军工生产还是其他军事物资的生产;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这个也是陈敬云为什么坚持要用军费自购军械乃至其他军事物资的原因;因为这些钱在自己的地盘里花出去之后除了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军械和弹药外;还能够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人民的消费过程中又能够给zhèngfǔ增加税收;而这些税收又是变成了军费;如此形成了一个循环。

    但是如果把大批军费都用于外购的话;那么就无法得到这些好处了;所以能够自产的东西还是要自产的好。

    当然;这不是说天天进行战争就能带动经济发展;只是说在必须进行战争的情况下;把大量的军费在内部消化掉要比直接外购军械好很多;哪怕后者的军械更便宜和质量更好。

    在战争的刺激下;南方诸省;尤其是浙江和苏南地区这一片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获取了畸形的发展速度;而这种繁荣假象也让工商阶层更为支持陈敬云。

第一卷 第四百二十一章 初冬阳光

    冯国璋和徐树铮在蚌埠一线的抵挡并没有出现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持久;蚌埠一线的北洋守军三万多人面对李继民第一军的进攻;只是抵挡了四天不到就宣告失败。

    国民军中的李继民第一军是乘胜而来;不但士气高昂;而且还能优先得到充足的补给;而且部队的轻重武器火力已经远远超过北洋守军;但就火炮而言;第一军下属各师当中至少也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