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郭无为的妙计。

一是私人感情,他与刘继元感情不错,并且刘继元因信佛与郭无为的好朋友,北汉大管家刘继颙又是铁哥们,这是牢固的三角联盟。私交上可以说服刘继元降宋。

二是刘继元无能,无能的人才能容易控制。

夜宴结束,郭无为等待宋军到来,准备劝说刘继元了。直到这时,刘继元才露出他真面目,非是一只可爱的山猫,而是一头凶猛的老虎,以前什么读佛经,不知事务,全部他装出来的!

乱世必用重典,他刚继位,马上将他的几个叔父,也就是刘钧在世的兄弟,刘镐、锴、锜、锡全部斩杀,只有刘铣装疯卖傻逃过一劫。郭太后还伏在刘继恩灵柩大哭呢,刘继元派出他的亲信范超进去,将郭太后缢杀。刘氏子孙只留下刘铣一脉,余者无一存活。做完了这一切,刘继元冷冷地看了郭无为一眼。

郭无为在这个寒冷的初冬,看着那比冬天还要冰冷的眼神,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这时候他还敢劝降?

于是太原城出现奇怪的一幕,李继勋不敢攻打太原城,不是不敢,攻不下来,图增伤亡何益,但太原城也不敢派出大军袭击。一城里,一城外,居然相安无事了近一个月。

夜宴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是赵匡胤北伐,二是赵匡胤更加坚定了先南后北,三是更加忌惮猜疑。看一看郭无为,难道刘钧对郭无为差了吗?他又一次看到惨烈的背叛……

宋九不知道内幕,只是感到夜宴中有很多古怪不解之处,另外让他奇怪的是杨业怎么轻松地就被何继筠打败。这还是杨无敌吗?尽管何继筠大儿子何孟羔与二儿子何孟荣与宋九关系不错,也是河洲契股里的衙内之一。

他还是受了杨家将的影响。

论打,其实宋军中李继勋、党进与何继筠等人个个不比杨业差多少,而两者所带的兵差距太大了。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能干过一只羊带着的一群老虎,但哪里能干过一只老虎所带的一群老虎?所以涡河之战,杨业被何继筠这只大老虎带着一群小老虎打得无还手之力。

……

天气真正冷下来。

宋九又将那个水泥作坊推翻,再拨了五万缗钱,第三次重建。若不是琉璃,还不知道有多少人骂他是败家子。而且是宋九自己掏腰包,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不谋反,谁能管得着?

水泥也起了效益。一是可以卖钱,一年能赚好几万缗钱,第二就是仓。

储仓损耗惊人,又不大好管理查账,那一个储仓里没有老鼠,天知道让老鼠吃掉多少,官吏贪掉多少?更可悲的是泥砂,放在储仓里会受潮,那么必须翻晒,翻晒放在泥场上,必然有泥砂进去,这是避免不了,可有的官吏想贪污,数量又贪得多,于是在军粮里又塞杂泥砂进去,只要不过份,这也不好查。

有了水泥,大部分问题能得到解决,例如潮湿,下面铺垫一层砂子,用它来防潮,上面浇水泥砂浆。有潮湿,但不会太大,那么减少了翻晒次数。即便晒谷场也浇了水泥面,进仓前将尘土扬去,砂粒在征粮时稍稍注意一下,进仓前也可以筛选一番。那么泥砂从何而来的?这就让小吏找不到借口往里面夹杂泥砂。

损耗还会有的,即便砌了墙基,铺了水泥,老鼠还有办法从四面八方涌到仓库里,但能进来未必能再翻出窗户逃跑,定期翻晒时将门堵上,这些老鼠没有一个能逃得掉。鸟雀来啄,有人驱逐鸟雀,即便不驱,晒一两天又能吃掉多少?然后是水分,新粮变成陈粮是会有水份减少的,可随后翻晒不是晒去原来的水份,而是空气里增加的潮湿水分,粮食重量不会改变。

而且新仓是石棉瓦,仓库也变得更大,易于管理,也容易防火。

仓储归三司度支部管,度支使张纯与判官候陟二人以前一直对储仓束手无策,自从朝廷陆续对储仓改建,先是京城储仓,后是各州县储仓,再加上宋九原先两个学子相助,这时候会计学书籍刊印出来,可没人教,各个小吏暂时还不行,因此宋九的学子还是三司主要得力大将,离不开他们。二人将各仓损耗交给他们计算。

少的就算了,多的再派人下去查,一查一个准,捉了无数个耗子。要命的他们都是以三等户以上的人家才能充当仓吏,不怕他们贪,捉不到算了,一捉到就有家产可罚。有的小吏罚得倾家荡产。实际这个役法也不大好,宋九不由想到了王安石的免役法,细节不知道,大的还知道,是王安石变法中最重要的一项。

最后想了想,还是没有说。

已经比唐朝进步了,再苛求,这群大佬们吃不消。吃不消就会嫌自己多事,最终会找自己麻烦。

新仓一个水泥,二石棉瓦。宋九此时就呆在一个石棉瓦房屋里,不但他,还有赵匡胤与赵普等大佬们。

宋九在称重量,没有一人打扰他。

这可不是小事,甚至比新式钢铁还重要。

事实宋九很不满意,而且他还有许多不解之处。不能就只有棉籽,潘美南下后,又派了斥候潜入海南岛,带来三样东西,第一个就是挤棉籽的铁铤碾,就是两个铁棍,通过它们转动,生生将棉籽挤压出来,很笨拙的设计,人也很劳累。但能想出来就不容易了。第二个就是小竹弓,比宋九前世所看到的棉花弓要小了好几倍。第三个就是缫车,纺纱程序与缫丝程序差不多,不过缫车样式不相同。

又问了其产量,曾有一黎妇做了一个比喻,一亩棉种两百株,千株棉可得二十匹布。这句话有好几个信息,第一条海南百姓开始从西域那种密种脱离出来。西域那边就是往地上一撒,然后施施肥,几棵棉花长挤在一起。若没有错,宋九前世通过一些老人的讲叙,似乎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么种棉花的。也就是这时代黎族百姓种棉花的想法居然超过了他前世八十年代!

不能说密种不对,但必须肥料种籽与种植方法,甚至土壤气候一起跟上才可以。这时代那有。

第二是海南土地不紧张,地广人稀,不是地紧张,而是人力跟不上去,因此种得稀,追求单株产量与棉桃大。

第三就是产量,黎族那边不说匹,而说疋,与匹等同。一匹棉布无论纺成什么样的细纱,也不能低于八斤,若是保暖的粗纱会更重,能重达二十斤。或者里面缠杂了一些绢,但这一千株皮棉产量也有一百来斤。

到他试验。

当然这种方法肯定不足取,一亩地二三十斤皮棉仍不能算是高产,因此种得更密,之所以他说六十来斤皮棉,有一些根据,若是他没有记错,他前世一亩皮棉能达到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解放前是五十斤。低产区与高产区不算,这是正常的产量。之所以高产,一是肥料跟上了,二是种籽跟上了,三是单株移载,营养钵育苗。

有黎族千株一百多斤皮棉在哪儿,肥料也不能算是差,种植方法应当更科学,一亩六七十斤应当有的。

结果随着重量一起出来,最高产的是亩株两千五百株,三千株产量最高,可棉桃小,棉籽多,实际皮棉可能会更低。这个不能用铁碾子挤挤了,纯人力挑出来,保留棉种。其次是株数少的,棉桃大,种籽也要保留。明年进一步对比。

再称出皮棉产量,最高产籽棉达到一百八十二斤,宋斤要大一点,相当于两百来斤,这在宋九意料之中。但下面就让他失望,里面棉籽含量太高,只择出三十七斤皮棉。

相差了二十多斤!

产量如此之低,棉籽含量如此之高,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种子出现严重退化。

赵普立即说道:“差了很多。”

宋九默默无言。

沈义伦却用一根小棍子在边上计算,算了一会说道:“那也好很好了,其布若与绢布齐价,一亩所得也相当于养十五箔蚕收益,能使两户百姓得活。若以现在白叠布价,能使十几户人家得活。”(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他才是真正的公道话!

第二百三十八章 谁敢惹(上)

一亩棉花有多少劳动量,十五箔蚕有多少劳动量,难是采桑叶就不知道派多少人手盯在上面。

这样算账,一起关切地看着这大堆大堆的雪白。宋九老实地说了一句:“陛下,诸位,这种产量不正常,有一个种子适应时间,最少十年,种子才能适应北方天气。一旦大规模种植,它的价格也必然下跌,与麻葛相齐。只能说更多的百姓能穿上保暖衣服。”

也可能让蚕桑业渐渐萎缩。

西方人统称为丝绸,后世中国也称为丝绸,实际说法不对的,真分起来是绸、缎、绢、锦、纱、罗、绮、縠、絁、绢、䌷、纨、绫,还有鹿胎、透被、绣锦、刺绣、刻丝、绒背锦等更高档的丝绸品种,各个种类工艺皆不相同。但未来在棉布冲击下,许多种类必将消失。

这个历史也象宋九来到宋朝历史一样,起初还看到许多麻葛种类,与唐朝差不多,但几年宋朝大治,河北山东植桑养蚕的百姓越来越多,许多麻布种类名词也渐渐消失。

宋九又说道:“至少能证明它在北方能种起来,而非是南桔北枳。”

赵匡胤抬起头,看着远处,远处还是大片庄稼地,里面有蔬菜,有冬小麦,宋九只将那两户贪心不足的人撵走,或者余下几户的地并给其他百姓,并没有动。虽地是我的,你们还可以继续种植,不过税务由你们来承担,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才提前通知,你们不要种东西了,只是在外围砌了一道围墙,怕周边百姓来占地。

赵匡胤看的不是这些,徐徐说道:“不知道外面有多少庄稼果蔬能引进。”

“陛下,这个微臣也不能知道,但很多是能引进的,张骞出使西域最大的贡献非是联系西域各国,而是带回来许多庄稼果蔬的种子。”

“这种织机能不能织出棉布?”

“不能,也许能,可技巧非是中原女工能掌握的。但它还是很落后,等微臣有空时,以后会逐步改进。这个时间会更长,也要陛下支持,遍请各地手艺精巧会制造织机的织工,大家协手研发。”

“这就是棉被?”

“就是它,等会微臣送几床给陛下,”宋九说到这里,又看着刘温叟说道:“江东犁出现一百多年,可举国上下还有一半地区继续使用落后的各种犁具,推广不得力也。这需要陛下推广,才能迅速使百姓受益。刘中丞,有多少好处得先让陛下体会,非是微臣阿谀之,请勿弹劾。”

刘温叟哭笑不得。

宋九又说道:“诸位,再来看这一样东西。”

宋九拿出一件棉衣。

很早就出现棉衣,但那是真正的木棉,出产量少,要么蚕丝头,一件衣服塞几两,棉衣了。所以一到冬天,往往有百姓活活冻死。

它的意义也非同小可。陶谷说道:“陛下刚封医巫闾山,它便出现,难道这是天意?”

这是指岳海渎,山川大河与大海,按照礼度也要祭拜的,唐朝有唐朝的规矩,宋朝有宋朝的规矩,原先是四岳,还有一岳恒山,它在契丹境内,于定州遥祭。又设五镇,沂州东镇沂山,越州南镇稽山,陇州西镇吴山,晋州中镇霍山,有数镇非是宋境,但要YY,也无不可。莱州东海,广州南海,西海是指西方的大海,那个太远了,河渎并于河中府,北海济渎于孟州,淮渎于唐州,江渎于杨子江口改为成都府,北海就是渤海以及往北的大海,几渎就是黄河济水淮河长江,还有一镇,医巫闾山在营州境内,设为北镇,但不好意享祭了,那个YY太过份,能将幽云十六州收回来,赵匡胤估计就会乐得打滚儿,还谈什么营州。

宋九白了他一眼。

他十分看不起陶谷,原先他还没有发迹之时,这个老小子打压宋九多回。后来渐渐发迹,又娶了潘怜儿,开始说宋九好话了。但陶谷狠狠让钱俶嘲讽了一通。陶谷在翰林多年,想要升官,便对赵匡胤说自己有多辛苦,赵匡胤说到,翰林起草文书,都是翻阅前人旧作,俗语说依样画葫芦,有何辛苦?后来他出使吴越,钱俶好心,拿来梭子蟹招待他,陶谷不懂,于是钱俶从大到小拿出十几种蟹子罗列,给他观看。人家是好心,但陶谷狐假虎威,讥讽钱俶一蟹不如一蟹。钱俶恼了,就是你们皇帝见了我还客客气气的,你算那一门子,派人安排了一道葫芦羹,说道,先王在世时,厨子善长烹调葫芦,今依样制作呈上。陶谷羞愧而退。

宋九讥讽道:“医巫闾山在我朝东北,不能为北镇也,若设那就设乌山(杭爱山),混同江。”

众人哑然失笑,一个太原城都让大家头痛了,还谈什么医巫闾山。

宋九又说道:“陛下,余下还有一些棉种,可分散京畿附近一些盐碱地、沙地、坡地、旱地来年分别试种,微臣再派人前去指导,渐渐摸索出更准确的种植方法,以便日后推广。”

一句话又让诸人关注,大家脑海里出现另一样东西,寒瓜,现在种的人多了,而且开封地界也适合种西瓜,一到夏天满大街叫卖西瓜,价格也便宜下来,十文钱就能买一个大寒瓜,大家对这个变革很欢迎的,首先它就是沙地旱地,不占地,百姓口福不提,但种的百姓会有一些收入,就是陶谷也想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是苦于良策罢了。吕馀庆不由道:“又是沙旱地?”

“也非是,它同样需要灌溉,不过若培育得当,会进化成一些耐旱品种,种植方法也不同,更加密植,但这个品种一旦出现,许多贫瘠之地会得以利用。”

宋九送了九床六斤重棉被给赵匡胤,听到这两个数字,赵匡胤哭笑不得,河洲有两个数字是忌讳的,一个是六,一个是九。是需要忌讳,但犯得着如此慎重?

这几床被子宋九早准备好了,外面还套上锦绣被套,现在天又冷,正好用上,其实就是棉花,可大家伙儿看得眼热。赵匡胤看看左右,不是舍不得,他生活很自律的,关健是不够分的。于是给了赵普一床,赵匡义一床,还有赵匡美一床,二赵三赵未来,但派侍卫送了过去,毕竟是兄弟,然后又看了看余下的人,又赐了薛居正、李崇矩、沈义伦、吕馀庆、楚昭辅、刘温叟各一床。刘温叟急了:“陛下,老臣不能受啊。”

吕馀庆说道:“陛下,宋九献给你,你如何不留呢,将臣的一床留给陛下吧。”

“朕拥有四海,何争一床棉被。”

几个得到棉被的大臣痛哭流啼。

宋九这一刻很晕,老赵这件事做得可不地道,拿自己的东西在做人情,他再送,自己还不得补上,别的不说,宋家小娘子,那个小小皇后将潘怜儿往宫里一招,自己的棉被也睡不上了。

赵匡胤离开,后面还跟着几个嚎叫的大佬。

宋九叹了一口气,对几个女工说道:“将余下的棉花一起抢做出来。”

总共才一百七十斤皮棉,三十几床,自家要留下几床,两个姐姐家要留下几床,潘家那边还要有几床,朱三最少给一床,家中其他几人也要一家一床,哪里够分。

得立即送出去,不然自己都捞不到,做好了,盖上了,自己用过了,不好意思向自己要吧。

宋九又转到琉璃作坊。

琉璃作坊里全部在做镜子,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宋九手中钱帛并不多,但又拿出五万缗给了水泥作坊做试验。现在又来编书,这可不是少书,一年级语文,这是宋九的名词,因为学到一些策论,用经义不大合适了,宋九提出语文,与文的有关,大家没有反对,也不说算术,而说数学,数字上的学问,也没有人疑问,算术到了宋九手中,已经与以前算术性质不一样了。这是两本,二年级加了自然,三本。三年级加了珠算,四本,四年级与五年级去掉珠算自然,加了会计与明律与物格,五本。仅是初学就是十九本教材,而且现在更详细,短的十几万字,长的三十多万字。

仅是雕版就不知道会花多少钱。

有的编写好了,今年编写的助手更多,特别是二年级学子多达近一百八十人,三年级也有四十多学子。若非河洲动静太大,编写速度更快。任务仍然不轻。

中学的教材更多,达到三十本,每本最少在三十万字以上,有的会有四十多万字。其实也不算多,若是按照后世,那等于是两学期。这个任务也重,多是各个文人编写的,先让学子审阅修改,宋九再审阅修改,改完了,还要请一些官员重新审核。现在一本书也没有出来。但这么多书仅是刊印的雕版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宋九也没有提分红的事,一起感到古怪,最终想到镜子。一窝蜂一起订镜子,然后卖给杭州番子。估计会有许多蕃子苦逼,他们带回去必卖成天价,也许卖给国王公爵什么的,随着大批镜子就象大白菜一样到来了,能眨眼之间从几千金币掉到几个金币,那些国王公爵上了当,会怎么做?

杭州番子估计几个月后是彻底崩溃了,因此前面泉州的管事回来,后面宋九立即让他带了一批镜子过去。广州的也许好一点,泉州那边价格顶多半年时间也会崩溃。接着广州的管事与学子风尘朴朴回来。他们这趟盈利最多,几乎近七万缗钱,但出了意外,他们在卖,引起南汉那个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