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财女计划-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序
当编辑问我是否有兴趣写一本以女性理财为题材的书时,我立马就同意了。我以为 (请注意是“我以为”),虽然目前市场上为女人提供指导的书籍五花八门——如何嫁给富豪、御夫术、教子良方、婆媳关系指南、职场贴士、瘦身法、美容秘诀、穿衣搭配窍门、厨房一招鲜等——理财之道远远排在这些话题的后面,这方面的出版物可能不多,而在私人银行工作的我应该蛮有发言权的吧。可是当我坐下来动笔时,才意识到我可能给自己接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先作了一个简易市场调查,看看是否有理财专家走到我前面去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在搜索引擎上敲入关键词“女性理财书籍”,结果令我“大吃三惊”:《职业女性理财攻略》、《女人有钱更幸福》、《新女性理财秘诀》、《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精明女人理财之道》、《财智女人必知的66个理财窍门》……不仅数量繁多,种类齐全,而且本本都摆出一副“一册在手,从此理财不用愁”的架势。
  不过我在迷惘的同时也注意到,这些书并没有掀起女性理财大高潮,女同胞们对理财的兴趣大概不会比她们对篮球联赛的兴趣多多少,更多地我看到听到的还是以日常智慧为主要理财哲学的态度和说法。我将女同胞对待钱财的态度总结归纳为四大门派:
  “天真无邪”派(或者是“不信邪”派),要么是不知柴米油盐,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反正生活的词典里压根儿没有“理财”这个词。
  “嫁得好”派,总是非常神往地幻想:“找个好老公,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坏女人”派则曾经沧桑:“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
  “传统守财”派,牢记前辈“男主外、女主内”的经验,精打细算,严格掌握现金流,坚决杜绝“小金库”和“肥水外流”。
  为什么理财专家们的专业指导铺天盖地,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仍然选择“跟着感觉走”?这个问题让我的思路急转了个弯:这个世界缺的不是一本更全、更深、更灵的女性理财手册,谈女性理财,也许我应该专注于“女性”而不是“理财”。因为财富并无性别,适合男性理财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女性,只是因为社会和历史的因素,财富和男权一直结合得比较紧密,人们——包括女性自身——都带着各种各样的有色眼镜看待女性和财富的关系,“富婆”一词所附带的贬义色彩就很能说明问题。
  富婆——拥有大量财富的女人——自身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因为财富的含义在大多数时候被曲解了。贬义还来自于社会偏见的折射,这个社会总以为女人如果追求财富似乎就不纯洁了,就是市俗。不可否认,很多女性因为这种观念而停滞不前,放弃主动追求财富的权利。还有的矫枉过正,干脆以“坏”为荣,只钻钱眼儿。这些“亚财富”状态都影响到女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其实,在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中,这四大门派的思维方式在各个阶段都分别或多或少地主导过我的理财观。如果20年前的我看到这些理财秘籍,估计也是同样没感觉, 就好像调皮的小孩,妈妈哪怕告诫她一千遍“开水很烫”,都不如她真的被开水烫到一点点那样能烙下对“烫”的认识。回想过去,我明白了我的财富来自于我走过了千山万水,见识了三教九流,顶住了若干次经济危机的考验,以及因为自己不成熟而付出过学费,从中得到的宝贵教训。真正的富婆,钱不是负担,内心从容,有自己的判断力,生活在最能发挥“天生我才”的轨道上。和众多女性理财专题书相比,这本书不提供“只要你按照这一二三四条去做就可以致富”之类的计划,而更多强调“工夫在钱外”的理财哲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真正打心眼儿里认同。也就是说,把大方向掌握好了,才能谈得上实现目标,否则你的努力很有可能让你误入歧途,而且越努力陷得越深入“芝麻开门”的密语,让阿里巴巴找到了宝藏,但那是神话传说。而我要撒播的“芝麻”,主要的“魔力”在于“开门”,让姐妹们少走点儿弯路,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到达真正的富婆境界。
  本来想把“富婆”一词放在书名之中,挑衅一下社会偏见。老公说,“富婆”带有的贬义色彩太沉重,把“富婆”这个词放在书的标题里,很有可能让你的读者看这本书时藏藏掖掖,像《花花公子》或者《花花小姐》那样见不得人(在美国,你从报刊零售处购买了此类杂志后,店家总是会很“体贴地”给你一个不透明的袋子)。
  苦思冥想之后,决定用“财女”代替“富婆”。老祖宗造字的时候,还蛮有先见之明——“财”的左边是“贝”,远古时代以贝壳为货币,所以“贝”代表钱;右边是“才”,人才的才,就是人力资产。财富 = 金融资产 + 人力资产,嘿!这正好与我的立论吻合嘛!“富婆”英文可以翻译成“Rich Lady”,也很巧,“Rich”除了“有钱”之外,还有“丰富多样”的意思。光有钱,怎么算是“丰富”呢?中外造字英雄所见何其同也!
  理财专家常有,而洞察女人心的财经出版社不常有。感谢中信出版社为我提供记录和发表理财感悟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更多女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生活。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我认为,没有穷女人,只有消极被动的女人。 愿天下女人俱成财女又欢颜!
  

第一章 “黑天鹅”与你我她
在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之前,他们一直相信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在当时欧洲人眼中,天鹅没有可能不是白色的。直到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看到当地的黑天鹅后,才发现自己的无知。
  ——  维基百科“黑天鹅效应”条
  你可以逃避现实,但是却不能逃避逃避现实的后果。
  ——佚名
  不期而至的冲击是(金融)体制不可避免的,人们应该永远对此有所准备,以保证在冲击之后能继续生存。与一直专注于发眼前财相比,这更让你有把握致富。
  ——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 彼得?伯恩斯坦
  假如你还以为“黑天鹅”只是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那个坏女人,假如你迄今还没听说过或者搞不太清楚 “次贷”、“去杠杆化”、“数量宽松”等词汇的意思,那么我要衷心地恭喜你躲过了一劫。假如你认为这些东东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那么我想向你转达一位哲人说过的话:“不利用危机,就是最大的浪费。”
  这场自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上天送给每一个女人的最佳礼物。而中国女人处在“隔岸观火”的位置,可以从容审视这份礼物。这份礼物是由一段告诫和一个问题组成的:
  不管人类拥有多么强大的科学手段,都无法避免,也无法预测极端事件,即“黑天鹅” 的降临。
  当“黑天鹅”再次发威,你是否已练就一个“金刚不坏之身”来面对那一刻?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眼前这一场危机,那么就听我讲讲我的经历吧,或许能给你一点启发,虽然我自己的“财悟”也是姗姗来迟 。我得说我很幸运,在我最经得起生活考验的时候,经济危机来教训过我。这一辈子我已经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第一次是在我20多岁,初次踏入美国社会的时候,我身在经济危机之中却浑然不知;第二次是我刚过而立之年;第三次,也就是这一次,我虽然身处旋涡中心,但在“覆巢”之下,还是保全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卵”,而这完全要归功于第二次的惨痛经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经历的第二次经济危机——生活课堂的第一手教训
MBA毕业不多久,互联网泡沫破灭了,股市一落千丈。经济危机再一次降临了。有一天,老公神色严峻地说要向我忏悔,我吓了一跳,以为老公搞婚外恋。结果老公说他买了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的3 000股股票,没来得及出手,被彻底套牢了。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现在股价多少,他把账户对账单拿给我看,我心算了一下,那缩水的数字是我两年商学院学费的好几倍! 我怕我这文科生数学太差,又拿出计算器来算,结果还是一样。当时的情景,可以用柳永的词来概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为我对钱没感觉也没兴趣,我们家的财务一直完全由老公负责处理,只记得老公以前不时地报喜讯,“今天我的某只股票大涨……”,怎么会变成这样?按照美国法律,每年投资损失可以冲抵3 000美元的税费,那只半导体芯片公司股票给我们带来的亏损,我们可以一直用它半个世纪!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机会来临了。老公的同事C的弟弟在加州硅谷的一家新建公司工作,它的创办人曾是著名的思科公司的总工程师。就冲着这个原因,各路风险投资家们都哭着喊着要给这家公司投钱。虽然互联网的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但这家公司仍然坚定不移地向着IPO迈进,准备在上市前进行最后一轮融资,并且很“慷慨”地给员工及其家人和朋友“预留”了投资额度。我把融资文件研究了一下,看到列举的参与这一轮融资的都是硅谷大名鼎鼎的风险投资公司,又听C的弟弟说,公司创办人是工作狂,连星期天都去上班,因为他的思科股票早就让他成了亿万富翁,再创办公司不是为了钱,而是挑战思科,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感。这样的公司不成功简直说不过去。前两年公司上市,股价动不动就涨个几十倍,这回保守估计,就算它只能涨个一倍吧,我们投上一笔,上市后好把在那家半导体芯片公司上损失的钱捞回来,要是革命形势好转,上市大获成功,说不定我们可以提前退休。这回我和老公共同拍板:坚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事情比我们的最保守的估计还要糟糕个几十倍。公司上市的日程不断推迟,产品虽然技术先进,却无人问津。倒是思科愿意收购,出价却不高,只能让最早一轮投资人勉强收回成本。思科的意图显然是要把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买断。创办人大发雷霆,冲着和他摊牌的风险投资家们扔下一句:“你们要卖我就辞职。”要知道这家公司的主要价值就是他的名声,他要是跑了,思科不会有一点点兴趣。风险投资家们只好拒绝了思科这最后一根稻草。公司苦撑了一年多后终于关门,还是思科来料理的后事,只象征性地用了一点钱就把整家公司的知识产权买下来了,并且留下了几个关键的技术人员。几乎所有投资人的钱都打了水漂——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血汗钱。后来听说那个创办人与思科签了“非竞争协议”,很潇洒地去云游四方了。
  我们退休基金篮子里的鸡蛋就这样全部摔破了。假如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对外界稍微多关注一些,我可能会早几年转向,不会“浪费”那么多年,最后搞了个“博士未遂”仓促下海。假如我早点从商学院毕业,多赚点钱多买点“鸡蛋”攒着,也不至于在高科技泡沫破裂之后一个鸡蛋也不剩。假如我没有盲目崇拜老公,没有让他“一手遮天”,早点发现他捅的“娄子”,来个悬崖勒马,我们的损失可能不至于如此惨重。假如我没有赌徒翻本的心理,没再往那家新建公司砸钱,我们小家庭的经济基础就不至于受到毁灭性打击。我痛定思痛,决定转行投资管理,发誓这样的悲剧绝不能再在我们家重演。当然,我也想靠踏入与钱直接打交道的行业提升自己的收入,把家庭经济搞上去,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这样我以过了而立之年的高龄,重新做人,毅然投考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以下简称CFA)。
  

每个人身边都有“黑天鹅”
好了,我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你可能要想:那是在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发生的,适合中国国情吗?
  事实上,这三次经济危机已经在向中国人的生活步步逼近,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太平洋这个天然屏障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已经毫无抵挡之力了。1992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我上飞机前浑然不知,到了之后也毫无感觉,经济危机对我而言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个概念而已,或者有点恐怖小说的意思。这完全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美国的经济状况对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来说影响不大。第二次,也就是高科技泡沫破灭那一次,中国也赶上了从硅谷传来的互联网浪潮,中国股市也借着网络股的西风疯狂了一把,最后也跟着美国股市大熊的来临而黯淡收场。不过假如你不是互联网精英或者没沾多少股疯,普通中国人在那一次风暴中大都毫发无损。而2008年这一次,光从中国政府出台全球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2009年年初我回江苏老家探亲,让我感觉最深刻的就是高速公路两边很多的厂房在夜里早早就黑了灯,而之前我每次回国都为那些一天三班倒、机器昼夜轰鸣不歇的景象所触动。我见朋友时都有话在先:本人来自猪流感疫区和金融海啸重灾区,跟我握手,后果自负!美国生病,中国也被传染,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比喻,也是双重现实。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机车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当下一次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中国不再会处于暴风眼的安全距离之外。开放的国门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五光十色的时尚,日益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下暗流奔涌,你的阵地随时有可能遭遇“水漫金山”。如果你毫无准备,手里没啥牌或者只有“别人的牌”,后果可就难以设想了。在“黑天鹅”面前人人平等,博士也好,MBA也好,白马王子也好,都和你一样被动!一个很说明问题的事实是:美国劳工部数据表明,在2008年,女性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7%,而美国新失业人口中,75%是男性。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对男性的打击要远远超过女性。而且到时候你比现在又长了若干岁,少了些许青春本钱,你有多少胜算迎接生活的突袭?你还有多少机会可以浴火重生,东山再起?
  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他的著作《金钱的崛起》中写道:“金融全球化意味着这个世界在经历了过去100多年的分化发展之后,再也不能被整齐地划分成富有的发达国家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了。世界各地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具备金融知识的人在全球的机会就越多,而缺乏金融知识的人恐怕将越来越可能走下坡路。从收入分配上来讲,这个世界不是平的,就是因为资本的回报率比起不熟练和半熟练劳工的回报率来要高得多。假如你‘懂这些玩意儿’,你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酬劳。假如你是金融知识盲,你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惩罚。”
  认识“黑天鹅”,给自己一份警惕心,就从今天开练理财功吧!
  幸福财女智慧
  不利用危机,就是最大的浪费。
  隔岸观火不是犯罪,隔岸观火却不思防火才是大错。
  失败的生活体验往往是你最有用的感悟。
  在“黑天鹅”面前人人平等,博士也好,MBA、白马王子也好,都和你一样被动!
  

第二章 财富长什么样子——女人应有的财富观
有的人有钱,有的人富有。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 可可?香奈儿
  钱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载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但是它不能取代你作为司机的位子。
  ——自由市场经济学家 爱茵?兰德
  最好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你自己。你的最佳资产就是你自己。
  ——“股神” 巴菲特
  来个绕口令:“别把钱财当回事,别把钱财不当回事,别把钱财太当回事,别把钱财当一回事。”
  这个绕口令难度不高。前面三句也比较好理解,最后一句可能让人愣一下:什么意思?这一句指出的是太多人把金钱和财富等同,并且抱着这样的观念,热情高涨地“理财”。
  “理财”属于那些人人都挂在嘴边,却理解得很肤浅甚至错误的概念。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努力攒钱,把攒的钱拿去投资,让钱生钱。
  攒钱人人都会:不乱花钱,定期储蓄,未雨绸缪。
  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被视为贤妻良母的必备品质。有的人很会攒钱:滴水不漏,只进不出,东西不减价绝不买,不必要的开支绝不执行,家里堆满了商店促销的免费赠品,经常揩一揩老爸老妈或者公家的油,吃自助餐一定要吃到餐馆老板心疼,严格控制老公的钱包……
  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位富翁或富婆是靠节约攒钱攒出来的。再者,攒钱的过程很像节食,根本没什么乐趣可言。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