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轩辕-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岩微微摇了摇头,说道:“主上,当初我就劝过你,到了京师后要做的三件事,可是您却并没有听,当时若是能善待京城百姓和投降的官员,我看朱由斌也未必能这么快就攻破了北京,那时起码我们还能有个退路……”
李自成眼中寒芒一闪,又很快退去,叹息了一声说道:“是啊,李兄弟,我现在想来还很是后悔,可目前却不是后悔的时候啊,咱们最要想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的表情让宋献策看得清清楚楚,心中叹气,这位李岩李公子什么都好,可就是为人处事不知道变通,这样下去,早晚都会触怒到李自成的。
可是李岩却有些不知趣,还在那继续说道:“当初就不应该那么匆忙进北京,而是应该按照我的意思先把河南、湖广、关中各地都治理好,让士民休养生息,一年半载之后,山西、山东、湖广全都巩固了,然后北伐不迟……”
“够了,李岩,难道你这是在指责闯王吗?”宋献策眼看李自成眼中杀机大盛,心中担心李岩,急忙大声呵斥道。
李岩这才发现自己失口,急忙闭嘴不再言语。
李自成勉强笑了笑,说道:“李兄弟这是直言啊,但说无妨,咱们过去就是不肯听这些话,这才有了今日只败,李兄弟,继续说。”
不顾边上宋献策向自己连连使颜色,李岩的书生脾气又在这个时候发作了:
“我们进了北京之后,如何使北京城内和北京周围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没有多想。明朝降顺的官员,如何使他们真正归心,拥戴大顺,我们也没有多想;反而一下子抓了很多人,拷掠追赃,向他们要钱……”
看了眼李自成,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李岩又继续说道:“北京的商人士民,也被强迫拿钱。另外,我们本来应该赈济饥民,整顿军纪,使百姓感到大顺确实与明朝不同,从而衷心地拥戴新朝,可惜我们一件都没有这么做!”
“难道那些当官的没有罪吗?”李自成平静地问道。
李岩定了定神:“这些人当然有罪,但是得天下需要用这些人,只能既往不咎,以后再犯,一定严惩这样才能笼络人心。”
李自成点点头,说道:“这一步棋我们考虑不周。”
这个时候的李岩已经完全放开了:“因为我们的信义还没有建立起来,恩泽还不为官绅百姓们所知道,所以在他们眼中,我们不是一个得天下的气候。这样,原来不反对我们的百姓也乘机反对我们,也会同我们作对。今天我们大顺朝的危险不仅仅在山海关兵败,而是在于失去了人心。”说到这里,他停下来,偷眼看李自成的神色。
痛快地将心里话说出之后,李岩心中忽然感到害怕和后悔。他明白,像这样的话,宋献策不肯说,其他人更不肯说,现在他说出来了,闯王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怪罪他呢?
可是他又想到,既然为大顺之臣,处此危急之时,就应该对闯王说出真心实话。倘若大顺朝一旦亡了,大家同归于尽,到那时想再对闯王说实话,就来不及了。忠臣事君,即是以身许国不管吉凶祸福,但求有利于国,而无愧于心的……
“我说李岩,你尽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闯王是问你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听着刘宗敏的大声问话,李岩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指着后面说道:“向那个方向撤退!”
几个人朝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都差点跳了起来,刘宗敏大怒道:“李岩,你这是什么意思,那里是朱由斌的进军路线,难道,你要让我们去送死吗?”
“听李公子把话说下去。”李自成显得很有耐心地制止了刘宗敏。
李岩呼出了一口气,说道:“朱由斌和吴三桂是结拜兄弟,但是在这次山海关大战中,他却以诈死来蒙骗天下人。我猜,朱由斌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让我们大顺军和吴三桂、北虏一起最大限度地消耗实力,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
见几人听得出神,李岩侃侃而谈道:“我军和敌人血战了那么多天,大家都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时候,这是朱由斌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我军若从朱由斌处撤退,大顺军尚有七千余众,若是强行阻拦,我等奋死抵抗,江南军反而得不偿失,在朱由斌看来,我们已成残部,歼灭只是早晚的事,他真正的敌人已经变成了北虏和吴三桂,而不是我们大顺军!”
几人默默地听着,李自成频频点头,宋献策站起身说道:
“主上,我以为李岩此计可行!”
“对,反正是个死,就干脆冒险博一下!”李自成大声说道:“若是死在朱由斌手里,也好过死在吴三桂手里,命令各军,明日上午突围!”
“主上,李岩这人虽然有才华,可实在太可恶了。”等李岩和宋献策走后,刘宗敏愤愤不平地对李自成说道:“他简直没有那闯王看在眼里……”
“这些个书生嘛,总有些怪脾气的。”李自成冷笑着说道:“现在咱们新败,正是用人的时候,我警告你刘宗敏,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给我惹出点什么事情出来!”
第262章 血色大旗
东方的曙光照耀到了这片血腥的战场,刺鼻的血水、尸体发出的异味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吴三桂摸了摸曾经受过伤的鼻子,不由皱紧了眉头,不是因为这些难闻的气味,而是因为他发现李自成的大营已经人去楼空!
胜了吗?看来是胜利了。李自成的全部力量在昨天被彻底击溃了,纵然自己和清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一切却是值得的。
很快就要进入中原了,再也不用守在这冷冰冰的,毫无生气的山海关了……
将来的史书上会怎么评价自己?汉奸?还是帮着大清鼎定的天下的功臣?这些对于吴三桂来说已经并不重要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自己就绝对不会后悔!
朱斌,朱斌,我的兄弟!
可惜,你再也看不到这一天了。当年在边关秉烛而谈,当年在敌营中面对千军万马笑看生死,当年书信来往意气风发,这一切已经永远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等夺了天下后,我一定要奏请皇上,为了修一座最豪华的墓,让所有的人都来看看,这就是我吴三桂的兄弟,这就是那个百胜名将!
关宁军和满清的联军迅速集结起来,前锋吴三桂,左边英王阿济格,右边豫王多铎,后面压制的,是摄政王多尔衮,雄壮的八万多大军,即将像潮水一样淹没一切……
忽然,前面出现了一片白色,一片巨大的白色海洋!
那是什么?
吴三桂的前锋部队停了下来,多尔衮也上来了,他们向那片白色海洋看去,终于看清楚了,那是一队队的士兵,穿戴着白色的孝服,哪里来的队伍,又是谁的队伍?
白色的海洋波浪一样地翻开,一员大将紧紧握着一面大旗闪出,那大旗上几个金色的大字在蒙蒙的细雨中显得如此扎眼:
“明蓟辽督师朱”!
哪一个蓟辽督师?又是哪个朱家皇室的人?
多尔衮向吴三桂看了一眼,却发现这员前大明的猛将也摇了摇头……
又是一面大旗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大明忠勇武英王”!
忠勇武英王!
吴三桂的一颗心忽然剧烈到跳动了起来,武英王?武英王!
那匹白色的战马从队伍中缓缓出现,马上的那个人也被白色笼罩,唯一不同的是,右手握着的那把天下闻名的战刀却让所有的人都认出了他:
朱斌!
大明忠勇武英王,蓟辽督师,江南总督朱斌!
吴三桂向多尔衮摆了摆手,他慢慢催动战马迎了上去,不要任何人的陪同。他看到自己的兄弟,朱斌和他心意相通一般,也正在策马向自己走来……
“兄弟,你没有死?”
“我没有死,大明的仇没有报之前,我是不会死的!”
“大明的仇人就在你的身后,就被你刚刚放过走!”吴三桂指着朱斌的身后说道。
朱斌淡淡笑了一下:“他们走不远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一定会拿着李自成的人头去祭奠先帝!”
“那么你来这里做什么?”吴三桂注视着他:“来帮我还是与我为敌?”
“我并不想与你为敌。”朱斌平静地说道:“我只是来阻挡住你身后的那群人!”
吴三桂知道他说的是谁:“清兵是我借来我先帝报仇的,是我兄弟的让条路给我!”
“借兵?报仇?”朱斌的脸上写满了讥讽:“你摸摸你的脑后,你看看关宁军的脑后!那是什么,辫子吗?咱大明有扎这样辫子的吗?还是剃头盟誓?”
朱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记得我们以前说过,生是大明臣,死是大明鬼,现在我做到了,可是你呢,兄长,你做到了没有!”
“我没有做到,但我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再也不会回头。”吴三桂缓缓摇了摇头:“兄弟,十多年的兄弟情谊,难道真的非逼得我们要在战场上刀枪相见吗?”
“十多年的兄弟情谊,十多年的兄弟情谊……”朱斌喃喃地说道:“当年没有你吴家,我也不会是现在的忠勇武英王;当年没有你吴三桂,也许我早就死在了乱军之中;当年没有你们的一力保荐,我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圣上,兄长,我朱斌欠你的……”
正当吴三桂眼中渐渐有了光彩的时候,忽然看到朱斌抽出宝刀,猛然割下一片衣角,然后掷到了地上,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这么默默地注视着吴三桂。
割袍断义!
吴三桂苦涩地笑了下,拨转马头慢慢向自己的阵中走去……
“朱斌骗了你,也骗了天下所有的人。”看到吴三桂回来,多尔衮安慰着地说道:“不用怕,我八旗铁骑为你报仇。我看江南军只有四五万众,我军两倍于他,这次正好将其一举歼灭,以为平西王出口恶气!”
吴三桂冷冷地看着战场,突然举起手中的大刀,大声道:
“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听着关宁军如雷地呼声,左翼的英王阿济格冷笑了声,说道:“我就不明白摄政王和先帝如何那么看重吴三桂,难道靠着咱们八旗军,就打不下中原了吗?孩子们,把咱们大清铁骑的威风拿出来!”
“大清铁骑,天下无敌!”
“大清铁骑,天下无敌!”
雨渐渐下得大了起来,吴三桂猛然疯狂地对着江南军的方向大叫:“朱由斌,我知你善用火器,可是现在连天也帮我,看看这天,看着这雨,你奈我何!”
风雨中,一声声豪迈的声音,从江南军那清晰地传到了众人的耳中:
“江南铁军,百战百胜!”
“江南铁军,百战百胜!”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决定大明、吴三桂和满清生死存亡的一场大决战,就在永平这块地方爆发!
时江南军投入到战场的为六万五千人,清军合关宁军全部为八万九千人,十几万人的呐喊甚至能把高山震跨。
而这一场大战,两个不同阵营最优秀的将领,在这场血战中先后全部参战。
江南军方面为朱斌、黄飙、郑天瑞、李天齐、郭飞、刘风、龙默寒、黎风……
在清军方面则集中了满清的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螯拜、阿巴泰、苏克萨哈……明朝的降将也几乎一起投入战场:
平西王吴三桂、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洪承畴、祖大寿……
吴三桂知朱由斌拥兵十余万,一线战场只放了不到一半多的兵力,心中疑心有诈,力劝多尔衮不可在战场投入全部主力。
多尔衮心中也是如此想法,便命中路吴三桂,左路阿济格各引一万人出战。
朱斌以李天齐与刘风部首战,一万五千名江南军精锐投放战场。虽然在人数上略处劣势,但这一批江南军士兵已是百战之师,迅速与清兵杀得难解难分。
素以江南军第一猛将著称的李天齐,率先在阿济格处取得突破。贝勒沙格泰不经命令,贸然出击,被李天齐斩于马下,顿时引起了清军不小的惊恐。
李天齐趁机一鼓作气,连续冲突敌阵,连杀清军将领七人,毙敌三百余人,后面朱斌见壮,当机立断命郭飞部引两千众支援李天齐!
就在李天齐部接连推进的时候,阿济格及时调整兵力,亲率主力增援,稳定住了战局。
时雨越下越大,但双方谁都没有退兵的意思。多尔衮命孔有德领一万人投入战场,这员叛将,为了在他的主子面前立功,竟是亲自带兵冲击,连续突击刘风部。
刘风本是关宁军中一员,辽人的彪悍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孔有德和吴三桂联手近乎疯狂地攻击,以劣势的兵力,死死地顶在第一线,半步也不肯退让。
很快,双方争夺的焦点变成了吴三桂与刘风处的这一战场。
一个时辰之内,双方连续向此处增兵。左路激烈交战的李天齐和阿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向战场的中心靠拢。
中午,雨势略小,郑天瑞、郭飞等部陆续参战,而多尔衮则针锋相对,命令左翼豫王多铎向中央进军。
在后督战的朱斌,立刻命郑天瑞出战。
郑天瑞白马银枪率先冲出,一入清兵阵中,清军合围,把郑天瑞部数千人围了数重,江南军的旗帜已淹没在数万清军的包围中,也听不到击鼓鸣金声。
后面江南军将领大惊,正在惊疑不定,忽听喊声大作,就像骤急的鼓声,白刃排空,涛翻雪舞,呼声动天地,只见满清骑兵纷纷坠马,郑天瑞和他的麾下将士奋力冲突,锐不可当,白马银枪凛凛威风竟是无人能挡!
在诸将英勇作战的激励下,江南军士气大振,白色的士兵接连对清军发起攻击。而吴三桂的关宁军和满清军也杀出了凶悍之气,一时间战场上杀声动天,到处都是士兵们地亡命搏杀。
此时朱斌指挥的大军,已投入战场六万余人,朱斌身边只得五千护卫。当看到中央战局最是吃紧,朱斌当即果然亲率五千兵出击,一见武英王出现在战阵之中,江南军欢声雷动,勇气倍增,欢呼中接连发起反击!
但吴三桂却越打越是犹豫,江南军其它兵力去了哪里?还有那个朱斌的爱将,素有独臂战神之称的黄飙又去了哪里?朱斌究竟在打的什么主意?
但是,很快吴三桂的这份疑虑就被打消了,末时,黄飙出现在战场,三万多江南军精锐的到来,迅速稳定住了战局。
“江南军主力尽出!”多尔衮咬牙大声吼道:“决战就在此时,命令大军全部给我出动,与朱斌决一死战,彻底歼灭江南军!”
血色照映着战场,刀枪响彻着天空,后世史料记载:
“是日,武英王亲率主力决战,反贼吴三桂、金虏多尔衮部九万人,武英王部前后抵达各路兵合计九万余人。初,武英王人少,不利。末时,黄飙部增援,两军兵力持平。江南军凡武英王,各镇总兵、副将、参将无不参战,及至战况最激烈时武英王身边竟只得百余亲兵。
金虏以疲惫之军参战,至山海关而至永平,一路与闯贼激战连连,其将已成疲将,兵已成疲兵,初锋锐虽盛,然终不能久战。
申时,金虏之势渐弱,江南军大举反扑……”
就在江南军慢慢控制住战场局势的时候,一面血色的大旗,忽然在战场上飘扬。
那是血色大旗!
用崇祯、用王承恩,用无数大明壮烈之士的鲜血染红的血色战旗!
“血色大旗,展我决心!光复大明,决一死战!”
这是朱斌的呐喊,这是江南军的最强音,这是一个民族的呼声!
“死战!死战!”
血色大旗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激励着江南军的将士们向前,向前;为了大明,死战!
第263章 反击的号角
战场上的局势,对于满清来说已经越来越危急了,江南军稳步扩大着胜利,白色的海洋,正在逐步淹没着面前的一切,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止!
多尔衮摇了摇头,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了,但这不是说大清军的战斗力就比不上江南军,实在是朱斌这个人实在狡猾,利用李自成最大限度地消耗自己的实力,而后才取得了这么一场看起来决不让人服气的胜利。
做为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是那种一勇之夫,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住自己的实力,以待日后再战,这才是他应该考虑的……
就在多尔衮准备退兵的时候,忽然远处看见镇守盛京的都统辉兰疾驰而来,一见多尔衮,翻身下马,连声道:“摄政王,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多尔衮板着脸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不在盛京驻守,贸然来到这里,却是何故?”
“摄政王,江南军水师,四月二十六日在大安口登陆,连克标门、马门、湾城诸地!”辉兰慌张地说道:“那些登陆之江南军水师,嚣张异常,扬言只要盛京,活捉……活捉皇上……”
多尔衮在马上晃了两晃,险些落下,勉强定定心神,说道:“济尔哈朗呢,济尔哈朗在做什么!”
“回摄政王话,我父济尔哈朗,得知江南军水师登陆,立即整点兵马围剿,但那些南人狡猾得很,从不与我军正面交锋,只管四处袭击,况且……”辉兰硬着头皮说道:“我大清精锐都被王爷带出,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