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江支流--宗族千古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后冻带领十八张倒是在战乱中发展了,教芝非但没有吃长毛的亏,反而占了便宜,积聚了比做围楼以前还要更多的钱财,秀姑生了一个女儿,教芝取名*兰,以纪念发妻。有几个族兄弟富裕得想另外做房子,教芝欣然应允,说搬出围楼去了就不要再回来。
教芝将后冻地盘做了规划,除了留出公用、备用和空地外,分成几十块,家家都有一块,免得以后争执。此后几年,后冻不停歇地大兴土木,不断地有人从围楼搬出。同治三年,即后冻建村十三年,教芝礼节性的最后一个搬出围楼,住上了独家独户的砖瓦房。教芝的房子和村庄其他房子一样,彻底摆脱了客家印记,采用了赣江中下游平原标准家居建筑风格,通体青砖,部分内墙为木板,两层,木楼,门槛门框用岩石砌筑,正屋一栋五直(一般人家一栋三直),一大一小两厅,七居室,厨房和茅草间和正屋相连但用防火墙分隔,是出于防火和卫生考虑。
老人和小孩都不喜欢新居,他们更喜欢围楼里的家族气氛。围楼里,每天清晨,女人们催促睡懒觉少年起床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秩序地到井边打水,用的是十几年都不曾丢失的公用木桶,分散在水沟边漱口洗脸,妇女下菜园摘菜,男人下耕地巡视,老人们早已经把广场打扫干净,少年们练习拳脚,少女们梳妆打扮,儿童们追追打打。妇女们从菜地回来生火做饭,学龄儿童早读,朗朗读书声持续到男人从田地里回家吃饭,吃饭的时候大多是端着饭碗到回廊上吃,一百多个人唏唏唰唰的声音构成了后冻美食交响乐,所以越谱、越调和春兰能吃到百家菜。饭后出门做活或者逢圩邀伴等候都方便,招呼一声,老人小孩不愁没有人看护,一壶茶围成半圈,一盘棋观者如堵,一个故事膝下云集,棋琴书画可以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东西可以随便放,小偷不敢光顾,回廊连通了各家各户,下雨天根本不用戴斗笠便可以走家串户,任何一家的亲戚来到围楼做客,都宾至如归,倍感亲切。
但青年人不喜欢围楼,老年人的关心太罗嗦,长辈们的关注太约束,偷半点懒,出半点错,整个围楼都知道,所有的老人都要叮嘱几句,所有的长辈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半天,所有的小孩子都可以学他们父母的声调笑他们一段。好的榜样很多,但最高标准只有顶点,围楼里公认的第一好后生有天天要保持的包袱,等而次之的后生有迎头赶上的压力,没有一个人在父母心中是完美的,“看人家贤承,你还当得了人家十分之一。”贤承却经常挨母亲的骂:“亏得人家还整天夸你好,看你今天做出来的事,连则承也不如。”这里没有隐私,没有包得住的家丑,幸好少男少女都同宗同族,不能相好,*都得学当年教芝勾引秀姑那样,往毛竹坑或者仁善河跑。
作为过渡年代居住的围楼,主要功能宣告废止,但辅助功能依然传承:祭祀、*、演戏、村学、义仓、碾房、手艺加工、副业买卖、办理红白喜事、放农具、堆茅草,另外还租给佃户住。那些佃户大多是战乱时期举家逃难来这里的,后冻收留他们,将力所不能及的稻田佃给他们耕作,他们不准姓张,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是依附于张家在村边盖几间平房居住下,与张家人的住房不可比较。后冻的建筑布局经过教芝认真规划,族人严格执行,房屋错落有致,村庄的交通巷陌整齐别致,没有任何一条巷陌可以贯穿村庄,外地来的货郎很容易在里面迷路,却是儿童玩捉迷藏游戏时的天堂,巷陌都用鹅卵石铺地,岩石砌筑的排水沟因势利导,暴雨之后积水很快消失,在村里走动,不会打湿布鞋。因为寸土寸金,很少人家有院子,教芝带头没有做院子,当时尚有很多空地,但他预见到繁衍之后连做住房都紧张,哪里有多余的地盘来做院子摆阔。
那一年春天,风传江浙一带的太平军被围困得太久,饿得精瘦以至吃人肉,派大军进入江西抢劫粮食和胖小孩,仁善河谷又惊慌了一阵——直到共和国的时候,哭闹的儿童怕母亲说“再哭,长毛贼捉了你去”,其实确有历史渊源的——但夏天湘军终于攻克了天京,太平天国败局已定,战乱快要结束了。一天,教芝做了一个噩梦,醒来请假回家,秀姑惊愕不已,因为教芝才刚回来过中秋节返县城没几天,教芝说:
“我感觉村里会有事。”
二、长毛军(11)
但教芝说不出会有什么事,只能等待它的出现。秀姑四年前又生了一个女儿,教芝将她取名叫秋姑,还喜欢吮自己的手指;春兰已经八岁,乳牙还没换好,就已经会偷偷地照镜子;越谱和越调都已经十二岁了,但对读书都没有太多的热情,越谱喜欢看村里的木匠、篾匠制作农具,越调喜欢爬树捉鸟、玩水捉鱼以及摆弄各种木制的武器,教芝并不管束他们,认为不要学坏了就行,十八岁以前通过童子试应该没有问题。那天越调慌慌张张跑回来说:
“我看见了舅舅。”
秀姑和两个女儿都觉得越调大惊小怪,秀姑的弟弟启亮经常会来后冻,教芝和两个儿子则想到一块,是启明回来了,父子三个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围楼的空地上不止是启明,还有二十多个男子,虽然扎了辫子,头发依然凌乱,行李的伪装还过得去,但教芝看得出暗藏了武器。
教芝扯启明到一边说话:“你不要命了?”
启明说:“我命大。”
启明参加过四十八次战斗,身上负有十六处伤,脸上三条疤痕,精神依旧饱满,本来他只想回家乡看一眼就走,但有同伴伤得重了,再走下去必死无疑,想住下来养好伤再逃命。教芝坚决反对太平天国残军在这里落脚。
“我不能丢下他不管。”启明说。
“表率,与士卒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表率!”教芝挖苦道,“千烟洲那几个人呢?芝兰的兄弟,越谱的舅舅们,你带他们回来了吗?”
“他们在江苏跟英国人作战的时候殉国了,打仗难免会死人。”启明说千烟洲人的血性是宁愿惨死也不要苟活。
“但是现在战争结束了。”一直以来教芝关心的是后冻而不是千烟洲。
“你想叫我去投降?”
“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要连累无辜。固陂人已经使千烟洲灭绝了,还不够吗,你还要灭了后冻才甘心?”
“我会忍心这村庄毁灭吗?”启明惊讶于后冻的发展速度,“如果官军来捉,我带人投降就是。”
“怕到时候没这么简单。”但教芝只能听天由命,下令腾出围楼,除了留下一点柴米,几乎清空了围楼,不给他们以人质作为要挟的机会。第二天他看过那名士兵的伤势后,对启明说:“我有不祥的预感。”
启明说:“我也是。”
两人说的并不是那士兵的伤情。围楼里的残军,出于求生和休整的欲望,启明已经很难控制,教芝则赶不走、惹不起、躲不过,就象二十三年前三元里的张家人对待英国入侵者,不请自来,不去惹,还躲不过。引狼入室、丢弃了围楼的张家人,丧失了收复围楼的攻击力,其实是不能承担收复围楼带来的人员伤亡的风险,甚至围楼本身已经变成了义军的抵押物——财物上的质押有时比人员上的扣押更严重。张家人对新建设的村庄也没有防御能力,平原建村的弊端这时候凸现了。
教芝没想到闹长毛的时候毫发未损,走长毛的时候飞来横祸,但庆幸围楼里已经没有了拿得动的财物,他做了一个让后人争论了一百五十年的决定:让族弟到吉安府报信,并说服启明在官军赶来的前半个时辰以探望家人为由,抛弃战友躲到鲤鱼背的山洞里。吉安府的官军在第二天半夜突然包围了围楼。那时越谱突然惊醒,哭着对秀姑说,他看见了红嘴巴的鸟,叼着一根柴火丢落到家里的茅草间。
义军不敢冲出来,官军也不敢冲进去,顾忌突围和强攻的双方对峙了一阵,官军劝降不成,逐渐失去了耐心,使用了中国乡村攻坚战最传统最有效的技术——火攻。即使是教芝,这时候也不会投鼠忌器,爱惜这围楼了。
火势冲天而起。官军严阵以待,等候义军的突围或者等待机会冲进去。围楼里的义军退缩到广场,等候官军的冲入或者等待机会冲出去。火势惊醒了在鲤鱼背的启明,他看见后冻的地面熊熊烈火写着一个回字,给太平天国的残军送葬。火势惊醒了仁善河谷的人,他们看见大火把后冻的天空染得通红,迅雷风烈。火势惊醒了很多十八张的人,他们不顾后冻没有擂鼓召唤,自发集结到宗主村来,但在教芝的呵斥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心中宗族的象征逐渐萎缩。火势惊醒了所有的后冻人,他们眼睁睁看着凝聚了自己的血汗,象一个大家庭一样居住了十几年的房子,遭受大火的肆虐,池塘就几丈远却不能去取水灭火,任由围楼逐渐被烈火吞噬,最终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长毛军(12)
太阳出来的时候,义军被彻底剿灭,官军向教芝告辞,见证了后冻张家人拓荒与发展的围楼变成了一个瓦砾场,残余的青烟和焦木气味熏出了男人们的眼泪,他们还在往冒烟的地方泼水,压抑了半夜的后冻老人和妇女没有忘记补哭一场,好象长时间忍受冲击的堤坝终于决口一样,泛滥并伴随号叫,不知所措的幼童也跟着哭起来,教芝权当他们替义军哭丧,他想象当年千烟洲灭族的时候一定没有几个人哭送死难者归天。教芝不敢让启明在后冻藏身,启明也知趣地只身南逃,避几年风声,身上带了教芝给的几十两银子,其实就是亡命天涯。
围楼的覆灭证明了别姓人不能长期控制这块土地而将它拱手相让于张家人,是因为平原建村的风险,同时也证明了张家人抗战争风险的能力。后冻大难不亡,围楼的覆灭对张家人的打击更多的在精神上,迅速清理火灾后的现场之后,大家一致呼吁重建围楼。教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当初的围楼是过渡性质的,现在大家已经不再是客家人,河谷平原上不再需要围楼做精神寄托,需要新的更开放的建筑。
“我们应该建一座祠堂。”教芝提议。
族人一致同意。十八张其他村庄闻讯串联,请求让他们也出资出力,他们想通过祭祀活动让后冻彻底承认他们。教芝召集后冻所有成年男子审议表决,压倒多数通过,因为十八张的名头已经在仁善河谷响了十几年,已经是一种宗族文化现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尤其是在咸丰六年后冻集结十八张联军兵临胡家村之后。这样在围楼毁灭的两年后,在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一座青砖杉木的大祠堂。
祠堂占地两亩多,宽七丈二尺,长二十一丈,正门朝向仁善河上的广德桥,桥与祠堂前门之间是池塘和农田开阔地。之后张家迎亲进祠堂的线路百年不变:1、院门,从村北沿着外围池塘的堤坝到曲尺洞,进入院子里,院门呈拱形;院子有两条侧门,一道盖板排水沟,北面一间独立的厢房是夫子庙,南面的是岳武庙,平时不用拜。2、大门,祠堂正墙面有三道门,正门两侧盘踞一对红岩石狮,门楣上书“爱山公祠”,顶有“敕命”字样加以定义。3、下厅,两边的厢房做义仓用。4、中厅,两边的厢房做议事、接待等其它功用。5、上厅,红白喜事不可以越过这道门。6、顶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绕行进入。六道门呈一条直线,祠堂内有一面大鼓,两扇侧门,三口天井,十八根木柱,代表十八张。
十八张总祠堂的落成标志张家人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祠堂历来是宗族安土重迁的象征。经过太平天国之乱,张家人只损失了一座围楼,人口、牲口和财物都没有遭受损失,说明张家人的力量和命运镇得住这块风水宝地,所有这一切都令教芝欣慰。秀姑又生了一个女儿,两儿三女,教芝苦笑着说:“我们家阴盛阳衰。”娶名叫招谛,秀姑试探道:“你再纳一个吧,说不定肚子比我更争气。”教芝说:“那阴气就更重了。”
秀姑当然不会情愿哪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分享她的丈夫,不过她想得开,既然芝兰当初可以割让一半给她,她现在也可以割让一半给别人;而且她知道,尽管教芝的财力绰绰有余,但即使自己想纳妾,也一定会顾忌她的感情,那是不是该学当年芝兰那样做个顺水人情呢。秀姑绕弯子跟教芝说:“本来你希望中的夫人是既知书达礼,又乖巧柔顺,又年青美貌。”教芝说:“你年青美貌。”秀姑说:“可是我比你老得更快,你还象个后生,你再娶一房吧。”教芝问秀姑是不是替老公物色好了一个如夫人,秀姑说没有呀,教芝笑道:“当初芝兰是这样说的:‘教芝,你娶回秀姑来吧,我可以跟她相处好。’所以才把你讨回家来过年。”秀姑好奇地问:“如果芝兰姐没有开这个口呢?”教芝说:“那要看我们还会不会在山上或者河边相见,看你肯不肯让我摸你的辫子。最大的可能是越谱出生后,你已经嫁人了,某一天,我在毛竹坑遇见你,看见你的头发盘起来了。”秀姑赶紧捂住教芝的嘴,说:“别说了,这假设的故事就是不好听。”教芝说:“那就不假设了。在县衙,我有书为伴,回得家来,有秀姑就够了。”秀姑感谢死去的芝兰为她挑选好了一个男人。
二、长毛军(13)
十八张的人都说上天为他们选派了一个族长。张家人的经济实力逐步改变了附近贸易格局,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集市。那是教芝倡议十八张合资建成的,离后冻一里,南面靠山,开了一条崎岖的岭间小路,其它三面环仁善河,两座木桥通东北两个方向的张家村落,一座石拱桥连通后冻。石拱桥是后冻人集资修建的,名叫乐善桥,又叫子母桥,跨水三孔的主桥为母桥,四孔引桥为子桥,预备发大水泄洪之用,子母桥通体红米石砌筑,没有栏杆,抗击打能力很强,七十年后国共内战就经常争夺这座桥,土枪手榴弹丝毫不能损伤它。
在那个背山环水的集市上,客栈、茶馆、理发店、裁缝店、南北货店、铁铺、货摊、义仓、戏院、广场应有尽有,后冻很多人家就拥有店铺,自己做生意或者出租,教芝的几间店铺只能是出租给别人。集市的蓬勃兴旺使得固陂圩的地位迅速衰落,不仅交易功能让位于张家殖民者的新集市,连名字也被拿去用了,新集市还叫固陂圩,原来的固陂圩沦落成“老固陂”。在地理上不算牵强,张家人在集市东端改了仁善河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水陂,简称固陂做地名是说得过去的。河流改道并没有损害任何人,因为那仅仅是让河流走了一里弯路,方便几个十八张的村庄取水,最后在母子桥附近又回归原道。新圩的落成标志着老固陂人在仁善河谷的强势地位过渡给以后冻为核心的十八张。
新圩的规模和布局让老固陂人无可奈何地承认十八张人的决心和智慧,但他们不无讽刺地说,教芝身为举人,在后冻和新圩做了那么多房子,居然没有一间学舍。教芝不屑的说读书应该远离工商世俗喧闹区,他早就看好了新圩对岸的一块河边沙地,要建一所学堂。又是一处三面环水之地,仁善河分隔了学堂与圩镇,成阴阳太极结构,这回是全五都的人都响应集资,花了两年时间建好了新书院,定名为仁善书院。
教芝为书院投入了剩余的积蓄,以至那年知县宋瑛倡议在状元坊兴建千秋书院,身为教谕的教芝只捐出一两银子,他毫不在乎同僚们的讽刺,说:“如果人人都为自己的家乡着想,那别人的家乡还需要我的资助吗?”他号召秀姑带领全家吃一个月的斋,并安慰妻子说:“现在即使我想再娶一房,也没钱了。”
秀姑却说:“我不怕你讨小老婆,我就怕到时候你儿子没钱娶媳妇。”明确表示决不把千烟洲少年送给越谱的钱财捐献出,教芝似乎这时才意识到越谱和越调已经十七岁了,分别耽于工匠技术和炸鱼打猎,居然还没有通过县试。
泰和县的教谕羞愧难当地带两个儿子到县城去闭门读书。次年,越谱和越调双双通过了童子试,变成了秀才,享受公堂上不挨打的权利,免除为朝廷出苦力的义务,且具备到仁善书院教书的资格,但离父亲举人的功名还差一个大台阶。教芝认为两个儿子要中举不是三年五年可以达成的,让他们回家自己去修炼。秀姑见儿子取得了学业上的最低功名回来,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发愁是不是该给他们找对象,论年龄和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心,似乎还早,若论身体发育情况,越谱和越调都已经是伟男,整天游手好闲,精力过剩得足以骚扰八个姑娘,幸好十八张的姐妹都姓张,日常环境扼杀了遗传下来的一点点*的天赋,除非他们跑到外姓村庄去犯事。。 最好的tx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