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月几时有-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这首《六州歌头》,被后人称为第一首表现“豪侠情怀”的宋词, “不为声律所缚,反能利用声律之精细组织,以显示其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宋人赵闻礼评价说:“飘飘然有豪纵高举之气,酒酣耳热,浩歌数过,亦一快也。”因这雄健警拔、神采飞扬的词风,须得关西大汉执铁板演唱,近于苏轼豪迈激越之格调,常有人将他归为“苏门词人”。
  其实,贺铸稍晚于苏轼,虽与秦观、黄庭坚等人同代,也在词作中学习诸多苏词的优点,却与苏轼、苏门弟子及众多文人均无交往。这可能与他身为武将、性情剽悍、不喜文弱书生有关。
  贺铸在京城“轰饮酒垆,吸海垂虹”的豪侠生活,大约过了六七年。元丰元年(1078),改任磁州滏阳都作院、徐州宝丰监钱官。一次,他经过金陵古城,听到歌女吟唱软绵无骨的靡靡艳歌,满腔的抑塞磊落之情,都在金陵的月色和歌声得到抒解,作了一首《台城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
  璧目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
  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蓬窗罅,犹唱《后庭花》。”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感慨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凭吊金陵,也多有此类感慨,这首《台城游》,可与王安石的《桂枝香》并肩而立。
  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贺铸37岁,在和州任管界巡检,负责训练甲兵、擒捕盗匪、地方治安等事务。他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亲眼看到宋夏交战带给百姓的悲痛和凄苦,便以闺妇思念征夫的情怀,作了《古捣练子》系列词,对百姓遭受战乱、两地离别、家破人亡的现象,表示深切同情。这类题材的词作,是宋词中罕见的珍品。
  一、夜捣衣:
  “收锦字,下鸳机,
  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
  过瓜时见雁南归。”
  二、望书归:
  “边堠远,置邮稀,
  附与征衣衬铁衣。
  连夜不妨频梦见,
  过年惟望得书归。”
  三、夜如年:
  斜月下,北风前。
  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
  破除今夜夜如年。”
  贺铸性情豪爽,又胸怀壮志,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一件轶事可见他的性格为人。
  贺铸在太原做监军时,碰上一位权贵的儿子作同事。这位少爷仗着老爸的权势,骄傲跋扈,不可一世,众人也多巴结附和,唯独贺铸不肯阿谀奉承。一次,贺铸偶然听说,此人居然将公家财物挪作私用,顿时怒火中烧。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后,召来权贵公子,把财物扔到面前,用手杖指着他,呵斥道:“小子,过来,看个明白,这不是你某天偷窃某家的财物吗?”
  权贵公子惊惶极了,汗流夹背,诺诺应声:“是的,是的!”
  “呸,你这混蛋小子!”贺铸骂了一声,大手一挥,道:“听着,你若听从我的管制,从此不再犯,我可以不上报。”言罢,搓搓手,扒去权贵公子的衣衫,轮起手杖就打。
  权贵公子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叩头哀求。但贺铸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才大笑数声,扬长而去。此后,众同事都对他刮目相看,贺铸的名声也远传江湖,“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
  当然,他也尝到了仕途的苦果:因这“不阿权贵、行事近侠”的做派,他一直得不到提拔。
  到40岁时,贺铸仍在军队中曲居下僚,倒是他的小词,广为传唱,使得他的文采受到众人的瞩目。因此,元佑后期,李清臣执政,奏请朝廷改贺铸为文职,换“通直郎、通判泗州”。据说,当时,江淮地区,有画家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而贺铸也以“气侠雄爽”适其先后。这二人一相遇,必定“瞋目抵掌,论辩锋起”,较量终日,各不能屈,传为趣谈。
  但是,贺铸在文职上,仍“尚气使酒,不得美官”。贺铸悒悒不得志,遂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他索性像刘伶一样,放浪形骸,恣情纵酒,还写了一首《将进酒》,有“今人犁田古人墓”的沧海桑田之感,嘲弄那些追名逐利的假清高者,而自己宁愿“深入醉乡”;享受酒中乐趣,达到“生忘形,死忘名”的超脱境界: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虽说决定放浪形骸,再不求功名了,但贺铸回忆起青年豪侠时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华岁月,还是心有戚戚焉。这首《踏莎行》以荷花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之句,隐然有悔恨、遗憾的矛盾意味: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由于仕途不顺,到大观三年(1109),贺铸申请致仕,退居苏州、常州。在退居苏州时,贺铸填了一首著名的《青玉案》,乍看是怀念路过的美人,主旨却无关爱情,实则抒发郁闷、愁苦和迷惘的心境: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黄庭坚对这首词极为赏识,赞曰:“解道当年断肠句,如今唯有贺方回。”因结尾的一句“梅子黄时雨”,贺铸得了个“贺梅子”的雅号。
  贺铸晚年取了个“庆湖遗老”的名号,还特地解释:自己本是唐朝诗人贺知章之后,但推本溯源,贺姓却来自战国时期的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住在吴越一代,所处湖泊为“庆湖”;但后来为了汉安帝父清河王的避讳,再改“庆”姓为“贺”姓,改“庆湖”为“镜湖”。这种说法,世人皆认为没有依据,但贺铸依然我行我素,使用“庆湖遗老”的名号至死不变。
  贺铸喜欢读书,“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也好藏书,“家藏书万余卷”。晚年退居在家,他更是整日埋头书海,潜心读书,并不辞辛劳,亲自将整理、校雠这些古籍,“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虽然晚年生活窘迫,他也不肯转卖这些藏书。
  在他死后一年多,“靖康之难”发生,朝廷在战乱中丢失了大量图书;待到南宋建立后,贺铸的孩子们主动站出来,将大部分贺铸精心整理的珍贵藏书,无私地捐献给了国家。
  小传: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后裔,太祖孝惠后族孙,《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有《东山词》。
   。。

周邦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历任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与同时代在“新旧党争”中受尽磨难的大多数文人不一样的是,虽有宦海浮沉,他的际遇还算顺利。熙宁六年(1074),28岁的周邦彦进献《汴都赋》一举成名,跃升为太学正;哲宗元符元年(1098),周邦彦上《重进〈汴都赋〉表》而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徽宗政和六年入拜秘书监,提举大晟府,上宠下捧,过得十分舒适优裕。
  周邦彦词作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清丽雅致,词风浑厚典雅、缜密细腻。先看这首《苏幕遮》,既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采,又抒发了自己的乡愁,散发着从容淡定、清新雅致的风韵,王国维赞美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精通音律,崇尚三国时期的音乐界前辈周瑜,依据“曲有误,周郎顾”典故,给自己的府邸题名为“顾曲堂”,还在词中自称“周郎”,足见对自己音乐才能、雅致风度的自信。他创制不少新词调,扩展了音乐领域,提高了填词技巧。如他创造的《六丑》词牌,“千回百折,千锤百炼”,音律和言辞极为考究。宋徽宗赵佶曾询问《六丑》的命名缘故,周解释道:“这首词一共犯了六种宫调,是音乐中极美、极难唱的调子,上古的颛顼高阳氏有六个儿子,品行高尚而相貌奇丑,故用来比拟词牌。”
  遗憾的是,这些精致的乐谱已经完全失传。
  在宋词史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张炎、吴文英“醇雅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周邦彦发展了柳永、张先、秦观的婉约慢词,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写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复、开阖细密、抑扬沉郁之势。历代词家对他评价颇高,“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 前言》)。众多词学专家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姜夔”,他的位置仅次于苏轼。更有甚者,将他名列榜首,称为“词家之冠”。
  可惜,在大多数宋词爱好者眼里,他的名次还进不了前10名。
  还有一桩更令九泉之下的周邦彦郁闷、气恼的事:许多“宋词盲”、“历史盲”知道他,不是因为他的词,而是因为他与李师师、宋徽宗赵佶的“三角恋”故事!
  最近,我翻了翻《宋人轶事汇编》,这段艳情轶事,大略是这样的:
  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风流皇帝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置六宫佳丽于不顾,“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往来师师家”。一次,周邦彦正和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赵佶满脸笑容地走进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橙子,亲手剥了,道:“师师,这可是刚从江南进贡来的,来,尝一口!”喂进师师口中,对“新宠”极尽温柔之能事。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谑调情、颠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给师师一表心迹: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几天后,赵佶再度光临,听到师师演唱这首词,顿时打翻醋坛,追问是何人所作。师师不敢隐瞒,只得道:“周邦彦词。”赵佶甩一下衣袖,大怒而去,立刻召见宰相蔡京,责问道:“开封府有监税周邦彦者,听说不交课税,京尹为何不予处理?”蔡京一时不明所以,媚笑道:“陛下,且容臣退朝,马上召来京尹,问个究竟。”京尹到了,满腹狐疑,道:“整个开封城中,就惟独周邦彦的课额交得最多。这事,莫非搞错了吧?”蔡京板起脸,大骂道:“混帐东西!上意如此,只得迁就交差,还罗嗦什么!”京尹不敢再多言,回去胡乱寻个罪名,将周邦彦开除,不日押出国门。
  赵佶为拔去了眼中钉而窃喜。过了一两日,赵佶又驾临师师家,却被告知:师师为周邦彦送行去了。赵佶醋意又作,闷声静坐一整天,直等到初更时分,才见师师姗姗来迟,且“愁眉泪睫,憔悴可掬”。赵佶大怒,狠狠一跺脚,道:“你去哪里了!”
  师师跪下,掩面而泣,道:“臣妾万死!臣妾得知周邦彦犯了罪,押出国门,特去致酒送别。实不知皇上今日要来,有失远迎。”
  赵佶冷笑道:“不知今日,他又作得甚词!”
  师师泣然奏曰:“有一首《兰陵王》词,即今柳阴直者是也。”
  赵佶哼了一声,道:“唱一遍看!”
  师师道:“容臣妾奉一杯酒,歌此词为皇上祝寿!”于是,抹去泪痕,轻舒云板,慢展歌喉,娓娓唱来: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章法回环曲折,题为咏柳,写的却是离别情怀,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体,“绮丽中带悲壮”,再经师师美喉演唱,赵佶顿觉抑扬悦耳、酣畅淋漓。
  道君皇帝到底也是精通音律的大艺术家,转怒为喜,有找到知己之感:“这周邦彦,也是一难得的大才子啊!”立即赦免周邦彦,“复召为大晟乐正”。两位情敌化干戈为玉帛,一起交流音乐艺术,“同嫖一妓”,称得上是“君臣同乐、一体均沾”了!
  这段“三角恋”故事,首载于宋朝张端义的《贵耳集》,有声有色的,十分生动。后人在小说戏曲之中,更加添油加醋,把宋江也扯了进来,说宋江当年想招安,走的就是李师师这扇“后门”,并在酒后写了那首著名的《念奴娇 天南地北》。故事越传越玄乎,南宋无名氏还写了《李师师外传》,李师师成了联系宋徽宗、周邦彦、宋江的桥梁人物,妓院呈现丰富多彩的皇家、文人、江湖侠客文化,上演一副副风趣幽默的闹剧。
  我也正为这个“三角恋”故事拍手喝彩时,却遭来王国维老先生的一声棒喝: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周邦彦是冤枉的!
  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考订甚详,指出:首先,周邦彦在徽宗继位时,已近六十岁,难以置信他竟会和二十出头的道君皇帝去争风吃醋;其次,宋徽宗朝,并无“大晟乐正”和“大晟乐府待制”之职;最后,周邦彦在“大晟府”只干了两年不到,就因不肯拍赵佶马屁,“知顺昌府,徙处州,卒,年六十六岁,赠宣奉大夫”。
  然而,要说“周邦彦是绝对冤枉”,恐亦不尽然!“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透过这个“三角恋”故事,我们起码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宋人眼里,周邦彦绝不是一感情专一、坐怀不乱的君子。《宋史》说他“疏隽少俭,不为州里推重”,“少俭”就是时常流连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妓女频繁交往,《东都事略》也说他“性落魄不羁”,可见其为人。
  《碧鸡漫志》记载,周邦彦年轻时,曾与苏州的营妓岳楚云相恋。数年后,周邦彦得到京城高职,特地来苏州寻找楚云,却听说她已经从良嫁人,不禁十分惆怅。几天后,他在苏州太守举办的筵席上,意外地见到了楚云的妹妹,感伤之下,作《点绛唇》寄给楚云:
  “辽鹤西归,故乡多少伤心事。
  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
  愁何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
  《挥麈余话》载,周邦彦在溧水任职时,又传出一桩风流韵事。周邦彦在同僚的筵席上,见某主簿有个聪慧美丽的姬妾,竟动了心,时时与她把酒言欢,相处甚洽。周邦彦赋了一首《风流子》词,寄托相思之意: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运用“西厢”、“偷香”等典故,末尾喊出“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的心声,活生生的一首密约求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