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汴梁城出了种新食物,叫做爆米花,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加上点糖霜,真是好吃啊。”

曹熙这声“好吃”说的真情涌动,吓得周围的举子直朝这边看,时穿拨马走到一边,做出一副我不认识他的神情,嘴里嘟囔:“想当初周星星拍《食神》的时候,怎么不请这厮,来发出那声呐喊?”

一说到吃,曹熙的唾液腺分泌立刻旺盛起来,他满嘴的口水,含含糊糊的说:“你知道东华门吗?东华门外都是官家子弟居住的地方,十王府也在那里,东京城的水果市就安在东华门,如今这个季节,照样有桃子、李子、金杏、林檎(就是苹果)、樱桃……咦,我临走的时候新上市了一种叫‘茄瓠’的水果,价格被炒得极高,要几两银子一个……”

黄煜低声嘟囔:“这个吃货。”

时穿感慨:“物资供应丰富,这说明……”

“丰亨豫大!”一名举子接过话题。接着这举子就是一番讴歌词句……这种今上如何“伟光正”的话,时穿在九百年后都已习惯把他们当耳边风了。

说话这举子是时穿队伍里的,时穿还记得这名举人的名姓——罗望京,当初在桃花观的时候,褚素珍要求在场的举人捐款,特意点出罗望京的名字,说他不用捐太多。能得到褚素珍特别关照,说明这位罗望京家境确实贫寒,但肯定很有才华,所以褚素珍才给予特别的关照。

这个时候,时穿又特意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队伍,果然,张叔夜说到做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当初桃花观里春游的那些士子现在几乎都顺利“通过”了科举。如今他们都在队伍里。

前前后后,有几位在桃花观出现的年轻人冲时穿打招呼,有些人还在队伍里低声向伙伴介绍着时穿的来历,不知不觉,连续有几解的队伍汇集在时穿这一解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中心,时穿就是众人关注的目标。

那一头,曹熙已经打开了话题,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如数家珍的盘点着汴梁城的美食,随着他的话题,周围的举人老爷,把自己的钱包摸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黄煜笑着跟时穿打招呼:“这个吃货,一说起来就没个完了。”

时穿神情很是向往:“瞧瞧,他说的多么丰富啊,许多东西你们大概听都没听过,也难怪官员都不愿离开汴梁城。”

黄煜捏了捏自己的腰包,神情振奋:“我黄家在京城有一间茶叶店铺,这次我随身带的钱虽然不多,但可以去柜上领取,大郎,你如果不忙的话,等我到了汴梁城,你陪我把汴梁城的名吃全部吃一遍。”

曹熙在那里摇头:“解元公,你这话口气大,汴梁城的美食,仅仅出名的怕有六七千种,一顿饭只吃一种,六七年的工夫,你不见得能够挨个品尝过来,吃遍汴梁城,这事天底下没人能做到。”

正说着,前方的解差高喊:“歇脚吧,十里亭到了,诸位歇歇脚吧。”

曹熙意犹未尽,遗憾的抓住时穿的手:“大郎,可惜时间太短,怎不能长叙一下,我跟你这人挺投缘的,等你回来,咱两再好好说。”

什么叫挺投缘的,一路上曹熙都在回忆汴梁城的美食,时穿只不过跟着流了一通口水,就被人称赞为投缘……等等,怎么听曹熙的话,他这是要开溜了,明明是护送举人出境,这才走了十里路,这家伙就要回家抱孩子,未免太不负责任吧。

没等时穿反应过来,厢军已经全体向后转,迈着威武的步伐,整体——开溜。

时穿还在愣神,罗望京上前解释:“宋律,一百五十人以上的调动需要枢密院的许可,这个所谓调动就是歇宿在军营以外的地方。如今已经走了十里路,厢军们这时赶回去,还能赶上吃午饭,如果他们继续前行,万一回程有个耽搁,就要歇宿在城外了,这就是军队调动,谁也担不起这责任。”

时穿纳闷的反问:“不是说有军队护送吗,这算什么?”

黄煜笑了:“如果军队全程护送,那我们还雇你做什么?”

也是啊,时穿怏怏的跳下马。此时前方已经乱了,十里接官亭两侧布满了闻讯赶来的小贩,举人老爷们还顾及形象,站在那里悠闲的等待,他们雇用的人手则开始争抢座位,购买食物与热水。不远处,接官亭旁边的官方驿站内也拥挤成了一团。官方提供的热水是免费的,贫寒举子路费不足,都在争抢着进入驿站的机会。

时穿队伍里,罗望京等四位没带仆人的举人有点蠢蠢欲动,时穿招手唤过六名仆人,把他们手中的组合长枪拆解开来,将枪尖狠狠的插在地上,十二根长枪圈起一个圆形圈子,另一头,管家从车上抱来几卷皮革,开始解开捆扎皮革的绳索。

趁着印度管家在忙碌,时穿招呼黄煜:“我们不用跟他们抢,不过是要一些热水,我们自己动手,我的东西准备的齐全,罗举人,你们也不要去争抢,大家都有份。”

正说着,黑人童仆已经停好了驴车,从马车上拎下一个旅行箱,从中取出一个个马扎,递给各位举人老爷,黑人仆妇则从驴车上取下一个铜炉,夹起一块蜂窝煤。放进炉子内点燃。

炉火升起来了,一箱子里装了三只小铜炉,呈三角形摆放在圈中,此时印度管家已经解开了皮革卷,他手中那些皮革四个角上都镶嵌了青铜的三脚钉,三角钉上带着两个挂钩,将挂钩挂在枪杆上配置的铜套中,眨眼间,一个避风的帐篷搭了起来,枪杆成了支撑柱,皮革席子则组成了挡风的屏风。

黄煜饶有兴致的看着管家动作,情不自禁的夸奖:“承信郎的心思好灵巧啊,那皮革很厚,不像是牛皮。”

第212章 这厮太目中无人

时穿伸出大拇指,装模作样的夸奖:“解元公好眼力,这是犀牛皮。”

“悄声!”黄煜压低了嗓门提醒:“这可是禁椎的货物,民间禁止买卖,我记得你来海州城的时候两手空空,你从哪里买到的?”

时穿皮笑肉不笑的回答:“施衙内送的。”

黄煜脸色一僵:“施小胖居然有这样的好东西,还一送十几张,真是慷慨啊。”

时穿回答:“我听说官府只安排你们的住宿,此外,举人老爷们数量太多,沿途的客栈恐怕床位不够,我们这些人恐怕要打地铺了,所以特地问衙内要了这几张犀牛皮,权且当作夜晚睡觉的防潮垫,至于当帐篷,那是附带作用。”

黄煜屁股蹲了蹲,又问:“这种胡凳上面绷的皮革,恐怕也是犀牛皮吧,太可惜了。”

“不可惜,都是裁下来的边角料。”

“还是可惜!”黄煜打量着周围的皮屏风,惋惜的说:“这么大张的犀牛皮,上面没有一个枪眼,猎捕这几头犀牛的时候,不知出动了多少勇士,你却用来当床垫,实在可惜。”

说完,黄煜的目光被身边的几个小铜炉吸引,他打量着铜炉,嘴里说:“听说你开了一家铁匠铺,专门卖炉子,这炉子也是其中之一?”

时穿点头:“那几家铁炉铺卖的是铸铁炉子,铸铁的太沉,可是要用铁皮制作,这时代又没有铁件延展拉伸技术,奇怪的是,在金银铜上,冲压、延展、拉伸、拉丝技术都很成熟,所以我只好从这方面想办法。”

黑人仆妇拿过来一根吹管,开始对着一具炉火奋力吹,炉火旺了起来,印度管家这时已经搬来一个旅行箱当桌子,在箱子上摆放铜制的托盘,以及茶杯,他打开一个竹筒罐,开始挨个向铜壶中添加茶末,不一会,茶香飘荡出来,黄煜把目光落在铜壶上,他猛的吃一惊:“竟然是赤金的,承信郎好奢侈。”

旅行用的铜壶与铜炉都做得很轻巧,管壁垂得很薄。而用铜壶烧水泡茶,茶叶里会有一股铜锈味,这股铜锈味很淡,一般人不怎么讲究,也就马虎过去,但诸位解元公却不一样,尤其是黄煜,他可是海州大茶商的当家嫡子。所以,为了让解元公满意,烧水的茶壶不能采用完全的铜制,他用白银为材料,添加一点锡减轻重量,再加一点黄金与黄铜,就成了紫金,也就是赤金壶。

茶杯是银色的,其中添加了少许的锡,杯子冲压成底浅口大的扣钟形,杯子一个个摞起来,成为一个长柱,既缩小了携带时的体积,也减轻了分量——白银制作的器皿不算什么,大宋朝稍微高档一点的酒店,都在使用白银做餐具,但这种银口杯蕴含的巧思,却让举人们一阵阵惊叹。

热茶捧上手了,举人们个个从心到胃暖洋洋的,黄煜指点着外面,突然建议:“承信郎这里设施很齐全,我看干脆外面中午饭不要跟其他人抢了,承信郎出去买一点食材,我们就在外面吃,还多一点野趣。”

茶杯递到罗望京手里,罗望京低头称谢:“多谢了,承信郎真是照顾。”

时穿轻轻点点头,回身答应黄煜:“我车上带着一些食物,原本是打算自己吃的,解元公如果有兴致,那就一起吃吧。”

黄煜大笑,向左右介绍:“诸位还不知道吧,海公子的酒庄如今落在承信郎手中,大郎,你带酒了吗,如果带了酒,那我们这顿饭真要在野外吃了。”

帐篷口有人探头探脑,不一会,一个探进来的脑袋冲黄煜打招呼:“解元公好享受啊,我们在这里排队就食,吃了一肚子冷风,你这里手捧银钵,提着紫金壶,看着四外的白雪,啸风饮月的,好风雅。”

黄煜张口要邀请此人进来,这马屁拍得让他浑身舒坦,时穿已经抢先回答:“解元公出了一流的价钱,自然要享受一流的服务。”

黄煜哈哈大笑,随即放弃了邀请那人入帐的打算,他端了端手中的茶杯,随口问:“刘兄,可吃好了。”

时穿刚才的话其实是拒绝那人入帐,这一路上这么多人,爷哪能个个照顾得过来,人黄煜是掏了钱了,所以才享受到我的服务,爷不是做慈善的,哪能随便一个人就进来享受。

谁知这位刘兄脸皮很厚,他顺着黄煜的话探进身来,拱手说:“如此,我就叨扰了。刚才在外面争抢半天,也没有抢着一个好位子,现在正在发愁呢,好在遇到了黄兄。”

黄煜环顾左右,罗望京显然也认识这个人,赶紧站了起来,让出自己的凳子,招呼说:“刘兄这里来,我恰好想四处走走。”

时穿神色不悦的看着那人坐上了罗望京让出的位子,那人注意到时穿目光,拱手说:“在下刘旭,字亚之,时兄的大名早有耳闻,恶了。”

刘旭刘亚之潇洒的拱了拱手,大摇大摆的就座,黄煜随手替刘亚之引荐:“这位是沭阳才子刘旭刘亚之,刘兄家在沭阳有上万亩土地,故而号称‘刘半城’,我们这趟正前往沭阳,到了那里,还要指望刘兄招待。”

刘旭矜持的冲时穿点点头:“要不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呢,我自沭阳来,下手晚了,让海州的长卿兄被解元公雇去。”

刘旭说话很傲,按理说时穿身上有官品,对面几个人不过是学生,无品无职,见到时穿至少要在尊称一声吧,可这就彰显了宋代读书人的特殊地位,要么方云为什么单单买个举人身份,而不买个县官。说句直白的话,举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他现在只是学生,谁知道他将来是不是宰相。

大宋朝以文御武,时穿现在是武职,读书人在其面前有着天然的骄傲,当然,如果时穿背后不是有一个宰相门第,也许这群读书人都不会拿正眼夹时穿一下。

“我听说了,我们先去沭阳,而后从沭阳前往淮阳军的下邳,据说可以从下邳雇船,沿着运河一直前往东京汴梁城。”

沭阳是海州下辖的三个县之一,因为靠近海边,土地盐碱化严重,所以耕地不像江南那么多,刘旭刘亚之家中几万亩土地,搁江南只是一个小地主,现在却能号称刘半县,只听刘半县回应时穿:“长卿兄怕是初次出门吧,如今这时光,在下邳城恐怕雇不到纲船了,我有个提议——我来府城会考的时候,已提前派家人前往下邳,如今他们想必已经雇到船了。

我手中有船,解元公有出色的家仆,以及时长卿这位猛士,我们两解合并成一解,一起搭伴上路如何?”

黄煜斜眼看了一眼时穿,时穿脸上笑盈盈的,这刘半城也太自大了,黄煜是谁,海州城最大的茶商,他们家的运茶船络绎不绝的开往京城,这厮到了下邳,会没有船吗?至于时穿自己……他想到这里,伸手按按怀中。

怀中放的是一枚钥匙,这把钥匙将打开车上一件旅行箱,旅行箱里放着《蔷薇图》,这副《蔷薇图》是送给蔡京的,听施衙内的话,那意思是衙内他爹已经稳拿通州知州,兼通州水军钤辖。咱们走淮阳继任军监的关系,下邳城哪怕没有船,也会替时穿挤出一条船来。

时穿点点头,略带一股傲慢,漫不经心的回答:“可惜我事先准备不足,这次旅行只准备了十人份的行李,喏,你瞧,连凳子都没有多余的……”

罗望京突然插嘴,直戳刘旭的短处:“刘兄,我听说沭阳城地面恐怕不平静吧?”

刘旭一声长叹:“恨我沭阳没有张大尹,教匪叛乱的时候,沭阳县应对失策,致使匪乱做大,恰好此时淮阳军军监称病告辞,以至于淮阳军中无主,等大尹整治完海州后,教匪已经成势,如今道路上,教匪三三两两,百十人一伙,四处打劫过往行旅,官府不能管制,故而此次北行,不得不求到长卿兄头上?”

黄煜纳闷的问:“以前我听说过劫夺单身举子的传闻,但那些都是脱离队伍,独自行动的举子,如今我们大队人马一起行动,歹徒也敢打劫吗?抢夺千余名举子,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宋二百年,什么样的歹徒有如此大的本事?”

说话间,又一名举人探头进来,他先冲黄煜打了个招呼,而后向刘旭拱手:“亚之兄,果然跟你说的一样,有许多举子抢不到位子,不耐烦继续争抢,已经提前出发了。”

刘亚之摊开手:“瞧瞧,这不是有了单身旅客了吗,歹徒虽然不敢打大队人马的主意,但尾随在我们队伍前后,打劫落单的旅客,只要不弄出人命来,地方官想必会以息事宁人为主,只想赶紧送我们这拨人出境,谁在乎那一两个倒霉蛋。”

黄煜放下了杯子:“你带了多少仆人?”

刘亚之伸出了三根手指。

黄煜决然的回答:“我们一同走。”

5刘亚之冲时穿拱手:“总不能亏待了长卿兄,等我们到了沭阳之后,兄台所需的费用,小弟一定双手奉上。”

1黄煜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回答:“能与刘兄同科,那是我伯涛的幸运,这点小钱何必在意,我黄伯涛包了。”

7时穿轻轻摇头:“那就要辛苦刘兄了,我携带的行李不足二十人份……”

z罗望京赶紧献殷勤,插话说:“没关系,我等彼此辛苦一下,各自凑活凑活也就过去了,好在下邳城并不远。”

小解差的吆喝声响了起来:“顺风顺水,步步登高。”

说帐篷外传来一片嘈杂声,举人们开始动身了。

网刘亚之冲时穿拱手:“如此,我先出去招呼同伴,请长卿兄稍等。”

不等时穿回答,刘旭抬脚钻出了帐篷。而黄煜望着对方的背影,抓起放到一边的茶杯,将剩下的热茶一口饮尽,慢悠悠的说:“这厮太目中无人的。”

第213章 悲催与鄙视共舞

黄煜说这话是因为时穿是他雇用的,他黄煜出了大价钱,刘半城却不问黄煜的意见,直接趾高气扬的要求搭伴同行,黄煜虽然碍于清名,同意了对方的要求,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没错,他出了顶级的价钱,时穿承诺让他享受到顶级的待遇,解元公现在也承认,这份享受令人挺舒服的,尤其是当他走出帐篷的时候,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挺好的。而刘旭刘亚之现在要求分享这份荣誉,这让黄煜心中很不舒服。

当然,已经答应的事不能做休……在一众举子羡慕与嫉妒交织的目光中,印度管家开始分解皮帐篷,重新把皮张卷成捆,拔出扎在地上的长枪两两组装起来了,在这期间,黄煜等人慢悠悠的扣上“一品帽”,等待时穿这里整理完毕。

不一会儿,刘旭刘亚之带着他那一解十人过来了,刘亚之一行人也携带一辆驴车,尾随着两三个挑担的的仆人,他们的车上满载的物品,车上蒙着一条宽大的布幅遮盖行李。这块布幅上面布满了文字花纹——全是些道教符咒,上面写着类似旅途平安的祝福。

这种车就是宋代都市中常见的“串车”。串车的后面紧随着刘亚之那一解的举子,两三名仆人挑着行装,这两三仆人是刘亚之那一解举子共同雇佣的,他们挑的行李也是大家所有。为防止阴雨天气,挑担一头也挂着一把伞,这伞的形状与串车所挂的那把伞略同。

最初,起解的队伍在离开海州城的时候,还保持着队伍的模样,仅仅十里地这一休息,已经变得一地鸡毛了,有些人不耐烦跟大伙一起抢驿站有限的食物与热水,自觉体力还可以继续前行,干脆离开中途休息的队伍,毫不停留的奔向了前方,但也有人囊中羞涩,出于经济状况的考虑,只好随大队一起逗留,当然,也有类似黄煜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