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整的好,去年买了个表,要不是曹化淳今晚告诉我,还不知道温体仁这小子竟然构陷了老子这么多次。

    接下来的时间,曹化淳给朱常渊讲了一个很富有喜剧性的故事,可以说这钱谦益与科考、舞弊。真是相伴一生。

    万历三十八年,刚刚二十八岁的钱谦益辞别故乡江苏常熟,一路来到京城参加会试,信心满满的朝状元的位置上发起了冲锋。

    倒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文采有多少信心,而是对自己的家底。

    据说当年钱谦益为了中状元,花了两万两白银贿赂京城的大小官员,不但礼部、连皇宫内院司礼部的太监都被他买通,目的就是为了高中状元光宗耀祖。

    可是最终他虽然中了状元,还没发榜名字就被别人替换掉了。

    因为还有一个叫做韩敬的家伙,比他出了更高的价格。白银四万两。

    最终韩敬的名字被抬了上去,成为一甲魁首。高中状元,而万历三十八年的一甲榜上,虽然钱谦益也很有名,可惜只是第三,中了一个探花郎。

    与今年本科的李知天一模一样,连作弊的方式也大差不差。

    然后,一心想做状元没干成的钱牧斋对那个出价比自己还高的韩敬起了坏心思,在仕途上不断打压人家,最终将韩敬的仕途之路断绝。

    韩敬仕途断绝,在家作《东林点将录》,上面写满东林党人的名字并与天启四年供奉给魏忠贤作为投名状。

    魏忠贤按照东林点将录中的人名,乘机将杨涟、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逮捕杀害,又毁东林书院,将东林党打翻在地。

    可以预见,这位状元的的结局并不乐观,但这是后话,在这之前,这位韩状元可是给钱谦益的人生中开了一个绝望的口子。

    天启二年,钱谦益出任浙江主考官,不巧,浙江就是这位韩状元的老家。更不巧的是,这一年浙江科场发生舞弊案,考生钱千秋(这货与钱谦益还真有缘分)以关节语为记号,在试卷每段后面都留下一句“一朝平步上青云”的话,被录取。

    后,韩敬告发,后,钱谦益丢官。

    这是钱谦益与科考舞弊的第二段因缘。

    然后皇帝换了,天启变成了崇祯,然后,钱谦益复出礼部侍郎。并在崇祯元年就被推举为内阁候选人之一。

    很不幸,当时钱谦益是礼部右侍郎,也就是礼部副部长,当然了,钱谦益可不是什么好鸟,在内阁候选人推举的过程中,作为礼部部长的温体仁被他阴了一把,连候选人都没混上。

    温体仁便开始了他的报复:重新提及当年的科举舞弊案,并说钱谦益是当年的主谋。

    然后包括大学士在内的很多一品二品大员都公开维护钱谦益。

    再后来,钱谦益被革职,温体仁胜利了。

    曹化淳说,温体仁胜利是理所当然的,在众多大臣给钱谦益开脱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结果。因为当今的皇帝陛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结党。

    这算是钱谦益与科场舞弊的第三段缘分。

    如果加上今天他送来的这个材料,也就是温体仁收受贿赂,提拔李知天为金科一甲第三名的这件事,算是他与科场舞弊的第四段缘分了。

    听完了曹化淳讲的故事,朱常渊也不禁唏嘘不已。(未完待续……)

    ps:5/1/8/1/6/4/6/9/6/,首先,这是个妹子建的群,也是本书的vip群,其次,群里有个土豪经常发红包,然后,老衲很渴望诸位兄弟过来聊聊……u

第 60 章 平台诏对() 
ps:5/1/8/1/6/4/6/9/6/,首先,这是个妹子建的群,也是本书的vip群,其次,群里有个土豪经常发红包,然后,老衲很渴望诸位兄弟过来聊聊。¥℉,……

    这是一段与科考有关的政治斗争。

    最终,看似温体仁与韩敬赢了,钱谦益输了。

    然而钱谦益输了,他还能继续在家做他的大地主,过着悠闲富足安稳的生活。毕竟能一下子拿出两万两白银买官的人,不会穷困到哪里去。

    温体仁赢了,却没有赢到最后,因为从今天晚上开始,他的人生开始在巅峰急剧下滑,就像刚刚爬到山顶,陡然遇到悬崖了一般。

    朱常渊沉思良久,问道:“曹公准备帮钱牧斋?”

    曹化淳摇头,道:“我并非想要帮助钱牧斋,然体仁必须走。”

    倒不是说温体仁和曹化淳有仇,而是,这是拥有批红权的司礼监与拥有票拟权的内阁之间的斗争。

    这个世界上,但凡是做个小官的,谁没有政治理想,更何况是曹化淳与温体仁这种将官做到极致的人。然而,许多时候,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在阻挡你的道路。

    曹化淳是个太监,阉宦,然而他却是个有理想的太监,他想做郑和,想要名垂千古,想要成为一个正常人一样受人敬重。

    他想将东林党、清流和所有的阉宦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分忧,为君解愁。他想驱除鞑虏,剿灭农民军,获得天子赞誉,天下尊敬。

    虽然,这些想法看似遥不可及,不过这也是理想,理想一旦在心中滋长,就如春草一般。不可遏制。

    在曹化淳的眼中,温体仁是他实现政治理想最大的绊脚石。

    至于说告老还乡,那是被温体仁逼得没办法的规划,现在有个绝好的机会放在眼前。自己能就此错过么?

    不能!当然不能!

    第二日,温体仁的黑材料就想长了翅膀一样,一天的时间飞遍了整个京城,与温体仁有过节的人几乎人手一份,偏偏温体仁派系的人无一人得知。

    第三日。便是平台诏对的日子。

    所谓平台诏对,乃是大明祖制。即是皇帝每有要务会见群臣,便去平台召见,与之对问,是为平台诏对。

    平台在哪里,在建极殿(后来的保和殿)之后的一处空地上,上面有阁楼小门,是内廷外朝的交点。姑且理解为上朝的地方吧。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朱常渊便早早的起床了,班倒是不用上了。可是要到宫里面见那个传说中的皇帝,崇祯。

    将官服官帽官靴整整齐齐的穿在身上,还对着镜子照了半天,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后,便步行往京城的核心皇宫走去。不是他不喜欢骑马,而是怕到了皇宫没有停车位,或者万一某个人对自己的马感兴趣,那可就歇逼了。

    朱常渊居住之处,距离皇宫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约莫两公里的距离,一阵小跑不到半小时即到。

    这次进宫,有内阁给的牌子,一路畅通无阻。甚至有专门的太监领着他去平台上的宫殿房间中去。

    半路上碰到了老熟人工部左侍郎刘宗周,朝他躬身行礼道:“刘大人早上好。”看刘宗周有些诧异的目光,才知道说错了话,改口道:“刘大人好。”

    “常渊也来了?”刘宗周还不知道朱常渊来平台的事,

    朱常渊道:“内阁通知,命下官面君诏对。”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次宣见。朱常渊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他做的准备就是,没有准备。

    准备个鸟蛋,到时候装傻充愣即可,难道还真的与这个多疑的皇帝谈天说地描绘帝国理想,除非他想死的更快的。

    圆嘟嘟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走吧,能够面君,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刘宗周嘴角微笑,打头朝前走去。

    过了建极殿,便见殿后的空地上有个像城门一样的平台,平台上是城楼,也就是皇帝平台诏对的所在了。

    朱常渊知道,过了平台再往后便是皇宫内院,是皇帝和妃嫔们居住之所,一般来说外臣是不得入内的。

    跟随在刘宗周之后,一路上了平台,在诸臣等候的外间一看,二三十人清一色全是大红官府,就自己穿了一身青色的过来,尼玛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来,坐我这里。”刘宗周往一旁的空位置上一坐,招呼朱常渊坐在他的身边,道:“这些人都见过么?”

    朱常渊放眼一看,几乎全没见过,认识的也不过只有刘宗周、刘遵宪等聊聊几人而已。

    虽然他都不认识,可是认识他的却不少,附近好几个大红官袍的老头过来打招呼,态度都是很温和的,没有大官的架子。

    看来这才像明朝的氛围,不管心中对你如何职责鄙夷,面上都不会表现出来。

    “那边,为首的老者,便是温阁部。”刘宗周朝温体仁的方向努努嘴。

    朱常渊看去,只见一个六十来岁,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头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假寐,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样。

    他的旁边,是个四十余岁的圆脸胖子,正两眼放光的看着朱常渊,朱常渊被他看的有些怪怪的,问刘宗周,“这个家伙是谁?”

    刘宗周看了一眼,道:“礼部侍郎薛国观,温体仁的走狗而已。”说到他的时候,刘宗周甚为不耻,又给朱常渊介绍了几名大员,就听内堂太监喊道:“陛下驾到,诸臣迎驾、早朝。”

    刘宗周拉了拉朱常渊,一路躬身低头,排好队朝内堂走去。

    朱常渊排在刘宗周的后面,也就是队伍的队尾,跟着进入内堂。在队伍中抬头朝前看了两眼,也没看到皇帝在哪里,就停住了脚步。

    此时内堂的大臣分列两边,都朝着御座的方向躬身低头。

    不多久,太监又喊道:“皇帝驾到,诸臣行礼。”

    所有的臣子都翘着屁股跪在地上。口中整齐的三呼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一声颇为威严的声音,从上头传来。

    声音不大,却很有穿透力,下面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朱常渊听了以后差点就站起来。没想到诸臣还没起,整齐的唱了一句:“谢陛下。”才起来。

    娘的,差点出丑。

    不过,这也不怪老子,谁让老子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呢。别的优点不多,就是太实诚,听到你老人家说起来,我就起来。

    “蓟辽督师吴阿衡战死,此事已半年有余矣!其位不可久悬而空,诸卿为朕推举人才,切勿有所避忌!”

    崇祯皇帝话音一出,堂内久久无人回应。

    崇祯皇帝又道:“辽东战事,一日不可耽搁。朕昨夜闻奏,建虏皇太极又聚兵而动。恐将有事于宁锦,诸卿大胆之言,朕恕尔等无罪!”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出声就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刘宗周突然出列,朝内堂正中间一走,跪倒在地,说道:“吏部尚书田维嘉,颇识用兵之道,臣举荐田维嘉。”

    “噗!”刘宗周的话刚刚说完,站在左侧队伍前面的田维嘉差点将自己的心脏咳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在崇祯皇帝开口之前道:“陛下啊,非是臣不愿前往,实在是臣。臣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恐难以胜任。”

    心中却恨恨的要死,恨不得将刘宗周生吞活剥,暗道你特么挖坑坑老夫,至于么?

    崇祯皇帝也暗自好笑。让着田维嘉上战场,恐怕人还没到辽东就死在路上了。

    “嗯,爱卿请起,朕知道了。”

    田维嘉起来重新站到队伍里,刘宗周继续跪倒在地,说道:“既然田大人年事已高,是臣举荐不当,礼部侍郎薛国观,身富力强,可为蓟辽督师。”

    薛国观慌忙出列下跪,磕头道:“陛下,万万不可,臣虽年富力强,然不通兵事,臣,臣……”

    臣不出来一句话,心中已经将刘宗周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

    “臣。”但薛国观毕竟是大明的文人,虽然没有什么才华,却也是个巧舌如簧的主,被逼得急了,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来,道:“臣举荐一人,保辽东无事。”

    “嗯!”崇祯帝原本只是在试探诸臣,没想到薛国观竟然荐人且保辽东无忧,便道:“爱卿且为朕道来。”

    薛国观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道:“臣举荐工部主事朱常渊,此人乃将帅之材,无论攻伐谋略,皆胜人一筹。”

    我去年买了个表。

    朱常渊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候,就已经不淡定了,让老子督师蓟辽,做以前圆嘟嘟的那个位置,自然是极好的。

    可是,朝廷能派他去么?崇祯会派他去么?

    答案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

    一位藩王之后,皇室宗亲,如何能掌握国家精锐。

    果然,薛国观刚刚出口,温体仁就像看白痴一样的看了他一眼,咳咳两声,想要上去阻止,却终究没去。

    没去的原因很简单,单单是上面坐着的这个皇帝,也不会同意的。

    下面沉静了,上面也跟着沉静了。

    许多人都在心里琢磨:朱常渊坐蓟辽总督的位置,有问题么?

    能力上来说当然没问题,他一战又一战把皇太极打的几乎要吐血,往辽东一坐皇太极自己就会减了三分气势。

    可是朱常渊合适么?

    答案是否定的,不合适,区区六品工部主事督师蓟辽?开玩笑么。自有蓟辽总督这个职位以来,最低的品级也是三品好么。

    “朱常渊,你可愿意去?”崇祯皇帝既没答应也没拒绝,而是淡然的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恭立在队尾的朱常渊。(未完待续。)

第 61 章 攻讦() 
朱常渊脑门一万头羊驼掠过,我可愿意去,我自然是愿意去,可我能这么说么?

    “回陛下。+,”朱常渊跑到二队中间跪下,道:“臣不愿去。”

    “哦!”崇祯皇帝看了看,呵呵一笑,道:“站起来,按辈分你还是朕的长辈。”

    “臣不敢!”朱常渊可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特别是皇帝的杆子,不要以为他嘴里说的好听:长辈?

    杀你头的时候,就不说你是长辈了。

    “赐坐吧。”崇祯刚刚说完,就有小太监从一旁搬出来一把太师椅,硬塞到朱常渊的屁股后面。

    “臣不敢。”朱常渊再次拒绝。

    崇祯帝大袖一挥,道:“朕让你坐你就坐,恕你无罪。”

    好吧,坐就坐,你二大爷的。

    可是往那太师椅上一坐,怎么看怎么别扭,上面是身穿明黄服饰的皇帝,两边是一个个大红官袍加身的臣子,自己一个穿了青袍子的六品小官,竟然与天子对坐。

    “当:日你在辽东,朕在朝堂,就听说过你不少故事,朕认为你是个有能力的将军,为何不愿意去,难道不愿意为我大明分忧么?”

    崇祯的语气虽然听上去和软,可是句句之中的意思,可就没有那么良善了。

    “回陛下。”朱常渊微微拱手,道:“陛下圣明,臣也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将军。”

    “噢,哈哈!”崇祯笑了:这个朱常渊顺着杆子往上爬,自己夸自己。有意思。

    与此同时。两边的官员却都对他投过来鄙夷的目光。

    大明朝讲究谦和礼仪。什么时候出来一个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了,自己说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将军。

    就算你有能力,大家还看不到么?你自谦一下会死啊,特别还是在皇帝面前。

    “朱大人。”薛国观还在地上跪着呢,对于这个坐在自己屁股后面耀武耀威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不禁反感至极,问道:“既然自认为能力出众,为何不愿出仕辽东,难道还嫌陛下许的官职小了不成。”

    “噗!”朱常渊差点从椅子上笑出声来。尼玛,都说明朝朝廷上群臣相互攻讦,没想到这特么一言不和,一个看不顺眼就干起来了。

    “陛下!”朱常渊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朝天子拱拱手,说道:“臣死罪,但臣之所以不愿督师蓟辽,是有原因的。”

    “讲。”

    崇祯就说了一个字。

    “陛下容禀。”朱常渊跪倒在地,说道:“臣听说,率领一个小的队伍取得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个人的能力,比如披坚执锐。所向无敌,以一敌百,令人闻风丧胆。”

    “臣就是这样的将军。”

    看看崇祯没有任何反应,朱常渊接着说道:“能够率领一个中等的队伍取得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将军个人的威望,比如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定能一鼓作气势如虎。”

    “而那些能够率领一个大军团作战并且取得胜利的将军,如古代孙武韩信,靠的既不是个人能力,也不是个人威望。”

    说道这里,朱常渊微微一顿。

    不管是满朝文武还是上头坐着的皇帝,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一个个勾着头朝朱常渊看去,其中崇祯皇帝最为急切,好像发现了什么惊世理论一样的看着朱常渊,道:“那靠的是什么?”

    朱常渊道:“回禀陛下,如果想要取得一场大战役的胜利,靠的既不是将军的个人能力,也不是他的个人威望,而是国家制度,军队军令。”

    “若十万人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则为将者如使指臂,自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否则,即便为将者再有能力,再有威望,有何用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