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鲜战争备忘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阻止苏联独占朝鲜,美国的惟一方法,就是尽快在朝鲜划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以让美苏、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身上。
  北纬三十八度线1945年8月的一个仲夏之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赢得战争胜利而带来的狂热庆祝气氛已经逐渐消散。夜空笼罩下的一栋大厦会议厅灯火通明,精致的座地钟钟摆滴答滴答地响着,时针指向深夜11时。
  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的大员们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研究在朝鲜的日本军队的投降问题。国务院的代表一开始就向军方的将校军官们提出,出于政治上考虑,美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要尽可能往北推移,防止苏联控制朝鲜全境。
  “天知道红军会在朝鲜的什么地方停下来,”国务院的代表悻悻地说,他已经厌倦了这冗长的会议,“要知道,还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俄国人吐出他们已经占领的地方。”
  “不过,将投降区域往北推移是有一定限度的。”陆军参谋处参谋迪安·腊斯克上校小心翼翼地说。
  大家的视线立即投向这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身上,受到激励的腊斯克加快语速,“目前军方手头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抢在苏军进入该地区之前向北部更远的地方推进会有困难。假如苏军拒绝在朝鲜北部停止前进,美国实际上将无法阻止他们。” 。 想看书来

朝鲜危机四伏(6)
的确,苏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势如破竹,横扫日本远东军,向朝鲜疾速前进,而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岛。
  那么,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投降区域划到什么位置。既能满足国务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军的军事现状,而且还要考虑到苏联方面能否接受?
  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持续到凌晨1时,但还没有拿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要员们连连打着哈欠,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准备明天继续讨论。
  麦克洛伊仍劲头十足,叫住了正要离开会议厅的腊斯克和另一位年轻的参谋。麦克洛伊直截了当地说:“让你们留下是想要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要在30分钟之内搞出来。”
  两位年轻参谋面面相觑:“30分钟!”
  两位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走进会议厅隔壁的第三休息室,将一张朝鲜地图铺在桌上。他们面对着地图发了一会儿呆,因为这是一个他们从没有去过也没有关注过的国家。腊斯克的目光在朝鲜半岛狭长的版图中尽可能中间的部位搜索,这份地图甚至没有行政区的划分。他突然注意到地图上的北纬38度线。
  “美国在这条线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较合适,”腊斯克用右手指向北纬38度线,“它可以把朝鲜半岛大体上分成两半。最重要的是,朝鲜的首都汉城被包括在美国部队的受降区。”
  时间有限,另一名参谋表示完全赞同,于是腊斯克拿起一支红色铅笔,干净利落地在朝鲜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巧合地是,这条线和1905年日俄分割在这个国家势力范围的那条线完全一致,同样是北纬38度线!
  就这样,朝鲜被人为分成了两半,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的命运就在这两个从未去过朝鲜的美国参谋手里改变了。他们仅仅用了30分钟的时间,就让南北朝鲜骨肉分离了50多年!
  第二天,腊斯克的方案很快在三部协调委员会上通过。并得到哈里·杜鲁门总统的批准。关键的问题是苏联能否接受这条由美国人划定的分界线?
  使美国感到意外的是,一贯善于讨价还价的斯大林没有对这条线表示异议。于是,一条没有任何政治、军事含义的纬度线竟变成了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分裂朝鲜的三八线就这样定下来了。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立即发出关于受降的总字第1号命令,其中确定以北纬38度线为界,命令朝鲜地域的日军在三八线以北者向苏军投降,在三八线以南者向美军投降。斯大林此时曾提出,把北海道北半部包括在苏联军队受降的区域内,遭到了杜鲁门的断然拒绝。
  几乎在同时,苏军仍马不停蹄地向朝鲜北部进发,于22日占领平壤,23日南下至三八线以南的开城,逼近汉城。总字第1号命令发布后,苏军撤出开城,北撤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进攻朝鲜的苏联红军得到了朝鲜抗日部队的有力配合,他们的领导人是年轻的金日成将军。
  从9月8日开始,美军第24军军长霍奇少将率第6、第7、第40步兵师在朝鲜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陆,在经过不停顿的机械化行军后,精疲力竭的美军终于到达那条纬度线,占领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
  战争的硝烟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渐渐散去,朝鲜半岛沉浸在祖国解放的喜悦之中,朝鲜大地上洋溢着喜庆热闹的场面。但是,朝鲜人民欢庆的却是一个在大国政治交易下形成的分裂的国家。当然,他们此时并不理解这条分割祖国的三八线的真正含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朝鲜危机四伏(7)
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这条横穿朝鲜的刻板的纬度线,是任意武断的,有悖于‘自然’的国界”。“事实上,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这条长约300公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它根本没有考虑政治上的界限、地理上的特点以及水路与陆路贸易的需要。三十八度线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了高高的山脉,穿过181条小路、l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全天候公路、8条高级公路和6条南北铁路线。当时无人能预测,这条线将会存在多久,更没有人能料到,三十八度线将成为一条血线。
  就这样,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利益将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在三八线以北,苏军总司令崔可夫将军宣布:“朝鲜已成为自由*国家”,“苏联将在朝鲜一切反日*政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帮助朝鲜人民建立自己的*政府”。
  在三八线以南,美国占领军司令霍奇将军宣布:美军在朝鲜的政策为“维持现状”。美军进入南朝鲜后,立即解散该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委员会,恢复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机构。1945年9月19日,美国占领军在原日本总督的基础上成立南朝鲜军政府,把日本殖民统治的原有体制和行政机构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现在,突然有了两个朝鲜,美国的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1946年6月,美国总统特使埃德温·保莱在巡视朝鲜之后,在给杜鲁门的报告中说:“尽管朝鲜是一个小国,从我们的整个军事力量来看,我们在这里担负的责任并不大,但是,这个地方却是一个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而我们在亚洲的整个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就在这个地方将测验出来:究竟*竞争制度是不是适宜于用来代替失败了的封建主义,或者其他某种制度——如共产主义,更重要是,哪种制度更强些。”在收到这份报告后,杜鲁门随即作出了反应,他于1946年7月宣布说,朝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我们在亚洲的整个成功都决定于此。”美国开始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来看待朝鲜问题了。
  朝鲜人民独立的愿望和日益增长的民族情绪,使美国原计划在它的操纵下对朝鲜实行所谓国际托管,已经难以实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调整政策,决心起用南朝鲜的右派政客,抢在苏联前面建立亲美政权。
  1945年12月,美苏英达成协议:由美苏两国占领军司令部的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朝鲜各界组成临时*政府,在此之前,以5年托管期为限。这个协议公布后,渴望祖国独立的广大朝鲜人民大为失望和不满,南朝鲜右派政治势力趁机在美国鼓动下组成“反托管委员会”,强烈呼吁“朝鲜完全独立”,大肆传播“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在坚持托管”。斯大林意识到上了美国人的当,他召见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责问美国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倒打一耙,让苏联人背上“国际托管”的黑锅?美国政府装聋作哑,但暗地里加快了扶植亲美政权的步子。
  1947年10月,由于双方无法合作,美苏联合委员会不欢而散。在随即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操纵表决机器,决定设立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在全朝鲜进行议会选举,然后成立全国政府。1948年1月,美国军政府为造成既成事实,自行宣布5月9日举行大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朝鲜危机四伏(8)
不知是天理难容,还是别的什么原因,5月9日正赶上日蚀,美国军政府和以李承晚为首的右翼集团认为不是个好兆头,便把投票日子改为10日,这天南朝鲜境内戒备森严,几万名军警特务如临大敌,胁迫民众投票。面对白色恐怖,仍有几十个政党和团体拒绝参加这场闹剧,只有30%的选民投了票。选出的国民议会炮制了一部“宪法”,把李承晚捧上了“大韩民国总统”的宝座。8月15日,李承晚领衔的“大韩民国”政府,在汉城粉墨登场。麦克阿瑟特地从东京飞来祝贺,他大言不惭:“我愿做我能做的一切来帮助和保卫朝鲜人民。我将像保卫美国或加利福尼亚免遭侵略一样去保卫他们……一个人为的障碍把你们的国家分割开来了。这个障碍必将予以拆除。”这番话令李承晚感动的老泪纵横,更加增强了他抱紧美国这条粗腿,武力统一北方的决心。
  不久,经过美国的软硬兼施,第三届联合国大会不顾苏联等国家的反对,于1948年12月通过非法决议。给“大韩民国”政府贴上了“联合国承认”的标签。至此,美国一手导演的分裂朝鲜半岛的闹剧宣告完成。
  美国选中的李承晚已是75岁高龄的灰发老人,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敦大学,他的美国教育背景令美国人十分欣赏。李承晚声称自己是个“无畏的爱国者、一个毫不妥协的*分子”,并且因为从事反日活动而遭到过日本人的拷打,后来流亡美国,并成为一名基督教徒,甚至还和一位奥地利女郎结了婚,李承晚的一生有37年是在美国度过的,以至于他刚回到朝鲜只能说“夏威夷腔调的朝鲜话”。虽然他年事已高,但对于权力的憧憬和向往并不亚于年轻人。美国人对于他的评价是:“激动好斗的*者。”另一些人对他的说法则更为尖刻:“这是个阴险狡猾的危险人物,他不合潮流,迷瞪瞪地撞进这个时代,运用陈腐观点和*机制达到荒谬绝伦的专制目的。” 北部朝鲜于1947年2月经过选举正式产生了朝鲜人民会议,并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人民委员会,金日成是个威名远扬的抗日人民领袖。他自幼受到父母的反日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烽火漫天的岁月,金日成于1926年10月组建了朝鲜第一个共产主义革命组织——打倒帝国主义联盟;1932年,他组织朝鲜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并正式组建了朝鲜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力量——朝鲜人民革命军;4年后,他又亲手组建了祖国光复会这个朝鲜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光复祖国的历史性事业。因此推举他领导人民委员会,可谓众望所归。为了粉碎美国在南方制造分裂政权的阴谋,在金日成的倡议下,1948年4月,南北朝鲜56个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代表云集平壤召开联席会议,反对南朝鲜进行单独“选举”,表示绝不承认南朝鲜单独选举的结果,要求撤走外国在朝鲜的驻军。
  著名的韩国独立斗士、被誉为韩国国父的金九也发表《向三千万同胞泣诉》的声明,反对南部朝鲜独自实施大选的国际联盟决议,提出应由南北协商建立统一政府,并到平壤同金日成会谈。经过积极的准备,南北朝鲜一起进行了最高人民会议的选举,投票者占全部选民的%。1948年9月2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次会议在平壤开幕,通过了国家宪法,金日成被选为内阁首相、国家元首。9月9日,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朝鲜危机四伏(9)
至此,在远东的朝鲜半岛上,同一国家和民族,出现了两个意识形态绝然敌对的政权。两个政府都宣称自己对全国有管辖权。在北朝鲜金日成背后的是苏联,在南朝鲜李承晚背后的是美国和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而导致分裂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朝鲜。德国是二战中侵略国的核心,是美苏盟军的敌人。它的分裂始发于胜利各方对战败国家的占领。而朝鲜作为一个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受害国,为什么也落得和德国一样被分裂的结局?
  没有人,包括苏联人和美国人,会认为这样的一个朝鲜半岛会平安无事。“战争是早晚的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说不定就在哪天早上。”
  1948年底,为了迫使美国从南朝鲜撤军,苏联首先从北朝鲜撤军。美国则拖到1949年6月的最后一天才从朝鲜撤出最后一批美军部队,但仍留下大批美军顾问团。1949年6月,为铲除异己,李承晚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陆军少尉安斗熙在京桥庄将主张南北协商统一的金九暗杀,此后,南方右派势力甚嚣尘上,逐渐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苏撤军之后,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整个1949年,朝鲜半岛都处于暴风雨前夕的平静中。就在这一年,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在东亚大陆上发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在东方取得了胜利,美苏主宰的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在远东被打破!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破裂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渡过长江,席卷大陆,曾被美国大力扶持并给予厚望的国民党政府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崩溃了,其残部撤退台湾。到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己经解放了除西藏外的整个大陆,以及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沿海大部分岛屿。蒋介石政权困守台湾孤岛,惶惶不可终日。
  受到沉重打击的美国难以接受这一事实。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新中国将执行“一边倒”政策,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一边。随即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这样,日趋强大的苏联和五亿人口的新中国携手结盟,完全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山姆大叔无法抑制自己的失望,它原想“等待尘埃落定”,却等来了中苏同盟条约,只能酸溜溜地看着中苏开始共渡蜜月,垂头丧气地承认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毛泽东以胜利者的姿态发表“别了,司徒雷登”,美国的残存势力只好收拾铺盖回家,从此告别中国大陆近30年,而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也陷入了“为何失去中国”的争吵。
  中苏同盟和美国在远东对立的战略格局终于形成,夹在两大集团对抗夹缝中的正是多灾多难的朝鲜。
  风雨欲来的朝鲜半岛,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大战一触即发(1)
美国在远东采取两手政策,艾奇逊公开宣布,台湾和朝鲜半岛在美国的防卫圈之外。名将粟裕指挥的50万攻台大军枕戈待发,中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朝鲜半岛危机四伏,李承晚叫嚣“北进统一”,扬言“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解决的”;而人民军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内战终于爆发了。杜鲁门根据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阴谋论,鲁莽作出武力干涉朝鲜的决定;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给侵略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是谁挑起了战争?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是个记仇的人,尽管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在美国历史上,杜鲁门不是什么闪光的人物。他是20世纪从未上过大学的惟一一位美国总统,曾经在老家密苏里做了11年的农夫,因此他的政敌们把他称作“密苏里农夫”。此公相貌平平,高度近视,以性情暴躁、说话辛辣粗鲁闻名。
  杜鲁门第一次入主白宫纯属侥幸,因为罗斯福总统只执政了39天就病故了,而他作为副总统,轻而易举地被扶正为美国第33任总统。因此,杜鲁门对于1948年美国大选特别重视,他决心在正儿八经的大选中击败对手,名正言顺地当选一次美国总统。
  令杜鲁门闹心的是,大选前,他的对手,年轻的共和党人杜威一直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居然也横插一杠子,为了讨好杜威,为未来作打算,特派陈立夫去美,以巨款助杜威竞选。蒋介石甚至还委托驻美大使向杜威颁授了一枚勋章,以表明对他极力*、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感激之情。蒋介石的“精彩表演”把杜鲁门气得七窍生烟。
  最后选举结果出人意料,杜威落败,杜鲁门连任。目瞪口呆的蒋介石急忙遣使试图修复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