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和平街五十一号-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敝店财匮物乏,食品欠丰,让你们笑话。小兄弟屈驾光临,老朽招待不恭,敬请海涵。”他端起高脚杯示意尤瑜,十分得意地说,“这是法国的名贵的红葡萄酒,味道不错,喝点润润喉吧!”他又用折扇笑指亭外说,这里的风景也很不错。此亭可远瞩青龙亭,近瞰昆江水;门对南山,胜景环列,如诗如画如美女。今天,我们虽然食不足以裹腹,但美景秀色可以饱餐呀!”
    尤瑜看不惯他那虚情假意、俗不可耐的得意神色,便有意挫折他的自负的锐气,讪笑着对老板说:
    “此亭周围胜景如画,可亭的构建粗俗;题对神鬼气也太浓,殊缺风雅。我欲狗尾续貂,姑妄献丑,不知钱老板意下如何?”
    红鼻子老板初则惊诧,觉得乳臭未干的学生,也敢信口雌黄,着实有几分恼怒,但既而又想,你既然不知天高地厚,要献丑就让你献丑吧。何况今天你是财神爷,他怎么能得罪他。于是便谦和自损地说:
    “老朽经常与铜臭打交道,言语文字,难免粗俗。题对不当之处,谨请小兄弟赐教。”
    “钱老板既然如此虚怀若谷,那我就姑妄言之了。”尤瑜喝了口葡萄酒,骨碌地转动着眼珠,十分自负地说,“这对联是不是可以这样写,‘五神严护佑,大事小事事事顺;八仙共匡扶,醉时醒时时时安。’对联一改,那题额也得变。依我看,就叫‘醉仙亭’吧!”他这么一改,确实像久困沙滩的鱼儿重新放回水域,掉尾奋鳍,神韵全活了。红鼻子老板顿时眼睛闪光,觉得尤瑜才思不凡,惊呼道:
    “老夫多年来,隐隐约约察觉到,此联似乎有不妥之处,但终究弄不明白,不妥之处在哪里。经小兄弟续上豹尾,腐朽即刻化为神奇,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小兄弟真是才胜子建,能七步吟诗啊!明日我便雇工匠修葺,择日再请小兄弟登楼一醉。”
    接着,他们就谈起生意来。店老板抹了油的嘴巴,如口似悬河的教授,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赞美他的商品,简直像杰出的诗人,在激情地朗诵自己最得意的诗作。他夸说他的商品物美价廉,昆阳城找不出第二家。尤瑜想插嘴问几句,可插针泼水不进。好在葡萄酒的味道不错,令人眼花缭乱的糖果,也爽口甜心,他便专心致志地品尝糖酒。老板红鼻子上挂着晶莹的汗珠,海夸湖吹了点把钟,大概已唇干舌燥,才关闭了滔滔的语言流水的闸门。他喝了半杯茶,干涸的喉咙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后,接着就谈具体的买卖:
    “小兄弟,贵校在敝店定货多年,合作十分愉快。我想,酱油酱菜、黄花干笋、熏鱼腊肉、鱿鱼墨鱼,价格依旧。至于数量,贵校学生人数翻番,大概定货数量也应倍增。好兄弟,报个数,敝店保证按时如数供应。”红鼻子老板如马拉松长跑跑到了终点,喘着粗气,大口大口地灌饮料。他的八字须微微抖动,油胖的脸上春风徐徐吹送,好像老秀才写出了一篇锦绣文章(。dushuhun。)之后,正在自鸣得意。
    尤瑜知道,一列长长的火车骤驰过去,下一列火车还未急速驶来,这是横过铁路的绝好机会。现在,他不把握下一列装载着光怪陆离的骗人的话的火车未急速驶来之际,横插进去,便会没丧失表述自己的意见的最佳时机。他丢下已经抓到手中的糖果,急急忙忙接上话茬,说:
    “老板,感谢你对我们的鼎力支持!”尤瑜以目示意,要老李不要插话,然后接着说,“贵店是昆阳的老字号,货真价实,当然是我们的理想合作伙伴。只是据我们走访市场,发现有几家新店,货更便宜,质量也很不错,我们也想试着订购一些。因此贵店的订购量将减少三分之一。货比三家,如果今后贵店的货物的价更廉,物更美,我们定会增加订购数量;当然,如果——”尤瑜故意将语言一顿,摊开双手笑着说,“如果那几家与贵店旗鼓相当,订购数量不变,如果贵店在竞争中显现不足,那么,很对不起,还得削减订购数量。因为市场竞争不崇尚同情与眼泪,只承认优胜劣汰。关于这一点,你做了一辈子生意,当然比我更清楚。”
    按老板的想法,嘴上没毛的,做事定然不牢。因而他脑子里已编织了一个花环似的赚钱的美梦。他可以花言巧语,蒙哄尤瑜,使他的美梦成真。尤瑜平静的说话,如重磅炸弹爆炸,炸碎了他的一枕黄粱。他脸上一时青,一时白,眉眼嘴角的肌肉,不自主地抽搐。他扔下手中的茶杯,茶水泼得满桌都是。他再也坐不稳了,蓦地站起来,痛楚的说:
    “小兄弟,贵校是敝店的老主顾。我们的竭诚服务,在昆阳有口皆碑。那几家新店故意压价揽生意,过后他们就会以次充好,把压价的钱赚回去。小兄弟,切不可上他们花言巧语的当!”老板深知,近千人的学校,少购三分之一的货,他要少赚多少钱!现在他才认识这个嘴上没长毛的年轻人不好对付。他便以退为攻,镇静下来,小心翼翼、十分谦和地说,“小兄弟,小小年纪,就如此懂得做买卖的真谛,钱某佩服,万分佩服。钱某不才,思想陈腐,伺候不周,还请兄弟海涵,高抬贵手。我看定货的数量还是不减,至于价格嘛,可以商量,可以商量。我一定能让贵校得到更多的实惠。”他说起来十分吃力,表情也很尴尬。脸色由青白转为血红,鼻峰上挂着的汗珠不断地往下滴。他弯腰从桌下拿出两只冰糖特制的篮子,捡满了一篮子糖果后,又将糖果塔上的冰糖宝塔取下来,放在这个篮子里,又掏出个红纸包,压在冰糖宝塔下,然后推到尤瑜面前:
    “小兄弟,这是送给你的。礼太轻,请笑纳。”又将另一只装满糖果的篮子,推给老李:
    “这是给你的,老李,以后请多多帮忙。”





    第二章(。dushuhun。) ; ;晨兴忆梦(下) 14改对联初露才气,当采买伙食增色4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09:53 本章(。dushuhun。)字数:2662

    尤瑜见状,心中窃笑,资本家毕竟是资本家。自己爱财如命,也以为别人也爱财不要命。不过,他又想,自己是在与他谈生意,这家伙老奸巨滑,可不能意气用事。于是,他以手示意,要他坐下,与他敷衍:
    “钱老板,你的诚信,我佩服之至。不过,货比三家,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亘古不变的规矩。做生意不是给儿女定亲,钉子钉铁,定下来就不能变。我想,你一生经商,老道精明,进货的渠道也不会铁定一家。如今你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既然老板你提出来了,我也就亮出底牌,定货减两成,至于价格嘛——”尤瑜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他,等待他做出满意的回答。
    钱老板的脸又由红变白,变为青灰,血红发亮的鼻峰变成了青紫。像只斗牛场败阵下来的疲牛,垂头丧气。但他一转念,觉得自己财力雄厚,就是蚀本压价,也要把那几家敢于向他挑战的新店压垮。于是,他又重振精神,紧紧地咬着牙,笃笃地点着头,痛楚地说:
    “好吧,我就迁就小兄弟,货减二成,价减一分。蚀本销售,给足兄弟的面子,希望今后我们合作愉快。”说时,拿出定单来让尤瑜填写。尤瑜接过定单高兴地说:
    “钱老板,爽快,爽快!不过我也深知,这样,你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但你也不会蚀本。获利不多,薄利多销,细水长流,大淘盆里刮下的粥,一两个碗装不完,从长远来看,如滚雪球那样,将来定会获利更多。我家世代经营豆腐店,因此,对生意经的奥秘,也略知一二。”尤瑜一边填写定单,一边与钱老板攀谈。
    钱老板听说他家经营豆腐店,又姓尤,就断定他是尤豆腐家的人。工商界开会的时候,他还见识过老实巴交的尤豆腐。不过那时他觉得自己是大老板,而尤豆腐是小本经营卖苦力,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如今今非昔比,尤豆腐已是昆阳地区的头号高官的岳丈,是“太师爷”,他高攀不上。这小东西既然是高官的内弟,也就是国舅爷啊,他应该拉上这层关系,说不定哪一天能派上用场。于是他立刻热情起来,兴致勃勃地说:
    “呵——,原来是尤家少爷!怪不得如此精明能干!鄙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多有得罪!你爸爸和我是老朋友,还一起开过会。回去请代钱某向家父问好。你说的句句是实情,今后我一定赤诚相待。生意还需兄弟照顾,有事还要请少爷帮忙。时已近午,吃顿便饭,请你务必赏光!”
    尤瑜填好了定单,交给了钱老板。心想,世情这东西,真是不可捉摸,与阔人沾亲带故,别人就攀龙附凤;坠入底层,与叫花子为伍,就成为狗咬的对象:难怪异史曾曰,世情如鬼。尤瑜感叹之余,又念起生意经来,与他敷衍:
    “钱老板,您是我爸的老朋友,那你就是我的叔叔了。钱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饭我不能吃,这礼我也不能受。因为,我的头上高悬着一把反贪污的尚方宝剑。如果我接受了,就犯了大错,叔也难辞其咎。”推之再三,尤瑜觉得这冰糖宝塔倒精致美观,日后带着它走进和平街五十一号,他可以昂首挺胸,新荷收到这样精美的礼物,也定会十分高兴,于是,他便挑了这个宝塔。老李审情度势,也不肯接受礼篮。尤瑜说:
    “老李,你是工人,和我不一样。你做工出力,获取报酬,天经地义。你就不要辜负了钱叔的好意。”于是,老李就收下了。
    他们走时,钱老板破例送到大门外老远的地方,打躬作揖,十分客气,一如远送达官显贵,貌似十分真诚地对尤瑜说:
    “贤侄,公事公办,今天谈工作,就不用餐。我们既然结了亲戚,以后有空到店里玩,盛情款待,谁能说三道四?这是愚叔的一片诚意,切记切记!愚叔还要照看店面,恕不远送。”说时,脸皮上表露出极度勉强的微笑。但一转身,笑影即刻消失,恼怒的阴云,随即周布他那流油的脸。
    随后,尤瑜到另一家南货店,将他与陶朱阁签的合同给他看,签下陶朱阁减下来的百分之二十的南货的合同。按照这一模式,又与肉、禽店,蔬菜店,签订了合同。价格普遍降低了百分之十。当年,师范学校每月每生政府供应七元五角钱的生活费,昆阳师范实行“三杆”教育,生产收入不少,学校又拨生产收入的四成补贴学生的生活。尤瑜又征得学校领导及学生会干部的同意,以高薪聘用解放前怡情院的高级厨师来企划掌勺。从此,烹炖炒焖,时时更换,色香五味,精细调理,菜肴花样,天天翻新。天冷,又备置木炭炊炉,开餐时,桌桌炉火旺盛,菜肴热气腾腾,异香奇味远逸,学生的伙食真是锦上添花。人人胃口大开,个个齿舌流芬,都恨自己胃小,挤不进海味山珍。潲水缸里,浮着厚厚的一层肥肉,沉积着大量的豆腐米饭。村民笑说挑回去喂猪,实际上捞取自己食用。这样,尤瑜又成了师生品评的中心人物。人人津津乐道,个个交口称誉:
    “这个游鱼子,真油滑得像泥鳅,活泛得如游鱼。读书是蠢货,经商是天才。伙食经他这么一调弄,真是神仙帝王的生活也比不上。”人们过去对他的那种睥睨鄙视,冷嘲热讽,又如风卷残云,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代的是友善的微笑。有的甚至亲昵地给他一拳,投来敬佩的目光。
    伙食这么好,月底结算,一个月的伙食费远未用完。而当年,贯彻毛主席的“健康第一”的指示,伙食不按月用完,会受到上级的严厉的批评,这是工作中的大忌。学生会干部急了,学校领导也急了。李健人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痛骂膳食团不会花钱。此时,尤瑜又出了个新点子:月底大会餐。一次会餐用不完就两次,海鲜山珍,昆阳能买到的名菜,尽量罗致,就是见多识广的老师,许多菜肴的名目,也从未闻睹。会餐时,师生同乐,每桌尊坐一位老师,学生虔诚敬酒,老师殷殷勖勉。人人开怀畅饮,个个笑语喧喧,食堂几成了人间的极乐园。
    李健人为了炫耀自己领导有方,三改会餐日期,宴请了地委行署的部分领导。地委组织部长代表地委授予昆师“贯彻‘健康第一’指示的排头兵”的锦旗,直乐得李健人青白脸中泛桃红,三角眼里笑满眶。
    尤瑜当采买的一个月里,人们对他由鄙视疏远变为敬仰亲近,因而他心情十分舒畅,因此思想集中,学习比平日用功,学业成绩日日攀升。于是同学们,学生会干部,学校领导都一致认为,膳食团的其他的人,干完一个月都应该下,只有尤瑜这个采买,无论如何不能换。这样,尤瑜就成了昆师实行管理制度民主改革后的唯一不变的常务采买,常驻“联合国”的代表,是昆师伙食团这个匆匆来去的“流水兵”中的唯一的“铁打的兵”。





    第二章(。dushuhun。) ; ;晨兴忆梦(下) 15尤瑜情动杨娟姐,“洋船”棒打负心郎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09:53 本章(。dushuhun。)字数:2440

    自从去年庆国庆演出后,汪凤绮嘱托尤瑜找“铁板洋船”,说清她丈夫李健人如何纠缠她的事,以夷制夷,让“铁板洋船”去制服李健人。当时尤瑜好胜使性,满口答应了,本想立即采取行动。可是后来他的一些倒霉的事接踵而来,期中考试成绩不佳,答卷笑话百出,闹得满城风雨;紧接着又是赌吃皮蛋的风波,将他冲到了深渊底层,并且大家死死地揪住他不放,不能在公共场合露面,他哪里还能去找“铁板洋船”?何况他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她?他总不能找到她家里,当着李健人的面去说。不过,现在暴风雨过去了,他又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他又能在学校里风光地露面了。现在是他该去找“铁板洋船”、还清他欠下的感情孽债的时候了。他坚信,“铁板洋船”既然是庞然大物,不是绣花针,只要他决心找,不用掘地三尺,就一定能找到。何况近日与老李共同购货的这段日子,老李把“铁板洋船”的奇闻逸事,断断续续地全告诉了他。
    “铁板洋船”牛高马大,少说比李健人要高一个头。她站在李健人面前,简直就是一垛高墙,一座大山。有些求开心的人说,夜阑人静,李健人爬到“铁板洋船”身上,简直像一只蚊子盯着一头肥猪。她,人虽然粗肥卤莽,可芳名秀雅,姓杨名娟。“洋船”就是由杨娟的谐音衍生出来的,大家都呼她作“洋船”,只知道她粗鲁,原名的秀雅早就不见踪影了;又由于她膂力过人,性情刚烈,敢作敢为,人们便又在她的芳名之前,加上“铁板”二字,全称叫做“铁板洋船”。
    “铁板洋船”不只身体结实如铁板,她对李健人家里的支持,也如铁板一样坚硬。民国二十三年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啃草根,吃树皮,瘟疫流行,饿殍载道。李健人的母亲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那时,李健人才五岁,是他爸把他拉扯大的。可他爸多病,渐渐丧失劳动能力。虽有几亩薄田,而无人把锄扶犁,田地荒芜。而同村的杨娟,耕地插禾,喂猪锄园,样样活拿手。李家便替李健人将比他大三岁的杨娟娶过来,此后,杨娟就成了李家的顶梁柱。她里里外外一把手,拼死拼活干,驱散了乌云,撑起了李家的这片蓝天,李家从此不缺吃穿有余钱,李健人上学才有学费。她是李健人的妻子,更像他的母亲。真正是人们称道的能劈波斩浪的“铁板洋船”。她在李家做大力神的故事,至今还在李健人的家乡广为流传。
    她在李家是头牛,在村里是只虎,就是最威武的小伙子,不敢在她面前称好汉。解放初的一年冬天,湖区修大堤,每家都得上劳力。李家老父力单薄,李健人参加工作不在家。此时“铁板洋船”挺起腰杆,扮演了一出代父从军的英雄剧。当年没有压土机,压紧堤身的泥土,全靠一种叫作飞硪的工具。飞硪用一块近两尺见方、七八寸厚、重两百多斤的花岗岩制成,四角各凿有一个眼,每个眼套一条粗麻绳。从精壮劳动力中挑选出来的四个牯牛一般的小伙子,紧紧地攥住穿过洞眼的麻绳,同心协力,将飞硪抛起来,高过人的头顶,然后用力打下去,将堤身的泥土筑紧夯实。为了能协同用力,打飞硪时,四人齐声呼号子。“嗨哟,嗨!”“嗨哟,嗨!”呼“嗨哟”时,协力把飞硪掀上天;喊“嗨”时,就用猛力齐心将飞硪砸下地。力气大而逞能的小伙子,有时还在号子中插入简短的词语,“打飞硪啰,嗨哟!”“齐用力哪,嗨哟!”这大概就是文豪们赞颂的吭唷派诗人的伟大的打夯歌。干这种活最累人,狮虎一般的小伙子,干上半天,浑身就像散了架,干上一天,就得换人。“铁板洋船”到了工地,本来安排她下厨房,可她偏偏争强好胜,争着去打飞硪。几个身材如山、力过牯牛的小伙子,一心想拖垮她看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