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江支流--宗族千古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⒗茨瓴ブ值暮讨郑冒炫┚吆图揖撸觳旄J谐。叻昧俳遄煜ぶ芪У匦危不渡险饫铮绕湎不赌翘跞噬坪印H噬坪臃⒍擞谧涎剑暄寻耸镌谥裆阶⑷敫咏U庖淮τ谥杏危占巳锏赜蛳鞯幕慵丫惺刚煽恚斯腾檑缀颓а讨拗淠亲愕虑牛舷滤镏诿挥惺牛蛞啄厩啪1淮笏寤倜穑鞘钡暮涌硪阜桨锻恋卮笃兔唬菟窘谇车牡胤饺诵罂梢陨嫠

  现在正是重阳枯水季节,这里是中游最宽阔的河谷,在新村东南一里路远的方向,河滩沙洲地上的草已经衰黄,粗壮的草根固守着细腻的黄沙,河岸水柳、毛竹丛生,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温驯地淌过大大小小圆滑的鹅卵石,梳洗着油油的水草,滋养着小鱼小虾,恋恋不舍地在这块土地上回旋。沿河岸顺流而下,新村正南面半里的地方,一座小山岭突兀而起,横亘在新村与河流之间。山丘约长三十丈,四间房宽,三层楼高,山脚下的松树齐顶高,覆盖了一些杂草,大部分裸露出红岩。登上山顶,仁善河象一条白色的飘带,断头处是低浅的青山;新村在绿树圈中,圈外是平整的沃土,被仁善河半抱着。山体象一条还没有靠岸就倾覆的船,孤独无助,芝兰说叫船形岽。

  教芝不满意旧有的山名。象一条在波平如镜的池塘里半浮出水面的鲤鱼,就叫鲤鱼背吧,教芝一阵喜悦,山不在高,可遇不可求的景致。新村建成后,鲤鱼背就象一道门景装饰着村庄的阳面,保佑居住在这里的人平安健壮,鱼米丰收,这是上天赐予张家人的塞门,这种待遇在古时候只有邦君才能享受。鲤鱼背往西,逐渐倾斜到另一块河滩,河流在这里转弯,对岸是固陂圩的沙土地,离广德桥还有一里,教芝忽然看见了秀姑。

一、一夜十八张(14)
秀姑跟她娘一起在地里挖红薯,两岸之间没有遮挡,直线距离只有十丈远,秀姑很快发现了教芝,而她娘埋着头干活,一个劲地说女儿:“你干什么,丢掉了魂一样。”直到她娘也看见了教芝。教芝迅速脱帽行礼:“向伯母请安。”秀姑的娘阴沉着脸没答应,收拾红薯藤挑上肩,跟谁都不打招呼先走了。太阳已经斜得很厉害,这时候回家也没有什么不对劲。

  “你娘很喜欢我。”教芝跟对岸说。

  “她都没跟你说话。”秀姑笑道,她在收拾红薯,红日照在她身上,红彤彤的脸,红底花衣服,红润的手,一切都是红的,几天不见,教芝非常想她。

  “她不是喜欢我跟她说话,她是喜欢我跟她女儿说话。”

  “你错啦,是穷人家怕你举人老爷。”秀姑将红薯用河水清洗,教芝隔河观望。

  “你跟你娘怎么和好的?”

  “穷人家的母女没有过不去的事。哎,小姐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出来?”

  “她说不舒服,说来了红。哎,来红是什么意思,来了就会不舒服吗?”

  “你肯去死。”肯去死是当地骂人的话,意思是不知羞耻,不如去死。“不知道就别问。”秀姑朝教芝这边扬水,但力气不够,而教芝回敬过去的水花就准确地洒到秀姑身上。秀姑尖叫了。

  “想扯平,就过河来。”教芝*道。

  “我才不呢。”秀姑洗干净最后一个红薯,问教芝:“想不想吃?”

  “想。”

  “你过来拿。”

  “你拿过来。”

  “我不,你还想别人送到你嘴边呀。”

  “你又不是没送过,那天隔山送米果,今天就不可以隔河送红薯?”教芝说,“再说了,你又不是没吃过我送到嘴边的东西。”

  “你还别说起,就是那块该死的饼,吃得我跟中毒了一样。”秀姑把裤角卷起到腿根,蹒跚渡河而来,教芝将她扶上岸,用手抚摩秀姑白嫩的大腿,作一副替她擦干河水的样子,真正明白什么才算是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问她“冷吧?”秀姑说不冷,草草擦了擦水,把裤角放下,“我真是划不来,送货上门。”

  “我就笑纳了。”教芝说,把红薯放进衣兜里,要回去慢慢地吃。

  “就你把它当宝贝,我们都挑回去喂猪。”

  教芝哭笑不得,逼秀姑咬了一口,自己再沿着秀姑的牙印又舔又啃,问:“这样算不算亲了你的嘴?”

  秀姑赶紧说:“不算。”

  “不算数就来一个真正的。”教芝作势去亲她,秀姑急忙躲开,求饶道:“那就算。”

  “这可是你承认了的啊,”教芝说,“我亲过你,以后不要抵赖。”

  “别嚼舌头,公子哥,”秀姑说,“说点正经事,听说你要做大房子,真打算在这里安家?”

  “不仅安家,还要建设一个村庄,繁衍成一百户人家。”

  “那我们两个村庄隔河相望,是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啊?”

  “相反,要密切来往。我要记取千烟洲灭亡的教训。”千烟洲和固陂圩两个刘家不同宗,又不能通婚,没有亲缘关系,互相嫉恨,酿成大祸。教芝设想新村建好以后,要与周边村庄通婚。张家后生要娶刘家姑娘,张家姑娘要嫁给刘家后生,都结亲家了,谁还会想灭了谁?

  这是宗族的大计划,却包容甚至提倡儿女私情,教芝和秀姑就完全符合执行这计划的条件。但两人辜负了这殖民爱情的倡议和柳条茂密的河谷,几次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拖延到日薄西山,秀姑渡河而去。芝兰在他们两人心中。明日上午,秀姑在地里心神不定的做完剩下的活,教芝才从竹林里钻出来让她看见。教芝不能早,早了无论是自己过河去还是骗秀姑过河来,都会耽误农家姑娘的工夫,当然也不能晚,晚了就是失约。 。 想看书来

一、一夜十八张(15)
秀姑到河边清洗红薯,教芝隔河守望。约会的开始都是一样的,约会的结果则充满变数。

  “我没有说今天还会在这里。”秀姑说。

  “我也没有说今天还会来这里。”教芝说。

  “昨天你让我娘提前收工了,你看得出我今天还要来。”

  “昨天你让我失言失态了,你也看得出我今天一定会来。”

  “你不来我也要来干活,我不来你照样可以游手好闲。”

  “照这么说,你自己还不愿意看见我在这。这样不好,辜负了你娘的一番美意,我说过你娘喜欢我,昨天你回家她肯定没有骂你,今天又放你一个人来,都不监视你了,就不怕我拐走了你?”

  “你胡说八道!”秀姑抓起一根红薯奋力扔向教芝,教芝把它接住,奇怪她今天情绪不振。

  “我明白一件事,昨天你过河来并不单单是送红薯,还送别的。”

  “求你别笑话人家了,我娘病了。”

  教芝哑了,看见秀姑流出几粒眼泪,挑起箩筐,以为她不再理睬他,哪知道她走了几步又放下,捏起裤脚涉水而来。教芝牵起秀姑的手,问她娘的病,秀姑说只是风寒,但需要休养。教芝松了口气,抚摩秀姑的辫子。

  秀姑回头看着清浅缓慢的水流,问教芝:“这条河宽吗?”教芝说不宽,“这河水深吗?”教芝说不深,“那你怎么过不去?”教芝认为秀姑在指责自己的薄情懒惰,无言以对。“以前在毛竹坑,那么远,你也不会光等着我走过来,这里那么近,却隔河千里。”教芝问她:“那你怎么过得来?”

  “我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教芝几乎要笑傻。秀姑从怀里掏出一双布鞋送给教芝,说:“那次在驿馆我量过你的鞋码。”教芝把一绽银子塞与秀姑,秀姑吃惊地掂量着,问:“你干嘛?”教芝说:“算我探望你娘的病。”秀姑试探着问:“除了钱还有没有别的?”教芝知道秀姑要与鞋子匹配的礼物,推延地说:“别的以后再说。”秀姑泄气地说:“我娘的病抵不了这么多钱。”教芝说:“那更好,给你娘买点东西,让她高兴高兴。”秀姑笑道:“人家都是通过爹娘向姑娘行贿,你都反了,没心没肺。”教芝承认,从第一次的无心会面到现在默契的不约而会,从山丘下转到河边,从黑夜的小心翼翼到白天的堂而皇之,秀姑质朴大方地展开她的心情,几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教芝娶芝兰的决心就象仁善河的水一样不可逆流,他单方面怀着秀姑爱情的证物,回去陪伴芝兰,共商成家立业的大计。

  村庄的建设进度令教芝满意,房子快做好第一层,井里水质很好,在环行结砖,做工的很友好,教芝会付现钱,会让芝兰烧水给他们喝,会比较纯熟地用当地方言跟他们说话。教芝是跟秀姑和芝兰学的,那天夜里当他第一次成功地与芝兰合二为一,情不自禁地用当地方言表达他愉悦的感受的时候,他知道他可以成为泰和人,可以做芝兰的丈夫。开始是芝兰说月信结束,教芝理解为表姐做官奴的遗迹被彻底冲刷干净了,后芝兰暗示教芝早点上床,将胸脯贴紧教芝,教芝吸收到了芝兰沐浴后的体味,生硬地把芝兰翻转过身压上去,芝兰用她的柔情把教芝融化了。芝兰的张开是回归,教芝的插入是收复,他们的拥抱是团圆,是对历史的修正。

  教芝已经很久没有去跟秀姑约会,两人都明白每一次约会都很危险,危险不是来自芝兰,她会大方地过问不明布鞋的来历,由衷地称赞秀姑的手工,表示要向她讨教,还建议教芝请她来给做工的做饭,顺便陪芝兰说说话,但教芝并不认为芝兰说了心里话,眼不见恐怕是芝兰的底线,毕竟教芝还没有正式娶芝兰,芝兰心里并不塌实。危险来自刘家,谣言随时会在固陂圩蔓延,教芝负责任的唯一办法就是纳妾,但教芝不敢想象在宗族整体贫困的情况下自己做这种腐朽糜烂的事。但教芝对秀姑的思念就象仁善河里的水草一样,拔不净,冲不走,暗地里不停歇的飘扬,默默地生长,直到有一天秀姑带了一支庞大而喧嚣的队伍前来。

一、一夜十八张(16)
韶关的张家人接到教芝的信以及不容质疑的决定后,马上做迁居的准备。曲江山区的冷水田产量很低。族人迅速变卖房产地产和笨重的家产,每家推一辆独轮车,载着路上不可缺的帐篷、铺盖、炊具、大米、干粮以及武器,背起小孩,带着家狗,又一次走上了迁徙路。南方这个季节只需穿夹衣,雨水也少,一路上天气的麻烦很少,但体力成了最大的问题。不能按时进餐,少年儿童有一顿没一顿,都瘦了一些,但他们很享受这种千里跋涉,似乎喜欢永远不要到达终点;老人们嘴巴上拼命骂教芝的馊主意,却坚决地往前走,累了就歇一会或者到车上坐一会。按照教芝提供的详细的迁徙路线,队伍穿越始兴、南雄,走梅关驿道翻过大余岭进入江西地界,在经过大余、南康之后,在赣州府横渡赣江,走陆路经兴国翻越老营盘,抵达泰和境内,遇见了固陂圩的牛贩子。八十年以后,教芝的曾孙在他乡流浪一年之后,按这条线路走回了家乡。

  教芝感觉很不对劲,少了认识的人,多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七公公在南雄的路上死了,他要大家发誓把他烧了,捡出骨头继续前进。路上也出生了两个婴儿,一个在赣州府,一个在兴国,都平安,生死结算,略有赢余。但教芝看见增加的人何止一两百。原来张家人的行军沿途不断地吸引着佃户、逃荒者、流浪汉加入,他们问张家人浩浩荡荡的去哪里,张家人说他们家有一个举人,找到了一个有米有鱼的地方;他们问可不可以沾光跟着去,张家人说有我们一锅,就有你们三碗。旅途上人多就势众,是过山强龙,关卡要盘问他们,居民要提防他们,土匪要躲着他们,塌实多了。随行外人讨好张家人,照顾老人小孩,使得后半程旅行生机勃勃,喜气洋洋。

  在进入泰和县境的时候,队伍已经增加了五倍接近一千人,连绵一两里路,在丘陵小路上首尾不相望,男人们推着小车,唱着垦荒歌,随着目的地的逐渐迫近,所有人都更加振奋,锣鼓喧天,唢呐冲散了白云,儿童们挥舞着树枝,赶着变速跑的家狗,使得沿途鸡飞狗跳,居民惊慌失措,想要报官的时候又见他们从容不迫地消失在和煦的太阳光下。教芝问那些陌生无产者从哪里来,他们都说是韶关府曲江人,姓张。事实上他们的确是客家人,在投奔他乡的路上跟正宗曲江张家人学会了那首曲江民谣:“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啀芥身边,湿了衣来又无伞喽,光着头来真可怜。”

  “好吧。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既然你们跟着张家人走,那就姓张;既然你们来了,那我就尽力把你们安顿好。”

  教芝的原则是正宗张家人不能与那些来路不明自称为张家人的人群混居,他安排他们到河谷的边缘山丘地带垦荒,以张家人的新村为中心辐射出去,小分散大集中地开基,离新村近则一两里,远则六七里,形成一个众星拱月、一呼百应的群落布局。教芝一一拜访了邻近村庄的长者,保证张家人安分守己,只开荒,不占田,希望和平共处。原住居民被张家雄厚的人力震慑,也不敢过分相逼,放任张家在仁善河谷大规模殖民,繁衍人口,当时就形成了大大小小十三个村落,后来发展到十八个村庄,号称十八张。但外姓村庄对张家血统的纯正表示怀疑,所以当地一直有“一夜十八张”的说法。

  姓别千古事,张家中心村庄血缘的纯洁被教芝和他的后人一丝不苟地捍卫着。教芝不想与外人等贵贱、均贫富、分田地,他统一替他们定辈分、起族名,将他们的根源通通挂在祖先一个夭折的兄弟的名下,他们已经感激得抹眼泪下跪;教芝给每人发了一个月的口粮,给每一分支发了三十两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建设家园,他们让后人铭记在心;教芝疏通官府和保长的关系,让他们到离千烟洲和新村一定距离的土地上开发,他们表示要世代生做张家人,死做张家鬼,尊新村为老大,无条件听从指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一夜十八张(17)
新村的名字早就定好了,就叫后冻,这是张家人在曲江的村名,以纪念第一故乡。后冻已经具备新村的雏形,水井完全竣工,可以使用,房子盖好了第一层,三十几户挤一挤还住得下。族人的到来节省了教芝大量工程开支,加快了新村建设的进程,在严冬来临之前,第二层也做好了封瓦,震惊了方圆十几里的乡民。

  那是一座标准客家围楼,只不过将土楼改变成砖楼,圆楼修正为方楼,从鲤鱼背上就看得出呈正方回字形,外宽十八丈,内宽十五丈,东南西北各有一道大门,门楼上是望风亭,四角为炮角,外墙三尺厚,枪眼和炮窗错落有致,战争时期可以作一座大碉堡。围楼内空地是公共广场,有一口水井,有大大小小的房间一百多间,北楼设了一个高台,祭祀或者演戏用,两层回廊和四处楼梯把整个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厨房、猪栏、牛栏、茅间、茅坑在围楼外,也有一口水井。教芝认为土坯墙还比较简陋,将就着用几年,但大家都认为比韶关的好多了。

  教芝没有让族人出一分钱,这是他回报族人的第一件事,他礼节性地请长辈分配,但老人都说教芝说了就算数。除了农具统一堆放到公共用房外,教芝按人口分配住房,每家配一厨房、猪栏、牛栏、茅间,但自己独占两套,因为要读书和会客,大家都没有意见。教芝不让任何人闲着。他命令后生们圈起千烟洲和后冻周围的土地,曾经作过农田的土地要整理好田埂,除草积肥,准备明年耕种水稻,种一部分油菜;不曾开垦过的土地要平整好,明年先作旱地;整修道路,开挖沟洫。他组织壮年人储备过冬粮食和柴禾,选购种子,买农具,买耕牛,一是现在翻土要用,二怕来年春天涨价。他组织妇女少年整理不成片的高地和低洼地作菜园,再由教芝分配。老人们照顾婴儿,看管儿童,喂猪养鸡,洗衣做饭。教芝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冻的生存和复兴事业中,要求族人赶紧学会说本地话,学会本地风俗习惯,溶入本地文化,让本地人接受。

  后冻张家人很快就与固陂圩刘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起始于张家嫁了一个姑娘过去。姑娘是在兴国路上拣到的,族人看她模样还好,打算先给教芝当婢女使唤,适当的时候让张家哪个后生娶了。那天堂兄领着姑娘来见教芝,教芝说:“算你的亲妹子,让大嫂养几天。跟大家说好了,嘴巴稳一些,过段时间我自有安排。”

  教芝观察几日,确信姑娘老实听话,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带到固陂圩招摇过市,被秀姑撞见。那天秀姑带迁徙队伍来后冻几乎没机会跟教芝说话,之后也没有约见过,今天见教芝带了一个标志姑娘出来招人现眼,一眼便看穿。教芝问秀姑笑什么,秀姑说:“看你东张西望的样子,好象牵了一头牛上市找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