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宋九在眼前浮现着一个瘦削老者的身影,呆了一呆。

“而且郭进……”

“丈人,郭进是怎么死的?”宋九猜出郭进必死,可具体细节仍不大清楚。但潘美做为军方的最高层人士,未必不会不知道。

“郭进勇猛过人,除了田钦祚,有几个能敌,但郭进不能忍,实际过了这一关,他同样会海阔天空,老郭未过去啊。”

宋九终于明白了,难道监军军事天赋非得要与主将相当吗?若此,王侁有什么军事能力?之所以让军事能力能拿得出手的田钦祚去做监军,正是赵匡义对郭进不放心。郭进开始没有明白,从白马山回来,看到田钦祚种种产生不满,于是告御状。赵匡义小做处罚,但继续让田钦祚做护军,这时候老郭隐约明白了。

仍田钦祚还在继续挑衅郭进,郭进说了几句,田钦祚将真相捅破,赵匡义不放心了,郭进还会有什么好下场,这才在绝望之下自杀。

郭进是立下大功遭遇的悲惨下场,其他大将如何做想?

所以明知道不可为,也没有人敢进谏劝阻。甚至宋九喊出这些大将的心声,也没有人敢附和。

“丈人,以这种心态,你认为能拿下幽州吗?”

“谁知道呢。”

“若是败,有什么方法减少损失?”

“败吗……兵败如山倒,谁有本事能减少损失。”

“丈人,你知道的,如今这支大军久经沙场,乃是一支劲旅,如果灭亡,全国精锐丧失,这后果国家岂能承受?”

“小九,你不要再说了,陛下要战,只能破釜沉舟,只能胜,不能败,好在前线探子回来禀报,幽州虽有十万兵马,但没有太防备。”

“只能胜,不能败吗?”

宋九回到大帐,找来地图。

看着看着,忽然就看到高梁河三个字。

赵匡义不管宋九怎么想,既然决定解放幽州,于是继续调兵遣将。原来攻打太原时,就调派了十万兵马,又调了十万弓箭手,这二十万兵马全部移动到了镇州,再从河东与河北京东调来数万预备军队,几乎接近了三十万。

应当此时赵匡义不管有没有才能,确实有雄心壮志,包括去年的科举,殿试出题为《不阵而成功赋》、《登讲武台观习战论》。

而且近二十年来,自赵匡胤整军经武时起,就从全国各地选拨了高大魁梧的青年加入禁军,经过多年内战的锤炼,宋九那次改革,将一些瘦弱病残的兵士又淘汰出去,如果不是疲军,这支军队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

赵匡义在镇州休整了十三天,召令三十万大军集合,但在这一天,验证了潘美的小心。

北伐首日,诸将应到齐誓师。可出发时,赵匡义竟然发现还有部将没有来报到。他十分生气,欲置军法,斩首示众,还是马步军都军头赵延溥进劝:“陛下巡行边陲,本以外寇为患,今敌未灭而诛将士,若图后举,谁为陛下戮力?”

拿下太原的功劳未赏,却要杀人,将士们会不会高兴?

赵匡义听从。

正是带着这些不利的因素,三十万大军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第三百六十四章 狐狸

宋九找来杨业。

上次会谈,宋九发现杨业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比较固执。但杨业不是傻子,宋九表现出来的善意他还是能看出来的,这让他十分不解,自己哪里让这个大宋宰相看中了。

宋九说道:“杨将军,你认为此次北伐能不能取胜?”

“能。”

“为何?”

“白马山一役,朝廷官兵以少胜多,而此时兵力量胜过对方数倍,定当取胜。”

也不能称为数倍,此时幽州聚集了近十万可供调动的军队,宋军号称三十万兵马,真正的禁军只有十来万,其余一半全是民兵,当然,以郭进那次战例来比较,一定会获胜。

可是宋九苦笑。

“杨将军,你不用避讳,今天我们所说的只有天知地知,法不传二耳,你往悲观上面想。”

杨业苦思,最后说道:“有三个可能,一个可能会大胜,我军趁契丹不备,拿下幽州,挟持城池之险,契丹人就会望洋兴叹。”

宋九点了点头。

本来契丹人对攻城不是特别善长,再加上自己带动,出现了一些犀利的武器,这些武器放在野战上未必能起多大作用,就是攻城作用也不大,然而放在守城上却皆是利器。

“失去了幽州,契丹缺少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有可能契丹内部各族借机叛乱,四分五裂,我朝将恢复汉唐荣光。”

宋九又点了点头,正是这一点,让赵匡义来了次豪赌。

“杨将军,你认为会不会有这种可能。”

“可能性极小,契丹不会坐视我朝拿下幽州的。因此还有第二种可能,我朝就是拿下了幽州,契丹人也会派大军来争夺。他们想重新收回幽州城不大可能,然而本来三军就缺少粮食,将粮草从后方运往前线,皆是契丹境内,那就会无休止的拉据下去,胜负是未知之数。”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有,末将感觉陛下这次出兵有些盲目,加上军队确如宋公所说,有些疲惫,大军未拿下幽州,遭到辽国援军与城内守兵夹击,以大败告终。”

“如果是这种情况,如何挽回损失?”

杨业深思了好一会道:“无可挽回。”

“郭进大败契丹三军,仍因耶律斜轸及时赶到,未能扩大战果,为何不能挽回?”

“宋公,那是一场中型战役,而这次大会战,几十万兵马,一旦溃败,那将是真正的兵败如山倒。就是山倒下来,也没有那严重。凭借我们手中的一点护送兵力以及民夫,如何挽回?”

杨业抬头看了一眼宋九,心想,你不是给老夫出难题吗,然后又说道:“这种可能大约很小。”

“你乐观了……”

“末将不明白。”

“幽州守将韩德让!”

……

此次宋军行动很快,三天后到达定州,每天行军达到六十多里。

在定州赵匡义写了一首诗,《悲陷蕃民诗》。朕来解救你们了。

五天后,赵匡义到达金台屯,这已经是宋辽边境处,第二天东易州(岐沟关)刺史刘禹以关降。

傅潜与孔守正为先锋抵达涿州,败辽军,生擒五百人,赵匡义大军次之,看到这些密密麻麻,一眼都望不到边际的宋军,涿州判官刘原德不敢反抗,也跟着投降。

赵匡义让张怀训领其兵,随着出发,从岐沟关到幽州仅花了三天,就抵达了幽州城南,驻扎宝光寺。

前线将领累不累宋九不得而知,但大军行军如此之快,将宋九累坏了。

契丹人这才醒悟过来,此时城中仅驻有汉兵一万八千余骑,想守住幽州城很难的。于是派大将耶律守古增援守城,这名将领作战英勇,而且很古怪,同样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诗人,在契丹这种文武全才的人十分罕见。

然而他很不幸,军队还没有到达幽州,宋军早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他无法进城完成守城任务。

偏偏这时他听到一个噩耗。

赵匡义在城南,但辽军在城北还有两支庞大的军队,一支由耶律希达与萧讨古统领的八万兵马,一支是在幽州城北九十里外的得胜口两万兵马,由耶律斜轸统领。

于是赵匡义让傅潜与孔守正对付耶律希达这支兵马。

傅潜是赵匡义王府旧人,能力平庸,胆小怕事,但赵匡义还给他配置了一名勇士,孔守正,此人在第一次石岭关战役中表现十分抢眼。

两军于沙河相遇,耶律希达与萧讨古虽勇猛,然而能力同样平庸,与傅潜相比,半斤八两。两军会战,可是宋军兵马太多了,一批批地从后方涌来,两人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

其实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如果宋军能将这八万兵马吃下来,战争走向又是另外一回事。

然而孔守正虽勇猛,却不是主将,在傅潜指挥下,仅斩敌千名,让辽军主力从容逃跑。这个消息同样对契丹人不利。

这时候耶律斜轸出兵了,他在得胜口打着耶律希达的青旗,制造了收容溃军的假象。傅潜果然上当,手下败将有何惧哉,于是北上追击。耶律斜轸突然伏军杀出,傅潜大败。

然而追到青沙河时,耶律斜轸又与他在白龙山一样,表现很胆小,停了下来,不敢靠近幽州城了。

面对这个又狡猾又胆小的耶律斜轸,赵匡义哭笑不得,你想观战,那就乖乖呆在青沙河吧,没有理他。

宋九未在前线,三十万兵马再加上民夫,一天消耗的粮草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为了保障前线供给,他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因此呆在定州,但前线的战报依然源源不断反馈过来。

眼下从各个方面看,宋军是占据上风的,然而宋九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于是又将杨业喊了过来。

“杨将军,你看。”

杨业将战报一一细看。

“杨将军,我心中始终不安,你看出哪里不对吗?”

杨业想了半天,就是杨业,现在仍然认为宋九想得太悲观了。也许这是文人的通病吧。不过宋九让他想,他还是顺着宋九思路往下想,最后说道:“如果说不对,那么耶律斜轸这支人马有可能会出问题。”

“为什么?”因为郭进自杀,未将第一手消息带回来,大家皆对此人产生轻视。宋九的金手指仅是记住了耶律休哥,而非耶律斜轸。

“宋公,可以参照唐太宗洛阳一战。”

“洛阳一战?”宋九仔想回想这段历史。

“宋公,唐太宗所以拿下洛阳,乃是先将外围清空,再于虎牢关一役,大败窦建德,才将洛阳拿下。如今我军围困幽州,契丹必派大军来援,若是不将这支兵马清空,可能会出现两军夹击,再由城中出兵,我军险峻了。不过这种可能极小,契丹翰鲁朵主要在中京上京一带,消息传到中京,再由群臣商议,然后到征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末将不认为韩德让还能守到那时候,即便契丹能及时赶到,也是一支比我军更疲惫的兵马,可以援点打围。”

“杨将军,往坏的方面想。”

“往坏的方面想……这支兵马不好对付啊,兵力少了打不败他们,兵力多了,我军只好调拨兵卒,速度又不如他们,能让他们有时间从容逃跑。不过为防万一,宋公可以写一道奏折,请求陛下将这支兵马驱逐出去,重新赶回得胜口。得胜口离幽州八十多里路,而且多是山道,不会对我军形成直接威胁。

即便将来出兵,我军也有时间布置。现在距离太短了,青沙河离幽州城只有二十里路。若是能拿下得胜口,将契丹这支兵马驱逐于长城外那就更妙了。”

于是宋九写了一道奏折,在奏折里请求赵匡义将耶律斜轸往古长城外驱逐,拿下得胜口,更北的居庸关、古北口。就是拿下得胜口都不大妥当,离幽州城还是不远。若拿不下,最少也要将耶律斜轸驱回得胜口。然后于半途选一险恶所在筑一要寨。反正宋军现在也派出一支兵马,监注着这支契丹军队。此举并没有减少可供攻城的兵力。

然后宋九还是不大放心,写了一封信给潘美,让潘美劝谏赵匡义。

同时他也大踏步向北,移于岐沟关。

可是形势似乎对宋朝越来越有利,看到宋军强盛,斜轸部下渤海小校李勋等十六州率部骑三百多人来降,契丹铁林指挥使李扎卢存以部下一百多人来降。

还有一个让宋九关注的人物,玉苹的父亲,经宋九打听此时正在幽州城中。

宋军继续四面攻城,宋偓攻南城,崔彦进攻北城,刘遇攻东城,孟玄喆攻西城,潘美为幽州行府事,协助赵匡义指挥。

如果说宋崔刘三人,宋九还能理解,虽不是一流名将,但能拿得出,可是孟玄喆有可能力担任西城攻防之职,难道他比此时帐下诸多名将还厉害吗?若那样,都不会在王全斌攻蜀时闹出天大的笑话。

消息传到中京,辽景宗刚在打猎,闻听后大惊失色,许多大臣建议弃守燕蓟,以兵守松亭与虎北口。

这时契丹大惕隐司耶律休哥站了出来,说道,不管退守或救援,都要与宋军交战,那为什么要退呢,要战也要在幽州城下交战。

辽景宗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他发出翰鲁朵十万大军。

这是赌国运之战,若胜了幽州也就保住了,若败了,不但幽州保不住,宋军甚至能欲壑难填,挟借大胜之威,北上营州中京,契丹自此危矣。

同时还有一个前提,耶律休哥大军赶到之时,韩德让得有本事将幽州城守下来,否则大事同样休去。

数万契丹铁骑从茫茫大草原杀出,宋军不可能得知这个消息。

前线好消息不断,蓟州县民百余人以牛酒犒王师,赵匡义大喜,咱这是得民心之战。

接着幽州诸县令与乡民又有一百多人来降。

契丹建雄节度使刘延素与官属十几来人降。

契丹蓟州知州刘守思来降。

宋九的奏折与书信同时也到了前线。

第三百六十五章 千古高梁河

此时幽州城中正进行着一场会师,耶律守古见无法进城,于是想到一个主意,在城外挖了一条地道,利用他对幽州下水道的熟悉,与下水道会合,带着手下得以进城。耶律守古的进城,给城中带来了城外的消息,带来了希望。

不久他又建立奇功。

到达幽州城下,赵匡义才知道它的坚固,整个城墙长达三十六里,厚度达到近两丈,城高三丈有余。属于契丹五京中最大最坚固的城池。

为了攻破此城,赵匡义用尽办法,仍然束手无策。

赵匡义无奈之下,选拨三百赶死队,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潜入城中,然而刚进城不久,全部被耶律守古抓获。

要命的是幽州城四周是平原,难以取石,虎炮因为缺少石弹,也渐渐发挥不了威力。

就在这时候,赵匡义看到宋九奏折。

于是将诸将领召来商议。

潘美同时也收到宋九的信。

如果提前几天宋九奏折到来,有可能赵匡义会动怒。

城中是什么人,一个弄权的韩德让,以及一万多名汉兵,宋朝官军到来,是光复幽州的,自此以后幽州汉人不用再做二等民族了。

那么还用管什么援兵不援兵。

但没想到城中的那群汉兵们那么顽强,显然一时半会是拿不下幽州城,那么契丹援兵迟早会到来。

实际这一战中非是兵士不勇敢,现在这支军队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富有经验,十分顽强,其战斗力一点也不比契丹人差。更不要说是武器了。

也不能说无将,虽郭进死了,潘美,李汉琼等人还是第一流的大将。一旦失去赵匡义,马上就能看到他们的作用。

主要赵匡义不赏,再加上他蛮横专权,这些将领积极性不高,于是懒得开动脑筋,反正开了皇上也不会听,那就由着皇上去折腾吧。

然而迟了。

耶律休哥还没有到,先是耶律沙从云朔那边及时带了一支军队赶到,这时就看到耶律斜轸的作用,第一个是驻扎在清水河,使得耶律沙援兵畅通无阻的从得胜口那边抵达清水河,第二个是保存的实力。两军会合,马上就成了十万大军。

这时候再说什么驱逐那显然不可能。

那就打吧。

而且耶律沙白马山一战输得那么惨,有何可怕的。两军在幽州西直门外高梁河交战。果然耶律沙又因才能不行,指挥失误,再次大败。宋军随后追赶,然而此时几十万宋军体力严重透支,向北仅追了十几里路就跑不动了。

当天傍晚,宋军于高梁河畔扎下大营休息。

夜晚来临,正当所有军士睡得正香时,忽然外面漫山遍野皆是火把,将漆黑的天空照得亮如白昼。

宋九最担心的妖人耶律休哥到来了。

听闻耶律沙出兵幽州,他知道耶律沙的能力,担心出事,于是从军中抽出三万精锐军队,改走小道,昼夜不停地杀来。来到宋军大营前,马不停蹄,直冲大营。

直到这时候另一只狡猾的狐狸才露出爪牙。虽然耶律斜轸的军队被耶律沙收编,但他却一直将自己军队稳住,游离于战场之外,那怕耶律沙大军溃败。

现在他才发起三军,配合耶律休哥向宋军凶狠地扑去。

与此同时,城内耶律学古与韩德让闻讯,马上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又以抢夺战利品名义蛊惑人心,号召城中百姓出城助威。

这就是赵匡义指望的汉人。

在利益面前,无所谓汉人与契丹人,真正寒心的是宋九,事后听闻,心中暗暗叹息,原来不抱团从老祖宗时就开始发生了。

然而就是这样,宋军仍没有溃败。真正溃败的原因,让宋九打死都没有想到的。

此时宋军十分疲惫,但契丹那边未必好到哪里,韩德让出城的那些军民纯是打酱油的。

耶律沙部下早不知道跑到哪里,耶律斜轸虽然狡猾,可因为看上去软弱,他手下士气也有些低落,至于耶律休哥的部下早跑得上气喘不过下气,体力更差。

只要让宋军缓过气来,不但无法胜利,可能还会大败。

耶律休哥一面冲锋,一面看着对面的敌营,忽然看到了一样事物,那就是黄伞盖。

打到现在,赵匡义表现不差,时常身先士卒。

这次又身先士卒,在亲自指挥。

于是耶律休哥冒着无数箭矢,向那顶黄罗伞冲去。

很熟悉的一幕,不错,正是柴荣高平一战的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